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652)
- 2023(19082)
- 2022(15991)
- 2021(14925)
- 2020(12565)
- 2019(28008)
- 2018(27994)
- 2017(52888)
- 2016(28928)
- 2015(32492)
- 2014(32064)
- 2013(31308)
- 2012(28478)
- 2011(25526)
- 2010(25843)
- 2009(24172)
- 2008(23658)
- 2007(21313)
- 2006(18927)
- 2005(16688)
- 学科
- 济(111404)
- 经济(111254)
- 业(105939)
- 管理(92106)
- 企(87394)
- 企业(87394)
- 农(49149)
- 方法(46754)
- 数学(36732)
- 数学方法(36282)
- 业经(35436)
- 财(33008)
- 农业(32764)
- 中国(31867)
- 制(24705)
- 技术(24048)
- 理论(23614)
- 学(23000)
- 务(22820)
- 财务(22742)
- 财务管理(22712)
- 地方(21994)
- 企业财务(21477)
- 和(20173)
- 贸(19624)
- 贸易(19610)
- 体(19020)
- 易(19008)
- 策(18967)
- 划(18194)
- 机构
- 学院(406393)
- 大学(399603)
- 管理(162155)
- 济(159020)
- 经济(155491)
- 理学(139191)
- 理学院(137733)
- 管理学(135505)
- 管理学院(134765)
- 研究(133046)
- 中国(102084)
- 京(85428)
- 科学(82665)
- 农(78450)
- 财(72957)
- 所(66777)
- 业大(64313)
- 江(63153)
- 中心(61095)
- 研究所(60443)
- 农业(60435)
- 财经(57419)
- 北京(53331)
- 范(53303)
- 师范(52811)
- 经(52111)
- 州(50313)
- 院(48352)
- 经济学(45394)
- 技术(45389)
- 基金
- 项目(272185)
- 科学(214321)
- 研究(204154)
- 基金(194326)
- 家(168604)
- 国家(167005)
- 科学基金(144131)
- 社会(127237)
- 社会科(120076)
- 社会科学(120043)
- 省(109952)
- 基金项目(103069)
- 教育(93539)
- 自然(92426)
- 划(90327)
- 自然科(90299)
- 自然科学(90275)
- 自然科学基金(88666)
- 编号(85885)
- 资助(78139)
- 成果(69253)
- 重点(60412)
- 创(60093)
- 发(58944)
- 部(58929)
- 课题(58855)
- 创新(55418)
- 项目编号(51823)
- 国家社会(51339)
- 业(51111)
- 期刊
- 济(185642)
- 经济(185642)
- 研究(118222)
- 中国(86601)
- 农(77113)
- 学报(63699)
- 管理(62535)
- 科学(59194)
- 财(57845)
- 教育(52194)
- 农业(52075)
- 大学(48823)
- 学学(45943)
- 技术(38438)
- 融(36874)
- 金融(36874)
- 业经(36261)
- 业(27703)
- 财经(27687)
- 经济研究(27273)
- 问题(24018)
- 经(23777)
- 科技(22086)
- 技术经济(21122)
- 版(20637)
- 图书(20354)
- 现代(19283)
- 商业(18573)
- 理论(18255)
- 世界(17541)
共检索到6123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路
科技创新是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构建高质量产业生态的关键,科技创新背景下一专多能人才的缺乏是制约乡村振兴的主要瓶颈。本文围绕地方现代农业的实际需求,坚持科技创新理念,依靠高校、地方政府和乡村企业多方联动,构建了3×3的现代农业人才培养体系,具体包括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地方人才支撑体系和乡村人才产业应用体系,分别服务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发展和应用,促进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人才成长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现代农业 政校企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吕剑红 黄文勇
分析农业加快转型升级对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新需求,针对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现状与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现实问题,从政府、农业院校、涉农企业和农业科技人才自身多角度思考,探讨建立完善政府主导,涉农院校、企业和农户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各方协调、功能完善、综合配套的多元化、多层次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服务新体系。
关键词:
农业转型升级 人才培养 机制创新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罗辉 徐凤游 代乔 刘秭岑
在当前“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紧随时代的发展需求创新自身人才培养体系,针对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基于高职院校发展实际,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此更好地培养社会发展所需人才。文章重点阐述“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策略,以此推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朋 郭玲 王伟
伴随着新经济形式的不断出现和社会持续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适应高等教育自身发展需要应运而生的教育理念。结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特点,阐释了高等院校开展创业人才培养的三大重要意义,探究了目前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及存在的不足,进而基于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关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理论、科学人才观等理论,从创业教育顶层设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业教育指导体系、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创业理论研究体系等方面深入探究了高等院校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
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 教育改革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朋 郭玲 王伟
伴随着新经济形式的不断出现和社会持续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适应高等教育自身发展需要应运而生的教育理念。结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特点,阐释了高等院校开展创业人才培养的三大重要意义,探究了目前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及存在的不足,进而基于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关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理论、科学人才观等理论,从创业教育顶层设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业教育指导体系、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创业理论研究体系等方面深入探究了高等院校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
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 教育改革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麦宇红
