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75)
2023(12947)
2022(11364)
2021(10931)
2020(9037)
2019(21201)
2018(21212)
2017(39508)
2016(21719)
2015(24729)
2014(24577)
2013(24124)
2012(22152)
2011(19677)
2010(19779)
2009(17825)
2008(17449)
2007(15221)
2006(13459)
2005(11893)
作者
(60765)
(50378)
(49822)
(47341)
(32326)
(23988)
(22849)
(19747)
(19213)
(17980)
(17482)
(16812)
(15883)
(15829)
(15374)
(15204)
(15182)
(14856)
(14361)
(14300)
(12477)
(12294)
(11972)
(11514)
(11376)
(11197)
(11194)
(11058)
(10051)
(9943)
学科
(78520)
经济(78418)
管理(69107)
(62895)
(54391)
企业(54391)
方法(35557)
数学(29398)
数学方法(29045)
(22310)
(22103)
中国(21934)
业经(18936)
(18619)
地方(17685)
理论(16385)
技术(15424)
农业(15233)
(15058)
(14829)
(14697)
财务(14626)
财务管理(14594)
企业财务(13764)
(13296)
(12842)
贸易(12831)
教育(12656)
(12539)
银行(12506)
机构
大学(296050)
学院(292202)
管理(121821)
(107507)
经济(104646)
理学(103749)
理学院(102524)
管理学(100914)
管理学院(100344)
研究(94849)
中国(72557)
(65022)
科学(60706)
(51157)
(46650)
中心(44764)
(44441)
(44092)
业大(43085)
研究所(42463)
(41535)
北京(41248)
师范(41205)
财经(39953)
(36641)
(36225)
(34825)
农业(34162)
师范大学(33505)
技术(32569)
基金
项目(200758)
科学(157169)
研究(151077)
基金(142990)
(123852)
国家(122464)
科学基金(105384)
社会(91503)
社会科(86462)
社会科学(86434)
(78935)
基金项目(77239)
教育(69637)
自然(68533)
自然科(66847)
自然科学(66832)
(66272)
自然科学基金(65615)
编号(63886)
资助(57598)
成果(52733)
重点(43973)
(43571)
课题(43309)
(42414)
(41922)
项目编号(39695)
创新(39370)
大学(37864)
科研(37742)
期刊
(122491)
经济(122491)
研究(87351)
中国(62861)
管理(47299)
学报(44600)
科学(42772)
教育(41320)
(40690)
(39510)
大学(34038)
学学(30968)
技术(27907)
农业(27769)
(23866)
金融(23866)
图书(22319)
业经(19729)
财经(18588)
经济研究(17092)
科技(16753)
(16546)
(15795)
理论(15509)
问题(15507)
书馆(14959)
图书馆(14959)
实践(14519)
(14519)
情报(14487)
共检索到4421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吕瑞花  俞以勤  韩露  王晓山  韩晶  
以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管理为例,探讨科技名人档案知识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在分析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的专属性和学科局限性、稀有性和珍藏价值、文献载体的多样性这3个特点基础上,提出借鉴档案知识管理方法对其进行管理的思想。然后,从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的知识采集、知识组织、知识揭示和知识库建设4个方面探讨了对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进行知识管理的方法和措施。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晓山  
以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数据库建设为例,介绍大型数据库建设过程中的项目定位、建设原则、系统框架、规范建设以及服务发布等事项,提出大型数字图书馆系统的构建必须定位清晰、遵循标准、开放易用,并不断利用新技术提供新服务来满足用户需求的理念,希望能为类似项目的建设提供参考。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刘颖  张燕蕾  张大庆  
学术谱系库是用以存储和描述学术师承关系的在线数据库。学术谱系库建设源于学术谱系研究的推动,反过来又对学术谱系研究产生积极作用。通过对国内外学术谱系库的调研,从内容和平台建设两方面探讨中国科学家学术谱系库建设,提出资料库的信息源甄别以及数据库和网站建设原则。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吕瑞花  常欢  
科学家学术谱系研究是科学史领域的一个新兴的研究方向,学者多采用历史学或科学社会学方法,以学术传承为线索绘制学术谱系,梳理学术传承脉络。文章在文献计量学基础上,引入学术谱系影响力的概念,并提出了个体学术影响力、代际学术影响力、学术谱系总学术影响力和学术谱系学术影响力贡献度4个指标,上述定量指标可用以发现学术谱系内的杰出科学家,评估相同领域、同时期不同代际以及不同谱系的学术地位。此方法完善了已有的学术谱系定量评价体系,丰富了学术谱系研究和评价的方法。同时该研究中采用改进的H指数——W指数作为衡量学者个人学术影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盛怡瑾  赵勇  
[目的/意义]学术谱系与知识传承密切相关,具有历时性、系统性和评价功能,蕴含大量可挖掘的信息和价值。系统梳理科学家学术谱系的相关研究,揭示学术谱系的价值及潜力,为该主题研究及实践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对学术谱系的内涵进行辨析,从数据采集、导学关系识别、结果可视化等方面总结学术谱系的构建方法,并将目前学术谱系的测度研究按照测度指标及方法和测度应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结论]学术谱系在包括情报学在内的多个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及潜力,未来应重点关注数据来源、平台建设和主题拓展方面的问题。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汝鹏  苏竣  
