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39)
- 2023(15483)
- 2022(13263)
- 2021(12332)
- 2020(10114)
- 2019(23020)
- 2018(23001)
- 2017(43577)
- 2016(23579)
- 2015(26367)
- 2014(25944)
- 2013(25574)
- 2012(23788)
- 2011(21618)
- 2010(21807)
- 2009(19759)
- 2008(19153)
- 2007(16941)
- 2006(15056)
- 2005(13318)
- 学科
- 济(98028)
- 经济(97934)
- 管理(69537)
- 业(67672)
- 企(55664)
- 企业(55664)
- 方法(37755)
- 中国(31964)
- 数学(31749)
- 数学方法(31393)
- 地方(27012)
- 农(26602)
- 业经(23641)
- 技术(22359)
- 财(20981)
- 学(20219)
- 农业(18450)
- 制(17001)
- 理论(16576)
- 贸(16326)
- 贸易(16309)
- 银(16217)
- 银行(16174)
- 环境(16160)
- 和(15809)
- 易(15694)
- 行(15595)
- 融(15528)
- 金融(15527)
- 发(14820)
- 机构
- 学院(328700)
- 大学(328670)
- 管理(132043)
- 济(130084)
- 经济(127021)
- 研究(113982)
- 理学(113483)
- 理学院(112157)
- 管理学(110387)
- 管理学院(109774)
- 中国(84860)
- 京(72117)
- 科学(70770)
- 财(57973)
- 所(56755)
- 研究所(51454)
- 农(51329)
- 中心(51228)
- 江(49274)
- 业大(47758)
- 北京(46214)
- 范(45938)
- 财经(45782)
- 师范(45546)
- 院(42037)
- 经(41565)
- 州(40834)
- 农业(39632)
- 经济学(37602)
- 师范大学(36753)
- 基金
- 项目(224027)
- 科学(177080)
- 研究(166874)
- 基金(160221)
- 家(138823)
- 国家(137579)
- 科学基金(119065)
- 社会(104509)
- 社会科(98977)
- 社会科学(98953)
- 省(89276)
- 基金项目(85972)
- 自然(76430)
- 教育(75576)
- 自然科(74688)
- 自然科学(74673)
- 划(74494)
- 自然科学基金(73328)
- 编号(68422)
- 资助(64189)
- 成果(55336)
- 发(51774)
- 创(50306)
- 重点(49835)
- 部(48050)
- 课题(47914)
- 创新(46233)
- 国家社会(42245)
- 项目编号(41856)
- 发展(41652)
- 期刊
- 济(149095)
- 经济(149095)
- 研究(101463)
- 中国(70247)
- 管理(50996)
- 学报(48311)
- 科学(47221)
- 农(47171)
- 教育(42732)
- 财(41924)
- 大学(36754)
- 学学(34147)
- 农业(33116)
- 技术(30211)
- 融(29938)
- 金融(29938)
- 业经(25995)
- 经济研究(23023)
- 财经(21323)
- 问题(20261)
- 科技(19519)
- 图书(19260)
- 经(18216)
- 业(17533)
- 技术经济(16962)
- 理论(16030)
- 现代(15790)
- 坛(15334)
- 论坛(15334)
- 发(15120)
共检索到4974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毕娟
城市发展离不开经济、社会、环境三个子系统的发展。科技创新在城市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驱动作用,分别作用于城市系统的经济、社会、环境三个子系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和催化剂。北京市科技创新驱动城市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经验可为我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提供参考借鉴。未来应完善科技创新驱动的基础,重点发展创新驱动型经济,以人本理念引导科技支撑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创新驱动 城市发展 北京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毕娟
城市发展离不开经济、社会、环境三个子系统的发展。科技创新在城市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驱动作用,分别作用于城市系统的经济、社会、环境三个子系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和催化剂。北京市科技创新驱动城市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经验可为我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提供参考借鉴。未来应完善科技创新驱动的基础,重点发展创新驱动型经济,以人本理念引导科技支撑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创新驱动 城市发展 北京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丽
雄安新区承担着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的历史重任。文章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借鉴美国硅谷和珠三角深圳创新城市发展经验,提出要通过规划手段和政策激励,引导优质创新资源向雄安新区集聚;建立京津雄跨行政区协作的制度安排、推进政策衔接及执行落实;厘清政府和市场边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创新文化。
关键词:
创新驱动 雄安新区 创新生态系统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钟玮
本研究通过构建珠三角城市创新驱动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珠三角城市创新驱动发展综合评价指标进行权重赋值,计算出珠三角城市创新驱动发展综合指数。研究建议,要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实现区域创新驱动发展;加大政府对科技创新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强对创新型企业的政策支持;转型升级实现经济跨越发展。
关键词:
珠三角 城市 创新驱动发展 综合评价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孙娜 王君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首先要落实在产业发展领域。地方要充分认识本地的基础优势,遵循有所为必有所不为、开放创新的原则,以技术创新的市场价值实现为核心,以企业为主体,坚持官产学研协同、产学研用协作、军民融合发展。构建主导产业的技术创新支撑体系,推动科技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融合发展,形成"锐意进取、价值实现"的创新土壤和文化氛围,激发企业创新动力和活力,吸引和留住创新人才,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突破技术瓶颈制约。以自主知识产权重塑产业核心竞争力,转变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产业进入创
关键词:
创新驱动发展 产业 洛阳市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孙娜 王君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首先要落实在产业发展领域。地方要充分认识本地的基础优势,遵循有所为必有所不为、开放创新的原则,以技术创新的市场价值实现为核心,以企业为主体,坚持官产学研协同、产学研用协作、军民融合发展。构建主导产业的技术创新支撑体系,推动科技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融合发展,形成"锐意进取、价值实现"的创新土壤和文化氛围,激发企业创新动力和活力,吸引和留住创新人才,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突破技术瓶颈制约。以自主知识产权重塑产业核心竞争力,转变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产业进入创新驱动发展新阶段。
