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61)
2023(12976)
2022(10534)
2021(9562)
2020(7334)
2019(16413)
2018(16045)
2017(30051)
2016(15678)
2015(17434)
2014(17414)
2013(17514)
2012(16902)
2011(15735)
2010(16055)
2009(14835)
2008(14190)
2007(12922)
2006(12012)
2005(10907)
作者
(46858)
(39400)
(38952)
(36943)
(24743)
(18755)
(17667)
(15039)
(14974)
(14012)
(13534)
(13157)
(12815)
(12405)
(11989)
(11892)
(11387)
(11136)
(11110)
(11066)
(10125)
(9647)
(9342)
(9253)
(8923)
(8779)
(8596)
(8574)
(7983)
(7705)
学科
(90980)
经济(90901)
(40035)
管理(38257)
(32246)
地方(30023)
中国(26858)
(25470)
企业(25470)
方法(22720)
农业(22347)
业经(21717)
数学(19455)
数学方法(19326)
地方经济(17001)
(16322)
(15128)
(14460)
(13933)
金融(13930)
环境(13569)
(13343)
银行(13332)
(13065)
(12839)
技术(12006)
(11692)
贸易(11680)
(11676)
发展(11392)
机构
学院(233463)
大学(229757)
(105764)
经济(103495)
研究(90434)
管理(83717)
理学(70049)
中国(69407)
理学院(69100)
管理学(68123)
管理学院(67650)
科学(52907)
(50209)
(45563)
(45205)
(41195)
中心(40905)
研究所(40859)
(37709)
(34991)
师范(34734)
财经(34578)
经济学(33032)
(32505)
北京(32423)
业大(31754)
(31078)
农业(30646)
(30502)
经济学院(29297)
基金
项目(148843)
科学(117808)
研究(115539)
基金(104899)
(90160)
国家(89292)
科学基金(76003)
社会(75303)
社会科(71090)
社会科学(71077)
(60351)
基金项目(55383)
(49615)
教育(49604)
编号(47480)
自然(43794)
自然科(42645)
自然科学(42635)
自然科学基金(41830)
(40429)
资助(40335)
成果(39142)
课题(33895)
重点(33666)
发展(33494)
(32946)
(31620)
国家社会(31530)
(31394)
创新(29404)
期刊
(138191)
经济(138191)
研究(77588)
中国(56922)
(43372)
科学(32765)
(32372)
学报(32128)
管理(31595)
农业(29059)
(26874)
金融(26874)
教育(26850)
大学(25118)
业经(24118)
学学(23111)
经济研究(21477)
技术(21341)
问题(17656)
财经(17144)
(15071)
(13421)
图书(13211)
技术经济(12941)
资源(12811)
世界(12617)
(12193)
科技(12193)
论坛(12193)
(11999)
共检索到3842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甬军  付晓明  
分析了科技园区对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机理,并以中关村科技园区为案例,通过计量模型分析了中关村科技园区对北京市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的贡献,测度了科技园对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贡献度。研究显示:最近十年中关村科技园区对北京市TFP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23.36%;同时,中关村科技园区5个主要产业的产业资本每增加1个百分点就会促进0.253~0.394个百分点的北京市周边区域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增长。最后,针对科技园区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戴湘云  叶生新  
文章从多层次资本市场及"新三板"的基本概念和在我国发展的背景出发,通过系统分析总结出高新科技园区经济的五大特性,揭示了"新三板"对高新科技园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新三板"在北京中关村高新科技园区的实践,证明了"新三板"对科技园区的投融资体系建设具有的巨大促进作用。文章对在我国现实金融体制下,如何发展科技金融、解决科技创新与风险资本之间的对接渠道设计、最终达成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具有积极的探索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朱学新  张玉军  
农业科技园区是新形势下依靠农业科技驱动现代农业发展和支撑农业现代化实现的路径选择。本文采用样本调查与实证检验的方法,分析了江苏省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现状,评价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农业科技园区形成与发展的互动影响程度,探讨了农业科技园区的创新发展路径。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红升  
本文以中关村科技园区为例,分析了区位与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关系。从中关村的发展史看,由于区位因素的影响,中关村以贸易起步并被锁定在贸易和商业导向这一路径上,这导致中关村不能成为像硅谷那样的以技术创新为导向的高科技园区,同时它也导致中关村和北京地区不能在高技术制造业方面建立自己的优势,其结果是,中关村的研发和人才优势难以有效发挥,损害了中关村的竞争优势。中关村的区位也使其面对不利的外部环境,损害了其创新能力。最后,本文分析了中关村模式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负面影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韩春民  
区域大学科技园融合发展能充分发挥大学科技园在聚集高端产业、提升创新能力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文章通过结合大学科技园高新技术企业孵化现状,分析大学科技园与区域高新区的技术融合和互动融合。实证结果表明,园区融合优势呈现出与城市经济规模相反的变化趋势。在经济规模较弱的副省级城市中,大学科技园与高新区融合优势更为显著。通过推进区域创新资源聚集,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加快推进大学科技园成为区域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平台。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建平  
加速建设中关村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科学技术进步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审时度势提出的,是面向21世纪国家发展的具有前瞻性的重大战略性决策,是落实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要把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科技园区,就必须首先为中关村地区的发展制定一个一流的规划,作为有计划、有步骤开发和建设的依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谭成文,杨开忠  
