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97)
2023(7699)
2022(6383)
2021(5755)
2020(4480)
2019(10222)
2018(9956)
2017(18664)
2016(9778)
2015(11089)
2014(11177)
2013(11179)
2012(10723)
2011(10029)
2010(10413)
2009(9541)
2008(9519)
2007(8775)
2006(8275)
2005(7831)
作者
(29873)
(24983)
(24939)
(23294)
(16161)
(11958)
(11246)
(9685)
(9497)
(9109)
(8589)
(8334)
(8148)
(8131)
(7927)
(7600)
(7441)
(7177)
(7134)
(7130)
(6448)
(6231)
(6175)
(5712)
(5710)
(5679)
(5647)
(5573)
(5096)
(4983)
学科
(49560)
经济(49521)
(31788)
管理(28198)
(24399)
企业(24399)
地方(18805)
中国(18719)
(15652)
业经(13081)
方法(11931)
农业(11276)
地方经济(10625)
技术(10280)
(10114)
(9972)
银行(9954)
(9840)
金融(9840)
(9794)
数学(9398)
数学方法(9288)
(9021)
(8717)
(8686)
贸易(8672)
(8320)
(7906)
(7815)
环境(7739)
机构
学院(147176)
大学(143443)
(62787)
经济(61351)
研究(57279)
管理(54723)
理学(45329)
理学院(44731)
中国(44148)
管理学(44123)
管理学院(43817)
科学(33732)
(32357)
(29565)
(28436)
研究所(26350)
中心(25213)
(24606)
(24409)
(21707)
师范(21515)
北京(21510)
财经(21316)
(20790)
(20372)
(19132)
业大(19099)
农业(18541)
(18317)
经济学(17838)
基金
项目(89161)
科学(70437)
研究(69325)
基金(61259)
(52705)
国家(52169)
科学基金(44280)
社会(43224)
社会科(41066)
社会科学(41057)
(36934)
基金项目(31565)
教育(30617)
(30486)
编号(28896)
(26397)
自然(26192)
自然科(25570)
自然科学(25564)
自然科学基金(25098)
资助(24837)
成果(24353)
发展(21773)
课题(21559)
(21374)
重点(20328)
(19615)
(18866)
创新(18246)
(17431)
期刊
(82209)
经济(82209)
研究(50100)
中国(38614)
(24505)
管理(24246)
教育(20883)
(20424)
科学(20283)
学报(18832)
(18336)
金融(18336)
农业(16822)
业经(15579)
大学(14678)
技术(14228)
学学(13477)
经济研究(12749)
问题(10401)
财经(10332)
(9267)
论坛(9267)
科技(9186)
(9108)
(8959)
(8440)
商业(8002)
图书(7998)
国际(7881)
世界(7863)
共检索到2501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黎明  辛长爽  佘震宇  
根据科技园区的区域特点 ,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应用于科技园区的发展 ,系统地剖析了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系统 ,在给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 ,建立了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模型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徐珺  张云伟  
近年来,随着全球创新网络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功能体系日益复合,国内外创新型城市纷纷以"多元、交互、融合"为发展理念推进科技园向科技城转型。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基础上,认为科技园向科技城转变,需要重点在要素与联动、空间与功能、规划与管理三大领域率先探索发展战略转向。以某科技城战略规划为实证,作出科技园迈向科技城的"三大战略"思考及提供实践借鉴。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本刊采编中心  
10月中旬,国际咨询机构Gartner发布的"2019十大战略性技术趋势"认为,以智能设备为基础的智能数字网络,将带来越来越有洞察力的数字服务。一、自主设备。机器人、无人驾驶飞机和自动驾驶汽车等自主设备,将依靠AI(人工智能)驱动的开发,自动执行以前由人类执行的功能,实现与人和环境更自然、更高级的交互。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本刊采编中心  
<正>近日,研究机构Gartner发布了2024年十大战略技术趋势,其背后的共同主题是AI。1.全民化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可以让企业用户访问并使用大量内部和外部信息源,这将极大促进企业知识和技能的全民化。更多企业将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或模型,或在生产环境中部署支持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
关键词: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青  
产业:信息为主角。 90年代,日本产业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尤其90年代后半期产业结构的变化尤为剧烈,其变化的趋向是集中发展技术。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天军  
PCSD的共识与《可持续发展的美国》的十大目标中国气象局总体规划研究设计室周天军编译993年5月,美国总统克林顿成立了“总统可持续发展委员会”(PCSD),要求该委员会寻求发展途径,“在满足现代人的需求的同时不危及未来”,并拟定美国所应采取的措施和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敏旋  
在国家开发海洋经济的总体战略下,文章探索了一些有关开发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从区域人口、海洋资源、海洋环境、科学技术、海域承载力、保护海洋意识、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循环经济模式、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海陆经济开发统筹一体化等十个方面分析在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如何发挥其作用。希望对国内一些地区开发海洋经济有所启迪和参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宁凌  马乃毅  赵方园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阐述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涵,构建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AHP-FCE)方法建立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模型,对广东省15个城市科技园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评价结果显示:粤东西科技园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总体上远远落后于珠三角城市科技园区,粤东3个城市科技园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略高于粤西3个城市科技园区。提出采取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创新驱动、产业集聚及营造良好环境等措施实现广东省科技园区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期刊] 图书与情报  [作者] 李晨晖  张兴旺  秦晓珠  
文章通过对近五年Gartner发布的《十大战略技术趋势》中的战略技术趋势和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图书馆领域的重要技术趋势报告,提出了图书馆未来5-10年内技术变革与发展的十大战略技术,并分别对相关战略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图书馆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与研究方向。研究认为:人工智能、虚拟和增强现实、数字孪生、对话系统、区块链等十大战略技术将会成为图书馆未来技术应用与发展的主要方向;数字孪生技术在数字人文、文化遗产数字化等领域有较大的理论与应用研究价值。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廖湘岳  张天平  肖思文  
农业科技园 ,作为现阶段应用农业高新技术、优化农业结构的样板 ,在我国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将起着举足轻重的领航和示范作用。就中国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现实而言 ,当务之急 ,是要着力构建运转高效、协调有力的政策支撑体系。本文分别从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宏观管理、科技支撑、税收优惠、要素聚集、分配激励、风险防范等方面论述了与农业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相匹配的政策体系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汪鸣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部署了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新战略,即"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区域性经济发展战略。三大战略对物流业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即按照三大战略的国际区域层次、国内区域层次、城市群区域层次,推动物流业一体化发展,密切物流与产业布局发展关系,打造通道化、枢纽化物流网络。为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战略性调整,建设跨区域物流通道,实现国际国内物流服务一体化以及城镇化地区物流服务的高效化,需要建设点线串接贯通的"一带一路"物流体系、水陆空并举的长江经济带物流服务系统、一体化的京津冀区域快速高效物流体系、网络统筹下的新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物流体系。同时,考虑到国际环境的深...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鞍钢  
“十五”计划是我国21 世纪的重大发展计划,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十五”计划和2015 年远景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改变“高资本投入、高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发展模式,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国民经济体系,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本文提出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十大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