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602)
2023(17442)
2022(14700)
2021(13393)
2020(11738)
2019(26485)
2018(26181)
2017(50152)
2016(27167)
2015(30358)
2014(29773)
2013(29429)
2012(26984)
2011(24161)
2010(24124)
2009(22497)
2008(22470)
2007(20516)
2006(17609)
2005(15774)
作者
(79150)
(66217)
(66073)
(62605)
(42034)
(31826)
(29897)
(25819)
(25045)
(23638)
(22408)
(22358)
(21169)
(20948)
(20768)
(20532)
(20012)
(19692)
(19114)
(19009)
(16348)
(16261)
(16146)
(15172)
(14928)
(14875)
(14684)
(14676)
(13362)
(13336)
学科
(115247)
经济(115115)
(101422)
管理(92664)
(90411)
企业(90411)
方法(54876)
数学(45291)
数学方法(44754)
(36461)
(34346)
业经(33441)
中国(28399)
(24949)
财务(24905)
财务管理(24857)
农业(24048)
技术(23848)
企业财务(23575)
(22415)
(20799)
理论(20320)
地方(20207)
(20078)
贸易(20068)
(19501)
(19304)
(18573)
(17922)
(16730)
机构
学院(389359)
大学(385932)
(162156)
经济(159089)
管理(156153)
理学(134739)
理学院(133388)
管理学(131215)
管理学院(130505)
研究(125914)
中国(97232)
(80531)
科学(78350)
(75875)
(71566)
(63937)
业大(60635)
财经(60020)
(59855)
中心(59125)
研究所(57934)
农业(56665)
(54541)
北京(49732)
经济学(49388)
(46571)
(45682)
(45169)
师范(45096)
经济学院(44802)
基金
项目(261455)
科学(207383)
基金(191565)
研究(186707)
(168185)
国家(166755)
科学基金(144404)
社会(119910)
社会科(113910)
社会科学(113877)
(104087)
基金项目(101363)
自然(95345)
自然科(93276)
自然科学(93240)
自然科学基金(91673)
(86668)
教育(85753)
资助(78276)
编号(73492)
(59269)
重点(58825)
成果(57980)
(57653)
(55988)
创新(54775)
(51639)
科研(50786)
课题(50532)
国家社会(50092)
期刊
(176289)
经济(176289)
研究(108818)
中国(75936)
(64646)
(63500)
管理(62340)
学报(61942)
科学(57976)
大学(47197)
学学(44925)
农业(44144)
技术(36976)
教育(36031)
(33599)
金融(33599)
财经(30248)
业经(30060)
经济研究(28235)
(26810)
(26090)
问题(22993)
技术经济(22449)
科技(20272)
统计(19556)
(19019)
(18800)
财会(18274)
现代(18135)
商业(18057)
共检索到5735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蕊  周平  
科技创新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主题。文章从政府和企业R&D投入的角度,首先统计描述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和企业R&D投入结构的变化,然后实证分析了政府和企业科技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政府和企业的R&D投入均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正面影响,且企业具有较高的溢出效应。因此,我们在加大政府科技投入的同时,应更注重企业科技投入以及其创新能力的培育。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中华  刘泽圻  
企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推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而政府创新补助是引导和保障企业开展改善生产效率的创新活动、助力实体经济可持续增长最直接的方式。利用2008—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比较分析政府创新补助和非创新补助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创新补助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负面影响,非创新补助则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倒U型影响,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寻租的遮掩效应和超额雇员工对研发资源的挤占以及创新补助释放的高风险消极信号,造成企业内部资源错配和外部资金减少,是创新补助产生负面效应的重要原因。进一步研究发现,两类补助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不同融资约束水平、市场竞争程度、所有制、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等异质性企业间呈现显著差异。研究结论既有助于深化理解政府补助和企业生产效率间的内在联系,也为政府完善补助政策顶层设计、激活创新补助引导效应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华  李艳华  蔡倩  
近年来我国实施了大规模的减税政策,减税效应评价对于后期政策完善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固定效应模型和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选取2008—2019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分析我国减税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研究显示:我国减税政策显著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且该效应对技术性企业、非国有企业、实体经济企业和小规模企业效果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表明,减税政策通过促进研发投入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但却易于导致固定资产过度投资从而抑制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同时融资约束在减税政策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中发挥调节作用。为此,应进一步前瞻性、精准性地推进和完善减税政策,发挥减税的经济发展效应;鼓励企业研发与创新,激发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完善投资类税收优惠政策,提高企业投资效率;优化企业融资环境,协调发挥金融和财税的作用。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薇  艾华  
本文以2010~2016年我国603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政府补助对企业研发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补助对企业研发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均具有促进作用,并且研发投入在政府补助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政府补助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在不同行业中始终存在且存在差异,对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研发投入的部分中介效应也存在差异。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阳阳  王冬梅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实现创新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8~2020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整体而言,政府补贴提升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政府补贴对高端装备制造业、东、中、西部地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激励效应最强,而对生物技术行业及东北地区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没有显著影响,并且随着企业生产率的提高,政府补贴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激励效果呈下降趋势;机制检验发现,政府补贴主要是通过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本文研究对于制定更加具体的补贴政策,最大限度地提高战略性新兴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游家兴  伍翕婷  张哲远  刘璐  
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着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今天,政府应当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是学术界迫切需要回答的重要问题,也是政策制定者、改革践行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2015年,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加快建设创新型政府写入了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创新意识是政府创新行为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并指导其他创新维度的落地,也是政府创新过程的重要表征。与此相契合,本文通过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文本分析捕捉政府创新意识,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为研究切入点,在验证指标合理性的基础上,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展开实证检验。主要研究发现:(1)地方政府创新意识越强,越有助于提高当地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2)当地区创新禀赋越强、企业受到的政府干预程度越高时,政府创新意识越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3)政府在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以及社会建设三个维度的创新意识更能促进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了政府公共治理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这两个领域的文献积累,而且对于新常态下政府如何转化角色、寻求经济增长新动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冠宇   马野青  
