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55)
2023(10816)
2022(9094)
2021(8095)
2020(6491)
2019(14315)
2018(14158)
2017(25970)
2016(13362)
2015(14705)
2014(14412)
2013(14428)
2012(13905)
2011(12965)
2010(13467)
2009(12486)
2008(12076)
2007(11097)
2006(10269)
2005(9616)
作者
(39507)
(33231)
(33127)
(31190)
(21320)
(15709)
(14765)
(12689)
(12544)
(11837)
(11484)
(10973)
(10903)
(10717)
(10227)
(10170)
(9805)
(9474)
(9454)
(9065)
(8559)
(8147)
(7906)
(7761)
(7571)
(7437)
(7335)
(7217)
(6650)
(6516)
学科
(80288)
经济(80236)
(42218)
管理(42140)
(34046)
企业(34046)
地方(25357)
中国(23952)
方法(20283)
技术(19523)
(18093)
业经(18060)
数学(16814)
数学方法(16709)
地方经济(15866)
技术管理(13326)
(13275)
农业(13073)
(12978)
金融(12978)
(12656)
银行(12642)
(12411)
(12358)
(12166)
(11715)
环境(11022)
(10406)
贸易(10392)
产业(10314)
机构
学院(200388)
大学(197270)
(95399)
经济(93600)
研究(76612)
管理(75261)
理学(62853)
理学院(62111)
管理学(61355)
管理学院(60956)
中国(58622)
科学(43100)
(42480)
(40855)
(38529)
研究所(34283)
中心(33558)
(32527)
财经(31182)
经济学(29672)
(29099)
(28079)
北京(27881)
(27402)
(27378)
师范(27182)
(26221)
经济学院(26162)
业大(24417)
科学院(23155)
基金
项目(123710)
科学(99244)
研究(95658)
基金(87458)
(74951)
国家(74252)
科学基金(64254)
社会(63291)
社会科(60176)
社会科学(60164)
(51147)
基金项目(45788)
教育(42239)
(41465)
编号(37327)
自然(37308)
自然科(36482)
自然科学(36472)
自然科学基金(35845)
(34301)
资助(33931)
(32197)
成果(30706)
创新(29108)
发展(28578)
重点(28223)
(28096)
课题(27984)
国家社会(26413)
(26360)
期刊
(122289)
经济(122289)
研究(70274)
中国(50878)
管理(34189)
(30063)
(28352)
科学(26446)
教育(25251)
学报(24344)
(23298)
金融(23298)
技术(20567)
经济研究(20318)
业经(19525)
农业(19365)
大学(19318)
学学(17953)
财经(16319)
问题(14869)
(14398)
技术经济(13524)
科技(13310)
(11333)
论坛(11333)
(11307)
世界(11128)
(10771)
商业(10629)
国际(10317)
共检索到3355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来武  
本文在分析科技创新这一概念提出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沿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澄清了科技创新的涵义,即科技创新是将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应用到生产体系,创造新价值的过程;随后简要分析了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在经济发展理念上的差别,并结合创新理论和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提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从传统生产要素驱动经济增长的方式转到由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方式;紧接着本文分析了推动科技创新的三种力量:市场、政府和第三种力量(非正式关系);最后本文探讨了政府在科技创新中的职能定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石  
随着创新驱动变成社会经济进步的关键动力与农业角逐愈发强烈的大范围形势下,利用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经济发展途径变更实力的加强,如今已是迫在眉睫的需要革新农业。身为一类新型的农业经济发展途径,它现在已经呈现出自己推动农业经济发展途径变更实力加强角度的许多有利之处。因此,我们要认识到科技创新对于驱动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要性,并优化路径选择,从政策、投资、组织化建设以及创业环境的营造等各个方面推动科技创新在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石  
随着创新驱动变成社会经济进步的关键动力与农业角逐愈发强烈的大范围形势下,利用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经济发展途径变更实力的加强,如今已是迫在眉睫的需要革新农业。身为一类新型的农业经济发展途径,它现在已经呈现出自己推动农业经济发展途径变更实力加强角度的许多有利之处。因此,我们要认识到科技创新对于驱动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要性,并优化路径选择,从政策、投资、组织化建设以及创业环境的营造等各个方面推动科技创新在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新竹  
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阶段,创新驱动发展是核心环节。文章基于知识创新影响企业生产函数的微观机制,研究知识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机理。知识创新通过对经营管理状况、劳动力素质和技术水平层次三方面的作用影响企业生产函数,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而增强产业、区域乃至国家的竞争优势,最终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一作用的发挥受到知识本身的特性、组织内部因素及外部创新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知识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政策措施包括:将知识创新工作重点从应用研究向基础研究转型,将创新激励政策结构从供给促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李俭国  肖磊  
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进入后期阶段,以及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外部需求造成的巨大冲击,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制度创新红利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会逐渐减弱。我国经济将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这个阶段我国必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便在低成本要素投入的优势丧失前,实现技术模仿和技术引进的经济发展方式向以技术创新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方式转换。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方丰  唐龙  