归纳了科学家科技决策影响力的决定因素,以863计划为例探讨了中国科技决策中科学家影响力的演变动因,发现知识、价值和制度是认识科技决策主体互动的核心变量。指出科技决策机制应匹配决策中的知识供求,体现必要的价值诉求,促成价值共识;应对那些提供亟需知识、代表主导价值的参与者赋予更大的决策权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何祚庥  
专家、学者,特别是院士、老科学家要带头宣讲科技知识、抵制伪科学何祚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的决定,《若干意见》指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是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素质的关键措施,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璐  霍国庆  李慧聪  
关键词: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盛立强  
在以色列农业科技管理体制中,农业首席科学家办公室承上启下,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很好地解决了行政与学术的脱节问题,规范和界定了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边界,科研项目的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不再由行政决定,而是首席科学家们依据专业知识独立进行判断,极大地维护了学术权力的权威性。另一方面,使得科技研发与应用推广有效衔接起来,实现了科技研发与应用推广一体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瞿群臻  高思玉  汪鹏飞  唐梦雪  宫准  牛萍  
工程院院士作为战略科技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引领中国科技强国战略的实施提供重要智力支持,对其成长的研究已成为众多领域关注的焦点。本文以2011—2019年增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250名院士的履历信息并对其进行编码,采用生存分析法研究院士成长过程中各因子的影响效果。Kaplan-Meier分析表明,工作单位性质对教授阶段的成长不显著,但随着职业生涯进入院士阶段,这种影响趋于显著。Cox分析结果表明,有过海外留学经历、最高学历授予单位为科研院所、发表的SCI与EI均对教授阶段的生存风险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从而加快教授阶段的成长;年龄、接受过连续性高等教育经历降低院士阶段的生存风险进而延缓院士阶段的成长,最高学位类型为医学、国家科学技术奖则增加院士阶段的生存风险进而加快院士阶段的成长。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史冬波  张子江  
[目的/意义]科学家的职业流动容易受到政策的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回归模型分析人才计划与科学家职业流动的关系,特别是与其职业流动方向的关系。对于我国未来的人才政策制定具有参考价值。[研究设计/方法]本文以入选长江学者特聘计划的科学家为样本,构建其职业经历数据,并通过双重差分模型分析入选人才计划对职业流动行为的影响。[结论/发现]研究发现,入选长江计划促进了科学家的职业流动。在入选长江计划5年内,科学家更多地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流动,也更多地向排名级别更低的高校流动。[创新/价值]在研究方法上使用了回归模型而非描述性分析;研究结论为认知人才计划对科学家职业流动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角度。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马健铨  何光喜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9月的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科学家精神是科学共同体广泛认可、共同遵循的价值理念,是促进科技事业健康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科学家精神是科学精神的时代化、人格化,既是特定历史时期科技工作者中的杰出代表所具备的优秀品质,也体现了不同历史阶段社会对于科技界的期盼~([1])。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贾文文  王忠军  
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对"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第一批出版的10本传记进行研究,旨在了解中国情境下,老科学家职业使命感的内涵结构与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职业使命感是一种高层次的职业动机,老科学家均具有较高的职业使命感;(2)老科学家的职业使命感是在个体的内省反思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受到个人自身因素、组织、家庭因素与社会因素的影响,并存在"社会-组织-个人"三个层面的交融关联。研究合理利用了"采集工程"的研究成果,进一步丰富了职业使命感的本土化概念,并拓展了职业使命感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孙坦  黄金霞  张建勇  黄永文  
[目的/意义]面向国内科学家国际化学术交流需求的步步逼近,研究建立中国科学家国际化识别的解决方案。[方法/过程]分析人名唯一标识符的发展特征和研究者识别国际规范的发展趋势,基于ORCID研究提出中国科学家的国际化标识服务方案。[结果/结论]创建中国科学家在线——iAuthor,提供中国科学家"全球学术身份证"标识服务,并嵌入科研工作流的投稿、文章发布、存储等环节。iAuthor目前注册用户已超过15000人。大数据时代下不同系统的信息精确识别和互操作,将依赖于更多重要中间组件,例如国际唯一标识符。iAuthor建立的中国科学家国际标识符服务,将可能支持更多来源的信息资源在研究型图书馆实现融汇和...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响  齐欣  
1弘扬科学家精神对当代博物馆提出更高要求作为一种主要的非正规教育机构,博物馆历来承担着传播普及科学、提升公众科学文化素质的重任。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高速、高质量发展,公民对科学的预期也从单一的生产、生活工具,逐渐扩展到文化享受、精神熏陶等愈发多元化的需求。2020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表明,公民利用科技馆、自然博物馆和公共图书馆的比例较2015年、 2018年稳步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