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10)
2023(12035)
2022(10246)
2021(9288)
2020(8039)
2019(18323)
2018(17848)
2017(34689)
2016(18197)
2015(20685)
2014(20175)
2013(20089)
2012(18754)
2011(17014)
2010(17326)
2009(16710)
2008(15862)
2007(14537)
2006(12427)
2005(11048)
作者
(51882)
(43249)
(43210)
(41087)
(27654)
(20804)
(19675)
(16636)
(16381)
(15424)
(14669)
(14587)
(13755)
(13601)
(13595)
(13421)
(13003)
(12669)
(12557)
(12480)
(10669)
(10572)
(10465)
(9920)
(9835)
(9765)
(9690)
(9628)
(8732)
(8720)
学科
(79665)
经济(79596)
(60997)
管理(57872)
(51596)
企业(51596)
方法(39823)
数学(35630)
数学方法(35351)
(27590)
金融(27588)
中国(26235)
(25440)
银行(25414)
(24511)
(23133)
(20658)
技术(19377)
(17748)
业经(17733)
地方(17528)
(15632)
财务(15607)
财务管理(15569)
(14965)
贸易(14954)
企业财务(14924)
(14522)
农业(14479)
(13247)
机构
大学(261627)
学院(261410)
(113327)
经济(111065)
管理(104927)
理学(90758)
理学院(89889)
管理学(88607)
管理学院(88107)
研究(83406)
中国(70450)
(53448)
(52934)
科学(48452)
财经(42816)
中心(41845)
(41099)
(40832)
(39405)
(38873)
研究所(36847)
业大(36562)
经济学(36077)
北京(33252)
经济学院(32932)
农业(32254)
财经大学(32008)
(31781)
(31136)
师范(30813)
基金
项目(173281)
科学(138148)
研究(128354)
基金(126678)
(108773)
国家(107844)
科学基金(94105)
社会(83276)
社会科(79286)
社会科学(79263)
(69381)
基金项目(67353)
教育(59420)
自然(59266)
自然科(58006)
自然科学(57988)
(57235)
自然科学基金(57032)
资助(51423)
编号(51153)
(42045)
成果(41242)
(38985)
重点(38941)
创新(38473)
(37795)
课题(35487)
国家社会(34779)
教育部(34093)
人文(33378)
期刊
(117898)
经济(117898)
研究(76470)
中国(52317)
(42400)
(39540)
金融(39540)
管理(38671)
学报(36665)
(36224)
科学(35082)
大学(28352)
学学(26779)
教育(25649)
技术(23675)
农业(23424)
财经(21843)
经济研究(19618)
业经(19173)
(18664)
问题(15425)
技术经济(15168)
科技(14806)
(13524)
理论(13451)
(13402)
统计(13355)
(12873)
商业(12746)
实践(12146)
共检索到3889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莹莹  王仁祥  
在国内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研究中,关于金融创新如何支持科技创新方面的研究较多,而对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如何制约及相互协同发展方面的研究是一种创新。文章将金融创新及科技创新作为一个耦合整体,采用动力学模型,全面考察了金融创新主体间、市场金融创新供给、政府公共金融创新供给、科技创新主体间的相互耦合作用,对金融创新及科技创新耦合机理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发展目标与关键控制节点,提出金融创新及科技创新耦合发展管理策略。文章选取2005-2015年的年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2005-2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仁祥  李雯婧  
科技金融的高风险使我国科技和金融结合进入发展瓶颈。首先通过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各种风险因素的耦合作用进行分析,并基于N-K模型构建了科技金融的风险耦合作用模型,然后运用2010~2015年科技金融风险事件的统计数据,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耦合作用的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风险耦合作用会进一步放大科技金融风险,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与银行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得银行面临更大的信贷偿还风险。加快科技型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尽快实现科技企业生命周期服务链,可有效控制科技金融风险。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芷若  谷国锋  
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具备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基于中国30个省市2004—2016年的面板数据,构建科技金融系统与科技创新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二者耦合协调发展关系的省级差异,并运用空间统计工具,对二者耦合协调度进行空间格局分析。结果表明:①我国科技金融发展与科技创新水平的耦合协调度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近半数省份均处于低度协调以下;②二者耦合协调度呈现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③耦合协调度的空间相关性明显,即存在显著的集聚分布模式,高—高集聚的范围由东部沿海地区逐渐向内陆地区延伸,东、中、西、东北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差距逐渐扩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伟  李红艳  王莉亚  
通过分析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间的相互作用,把握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发展机理,构建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子系统耦合度模型与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并基于2013—2017年河南省六大产业的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发展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该模型具有一定普适性,可为河南省或其他地区的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协调发展提供科学方法与决策参考。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林  李雨田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金融发展与科技创新的耦合协调机理,然后构建金融发展与科技创新的系统耦合协调模型,并以中国内地除西藏以外的30个省市2002-2012年的面板数据对两者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金融发展与科技创新的系统耦合协调度整体不佳,60%以上省份的系统耦合协调度呈下降趋势;复合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在整体上呈现出以东北-西南为脊背的"中线隆起、两侧塌陷"的分布特征,东部地区失衡现象更为严重;失衡的原因具有省际差异。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认为,推进科技金融融合发展不能仅单纯地提高金融发展水平和科技创新水平,更重要的是创新金融与科技耦合互动的方式和路径,提高两者的融合质量。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仁祥  安子铮  
从金融创新的实践中发现,金融创新对于金融稳定存在多种影响,既有有利的,也有不利的。因此,通过分析金融创新对于金融稳定的影响机理和影响效应,以及建立德尔菲金融创新效应评价体系,可以发现有利于金融稳定的金融创新,从而在金融创新付诸实践前做到有效甄别,以减少乃至避免社会福利的损耗。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胡国晖  郑萌  
