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058)
- 2023(20006)
- 2022(17040)
- 2021(15798)
- 2020(13289)
- 2019(30166)
- 2018(29926)
- 2017(56589)
- 2016(31016)
- 2015(34714)
- 2014(34413)
- 2013(34152)
- 2012(31868)
- 2011(29183)
- 2010(29569)
- 2009(27453)
- 2008(26779)
- 2007(24047)
- 2006(21582)
- 2005(19388)
- 学科
- 济(137505)
- 经济(137376)
- 管理(90902)
- 业(87260)
- 企(71035)
- 企业(71035)
- 方法(54136)
- 数学(46483)
- 数学方法(45991)
- 中国(39341)
- 农(35557)
- 地方(31839)
- 财(30918)
- 业经(30286)
- 学(29378)
- 制(25404)
- 技术(24533)
- 农业(24336)
- 贸(23531)
- 贸易(23512)
- 易(22751)
- 银(22194)
- 银行(22115)
- 行(21280)
- 融(20850)
- 金融(20849)
- 理论(20727)
- 环境(20643)
- 和(20112)
- 务(18343)
- 机构
- 大学(450795)
- 学院(448810)
- 济(184750)
- 经济(180840)
- 管理(172368)
- 研究(159120)
- 理学(147886)
- 理学院(146169)
- 管理学(143752)
- 管理学院(142944)
- 中国(118903)
- 科学(99268)
- 京(97707)
- 财(84439)
- 所(81977)
- 农(79613)
- 研究所(74440)
- 中心(70521)
- 业大(69593)
- 江(67634)
- 财经(66571)
- 北京(62442)
- 农业(62363)
- 经(60343)
- 范(59714)
- 师范(59063)
- 院(57383)
- 经济学(55484)
- 州(54596)
- 经济学院(49732)
- 基金
- 项目(297894)
- 科学(232656)
- 研究(214694)
- 基金(213088)
- 家(187966)
- 国家(186372)
- 科学基金(158014)
- 社会(135099)
- 社会科(128037)
- 社会科学(128004)
- 省(118047)
- 基金项目(112973)
- 自然(102763)
- 自然科(100338)
- 自然科学(100307)
- 划(99464)
- 自然科学基金(98517)
- 教育(98427)
- 资助(87476)
- 编号(86583)
- 成果(70680)
- 重点(67405)
- 发(66778)
- 部(64725)
- 创(64189)
- 课题(61182)
- 创新(59496)
- 科研(56430)
- 国家社会(55182)
- 教育部(54821)
- 期刊
- 济(211525)
- 经济(211525)
- 研究(137478)
- 中国(93797)
- 学报(75338)
- 农(71952)
- 科学(67730)
- 管理(66101)
- 财(62883)
- 大学(56177)
- 学学(52833)
- 教育(52554)
- 农业(49462)
- 融(41832)
- 金融(41832)
- 技术(39397)
- 经济研究(34357)
- 业经(34346)
- 财经(33014)
- 经(28428)
- 问题(27381)
- 业(26480)
- 科技(24104)
- 技术经济(23752)
- 图书(22671)
- 贸(20954)
- 理论(20884)
- 商业(20763)
- 版(20475)
- 现代(20100)
共检索到6828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慧艳 李新运 徐银良
本文从系统论角度把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复杂系统过程分解为科技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两个阶段,由此构建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概念模型和指标体系,运用网络WSBM模型对中国30个省份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绩效水平进行测算。研究发现:(1)目前中国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整体绩效水平偏低,地区差距较大,东部地区明显优于中、西部,东北最低。(2)Arc GIS平台下对各地区总效率进行空间聚类分析,发现各地区总效率呈现较为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集聚区域分别呈带状和团簇状分布。(3)从两阶段效率来看,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效率高于科技创新效率,子阶段效率与总效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但总效率受科技创新效率影响程度高。(4)影响因素中,R&D经费投入、人均GDP、对外开放度显著影响总效率及两阶段效率;科技服务水平、劳动者素质与总效率、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效率呈显著正相关;政府投入对总效率、科技创新效率呈不显著的负向影响,市场化水平对总效率、两阶段效率的影响都不显著。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星星 汤宇曦
本文选取2000—2019年江门市时间序列数据,构建了经济发展质量测度模型,并运用Tobit模型验证了科技创新对江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作用。研究表明,从2010年至2019年江门市全要素生产率(TFP)呈稳步增长趋势,2010—2019年江门市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率为5.1%。科技创新基础条件、科技创新投入与经济发展质量存在正向效应但不显著,科技创新产出与经济发展质量存在正向效应且显著。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黄玉妃 左丽 刘平平
制造业作为国家的支柱性产业,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文章选取中国2017—2021年高技术制造业以及相关经济发展指标,作为衡量制造业数字化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文章在数字化发展程度、科技创新水平、经济发展活力、高技术制造业发展水平四个一级指标的基础上,选取域名数、IPV4地址数、互联网普及率等13个二级指标构建主成分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这13个指标体系在制造业数字化绿色创新方面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最后为制造业数字化绿色创新有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制造业 数字化 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韩淑卿
面对严峻的生态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长期以来依靠煤炭资源开发推动经济增长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创新驱动成为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省委、省政府深化转型综改的重大战略。党的十九大以来,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认真践行"五大发展"新理念。全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切实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引领经济加速转换动力的顶层设计,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助推山西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华坚 胡金昕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而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推动。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构建科技创新系统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对中国内地30个省级地区的耦合协调度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总体上已初步实现良好协调发展,但与优质协调发展仍有差距。同时,各地区之间也存在一定差异,且中西部省市差异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剖析良好发展实质、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贯彻全面发展理念,是当前促进科技创新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区域科技创新 耦合协调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思明 张世瑾 朱惠东
研究目标:探讨国家创新驱动力的有效测度方法,考察国家创新驱动力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效应和机制。研究方法:运用2009~2016年40个主要国家的数据,编制创新驱动力指数,通过面板数据模型考察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国的创新驱动力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发达国家的创新驱动力指数明显较高。中国的创新驱动力指数在考察期内特别是2014年以来迅速提升,但是制度创新建设明显滞后于科技创新水平。无论是创新驱动力综合指数,还是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指数,抑或是各二级分项指数,均对一国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无论是科技创新指数还是其下4项分项指数,均与制度创新指数存在正向交互效应。研究创新:突破了国家创新驱动力测度中只局限于科技创新的不足,在创新的经济效应分析中将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同时纳入考察。研究价值:为中国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更好发挥创新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蔡红
