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77)
- 2023(13476)
- 2022(11409)
- 2021(10246)
- 2020(8379)
- 2019(18520)
- 2018(18335)
- 2017(34409)
- 2016(18068)
- 2015(20073)
- 2014(19866)
- 2013(19700)
- 2012(18663)
- 2011(17226)
- 2010(17831)
- 2009(16829)
- 2008(16507)
- 2007(15176)
- 2006(13885)
- 2005(13105)
- 学科
- 济(94724)
- 经济(94620)
- 管理(60619)
- 业(58842)
- 企(47852)
- 企业(47852)
- 中国(28943)
- 地方(26716)
- 方法(26377)
- 农(23687)
- 业经(22204)
- 数学(21881)
- 数学方法(21724)
- 技术(20717)
- 制(20609)
- 财(20365)
- 农业(16836)
- 银(16633)
- 银行(16614)
- 融(16504)
- 金融(16502)
- 地方经济(16214)
- 行(16145)
- 学(15933)
- 体(14515)
- 环境(13820)
- 技术管理(13792)
- 发(13553)
- 贸(13222)
- 贸易(13206)
- 机构
- 学院(267051)
- 大学(265058)
- 济(123210)
- 经济(120795)
- 管理(100321)
- 研究(98306)
- 理学(83976)
- 理学院(83042)
- 管理学(81983)
- 管理学院(81456)
- 中国(75960)
- 财(58102)
- 京(56677)
- 科学(54320)
- 所(49126)
- 财经(44025)
- 中心(43556)
- 江(43456)
- 研究所(43395)
- 经(39614)
- 农(38637)
- 经济学(38589)
- 北京(36781)
- 院(35294)
- 范(34998)
- 师范(34698)
- 州(34262)
- 经济学院(34127)
- 业大(32990)
- 财经大学(32147)
- 基金
- 项目(165303)
- 科学(132397)
- 研究(127465)
- 基金(118555)
- 家(101236)
- 国家(100305)
- 科学基金(86964)
- 社会(84263)
- 社会科(80019)
- 社会科学(80003)
- 省(66641)
- 基金项目(61905)
- 教育(57443)
- 划(54406)
- 自然(51216)
- 编号(50205)
- 自然科(50032)
- 自然科学(50019)
- 自然科学基金(49154)
- 资助(46903)
- 成果(42114)
- 发(41804)
- 创(40168)
- 重点(37652)
- 课题(37090)
- 创新(36706)
- 部(36491)
- 制(36256)
- 国家社会(35311)
- 发展(34681)
- 期刊
- 济(155568)
- 经济(155568)
- 研究(92134)
- 中国(66592)
- 财(45319)
- 管理(44508)
- 农(37907)
- 科学(35122)
- 学报(33897)
- 教育(32503)
- 融(31177)
- 金融(31177)
- 大学(27397)
- 技术(25905)
- 学学(25569)
- 农业(25240)
- 经济研究(25210)
- 业经(24399)
- 财经(23290)
- 经(20309)
- 问题(19194)
- 技术经济(16055)
- 科技(15404)
- 贸(14818)
- 世界(14132)
- 坛(13644)
- 论坛(13644)
- 业(13363)
- 国际(13306)
- 商业(12847)
共检索到4419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刚 赵志耘 许端阳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围绕着如何实现这一转变,十八大给予了系统且明确的回答,即通过创新驱动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本文从科技创新驱动的要素重组、产业结构升级和需求结构优化三个视角,探讨了科技创新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机制。
关键词: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科技创新 创新驱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方丰 唐龙
从历史演进的角度,在深化科技创新内涵与新动态理解的基础上,探讨其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支撑机制。"科技创新"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实践层面提出的一个新兴词汇,在继承理论经济学"科学"和"技术"基本内涵的同时,也呈现出将管理创新纳入科技创新的概念内涵、突出创新应用性用途、强调不同科技创新类型之间的协同演进的新内容。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科技创新展现出网络化、全球化、系统化和协同性四项新动态。基于上述理解,科技创新通过提高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三条途径支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关键词:
科技创新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支撑机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来武
本文在分析科技创新这一概念提出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沿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澄清了科技创新的涵义,即科技创新是将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应用到生产体系,创造新价值的过程;随后简要分析了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在经济发展理念上的差别,并结合创新理论和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提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从传统生产要素驱动经济增长的方式转到由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方式;紧接着本文分析了推动科技创新的三种力量:市场、政府和第三种力量(非正式关系);最后本文探讨了政府在科技创新中的职能定位。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非正式关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石
随着创新驱动变成社会经济进步的关键动力与农业角逐愈发强烈的大范围形势下,利用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经济发展途径变更实力的加强,如今已是迫在眉睫的需要革新农业。身为一类新型的农业经济发展途径,它现在已经呈现出自己推动农业经济发展途径变更实力加强角度的许多有利之处。因此,我们要认识到科技创新对于驱动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要性,并优化路径选择,从政策、投资、组织化建设以及创业环境的营造等各个方面推动科技创新在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
关键词:
农业 科技创新 经济发展方式 转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石
随着创新驱动变成社会经济进步的关键动力与农业角逐愈发强烈的大范围形势下,利用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经济发展途径变更实力的加强,如今已是迫在眉睫的需要革新农业。身为一类新型的农业经济发展途径,它现在已经呈现出自己推动农业经济发展途径变更实力加强角度的许多有利之处。因此,我们要认识到科技创新对于驱动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要性,并优化路径选择,从政策、投资、组织化建设以及创业环境的营造等各个方面推动科技创新在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
关键词:
农业 科技创新 经济发展方式 转变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周荣荣 吴熙云 郭家欣
