- 年份
- 2024(8840)
- 2023(12122)
- 2022(10642)
- 2021(10117)
- 2020(8401)
- 2019(19157)
- 2018(19212)
- 2017(36871)
- 2016(19850)
- 2015(22335)
- 2014(21644)
- 2013(21212)
- 2012(19307)
- 2011(17370)
- 2010(17355)
- 2009(15716)
- 2008(15437)
- 2007(13794)
- 2006(11860)
- 2005(10162)
- 学科
- 济(75154)
- 经济(75080)
- 管理(63117)
- 业(62401)
- 企(54530)
- 企业(54530)
- 方法(33933)
- 数学(28388)
- 数学方法(28040)
- 中国(21144)
- 技术(20479)
- 农(19907)
- 业经(18743)
- 财(18341)
- 地方(16533)
- 学(15773)
- 理论(14488)
- 农业(13647)
- 制(13491)
- 技术管理(13439)
- 和(13394)
- 贸(13190)
- 贸易(13180)
- 易(12785)
- 划(12488)
- 务(12063)
- 财务(12001)
- 财务管理(11983)
- 银(11914)
- 银行(11878)
- 机构
- 大学(273218)
- 学院(272854)
- 管理(115011)
- 济(105320)
- 经济(102904)
- 理学(100179)
- 理学院(99098)
- 管理学(97573)
- 管理学院(97050)
- 研究(87769)
- 中国(64093)
- 京(58208)
- 科学(54651)
- 财(46528)
- 所(42491)
- 中心(39416)
- 业大(39371)
- 江(39334)
- 研究所(38806)
- 农(38800)
- 财经(37687)
- 北京(36829)
- 范(36352)
- 师范(36079)
- 经(34222)
- 州(32526)
- 院(32518)
- 商学(30046)
- 农业(30016)
- 技术(29729)
- 基金
- 项目(190109)
- 科学(150446)
- 研究(142594)
- 基金(136577)
- 家(117704)
- 国家(116673)
- 科学基金(101532)
- 社会(88414)
- 社会科(83723)
- 社会科学(83701)
- 省(75681)
- 基金项目(73341)
- 自然(65859)
- 教育(65080)
- 自然科(64346)
- 自然科学(64333)
- 自然科学基金(63194)
- 划(62911)
- 编号(58900)
- 资助(54953)
- 成果(47429)
- 创(44016)
- 重点(41810)
- 部(41012)
- 发(40638)
- 课题(40491)
- 创新(40174)
- 项目编号(36989)
- 科研(35548)
- 大学(35529)
- 期刊
- 济(114682)
- 经济(114682)
- 研究(79751)
- 中国(53168)
- 管理(44600)
- 学报(39489)
- 科学(38669)
- 教育(34998)
- 农(34940)
- 财(33996)
- 大学(30244)
- 学学(28131)
- 技术(25286)
- 农业(24812)
- 融(21176)
- 金融(21176)
- 业经(20013)
- 经济研究(17636)
- 科技(17414)
- 财经(17402)
- 图书(16611)
- 经(14733)
- 技术经济(14330)
- 问题(14284)
- 理论(13971)
- 业(13296)
- 现代(13129)
- 坛(13110)
- 论坛(13110)
- 实践(13028)
共检索到3940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利庠 王水莲
现阶段提升科技园区和谐创新力必须实现分类推进向系统推进的转变。本文提出了系统推进科技园区和谐创新力的三维动态模型,以价值结点、信息结点、物流结点、商流结点和政府结点的协同性为结点维,以技术推动平台、市场拉动平台和知识内在动力平台的互动性为动力维,以制度和文化的啮合性为机制维。在此基础上,提出系统推进科技园区和谐创新力的三大机制:文化与制度啮合机制、平台互动机制和多结点创新网络机制。
关键词:
和谐创新力 科技园区 系统推进 战略框架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铁山 高洪深 吴永林 白波
本文运用西方经济学的无差异曲线的分析方法,建立中关村技术创新战略选择模型,并结合中关村科技园区拥有创新资源优势,分析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技术创新战略选择。指出中关村科技园区应该实行以自主创新为主的技术创新战略。
关键词:
科技园区 技术创新 战略选择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敬华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是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和发展的基本能力之一。本文提出了农业科技园区科技创新的内容,分析了园区科技创新的制约因素,并对园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进行探讨。
关键词:
农业科技园区 科技创新 能力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吴林海
本文以创新理论为指导分析高技术时代创新活动的基本特征 ,并提出集成创新理论观。在此基础 ,界定了创新能力的概念 ,分析中国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的内涵、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的基本结构 ,提出了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的理论分析框架。
关键词:
科技园区 区域创新能力 理论分析框架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志强 乔怡迪 刘璇
创新作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基本属性,创新质量决定了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质量。科技园区促进区域产业集聚,集聚显著影响科技园区创新,但缺乏对"一区多园"创新质量的综合集聚效应研究。由此,建立中关村科技园区创新质量指标体系,在分析中关村科技园区3种集聚模式的基础上,建立集聚模式对创新质量影响的动态空间面板模型;以2006—2017年中关村科技园区等相关数据为基础,研究不同集聚模式与创新质量的时空效应并对其进行分解分析。结果表明,中关村科技园区创新质量呈现显著时间循环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各园区创新质量空间集聚存在高-高、低-低等模式并随着时间推移发生跃迁。所有园区受到正向显著的专业化集聚影响,大兴-亦庄园受到负向显著的多样化集聚影响,而房山园、密云园和延庆园受到的多样化集聚影响不显著,海淀园、朝阳园、大兴-亦庄园、东城园、西城园、通州园、门头沟园和顺义园受到市场竞争集聚效应的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杜海东 严中华
加强科技园区创新能力是促进和实现我国高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战略的关键步骤,本文在集成创新理论观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的内涵特征及其结构维度,旨在为我国科技园区创新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基础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