基于中国出口企业的微观数据,利用PSM-DID法考察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技术壁垒的实施短期内造成受限企业生产率下降,但在长期会倒逼生产率上升,总体呈现“先抑后扬”的动态特征。原因在于,遭受技术壁垒初期,企业生产率因盈利状况和融资能力恶化而降低,而后在创新激励作用下逐渐提高,且在本文考察范围内,创新激励效应占主导地位,使得总体影响为正。进一步分析发现,若受限企业为非高新技术企业、受限产品为企业非核心产品,则技术壁垒对企业生产率的倒逼促进作用更加明显。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景维民  宫东真  
我国进入新时代,技术创新质量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考虑到目前政府治理转型推进和国外技术限制趋紧,分析了技术创新质量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关系中政府治理转型和对外技术依赖程度的调节作用。运用上市公司2000—2018年数据,发现随着技术创新数量的增加,技术创新质量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越来越显著。治理转型程度越高,技术创新质量越能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对外技术依赖程度越低,技术创新质量越能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利用动态面板广义矩估计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依旧显著。异质性分析发现半导体与半导体生产设备、技术硬件与设备、汽车与汽车零部件等行业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较低且其技术创新质量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较大,亟需技术创新质量的增强。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肖春明   张丽云  
探索引领中国经济增长与质量变革的新动力,关键是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文章以2015—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数据为研究样本,以2018年1月1日起所有负面清单之外行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至75%为外生政策冲击(财税[2018]99号文件),运用双重差分法及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效应及机制。研究发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异质性检验发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程度更大;机制检验发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通过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进而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实现提升。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为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完善提供了一定借鉴。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克甝   徐宗文  
企业进行数字技术创新,不仅能够通过技术进步直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而且可以通过赋能其他生产要素并改善要素配置来间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采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1—2022年的数据分析发现:企业的数字专利增加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能够显著提升其全要素生产率;数字技术创新能够提高企业员工中高学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比例以及技术资产占比,同时还能降低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程度、管理费用和代理成本,表明数字技术创新可以通过优化要素结构和提升管理效率来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数字技术创新对国有企业、大型企业、成长性较高企业、西部地区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更强的提升作用;企业数字技术创新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应在技术密集型行业、资本密集型行业、劳动密集型行业中依次减弱。因此,应将数字技术创新作为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着力点,政府、企业与高校三方联合共建数字技术人才高地,依托数字技术拓展企业的治理边界,并将企业家精神融入公司治理及技术创新的全过程。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巴曙松  白海峰  胡文韬  
金融科技创新为金融资源合理配置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本文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利用中国33个省份2011—2018年企业层面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探究金融科技创新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带动作用,进而具体分析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创新活力和金融科技创新规模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金融科技创新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带动作用在高技术密集型产业更加明显,而且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存在门槛效应,只有当金融科技创新高于门槛值时,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才较为显著。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杨剑波  
笔者使用1998年~2007年我国三大区域的面板数据,探讨创新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从整体上说创新对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没有促进作用;创新对中西部的全要素生产率没有正面影响,但对东部地区有积极显著的影响。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胡春阳  余泳泽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实现经济转型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本文尝试将政府补助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内、外部因素纳入统一分析框架,提出U型效应研究假设,基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决策视角进行企业内部因素分析,并结合引力模型构建涵盖市场势力、政府补助质量等外部因素的分析框架进行理论解释,结果表明,仅考虑企业内部因素时,政府补助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促进作用,但外部因素可能产生U型效应。基于WIND金融数据库上市公司数据,通过实证分析验证U型效应的客观存在性,进一步结合外部因素的实证,分析讨论其成因,结果表明,在外部因素作用下,政府补助存在企业全要素生产率U型效应,以市场势力为工具变量的2SLS回归结果也支持这一结论。基于此,得出若干增强政府补助实效的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程于思  张慧雪  黄波  
经济高质量发展需立足实体经济,以微观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为支撑。政府引导基金是我国政府利用金融工具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重要抓手。以2009—2019年创业板上市企业数据为样本,研究政府引导基金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区域创投环境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政府引导基金投资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创投环境越发达的地区,政府引导基金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越明显;异质性分析发现,政府引导基金对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强,对企业是否处于高科技行业则无显著差异性影响。上述结论在更换变量测量、排除逆向因果等检验后依然稳健。为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国家应该积极设立政府引导基金,并制定良好的激励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增强风险资本投资活力,共同推进我国国有风险资本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政府引导基金应更多投资到创投发达地区,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重视区域创投环境的建设,逐渐减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政府引导基金应该更多投资民营企业,充分发挥政府的认证作用,促进企业开展创新活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罗超平  胡猛  
采用Wind数据库互联网线上销售和上市企业数据,以企业创新为中介变量实证检验了互联网线上销售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互联网线上销售对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提升作用,是新时期制造业企业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新动力,且该结果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进一步使用门槛回归模型证明互联网线上销售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呈现出显著的"边际效应"递减的非线性特征;(3)互联网线上销售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存在地区异质性,东部地区明显优于西部地区;(4)中介效应机制检验证明互联网线上销售可以通过促进制造业企业创新,进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