关键词:
创新驱动发展 产业 洛阳市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邵传林 王丽萍
科技金融是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也是经济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创新驱动战略的深入实施、金融有效服务实体经济的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地位日益提升及金融业自身转型升级渐渐提上日程,我国科技金融将迎来新的发展动力。但科技金融发展也面临不少难题,如科技金融体制有待完善、微观动力不足、风险投资渠道不畅、中介组织发育迟缓、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缺失、产权保护不力等。为促进我国科技金融发展,在未来一段时期应从组织结构创新、平台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政策创新、制度创新等方面做出努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封世蓝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造成了较大的冲击,创新在我国经济社会建设中的作用愈发凸显,习近平对创新驱动发展的相关问题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习近平强调我国已成为具有重大科技影响力的大国,但总体上科技创新基础还不牢,应继续推动全面创新,加强国际合作,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以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催生新发展动能,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同时,2020年学术界对于创新驱动发展也作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主要围绕创新驱动发展的成效和重要性展开,落脚于如何进一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问题。
关键词:
创新驱动 高质量发展 新发展动能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星星 汤宇曦
本文选取2000—2019年江门市时间序列数据,构建了经济发展质量测度模型,并运用Tobit模型验证了科技创新对江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作用。研究表明,从2010年至2019年江门市全要素生产率(TFP)呈稳步增长趋势,2010—2019年江门市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率为5.1%。科技创新基础条件、科技创新投入与经济发展质量存在正向效应但不显著,科技创新产出与经济发展质量存在正向效应且显著。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石
随着创新驱动变成社会经济进步的关键动力与农业角逐愈发强烈的大范围形势下,利用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经济发展途径变更实力的加强,如今已是迫在眉睫的需要革新农业。身为一类新型的农业经济发展途径,它现在已经呈现出自己推动农业经济发展途径变更实力加强角度的许多有利之处。因此,我们要认识到科技创新对于驱动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要性,并优化路径选择,从政策、投资、组织化建设以及创业环境的营造等各个方面推动科技创新在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
关键词:
农业 科技创新 经济发展方式 转变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武 杨淼
依据熊彼特创新周期诠释经济发展周期理论,根据科技创新投入产出过程和经济发展内部层次结构,建立反映我国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法合成分类指数和综合指数,使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对1995~2014年我国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实际状况进行测度评价。结果发现:我国科技创新最终产出是通过较低的创新投入和成果转化效率获得的,其中掺杂了非科技因素;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长期没有得到有效改善;科技创新中间产出整体质量较差,造成科技创新效率更低;科技创新投入、经济发展规模与科技创新效率间呈现U字形关系,科技创新中间产出与科技创新效率间呈现倒U字形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洪 姜娇阳
文章基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2001—2021年的面板数据,在测算科技创新水平和碳排放量的基础上,探讨科技创新对长江经济带低碳发展的驱动效应及其机制。结果表明:第一,长江经济带的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碳排放量稳中有降,基本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第二,科技创新能够驱动长江经济带低碳发展,产业结构升级是其重要路径;第三,在不同区域和不同环境规制强度下,科技创新对长江经济带低碳发展的驱动效应存在异质性,在长江经济带上游和中游以及环境规制强度较高的情况下,科技创新对长江经济带低碳发展的促进效果更显著。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江生
科技创新是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旅游产业发展效率、提升游客服务质量与水平的主要内生因素和重要推动力量。但现代科学技术创新对旅游产业的支撑、融合引导作用不明显,严重制约着山西省旅游产业的健康高效发展。文章立足于山西当前科技创新在旅游产业中的应用现状及问题,为山西省旅游产业的科技创新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对策和建议,即:加大科技资源投入、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加快科技人才的培养及引进、加快旅游科技产品的开发、赋能科技于产业优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关键词:
科技创新 旅游产业 山西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洪 姜娇阳
文章基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2001—2021年的面板数据,在测算科技创新水平和碳排放量的基础上,探讨科技创新对长江经济带低碳发展的驱动效应及其机制。结果表明:第一,长江经济带的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碳排放量稳中有降,基本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第二,科技创新能够驱动长江经济带低碳发展,产业结构升级是其重要路径;第三,在不同区域和不同环境规制强度下,科技创新对长江经济带低碳发展的驱动效应存在异质性,在长江经济带上游和中游以及环境规制强度较高的情况下,科技创新对长江经济带低碳发展的促进效果更显著。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储节旺 是沁
[目的/意义]科技情报机构服务于创新驱动发展具有先天优势、潜力,但也存在不足,文章通过探索分析,找出最佳策略,以期能为省级科技情报机构拓展和优化服务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以省级科技情报机构为调研对象,运用SWOT分析法,将机构服务于创新时存在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相互匹配得到不同的发展战略。[结果/结论]SO策略和ST策略是最佳策略,提示省级情报机构服务于创新驱动发展时要注意提供多元服务、一体化服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