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66)
- 2023(15195)
- 2022(12797)
- 2021(11607)
- 2020(10002)
- 2019(22456)
- 2018(21780)
- 2017(41280)
- 2016(22295)
- 2015(24597)
- 2014(23878)
- 2013(23522)
- 2012(21667)
- 2011(19555)
- 2010(19752)
- 2009(18919)
- 2008(18212)
- 2007(16706)
- 2006(14366)
- 2005(12723)
- 学科
- 济(85765)
- 经济(85681)
- 业(70050)
- 管理(65352)
- 企(56749)
- 企业(56749)
- 方法(40386)
- 数学(35717)
- 数学方法(35372)
- 中国(30069)
- 融(28695)
- 金融(28693)
- 银(27913)
- 银行(27847)
- 行(26762)
- 财(25517)
- 农(24035)
- 制(20768)
- 业经(20310)
- 技术(20223)
- 地方(18535)
- 贸(17845)
- 贸易(17834)
- 学(17543)
- 易(17373)
- 务(17094)
- 财务(17069)
- 财务管理(17032)
- 农业(16672)
- 企业财务(16237)
- 机构
- 大学(312758)
- 学院(312667)
- 济(128888)
- 经济(126259)
- 管理(120395)
- 研究(104489)
- 理学(103845)
- 理学院(102736)
- 管理学(100952)
- 管理学院(100383)
- 中国(87574)
- 科学(65941)
- 京(64477)
- 财(60853)
- 农(60720)
- 所(53515)
- 中心(51027)
- 业大(51025)
- 研究所(49003)
- 财经(48495)
- 农业(48388)
- 江(47295)
- 经(44064)
- 经济学(40286)
- 北京(40151)
- 州(37929)
- 院(37113)
- 范(36905)
- 经济学院(36788)
- 师范(36356)
- 基金
- 项目(212687)
- 科学(166767)
- 基金(154193)
- 研究(149378)
- 家(136840)
- 国家(135660)
- 科学基金(115604)
- 社会(95582)
- 社会科(90805)
- 社会科学(90776)
- 省(85670)
- 基金项目(82192)
- 自然(76220)
- 自然科(74575)
- 自然科学(74544)
- 自然科学基金(73294)
- 划(71719)
- 教育(68101)
- 资助(62128)
- 编号(58409)
- 创(49955)
- 重点(48463)
- 成果(46188)
- 创新(46022)
- 部(45965)
- 发(45901)
- 科研(41570)
- 计划(41335)
- 课题(40783)
- 业(40399)
共检索到4638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仁祥 李雯婧
科技金融的高风险使我国科技和金融结合进入发展瓶颈。首先通过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各种风险因素的耦合作用进行分析,并基于N-K模型构建了科技金融的风险耦合作用模型,然后运用2010~2015年科技金融风险事件的统计数据,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耦合作用的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风险耦合作用会进一步放大科技金融风险,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与银行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得银行面临更大的信贷偿还风险。加快科技型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尽快实现科技企业生命周期服务链,可有效控制科技金融风险。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芷若 谷国锋
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具备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基于中国30个省市2004—2016年的面板数据,构建科技金融系统与科技创新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二者耦合协调发展关系的省级差异,并运用空间统计工具,对二者耦合协调度进行空间格局分析。结果表明:①我国科技金融发展与科技创新水平的耦合协调度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近半数省份均处于低度协调以下;②二者耦合协调度呈现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③耦合协调度的空间相关性明显,即存在显著的集聚分布模式,高—高集聚的范围由东部沿海地区逐渐向内陆地区延伸,东、中、西、东北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差距逐渐扩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莹莹 王仁祥
在国内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研究中,关于金融创新如何支持科技创新方面的研究较多,而对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如何制约及相互协同发展方面的研究是一种创新。文章将金融创新及科技创新作为一个耦合整体,采用动力学模型,全面考察了金融创新主体间、市场金融创新供给、政府公共金融创新供给、科技创新主体间的相互耦合作用,对金融创新及科技创新耦合机理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发展目标与关键控制节点,提出金融创新及科技创新耦合发展管理策略。文章选取2005-2015年的年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2005-200
关键词:
金融创新 科技创新 系统协同 耦合机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方铭 刘满成 洪涵璐 张宇轩
文章利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TSCS方法,对2012—2021年我国科技创新与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考察期内,科技创新与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度相对平稳,处于拮抗阶段;在时序变化上,东中部的耦合协调水平经历了从严重失调到轻度协调的转变,西部地区经历了从极度失调到勉强协调的转变,空间分布上,呈现“东-中-西”依次递减的格局;各个省份的耦合协调水平都有明显提升,大部分省份属于初级协调类型。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政策、受教育程度等因素显著影响二者的耦合协调水平。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电子商务 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胡国晖 郑萌
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结合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问题,两者的紧密结合往往会带来经济的高度繁荣和社会财富的高速增长,是人类社会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变革的重要引擎。本文通过对耦合理论、方法及其应用领域的分析比较,认为松散耦合理论在研究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互动方面是适用且有效的,继而分析了两者之间微观层面的互动机制、中观层面的匹配机制以及宏观层面的协同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提炼出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的三种运作模式,即科技产业园融资模式、科技金融机构模式、补贴资金市场化运作模式,并针对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科技创新 金融创新 耦合机制 耦合模式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仁祥 杨曼
从最优化视角论证了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最佳耦合协调的存在性,在此基础上,借鉴物理学耦合概念,测算了35个最重要金融系统所在国家的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协调度,并利用两阶段GMM回归方法实证检验了其对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协调度对经济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且对于发展中国家经济效率作用的敏感性更高。最后针对发展中国家提出了完善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科技创新 金融创新 耦合 经济效率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林 李雨田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金融发展与科技创新的耦合协调机理,然后构建金融发展与科技创新的系统耦合协调模型,并以中国内地除西藏以外的30个省市2002-2012年的面板数据对两者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金融发展与科技创新的系统耦合协调度整体不佳,60%以上省份的系统耦合协调度呈下降趋势;复合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在整体上呈现出以东北-西南为脊背的"中线隆起、两侧塌陷"的分布特征,东部地区失衡现象更为严重;失衡的原因具有省际差异。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认为,推进科技金融融合发展不能仅单纯地提高金融发展水平和科技创新水平,更重要的是创新金融与科技耦合互动的方式和路径,提高两者的融合质量。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媛媛 袁奋强 刘东皇 陈利馥
