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78)
- 2023(14782)
- 2022(12509)
- 2021(11664)
- 2020(9706)
- 2019(21634)
- 2018(21269)
- 2017(40289)
- 2016(21708)
- 2015(23954)
- 2014(23376)
- 2013(22940)
- 2012(21145)
- 2011(18810)
- 2010(19153)
- 2009(17753)
- 2008(17509)
- 2007(16056)
- 2006(13500)
- 2005(11976)
- 学科
- 济(80390)
- 经济(80309)
- 管理(65747)
- 业(65089)
- 企(54553)
- 企业(54553)
- 方法(36353)
- 数学(31208)
- 数学方法(30846)
- 农(24118)
- 中国(23675)
- 财(23394)
- 技术(20568)
- 制(19837)
- 业经(19638)
- 学(17369)
- 银(16649)
- 银行(16601)
- 农业(16135)
- 贸(15844)
- 贸易(15837)
- 行(15824)
- 地方(15752)
- 融(15428)
- 金融(15425)
- 易(15411)
- 务(14884)
- 财务(14855)
- 财务管理(14813)
- 理论(14510)
- 机构
- 学院(301907)
- 大学(300885)
- 济(119872)
- 经济(117099)
- 管理(115023)
- 研究(101161)
- 理学(99130)
- 理学院(98025)
- 管理学(96321)
- 管理学院(95732)
- 中国(75918)
- 京(62371)
- 科学(62356)
- 财(57002)
- 农(52324)
- 所(50495)
- 中心(47388)
- 江(46483)
- 业大(45955)
- 研究所(45838)
- 财经(45258)
- 农业(41307)
- 经(41061)
- 范(39161)
- 师范(38744)
- 北京(38737)
- 州(37238)
- 院(36986)
- 经济学(36881)
- 财经大学(33712)
- 基金
- 项目(203746)
- 科学(160592)
- 研究(150374)
- 基金(145841)
- 家(127594)
- 国家(126499)
- 科学基金(108127)
- 社会(94584)
- 社会科(89624)
- 社会科学(89598)
- 省(82418)
- 基金项目(77015)
- 教育(70410)
- 自然(69203)
- 划(68871)
- 自然科(67666)
- 自然科学(67641)
- 自然科学基金(66477)
- 编号(61384)
- 资助(57818)
- 成果(49959)
- 创(47864)
- 重点(46444)
- 部(44581)
- 发(44509)
- 创新(43915)
- 课题(43291)
- 性(39070)
- 科研(38977)
- 国家社会(38830)
共检索到4451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可
面对种业市场中大量存在的品种同质化问题,中国经过多年的探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修订中引入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并在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修订征求意见稿)》中对这一制度进行了完善。当前主要的症结在于虽然已经引入此制度,但是尚未进行具体细化,导致无法有效地保护种子原始创新和合理分配创新利益。通过对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的立法现状和立法困境进行剖析,基于法经济学视角,提出对实质性派生品种的监管不足将导致创新动力不足、不正当竞争以及创新利益分配失衡。构建实质性派生品种的监管模式,分析种质资源创新价值的最优配置方案。研究表明:以利益衡量作为实质性派生品种的监管基准有利于实现创新保护中的帕累托最优,有助于平衡种业科技创新市场中的创新利益。进一步探明,在实质性派生品种培育人和原始品种培育人之间设置公平合理的报酬分配制度作为对原始品种培育人知识产权创新能力的回报,有利于切实保证原始创新的原动力;细化法律制度用于回应育种科技创新,并提高法律制度与技术发展之间的匹配性,有利于形成正向的科技创新激励效应;创设强制开发制度赋予实质性派生品种培育人基于公共利益而产生的强制使用权,有利于构建合理有效的创新利益分配体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贤桀 程宝库
转基因等新育种技术兴起是创设实质性派生品种(EDV)制度的主要原因。EDV制度具有减少修饰性育种、鼓励育种原始创新等价值,我国在新修改的《种子法》中引入了该制度。然而,新育种技术特别是基因编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该制度在实践中面临EDV判断标准难以确定、新育种技术改良成果转化受阻和育种者间利益失衡等困境。应立足于激励原始创新、促进新技术运用和实现利益平衡之三重目的,从设定差异化的认定标准、引入责任规则与再平衡育种者利益等方面调整EDV制度,使该制度同育种技术的发展相调适。我国已开始基因编辑品种商业化,需综合种业市场现状和育种技术发展趋势,制定符合国情的EDV制度实施办法,以推动该制度有效实施,发挥其应有功能。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贤桀 程宝库
转基因等新育种技术兴起是创设实质性派生品种(EDV)制度的主要原因。EDV制度具有减少修饰性育种、鼓励育种原始创新等价值,我国在新修改的《种子法》中引入了该制度。然而,新育种技术特别是基因编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该制度在实践中面临EDV判断标准难以确定、新育种技术改良成果转化受阻和育种者间利益失衡等困境。应立足于激励原始创新、促进新技术运用和实现利益平衡之三重目的,从设定差异化的认定标准、引入责任规则与再平衡育种者利益等方面调整EDV制度,使该制度同育种技术的发展相调适。我国已开始基因编辑品种商业化,需综合种业市场现状和育种技术发展趋势,制定符合国情的EDV制度实施办法,以推动该制度有效实施,发挥其应有功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唐力 陈超 庄道元
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关于实质性派生品种的规定成为焦点问题。本文基于1999年-2009年中国21个水稻主产区省际面板数据,研究派生品种豁免制度下原始品种对水稻遗传贡献的时空变化,并运用扩展C-D生产函数模型分析原始品种遗传资源对中国水稻生产的经济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999年-2009年中国原始品种遗传资源对水稻生产平均遗传贡献仅达0.25,原始品种遗传单一性并未呈逐渐增强趋势,并且原始品种遗传资源对水稻改良的遗传贡献每增加1%,水稻单产将提高1.6%。因此重视原始创新的创造与有效运用,有利于提升农业技术效率与农业生产水平。在育种角色分配上,公共部门应着重承担基础研究类原始创新活动,在应用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郭江
本文选取2010—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究财税激励政策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并深入分析研发创新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研究表明,财税激励政策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价值,即政府实施有效的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能够显著促进微观企业的价值提升。对其中的影响机制分析发现,财税激励政策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研发创新,使得企业的发明专利产出增加,最终提升了企业价值,但非发明专利的增加并不能显著提升企业价值。本文进一步地探究了行业性质差异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于非高科技行业,在高科技行业中财税激励政策对上市公司价值的提升更显著。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力 卞琦娟 展进涛