本文首先回顾了中关村发展的四个阶段,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对中关村发展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尽管中关村号称是中国知识经济的发动机,然而调查发现,中关村高科技形象远未确立,中关村形象还停留在"电子一条街"或者倒卖场所这样一个狭隘的概念当中。信息流通不畅,技术搜索成本较高也是其重要问题之一。同时,中关村创新软硬件环境尚待进一步建设。本文认为,中关村要真正成为带动中国知识经济发展的强劲发动机,成为世界创新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必须着重培育区域创新网络,培育孵化器机制,培育创新环境,完善中关村形象工程。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周英豪  
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新技术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革命,为经济发展从总量增长型向效益型转变创造了条件。美国硅谷是世界的一个"奇迹",许多国家包括中国也纷纷效仿美国建立高科技园区。本文以美国"硅谷"和中国"中关村"为例,比较分析了中美两国高科技园区发展模式差异,并针对我国高科技园区未来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傅首清  
在中关村20年发展历程中,区域创新网络和科技产业生态环境是中关村取得今日成就的两个关键因素。本文从分析中关村区域创新网络的内涵、构成、演化和特点入手,突出分析了区域创新网络演化的5个阶段,给出了每个阶段的特点和创新形式。分析了科技产业生态环境的内涵、特征,指出中关村科技产业生态环境包括优势产业高端化生态环境、产业集群化发展生态环境和创业孵化生态环境3个方面。同时,对区域创新网络与产业生态环境互动机制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海淀科技园区的实际情况,基于区域创新网络、科技产业生态环境以及实现它们之间的互动机制,认为应从4种因素入手,制定发展战略,完善区域创新网络,打造适宜的科技产业生态环境,以迎接海...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苏文松  方创琳  
在推进京津冀城市群高科技园区的协同发展进程中,三地园区之间是否深度融合,决定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质量和深度。目前京津冀城市群的天津与河北高科技园区与中关村科技园签有政府间合作协议的有10家,其对接的产业类型依次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能源与节能、环境保护、生物医药产业,与中关村科技园总收入占比居前5位的产业类别恰好相对应。三地园区协同发展动力机制可分为产业梯度转移机制、市场需求吸引机制、科技产业孵化转化机制、政府引导驱动机制、市场合作驱动机制5类。合作共建模式主要有:政府引导驱动机制为主的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模式、市场合作驱动的类似于固安工业园的产业新城模式、科技产业孵化转化机制为主的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模式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苏文松  方创琳  
在推进京津冀城市群高科技园区的协同发展进程中,三地园区之间是否深度融合,决定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质量和深度。目前京津冀城市群的天津与河北高科技园区与中关村科技园签有政府间合作协议的有10家,其对接的产业类型依次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能源与节能、环境保护、生物医药产业,与中关村科技园总收入占比居前5位的产业类别恰好相对应。三地园区协同发展动力机制可分为产业梯度转移机制、市场需求吸引机制、科技产业孵化转化机制、政府引导驱动机制、市场合作驱动机制5类。合作共建模式主要有:政府引导驱动机制为主的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薛孝  黄小勇  饶庆林  
大学科技园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从理论上对大学科技园的区域经济发展效应作出判断,提出大学科技园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为此,通过以南昌大学科技园为例,分别从品牌建设、技术交易与承办科技活动等方面阐述了大学科技园对区域经济品牌、服务和信息方面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完善和推广南昌大学科技园区的做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启示:明确大学科技园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大局的战略定位;持续坚持经济发展规律,创新服务功能与方式;利用科技入园组建创新联盟,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突破科技园发展瓶颈,为区域经济提供可持续服务。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金梅  马虎兆  
天津滨海新区、上海浦东新区和北京中关村的设立是国家战略,对于这三区的科技发展状况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发现和把握天津未来的科技发展方向。该文通过对三地创新投入、创新基础、创新绩效和创新经济的对比发现,天津滨海新区目前处于技术依赖的第二阶段,虽然发展速度较快、但是总体发展水平较低及创新龙头地位有待夯实。为改变此种状况,该文提出开放创新、资源集聚与共享、结构调整、加强服务及构建创新体系等对策和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宁凌  马乃毅  赵方园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阐述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涵,构建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AHP-FCE)方法建立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模型,对广东省15个城市科技园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评价结果显示:粤东西科技园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总体上远远落后于珠三角城市科技园区,粤东3个城市科技园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略高于粤西3个城市科技园区。提出采取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创新驱动、产业集聚及营造良好环境等措施实现广东省科技园区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俊军  
中国经济园区的产生,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中国经济园区的发展历程是从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城市,再到西部整体的全国"开花"的过程。而园区的类型,由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到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等,逐渐向多功能、专业化发展。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特殊经济区域,对增加出口、吸引外资、引进高新技术、土地开发、增加就业以及城市化进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国家和地方经济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中国经济腾飞的中坚力量,在经济版图之中起到了"增长极"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