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内容,而科技创新则是实现三者的重要支撑,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本文基于统计年鉴、统计公报等公开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与熵值法,进行我国19个重点城市2017—2019年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研究,从时间和空间视角考察二者的协调发展水平和互动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各重点城市科技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均稳步提升,但城市间发展差异明显;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同步性,但整体良性耦合协调程度有待提升。
关键词:
科技创新 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 评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腾 蒋伏心
文章基于2005—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科技金融与技术创新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总体影响。研究表明,科技金融提升了我国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技术创新也发挥显著的积极影响,同时技术创新与科技金融的深度协同也能够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分析发现,科技金融与技术创新协同发展可以通过影响全要素生产率与市场运行效率、社会福利水平与共享经济成果、自然资源利用率与生态环境污染三个维度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通过作用于经济结构与市场体系、国民经济素质与人力资本两个维度抑制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而对于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与持续性影响并不显著。分区域观察,科技金融与技术创新的互动融合能够显著促进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但却抑制了中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司怀涛 蒋长流
本文基于2008—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从人口结构的3个维度(年龄、供给、质量)出发,对人口结构、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人口结构、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间的线性及非线性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人口老龄化与科技创新均可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但人口老龄化与科技创新存在负向关系,老龄化水平过高会削弱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正向影响。另外,劳动供给相关经济效应的结果表明,劳动供给与科技创新之间存在负向关系,且随着劳动供给增加,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降低。除此之外,对人力资本、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关系的研究中可知,人力资本主要通过促进科技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人力资本是科技创新的主要来源,当前研发投入需进一步增加。
关键词:
人口结构 科技创新 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肖仁桥 沈路 钱丽
基于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构建指标体系并实证分析2008—2017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及空间相关性,选取3种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各创新指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值为0.322,中西部地区明显偏低,经济创新发展和经济开放发展指数不高是其主要原因。中国各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空间正相关性显著;②全国两阶段创新势力均明显偏低,东部地区省份两阶段创新指数、创新势力和创新效率值均处于全国较优水平,而中西部省份至少在某一阶段绩效损失显著;③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与科技研发阶段创新指数呈U型曲线关系,成果转化阶段创新势力有利于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政府支持在成果转化阶段创新指数促进高质量发展中的正向调节效应显著。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田晓佳
科技创新是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如何做好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热门话题。厘清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构建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指标,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基于河南省2010—2021年1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分析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直接效应、空间溢出效应。结果发现:河南各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但发展水平普遍较低;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能促进本地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亦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有利于周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未来的发展应加强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的深度协同,强化先验地区的示范效应。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本刊记者
华润电力始终顺应能源科技创新趋势,以创新业务的技术研发为切入点,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升自主科技创新研发及应用能力。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每一个行业的进步都离不开创新的驱动。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润电力)从一家发电企业发展成为综合能源企业,始终顺应能源科技创新趋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勇 吴孟思
碳达峰碳中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在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战略任务,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两大任务的重要支撑。文章通过构建绿色技术创新、碳减排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模型,采用我国30个省份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测算了三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并进一步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三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均值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绿色技术创新未能与碳减排、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良性互动,未能发挥对三系统耦合协调度的有效支撑;研发投入强度、降低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调控能力和金融发展水平是提高耦合协调度的推动因素,而绿色发明申请占比未起到促进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雪飞 赵黎明
文章基于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赋权法测算金融发展、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指数,并通过面板门限回归模型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线性和非线性关系,以及不同科技创新水平下金融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变化。结果显示:金融发展及其分类指标均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且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高能够强化金融发展水平、金融发展规模以及金融发展效率的促进作用;金融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科技创新的门限效应,其促进作用随科技创新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持续增强;科技创新对金融发展分类指标的支持作用存在差异,对金融发展规模的支持作用较强,对金融发展效率的支持作用较弱。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林春 孙英杰
创新是新时代背景下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重要抓手,并因此成为经济向高质量发展方式转变的可依赖路径。基于此,文章采用中国2000—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有效的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创新驱动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并呈现出地区性差异。最后,针对实证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启示。
关键词:
创新驱动 高质量发展 全要素生产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