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413)
2023(20277)
2022(17508)
2021(16181)
2020(13890)
2019(31535)
2018(31263)
2017(59660)
2016(32853)
2015(36819)
2014(36181)
2013(35649)
2012(32690)
2011(29492)
2010(29298)
2009(26951)
2008(26571)
2007(23769)
2006(20323)
2005(17545)
作者
(96173)
(80578)
(80044)
(76098)
(51024)
(38891)
(36278)
(31593)
(30294)
(28571)
(27186)
(27029)
(25578)
(25228)
(24959)
(24782)
(24751)
(23943)
(23095)
(23083)
(20263)
(19766)
(19512)
(18229)
(18120)
(17906)
(17861)
(17788)
(16298)
(16091)
学科
(129032)
经济(128895)
管理(94724)
(92118)
(76702)
企业(76702)
方法(61574)
数学(53562)
数学方法(52881)
(35148)
(33637)
中国(33247)
业经(29734)
(29029)
地方(26041)
技术(24574)
(24429)
贸易(24419)
(23684)
农业(23600)
(22970)
(21837)
财务(21758)
财务管理(21709)
理论(21296)
企业财务(20545)
(19794)
(19503)
银行(19417)
环境(19317)
机构
大学(462536)
学院(461916)
(180861)
管理(180790)
经济(176998)
理学(157492)
理学院(155740)
研究(153785)
管理学(152726)
管理学院(151921)
中国(112971)
科学(99973)
(98018)
(84089)
(81303)
(78150)
业大(75550)
研究所(71806)
中心(70956)
(67630)
农业(66612)
财经(65888)
北京(61231)
(59923)
(59044)
师范(58301)
(55806)
(54569)
经济学(54360)
技术(51052)
基金
项目(322271)
科学(251346)
基金(232303)
研究(227478)
(205678)
国家(203996)
科学基金(173902)
社会(141720)
社会科(134378)
社会科学(134342)
(127957)
基金项目(123390)
自然(116439)
自然科(113776)
自然科学(113738)
自然科学基金(111709)
(107923)
教育(104705)
资助(95970)
编号(91628)
成果(72956)
重点(72631)
(69521)
(69097)
(68643)
创新(64185)
课题(63333)
科研(62555)
计划(61215)
大学(59346)
期刊
(189498)
经济(189498)
研究(126042)
中国(86091)
学报(82282)
(75020)
科学(71825)
管理(64914)
(62590)
大学(60840)
学学(57578)
农业(51333)
教育(48068)
技术(40321)
(36596)
金融(36596)
业经(32622)
财经(31506)
经济研究(30904)
(27728)
(27000)
科技(25278)
问题(24921)
图书(23573)
(23454)
技术经济(22943)
统计(22022)
业大(21245)
理论(21113)
商业(20995)
共检索到6587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柯  张斌  谷洲洋  
本文根据2008~2014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模型,对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看,科技创新对促进产业升级呈现明显的正效应;从地区层面看,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影响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其中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的驱动效应在中部地区最大,西部地区其次,东部地区最小;通过进行分位数回归分析得出,产业升级发展的不同阶段,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并非都相当大,影响小的地区要及时挖掘其他创新源。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维佳  宿晓翩  
本文在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分析金融发展、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内在联系。采用中国2000-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可行性广义最小二乘法(F G L S)进行模型估计。研究发现,金融发展和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相互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同时,本文在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省级层面上对三者之间的直接、间接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从东到西,两种效应呈现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在全国层面上鼓励金融发展、技术创新,以促进产业升级的同时,要考虑到地区差异,因地、因时制宜。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力  
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可以有效地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本文以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为单元,实证分析科技创新能力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科技创新正向显著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可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竞争力、催生经济新的增长点、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从而促进经济发展。此外,增加政府补助也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基于上述结论,应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加快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以期为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文翔  周明生  
中国正处于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增速换挡期,为了消化前期刺激性的宏观经济政策,此时期的重要任务是经济结构调整,供给侧改革是进行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创新是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所在,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之一。创新有两种选择路径:一种是内源式的发展路径,主要方式是通过自主创新;另一种是外源式的创新路径,主要方式是技术引进,不同的技术创新方式,对产业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国有企业作为重要的市场参与主体,在促进技术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进而优化产业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文翔  周明生  
中国正处于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增速换挡期,为了消化前期刺激性的宏观经济政策,此时期的重要任务是经济结构调整,供给侧改革是进行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创新是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所在,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之一。创新有两种选择路径:一种是内源式的发展路径,主要方式是通过自主创新;另一种是外源式的创新路径,主要方式是技术引进,不同的技术创新方式,对产业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国有企业作为重要的市场参与主体,在促进技术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进而优化产业结构方面有一定的正外部性效应,研究基于外部性的视角,运用中国2000~2014年的面板数据,分析自主创新、技术引进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自主创新能促进中国产业结构高级化,并促进产业结构的均衡发展,技术引进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具有负向影响,而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效应不确定,国有企业通过创新的外部性机制,通过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能间接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对高级化的影响效应有限。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继忠  黎明  