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起着支撑引领作用,科技创新也可以促进科技金融的健康有序发展。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之间存在交互耦合关系。从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的耦合机理分析入手,运用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对苏南五市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效应进行测度,并利用Logistic生长曲线趋势外推法模型对其2015-2020年"科技创新-科技金融"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最后借鉴上海张江、武汉东湖、北京中关村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政策,提出了苏南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升级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科技金融 区域发展 金融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媛媛 袁奋强 刘东皇 陈利馥
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起着支撑引领作用,科技创新也可以促进科技金融的健康有序发展。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之间存在交互耦合关系。从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的耦合机理分析入手,运用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对苏南五市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效应进行测度,并利用Logistic生长曲线趋势外推法模型对其2015-2020年"科技创新-科技金融"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最后借鉴上海张江、武汉东湖、北京中关村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政策,提出了苏南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升级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科技金融 区域发展 金融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媛媛 袁奋强 刘东皇 陈利馥
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起着支撑引领作用,科技创新也可以促进科技金融的健康有序发展。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之间存在交互耦合关系。从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的耦合机理分析入手,运用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对苏南五市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效应进行测度,并利用Logistic生长曲线趋势外推法模型对其2015-2020年"科技创新-科技金融"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最后借鉴上海张江、武汉东湖、北京中关村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政策,提出了苏南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升级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科技金融 区域发展 金融创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伟 李红艳 王莉亚
通过分析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间的相互作用,把握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发展机理,构建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子系统耦合度模型与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并基于2013—2017年河南省六大产业的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发展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该模型具有一定普适性,可为河南省或其他地区的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协调发展提供科学方法与决策参考。
关键词:
科技创新 金融创新 耦合机制 耦合协调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王伟 王珂凡 张倩
科技金融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良性互动和交互作用所形成的有机结合或深度融合的耦合关系。本文在分析两者耦合机理的基础上,基于2014—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综合分析两者间的耦合协调度及其互动发展关系。研究表明:2014—2020年,中国科技金融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耦合协调度显著提高,且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不同省份两者间协调发展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征,通常表现为东部较高、中部次之、西部较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且大部分地区的耦合性呈现出“高与高”或“低与低”聚集的地域分布特征。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加大科技金融支持力度、优化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科技金融创新能力、强化科技金融人才培养和引进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科技金融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耦合协调度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戴志敏 余志伟 郭露
本文分析中国数字普惠金融与科技创新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状况,为两者实现协调发展提供建议。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11—2019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数字普惠金融与科技创新综合评价体系,利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数字普惠金融与科技创新的发展状况及耦合协调水平,并利用σ收敛系数及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探讨两者耦合协调水平的收敛趋势、空间关联以及空间集聚状况。研究表明:从2011—2019年全国整体及省域数字普惠金融与科技创新水平均有所提升,但省域间差距明显且科技创新严重滞后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水平也有所提升但在省域间仍存在较大差异且未表现出收敛趋势,在空间上表现出集聚分布,具有显著的正向关联效应。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佟金萍 陈国栋 曹倩
通过构建区域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贸易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十五"末期(2005年)、"十一五"末期(2010年)、"十二五"中期(2013年)我国30个省市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各地区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贸易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较差;地区间耦合协调发展差距较大;三者的发展存在不平衡现象,科技金融的发展明显滞后于另外两者。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科技金融 科技贸易 耦合协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费瑞波
文章以我国文化制造业为例,通过对影响企业文化科技融合创新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甄别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对文化科技融合创新能力影响的关键因素,然后建立分析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行业竞争因素、技术创新因素、文化需求因素和行业利润要求因素是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的关键因素,对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在上述基础上,对我国文化科技融合创新能力的培育提出了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