以水稻新品种为例,通过品种系谱分析研究派生品种开发对我国农业自主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原始品种创新溢出效应促进农业自主创新增长,派生品种对原始创新并未呈现负影响,能被大量运用的原始品种仅集中于少数几个品种或育种材料,原始创新的溢出途径以公共科研机构之间、公共科研机构向企业溢出为主,而企业向外部溢出极少,商业育种能力增强。
关键词:
农业自主创新 派生品种 原始品种 溢出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曾发亮
金融科技的出现,深刻的改变了金融业的运营模式,进一步推动了金融业的发展。但是,金融科技带来的消费者信息保护及救济问题、市场的波动问题、监管乏力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研究和解决。面对新兴的金融科技,我们应当秉持包容、科技、穿透式监管的理念,既鼓励金融创新,同时进行动态监管,避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同时应用沙箱监管,对金融科技的创新进行可行性检验,确保其安全性。将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性和自治性的特点融入到对金融科技的监管之中,促进金融科技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金融科技 监管理念 制度构建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赖劲宇
信用衍生品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在本轮次贷危机中,它暴露出一系列监管问题。本文系统分析了信用衍生产品的合约特性,进而指出在我国发展该产品时,应该坚持现行的政府监管和市场自律监管相结合的模式。2007年,中国银行间交易商协会的成立和《中国银行间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主协议》的出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信用衍生品在我国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这仅为其发展做了基础性的铺垫,实践中推广这类金融产品还需要更加完善的自律监管、标准文本适用、信息披露和中介机构管理等制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许爱萍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农业科技成果应用价值的重要手段。在对我国农业科技成果产出与转化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科技创新与创新成果转化高度融合视角下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路径,并从科技体制改革、拓宽科技资金来源、规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风险、提高相关主体科学素质等角度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科技 转化体制 创新 路径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蔡泳
由金融衍生工具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引发了世界各国对金融衍生品发展的探讨和思考。我国在发展金融衍生品的过程中,具体分析了金融衍生品的特性及结合我国金融衍生品发展的步伐,充分借鉴西方国家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完善我国金融衍生品监管路径制度分析,对完善我国金融市场监管环境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关键词:
金融衍生品 金融危机 监管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段海涛
理财业务作为银行吸收和运用资金的重要方式,是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渠道。而实体经济的平均收益率水平为我们观测理财产品实际收益率水平的合理区间提供了参考。本文在若干假想的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证实了理财业务实际平均收益率可有效提示银行机构的整体风险水平,在分析其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理财业务监管的两大主要路径。在当前利率市场化趋势增强的背景下,本文的研究对加强银行监管提供了参考价值,同时对观测市场利率风险和系统性风险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理财业务风险 监管路径 监管强度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董媛媛
农村电子商务对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在监管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亟需我国政府、农村电商行业、企业以及其他社会各界部门通力合作解决,消除其发展中的痛点、障碍点,为农村电商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监管环境,为其进一步蓬勃发展提供坚固的上升阶梯。
关键词:
农村电子商务 发展态势 监管路径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董媛媛
农村电子商务对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在监管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亟需我国政府、农村电商行业、企业以及其他社会各界部门通力合作解决,消除其发展中的痛点、障碍点,为农村电商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监管环境,为其进一步蓬勃发展提供坚固的上升阶梯。
关键词:
农村电子商务 发展态势 监管路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卜亚 张敏
当前,互联网金融成为学术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焦点,2013年甚至被称为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元年"。如何在鼓励互联网金融发展创新的同时进一步完善监管,是一个兼具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重要问题。文章首先从互联网金融的内涵、发展模式、风险及监管等多方面对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及述评,并提出了激励相容视角下互联网金融创新监管的主要思想,即如何达到互联网金融发展创新的安全和效率之间的平衡。在此基础上,文章重点提出了从"内部风险管控→市场约束→政府监管"的激励相容的互联网金融创新监管机制设计路线,构建了互联网金融安全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