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84)
- 2023(17442)
- 2022(14876)
- 2021(13909)
- 2020(11323)
- 2019(25781)
- 2018(25616)
- 2017(48747)
- 2016(26302)
- 2015(29449)
- 2014(29279)
- 2013(28751)
- 2012(26942)
- 2011(24580)
- 2010(25116)
- 2009(23108)
- 2008(22338)
- 2007(20231)
- 2006(18207)
- 2005(16038)
- 学科
- 济(108110)
- 经济(108000)
- 业(78842)
- 管理(77290)
- 企(62035)
- 企业(62035)
- 方法(40898)
- 农(39570)
- 数学(34577)
- 数学方法(34133)
- 中国(34127)
- 地方(28606)
- 业经(27811)
- 农业(26322)
- 财(26269)
- 技术(23041)
- 学(22007)
- 制(21616)
- 银(19321)
- 银行(19278)
- 贸(18867)
- 贸易(18849)
- 行(18598)
- 易(18229)
- 融(18148)
- 金融(18147)
- 理论(17759)
- 策(17648)
- 环境(16851)
- 和(16809)
- 机构
- 学院(372164)
- 大学(370324)
- 济(150303)
- 管理(148313)
- 经济(146792)
- 研究(129393)
- 理学(126915)
- 理学院(125480)
- 管理学(123517)
- 管理学院(122808)
- 中国(98487)
- 京(79963)
- 科学(78108)
- 财(69372)
- 所(64471)
- 农(62703)
- 中心(59047)
- 研究所(58123)
- 江(57487)
- 业大(54143)
- 财经(53640)
- 范(51765)
- 师范(51360)
- 北京(51230)
- 经(48670)
- 农业(47519)
- 院(46978)
- 州(46685)
- 经济学(43433)
- 师范大学(41073)
- 基金
- 项目(247476)
- 科学(195531)
- 研究(187084)
- 基金(177039)
- 家(152564)
- 国家(151130)
- 科学基金(130384)
- 社会(117650)
- 社会科(111231)
- 社会科学(111207)
- 省(98595)
- 基金项目(93675)
- 教育(85132)
- 自然(82154)
- 划(81746)
- 自然科(80232)
- 自然科学(80215)
- 自然科学基金(78776)
- 编号(77881)
- 资助(71530)
- 成果(64397)
- 发(56706)
- 重点(54831)
- 创(54448)
- 课题(54381)
- 部(53894)
- 创新(50125)
- 国家社会(47552)
- 项目编号(47088)
- 教育部(46288)
- 期刊
- 济(177714)
- 经济(177714)
- 研究(115969)
- 中国(82100)
- 农(61926)
- 管理(56705)
- 学报(54442)
- 科学(53087)
- 财(50497)
- 教育(48900)
- 大学(42358)
- 农业(42009)
- 学学(39488)
- 融(39289)
- 金融(39289)
- 技术(33773)
- 业经(32193)
- 经济研究(26769)
- 财经(25401)
- 问题(22624)
- 经(21730)
- 图书(20817)
- 科技(20726)
- 业(20205)
- 技术经济(18965)
- 理论(18043)
- 现代(17529)
- 坛(17337)
- 论坛(17337)
- 版(17234)
共检索到5748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金畅
目前我省乡村振兴发展存在顶层设计不足、缺少统筹规划,整体产业规模不大、缺少加工龙头企业,缺乏科技创新人才等诸多问题。应加强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加快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新产业新业态健康发展,坚持科技创新支撑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发展新突破,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推进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建立和完善农业产业发展的人才保障体系等,加快全面振兴辽宁乡村经济发展。
关键词:
科技创新 支撑 辽宁乡村 振兴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高洋 郭爱琳
在经济新常态下,发展乡村旅游对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统筹城乡建设方面都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了新常态下农村旅游发展的必要性,探讨了辽宁省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为辽宁省乡村旅游的发展提出了参考对策。
关键词:
新常态 辽宁省 农村旅游 发展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西水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和基础,也是现代农村产业体系的重要目标。而金融服务是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实现产业振兴的重要力量。随着辽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和农村金融不断发展,金融服务农村产业的广度和深度也在不断提升。但是,仍面临着农村信用体系不完善、金融服务农村产业振兴不精准、金融产品系统化程度不高、配套政策不健全等问题,亟需进一步加快农业金融科技应用,成立产业基金,采用产业投行模式,完善农村产业振兴政策,促进金融服务精准化、高效化等,推动辽宁乡村产业振兴发展。
关键词:
金融服务 产业兴旺 农村金融 乡村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姜岩
民宿的主要功能是利用当地闲置资源为游客提供当地的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体验。自诞生以来,民宿以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受到消费者的广泛欢迎,已经成为旅游产业发展进程中的一种新兴业态。辽宁省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些都是发展乡村民宿的良好的基础。推动辽宁乡村民宿发展具有一系列重要的战略意义。现阶段辽宁在发展乡村民宿的过程中集中存在重视程度不足、缺乏统一发展规划及发展思路同质化等一系列问题,需要针对未来乡村民宿发展趋势提出具体解决对策,即全面提升对乡村民宿发展的重视程度,制定乡村民宿产业发展的统一规划和推动乡村民宿的差异化发展。
关键词:
乡村旅游 乡村民宿 乡村振兴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夏学英 王慧
乡村旅游作为农村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兴产业,能够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村的文明程度和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因而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加速辽宁乡村旅游发展,应在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规划,选择优势项目,不断探索有效的发展模式,保证农民的参与,改善农村环境,增强外部经济性,以及建立包括财力支持、人力支持、营销支持、科技支持等在内的政策支持体系。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辽宁乡村旅游 发展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凤艳
在全面树立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发展阶段,本文通过对北票市马友营蒙古族乡小勿兰村辣椒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找到影响其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的有效策略,以尽快补齐短板,助力辽宁乡村全面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魏晓晶