基于中国东部、中部、西部以及全国20072016年高技术产业的省级面板数据,以科技经费投入和技术人力投入作为投入指标,以专利数量和新产品的产值作为产出指标,首先使用DEA方法计算了不同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以企业自主创新投入、政府支持、科技信贷和风投支持作为科技金融指标,使用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科技金融对于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考察期内,中国不同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均有所提升;科技金融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但是外商直接投资对于创新效率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最后针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继忠  黎明  
基于中国东部、中部、西部以及全国2007~2016年高技术产业的省级面板数据,以科技经费投入和技术人力投入作为投入指标,以专利数量和新产品的产值作为产出指标,首先使用DEA方法计算了不同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以企业自主创新投入、政府支持、科技信贷和风投支持作为科技金融指标,使用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科技金融对于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考察期内,中国不同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均有所提升;科技金融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但是外商直接投资对于创新效率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最后针对本文结论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牛宝春  崔光莲  张喜玲  
文章基于1998—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基准模型估计、异质性分析以及空间面板模型的估计,系统考察了科技创新对低碳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总体来看,科技创新会显著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降低能耗是科技创新影响低碳经济的重要机制;以秦岭—淮河为界对比来看,北方地区相较于南方地区来说,科技创新对低碳经济的刺激作用更大;伴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科技创新对低碳经济的促进作用总体呈下降趋势;另外,其他地区的科技创新会对本地区低碳经济产生正向溢出效应。最后,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文章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牛宝春  崔光莲  张喜玲  
文章基于1998—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基准模型估计、异质性分析以及空间面板模型的估计,系统考察了科技创新对低碳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总体来看,科技创新会显著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降低能耗是科技创新影响低碳经济的重要机制;以秦岭—淮河为界对比来看,北方地区相较于南方地区来说,科技创新对低碳经济的刺激作用更大;伴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科技创新对低碳经济的促进作用总体呈下降趋势;另外,其他地区的科技创新会对本地区低碳经济产生正向溢出效应。最后,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文章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叶颖  陆善勇  
在我国从高速发展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进一步增强创新能力是推动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本文以综合优势战略理论为基础,从交易效率的构成、交易效率是分工演进和专业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等角度进行了探讨,并运用2000—2018年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交易效率对创新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交易效率对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硬件交易效率、软件交易效率和市场交易效率会通过交易效率共同促进创新水平提升;我国中西部地区的交易效率相对东部地区较低,其对创新的影响效应尚未完全发挥出来。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范晓莉  李秋芳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数字经济对产业发展的作用程度不断增强。为探究数字经济在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发挥的作用,首先基于理论层面进行机理分析,其次测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最后构建空间计量模型验证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产业结构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应强调数字经济与产业的融合,加强资源有效配置,推动地区协同创新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振  王秀芝  
政府对产业结构升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探讨财政科技支出效率对地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机制,通过改进的三阶段DEA方法测算我国各省份的财政科技支出效率。研究发现,整体上,财政科技支出效率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作用始终是正向的,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作用短期内不明显,但在长期内会产生负向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财政科技支出效率可通过经济增长以及创新资源集聚提升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且对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影响不同。相较于东部地区,提高财政科技支出效率可以显著推动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相较于中西部地区,则能显著推动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据此,地方政府应摒弃不良的科技支出理念,打破地区间市场保护局面,加强预算监督和统筹兼顾各地区的科技支出效率,力求降低各类风险。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徐国祥  陈燃萍  
我国各省市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水平存在很强的空间相关性,且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本文选取经济发展水平、研发投入水平、城市化水平、对外开放水平和政府扩张能力这五个影响因素,选择带有时间固定效应的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省域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水平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研发投入增加将会显著提升其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水平,而且其他空间相关省市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水平和研发投入水平的提高也能够促使本地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水平的提升。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余伟  陈强  陈华  
利用2004-201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将环境政策工具分为直接管制、经济手段和"软"手段,并分别以"三同时"环保投资、人均排污费收费和环境新闻报道量作为度量指标,并控制工业企业规模、所有制结构、贸易开放、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分析不同类型环境政策工具对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看,直接管制和经济手段对R&D投入都有效果不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软"手段对R&D投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分区域看,直接管制对东部和内陆地区R&D投入都有效果不显著的促进作用;经济手段对东部R&D投入具有效果不显著的抑制作用,但对内陆地区R&D投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软"手段对东部R&D投入具有显著的促...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持续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发挥创新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作用。本文使用2011-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即数字普惠金融可以优化区域资源配置;升级区域支付清算体系;提高区域财富管理能力等。在考虑了内生性等因素后,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显著提高了区域创新水平,且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均对区域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人力资源积累,提高区域创新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