科技园区 创新能力 特征 结构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郑宝华 王志华 刘晓秋
创新正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农业科技园区创新环境是影响农业科技园区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基于理论和文献研究,本文以江苏省的农业科技园区为样本,建立了农业科技园区创新环境影响园区创新绩效的结构方程模型,并以调研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认为农业科技园区基础设施环境、园区政策环境、园区市场环境和园区金融环境等创新环境对创新绩效有直接的影响,并通过园区创新能力对创新绩效产生间接的影响。研究结果为构建和培育良好的农业科技园区创新环境提供了指导依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旭东 王誉 李思梦
推进科技园区协同创新成为京津冀三地政府实施协同治理的重要抓手和主要着力点。聚焦三地科技园区协同创新情况,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方法,对2014—2019年京津冀国家级科技园区创新协同度与有序度进行度量。研究结果显示,2014—2019年京津冀三地国家科技园区的创新协同度与有序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协同创新关系仍不稳定。因此,应破除行政壁垒,构建跨区域合作治理模式与利益共享机制,推动特色产业集群形成。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钱平凡
产业集群是科技创新的有效温床,是实现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基于产业集群的我国科技创新战略要求以产业集群为基础,建立有效的科技创新平台,通过对产业集群中共性技术的大力支持,提高产业集群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而形成强有力的国家科技创新系统。
关键词:
产业集群 科技创新 国家科技创新系统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铁柱 刘梦淼 胡鸿飞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型科技园区",是我国面向未来的重大国家战略。创新型科技园区的发展需要便捷、高效的交通设施支撑。本文通过对创新型科技园区的区位交通条件及周边快速交通系统评价,提出创新型科技园区周边快速交通条件构建的对策,以满足创新型科技园区的发展需要。
关键词:
创新型科技园区 快速交通 构建策略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彭竞 孙承志
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是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支撑,科学合理的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建立有利于对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在综合学界研究成果、调研园区和访谈专家的基础上,笔者确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网络分析法的综合评价模型计算评价体系中各级指标的权重,建立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利用评价模型对8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创新能力进行测评。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利于农业科技园区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明确自身在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的优势、劣势,通过针对性的措施进一步提高园区的创新能力。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潘冬 刘东皇 严登才
科技企业孵化器作为科技园区的胚胎,其实施的技术创新服务在降低在孵企业创新风险,维系在孵企业创新意识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界定了孵化器技术创新服务的内涵,厘清了孵化器技术创新服务的具体模式;在对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该服务存在的不足:如实施动力匮乏、专业服务人才缺失、创新服务体系不健全等。建议从复合型服务人才培养、引导性政策制定、创新服务链完善等方面优化孵化器技术创新服务的质量和效能,以增强在孵企业的创新潜力。
关键词:
科技企业孵化器 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服务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史竹琴 朱先奇 许亚斌
从多主体合作的视角出发,探索研究科技园区创新成果的转化问题,运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了有限理性条件下园区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动态演化博弈模型,以企业成果转化成本和科研机构的研发成本作为重要研究参数,得出了不同情形下博弈双方的稳定策略,并运用Matlab软件对不同情形下系统的演化路径进行数值模拟仿真。研究显示:根据企业成果转化成本和科研机构研发成本取值条件不同,系统呈现出五种稳定状态;通过降低企业成果转化成本和科研机构研发成本,有助于推动系统向理想状态演进;除此之外,合作转化的总收益、园区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企业和科研机构的额外收益、背叛合作的惩罚金等因素都会对系统演化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科技园区创新成果转化的相关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彭竞 孙承志
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是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支撑,科学合理的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建立有利于对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在综合学界研究成果、调研园区和访谈专家的基础上,笔者确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网络分析法的综合评价模型计算评价体系中各级指标的权重,建立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利用评价模型对8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创新能力进行测评。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利于农业科技园区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明确自身在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的优势、劣势,通过针对性的措施进一步提高园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