当前辽宁省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比较突出。农业供给质量有待提高、知名农产品品牌少、三大产业融合度不高,这些问题都需要破解。具体路径应该是以构建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新格局;构建美丽乡村、宜居乡村新蓝图;夯实农村基层工作,巩固乡村振兴的核心地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育新型农民;打赢脱贫攻坚战为抓手,推进辽宁的乡村振兴。
关键词:
辽宁 乡村振兴 发展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承华
随着我国的乡村旅游迅速发展,辽宁省出现了一大批具有鲜明乡土特色和时代特点的乡村旅游地与乡村旅游区。本文在对辽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总结基础上,指出辽宁乡村旅游在宏观管理、经营管理、产品开发方面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科学规划,文化兴旅”和“加强管理,服务指导”四项对策。
关键词:
辽宁 乡村旅游 问题及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兴国
基于建设“数字辽宁”的背景下,数字经济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数智赋能产业、创新引领未来”为核心的数字经济,为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提供了新动能、新路径。结合辽宁乡村数字经济发展情况,针对辽宁乡村产业振兴共性问题,探讨辽宁乡村数字经济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新路径,着力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多措并举补齐短板。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乡村振兴 数字乡村 政府引导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邓金钱
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事实出发,顺应亿万农民新企盼做出的重大战略抉择。习近平乡村振兴发展立意高远、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成为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习近平乡村振兴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城乡关系理论与中国传统优秀农耕文化的完美结合,是对新中国70年城乡发展实践的理论思考,凸显了习近平深入乡村、扎根农民的"三农"情怀。习近平乡村振兴发展理论内涵丰富,包括乡村振兴之基、乡村振兴之本、乡村振兴之魂、乡村振兴之擎、乡村振兴之核等五个方面的内容,蕴含着重要的理论贡献、实践和政策价值。新时代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矛盾,必须以乡村振兴为总抓手,积极践行习近平乡村振兴发展的系列论述。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伟安
在当前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科学合理地管理和保护乡村的资源和环境成为重要课题。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孙华主编的《乡村资源环境规划基础》是一部全面介绍乡村资源环境规划的专业著作,该书系统论述了乡村资源环境规划的理论基础、技术方法和实践案例。作者在第一章阐述了乡村资源环境规划的背景和意义,强调其在乡村发展中的重要性,为后续内容奠定基础,并唤起读者对该领域的兴趣。在第二章中,作者系统介绍了乡村资源环境规划的基础理论,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理论基础,到“两山”理论、人地系统理论和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的阐述,
关键词:
公共资源管理 乡村振兴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芳山 李露瑶 陈杰
近年来,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对乡村振兴发展的影响极大。文章选取2011—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熵权法和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发展的影响机制和程度,并创新性地使用随机森林模型,深入考察影响乡村振兴发展的数字经济各项指标的重要性。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发展对乡村振兴工作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影响效应为0.4100。(2)数字经济对林业大省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较其他地区更为显著,影响系数为0.5700,说明数字经济在林业经济的应用已取得了显著成效。(3)数字经济影响乡村振兴最重要的因素是企业拥有网站数和信息从业人数,重要性分别为13.62和11.61,农村电商有望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增长极。(4)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影响系数分别为东部地区0.6450、西部地区0.2560、东北部地区0.2350、中部地区0.1970。文章聚焦于数字经济各个维度指标的重要性比较以及林业经济大省和其他省份的异质性分析,深化了相关研究内容,弥补了现有文献对林业经济大省数字经济研究的不足。基于此提出政策启示:乡村振兴工作中应利用好数字经济这一推手,重点推动农村电子信息制造业和农村电商,推进林业大省和其他地区乡村振兴工作低成本、高质量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志娟 李治
创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既是乡村振兴的基本目标,又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内核,更是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的软实力。创新性的传承非遗可为乡村振兴提供文化营养、经济动力、治理基因,面对非遗核心价值背离和传承群体流失、国家发展战略导致保障措施不力和乡村非遗的发展空间持续微缩的困境,推进乡村非遗价值与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融合、强化政策落实增强非遗传承的战略性、创新非遗资源耦合支撑助推产业发展将成为传承非遗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的可行性选择。
关键词:
非遗 乡村振兴 治理基因 非遗资源要素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书华 郑风田 胡向东 冷杨 程郁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自2004年起,中央一号文件一直聚焦三农问题,反映出其重要性和难度。根据新时期中国主要矛盾的变化,2017年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初又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将在支撑乡村振兴战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期笔谈即围绕此内容展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贾可 李元鑫 王志丹
辽宁既是农业大省,也是种质资源大省。通过在全面阐述辽宁省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以来取得的阶段性成效的基础上,深刻剖析当前种业振兴行动过程中存在主要问题,因地制宜地提出加快推动辽宁现代种业振兴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现代种业 种业振兴 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