从历史演进的角度,在深化科技创新内涵与新动态理解的基础上,探讨其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支撑机制。"科技创新"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实践层面提出的一个新兴词汇,在继承理论经济学"科学"和"技术"基本内涵的同时,也呈现出将管理创新纳入科技创新的概念内涵、突出创新应用性用途、强调不同科技创新类型之间的协同演进的新内容。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科技创新展现出网络化、全球化、系统化和协同性四项新动态。基于上述理解,科技创新通过提高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三条途径支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刚  赵志耘  许端阳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围绕着如何实现这一转变,十八大给予了系统且明确的回答,即通过创新驱动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本文从科技创新驱动的要素重组、产业结构升级和需求结构优化三个视角,探讨了科技创新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机制。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姜永英  
国有经济在我国市场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施审计监督是审计的职责之一。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时代背景和现实要求下,企业审计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充分发挥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出积极贡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白琳  于楣  梁爱文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发展的课题、现实的难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文章探讨了云南省德宏州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现实基础、面临的问题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所需要进行的产业创新、科技创新、产品创新、机制和体制创新及文化创新,以期为德宏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分析,促进德宏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周一成  廖信林  
中国情境下创新驱动能否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产生决定性的促进作用,是我们理解创新驱动战略的根本切入点及落脚点。基于2001~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并结合空间计量方法,实证检验创新驱动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效应。主要发现如下:创新驱动能够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生显著的促进效应,但这一作用只在东部和中部地区表现得较为明显,对西部地区的正面影响尚不显著;创新驱动不仅能对本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生直接的促进作用,还能通过空间溢出效应间接带动邻近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这表明区域间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与推进具有高度紧密的空间依赖特征。以上发现可为进一步深化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地区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聂正彦  
本文建立世代交叠模型,分析金融转型对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分析表明,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选择以投资扩张和技术转移为基础的发展战略是后发国家促进技术进步的最优选择;当距离世界技术前沿越来越近时,技术进步的主要方式将会转向技术创新。在转变过程中,后发国家的金融发展水平具有门槛效应。后发国家在前一阶段赖以进行投资扩张的金融体制,加上追赶型发展战略下地方政府的增长最大化冲动,可能会延迟后发国家向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发展方式转变。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张燕农  
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不仅为继续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也对继续教育发展必须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相适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促使继续教育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创新继续教育发展模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高文兵  
胡锦涛总书记在2010年2月3日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明确指出:要"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快科技体制改革,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万钢  
"十二五"时期,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将进入攻坚阶段。应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切实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2020年我国最终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奠定坚实基础。加快组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加快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提升科技改善民生的能力,前瞻部署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科技投入,改进和完善投入结构,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扩大和深化科技对外合作。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武  杨淼  
依据熊彼特创新周期诠释经济发展周期理论,根据科技创新投入产出过程和经济发展内部层次结构,建立反映我国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法合成分类指数和综合指数,使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对1995~2014年我国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实际状况进行测度评价。结果发现:我国科技创新最终产出是通过较低的创新投入和成果转化效率获得的,其中掺杂了非科技因素;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长期没有得到有效改善;科技创新中间产出整体质量较差,造成科技创新效率更低;科技创新投入、经济发展规模与科技创新效率间呈现U字形关系,科技创新中间产出与科技创新效率间呈现倒U字形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