该文结合"新农科"建设对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从专业实验教学平台、公共基础实验教学平台、通识性实验实训教学平台和高层次创新人才测试实验平台的功能定位、结构布局出发,对学校多维实验教学体系予以深度解构,并通过对其所建立的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协同联动开放共享运行机制的充分阐释,揭示学校现代农业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实践。
关键词:
实验教学 新农科 人才培养 建设实践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国辉 许传洲
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培养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东北地区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和农牧业生产基地,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面对东北农业技术发展滞后、人才加速流失等问题,亟待培养农业科技创新人才以促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实现东北农业现代化发展。从培养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和实现路径入手,从政府、当地、高校角度针对政府的组织领导主体责任、政策保障规范化建设、创新创业平台搭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培养进行探究,旨在为东北提供高素质人才红利,推动东北农业向高质量农业转变发展,以人才振兴实现东北乡村振兴。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创新型人才 东北农业振兴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吕俊峰 濮丽萍 孙小娅
文章结合中高本衔接人才培养试点项目,分析与总结试点项目的成功经验与存在问题,探索加强中高本衔接内涵建设的内容与路径。针对上述分析,文章提出搭建中高本人才培养管理平台、明确分阶段教学目标、设计灵活开放的培养体系、构建"合格+专长"模块化课程、构建"三自主四共同五衔接"现代职教体系运行机制五个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
职业院校 中高本衔接 内涵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梦茜
乡村振兴是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农业人才培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条件和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环节。现代农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人才政策保障体系不完善,人才结构性供求矛盾突出,农村职业教育结构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基于乡村振兴背景,提出加强政府顶层设计与政策协同,推进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现代农村职业教育体系等对策。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现代农业人才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郑程挺 张志宏 吴淑芳 陈露 吴亚楠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高校要明确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建设新商科人才培养体系、优化专业结构、提升专业质量,以培养社会所需专业人才为己任,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为目标,打造一批优质专业。文章结合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商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特征,分析新商科人才培养困境,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商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实施路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新商科 人才培养 实施路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华锋 陶慧
国家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不断提速,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现阶段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仍存在对创新创业教育内涵认知模糊、机制不完善及资源不足等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结合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高职院校应从教育理念、顶层设计、制度机制、基础保障等方面着手,重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大力培养服务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洁 牛彦飞
文章以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为研究主线,通过分析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发现存在缺乏成熟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协同育人的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创新创业师资不足等问题,并提出要健全组织结构和制度建设、加强师资拓展和培训、健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完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加强统筹管理,由此构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
关键词:
创新驱动 创新创业人才 培养机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国磊 吕平 王杨
本文立足"互联网+"新生态,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思考分析,将用户体验、跨界互动、颠覆性创新等互联网思维元素与农业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深度融合,提出"私人定制"的人才培养理念,探索农业院校创新型人才培育的新路径和新模式。
关键词:
互联网+ 农业院校 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邱汉琴 杜莹莹
科学技术和跨界融合趋势催生了大量新产业、新业态和新的人才需求,对旅游教育和旅游人才高质量培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吴岩司长在2022年全国高教处长会上的讲话中提到,要深化“四新”建设、调整优化学科专业、加快紧缺人才培养、加强拔尖人才培养~((2))。数字文旅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未来方向。因此,在新文科建设的发展背景下,数字文旅人才的培养创新与实践是推动旅游产业实践发展的重要议题。
关键词:
创新与实践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戴青华 丁永前 陈卫 姚雪霞 薛金林
农业院校工程类专业应借势新工科建设与新农科建设开展跨学科人才培养。研究分析了农业院校工程类专业跨学科人才培养的动因,归纳了农业院校工程类跨学科人才培养存在"五化一失"六方面制约因素,指明了农业院校工程类专业跨学科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基本遵循与关键举措,提出了农业院校工程类跨学科人才培养路径: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已任,构建"工农融合"的跨学科育人体系;以"三农"问题与现代农业需求为导向,创新"工农融合"的跨学科培养模式;以管理机制为抓手,培养"工农融合"的跨学科思维意识与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