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结合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问题,两者的紧密结合往往会带来经济的高度繁荣和社会财富的高速增长,是人类社会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变革的重要引擎。本文通过对耦合理论、方法及其应用领域的分析比较,认为松散耦合理论在研究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互动方面是适用且有效的,继而分析了两者之间微观层面的互动机制、中观层面的匹配机制以及宏观层面的协同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提炼出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的三种运作模式,即科技产业园融资模式、科技金融机构模式、补贴资金市场化运作模式,并针对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杨丹萍  
本文认为,产业集群是新经济时代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通过各自的耦合元素相互作用,彼此影响,主要表现为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激励效应的耦合,与技术创新网络的耦合,与技术创新文化氛围的耦合,与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的耦合,与技术创新人才资源的耦合,与技术创新政府体制的耦合。文章提出,产业集群应以具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的科技开发中心为核心,构建有效的科技创新平台,形成良好的区域创新体系,引导与带动产业集群中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同时建立科技创新与产业集群互动发展的有效机制,实现经济与科技互动的良好局面。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仁祥  杨曼  
从最优化视角论证了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最佳耦合协调的存在性,在此基础上,借鉴物理学耦合概念,测算了35个最重要金融系统所在国家的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协调度,并利用两阶段GMM回归方法实证检验了其对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协调度对经济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且对于发展中国家经济效率作用的敏感性更高。最后针对发展中国家提出了完善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蔺鹏  孟娜娜  马丽斌  马英杰  
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描述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耦合互动机理,并运用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和2006-2016年数据实证检验金融创新子系统与科技创新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及协同联动效果。主要研究结论 :2006-2016年京津冀区域金融创新子系统有序度具有明显的顺周期特征,科技创新子系统有序度则在整个阶段呈现良好的上升态势;但两个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仍处于低水平并且呈现出周期性波动,区域金融与科技协同创新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推动京津冀区域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有机联动和协同演进,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注重区域金融协同创新的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有效整合区域金融资源和科技资源,健全金融和科技协同创新联动机制;二是优化区域科技创新的融资结构,增强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尤其是科创型企业的能力,提升金融创新支撑科技创新的效率;三是推动金融机构主动对接、应用金融科技,促进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和有机联动,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科技要素流动性。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冯立杰  李阳光  岳俊举  王金凤  
类比生物基因表达研究创新机理提出的创新基因学概念,为构建创新方法指明方向,基因视角下的创新方法体系亟待得到进一步完善。基于此,借助创新元素聚类理论,提出九大创新基因和九大创新法则构建创新基因的耦合路径,旨在深层次挖掘技术创新的内部原始规律。最后,结合冷库改进创新实例,验证该理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提升创新质量与效率提供了理论及方法支持。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谭跃  周华  高丽  
基于协同学的基本原理,构建科技创新与金融市场协同发展的测度模型,并以广东省2000—2014年科技创新和金融市场的有关数据,实证检验二者之间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广东省科技创新有序度大体呈上升趋势,而金融市场有序度则表现出较大的波动性,科技创新与金融市场间良性协同发展的机制尚未形成。为此,结合广东省科技创新与金融市场发展的现状,提出一系列促进科技创新与金融市场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戴志敏  余志伟  郭露  
本文分析中国数字普惠金融与科技创新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状况,为两者实现协调发展提供建议。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11—2019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数字普惠金融与科技创新综合评价体系,利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数字普惠金融与科技创新的发展状况及耦合协调水平,并利用σ收敛系数及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探讨两者耦合协调水平的收敛趋势、空间关联以及空间集聚状况。研究表明:从2011—2019年全国整体及省域数字普惠金融与科技创新水平均有所提升,但省域间差距明显且科技创新严重滞后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水平也有所提升但在省域间仍存在较大差异且未表现出收敛趋势,在空间上表现出集聚分布,具有显著的正向关联效应。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孙中叶  
区域经济的增长和竞争优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促进和发展集群的能力,其核心是集群式创新网络的发展。企业集群与区域竞争优势在其发展过程中,通过各自的耦合元素,彼此相互影响,使该区域形成一种集群式的自组织力和自生成力。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关键在于协调企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关系,使之良性互动,同步发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湘云  韦施威  刘兆庆  
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将会迅速带动社会资源高效配置和经济聚变效应。从群体动力学视角探究科技创新群体与金融创新群体的耦合机制;以广东省为例,运用序参量功效函数与耦合协调度函数定量分析两类创新群体的耦合协调度。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广东省两类创新群体耦合状况不断改善,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最后提出建立信息共享与交叉学习机制、政府协调机制以及宏观环境保障机制等对策措施,以促进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有效协同,以期进一步推动我国建立健全科技金融体系和贯彻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国家战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