该文剖析了"十一五"以来江苏经济发展的动力结构特征,并与国际国内发展水平进行横向比较分析,以新古典经济增长源泉理论、卢卡斯的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为依据,运用21年时间序列,建立人力资本、科技、能源效率、城市化、产业结构全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多元回归扩展模型,对经济增长进行核算,指出转型升级的制约因子;提出推进江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内生动力有效对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庞瑞芝 范玉 李扬
借助拓展的网络化数据包络分析法,以系统观的视角实证考察2009~2012年我国省际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支撑效率以及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研究表明,全国各省份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普遍偏低。从整体看,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不仅取决于创新生产阶段,更受制于创新支持下的经济发展阶段。创新成果未能有效转化是制约创新有效支撑经济发展的主因。创新成果未实现优化配置是普遍现象,53%省份创新成果不足。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经济发展 多系统 网络模型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新安
中部崛起对我国宏观经济全局意义重大。中部地区现有的高投入、高消耗的数量扩张型发展模式,将日益受到资源环境的瓶颈约束。实施产业技术创新,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确保中部地区综合优势的发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中部地区崛起的必由之路。其关键在于提高人力资本与R&D资本等产业技术创新的核心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大幅度提升中部地区的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最终推进结构调整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关键词:
中部地区 技术创新 投资效率 增长方式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新竹
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阶段,创新驱动发展是核心环节。文章基于知识创新影响企业生产函数的微观机制,研究知识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机理。知识创新通过对经营管理状况、劳动力素质和技术水平层次三方面的作用影响企业生产函数,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而增强产业、区域乃至国家的竞争优势,最终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一作用的发挥受到知识本身的特性、组织内部因素及外部创新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知识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政策措施包括:将知识创新工作重点从应用研究向基础研究转型,将创新激励政策结构从供给促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姜永英
国有经济在我国市场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施审计监督是审计的职责之一。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时代背景和现实要求下,企业审计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充分发挥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出积极贡献。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李俭国 肖磊
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进入后期阶段,以及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外部需求造成的巨大冲击,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制度创新红利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会逐渐减弱。我国经济将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这个阶段我国必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便在低成本要素投入的优势丧失前,实现技术模仿和技术引进的经济发展方式向以技术创新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方式转换。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胡志平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无论是体制改革、结构转变还是城市化发展战略,都需要一个动力支撑点;而公共服务具有的内需结构效应、产业结构效应、要素结构效应和城市化效应,使其能够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动力支撑点。由此建构一个哲学、政治、经济、社会与法律的"五位一体"战略框架,确保中国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施,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动力支撑。
关键词:
经济发展方式 动力支撑 公共服务均等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夏飞 陈修谦 唐红祥
从系统动力学角度构建了向海经济发展的动力系统框架,借鉴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探讨技术非中性化条件下海洋资源、资本、劳动力、科技等要素促进向海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其特点。在此基础上构建向海经济发展动力模型,以我国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1997—2016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得出如下主要结论:资本对向海经济的正向驱动效应最显著,其次为科技投入,劳动力的正向效应不显著,渔业资源产生不明显的负向效应;动力要素对向海经济的驱动效应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特征,南部海洋经济圈渔业资源、资本投入以及科技投入等动力要素驱动效应最强,北部海洋经济圈以资本投入为主驱动力,东部海洋经济圈则以资本投入和劳动力驱动为主;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发展、对外开放水平、环境保护、交通条件、政府干预度对向海经济主要起到正向影响。根据以上研究发现,从产业结构与布局、财政与金融、海洋科技及其成果转化、区域合作与海陆一体化、基础设施等角度提出了向海经济发展动力机制完善路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华茂 彭剑
推动区域经济系统从传统经济方式转移到循环经济方式的因素主要来源于区域内在的驱动力和外部的约束力,文章分析了区域五大区域内在的驱动力和五大外部的约束力,并针对区域循环经济发展阻力,提出快速发展区域循环经济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循环经济 动力机制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陈振权
随着国内外对技术创新研究的深入,对创新的动力机制的研究也不断有新的进展,本文分析了整个创新动力机制的理论发展脉络。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首先是从一元论发展起来的,进而发展到二元和多元论;之后又从外部因素转到内部因素的探讨,继而出现内外部因素相结合的综合模式;最后发展到现在的国家创新系统理论。本文通过评述这些动力机制后得出两点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