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15)
- 2023(12455)
- 2022(10610)
- 2021(9385)
- 2020(7670)
- 2019(17008)
- 2018(16479)
- 2017(30506)
- 2016(16531)
- 2015(18067)
- 2014(17324)
- 2013(16892)
- 2012(15478)
- 2011(13992)
- 2010(13910)
- 2009(12519)
- 2008(12126)
- 2007(10922)
- 2006(9477)
- 2005(8133)
- 学科
- 济(64288)
- 经济(64225)
- 管理(55009)
- 业(52588)
- 企(43888)
- 企业(43888)
- 方法(28774)
- 数学(24864)
- 数学方法(24536)
- 技术(19189)
- 农(18240)
- 中国(17985)
- 财(16980)
- 学(16619)
- 环境(16051)
- 业经(15928)
- 农业(13106)
- 技术管理(12947)
- 地方(12359)
- 划(11922)
- 贸(11608)
- 贸易(11601)
- 制(11323)
- 易(11250)
- 银(10957)
- 银行(10901)
- 务(10588)
- 财务(10568)
- 和(10554)
- 财务管理(10552)
- 机构
- 大学(236964)
- 学院(235866)
- 济(93881)
- 管理(92812)
- 经济(92141)
- 研究(81823)
- 理学(81333)
- 理学院(80404)
- 管理学(78901)
- 管理学院(78503)
- 中国(59490)
- 科学(55060)
- 京(49965)
- 农(48658)
- 业大(42654)
- 所(41882)
- 财(40745)
- 研究所(38927)
- 农业(38668)
- 中心(37095)
- 江(35284)
- 财经(32928)
- 北京(30676)
- 经(30097)
- 院(30033)
- 范(29492)
- 师范(29008)
- 经济学(28186)
- 州(27483)
- 技术(26240)
- 基金
- 项目(171638)
- 科学(135855)
- 基金(125158)
- 研究(117413)
- 家(113339)
- 国家(112447)
- 科学基金(95708)
- 社会(75896)
- 社会科(72192)
- 社会科学(72170)
- 省(69886)
- 基金项目(67099)
- 自然(64406)
- 自然科(63005)
- 自然科学(62978)
- 自然科学基金(61906)
- 划(59253)
- 教育(53104)
- 资助(48849)
- 编号(43445)
- 创(41877)
- 重点(39666)
- 创新(38381)
- 发(37443)
- 部(36319)
- 计划(35446)
- 科研(33385)
- 业(32932)
- 成果(32892)
- 科技(32335)
- 期刊
- 济(95459)
- 经济(95459)
- 研究(61936)
- 中国(48962)
- 学报(46277)
- 农(41913)
- 科学(41582)
- 管理(34703)
- 大学(34053)
- 学学(32420)
- 财(30728)
- 农业(28905)
- 教育(23634)
- 技术(20820)
- 融(17893)
- 金融(17893)
- 科技(17052)
- 业(16647)
- 业经(16232)
- 经济研究(15964)
- 财经(15547)
- 经(13429)
- 技术经济(13259)
- 版(13037)
- 业大(12990)
- 问题(11951)
- 策(11677)
- 资源(11592)
- 统计(10940)
- 农业大学(10939)
共检索到3371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保乾 徐睿
为了考察科技创新对二氧化碳减排的成果和效益,本文结合科技减排和绩效评估等方面的含义和指标体系设置目的,构建了各省市区科技减排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根据DEA方法来考核全国各地区在2011~2020年间二氧化碳减排工作中所体现出来的科学技术的作用与效果,对未达到DEA有效的省市区进行投入冗余分析,发现存在较多的资源投入不合理和浪费现状;通过Tobit面板回归分析,得到在科技减排工作中影响效率的关键因素,其中政府对科研重视程度的作用最为明显。因此,政府要保证科技资金投入,为科技减排创新提供有效持续的资金保障;加强节能减排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技术市场成交额的提升;还需要合理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杨绍媛
企业科技创新具有非排他性、不可分性、风险性等特点,存在着市场失灵的可能,从而导致企业缺乏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为此,我国制订了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以促使企业增加对科技的投入,但现行优惠政策存在着一些缺陷,比如滥用税收优惠;有些政策只重结果而不针对创新的过程;直接所得税减免发挥作用有限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善之。
关键词:
企业科技创新 市场失灵 企业R&D支出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黄海峰 高农农
本文从服务创新的角度研究节能减排,认为服务创新可通过非物质化和减物质化的方式很好地促进节能减排,对此提出了通过加强服务创新促进节能减排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节能减排 服务创新 非物质化 减物质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郑季良 王希希 王少芳
节能减排是高耗能产业群循环经济发展的控制性目标,新时期要靠科技创新来完成。节能减排与科技创新的协同效应可以衡量科技创新对节能减排进程的贡献程度。文章构建了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协同效应评价指标体系,比较分析了2006—2015年("十一五"和"十二五"时期)六个主要的耗能行业及所集成的产业群,通过科技创新促进节能减排的协同效应变化。得到的主要结论是,从整个研究期间来看,高耗能产业群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协同效应呈现逐渐提高的趋势,但个别年度有一定的波动,即科技创新对节能减排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继而,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预测了"十三五"期间高耗能产业群协同效应的发展趋势,就存在的短板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欣 韩伟伟 宋马林
通过构建节能减排指标体系,采用DEA-Malmquist指数对2004~2010年中国省域节能减排效率进行评价,分析省域的节能减排效率表现特征,进而运用Tobit模型对省域节能减排效率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节能减排效率在此期间处于波动状态,略有提升态势,这得益于技术进步,但节能管理缺乏效率;大多数省份的节能减排技术取得进步,但管理不足,亟需提高;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对外开放度等三因素促进了中国省域节能减排效率提高,而能源价格对节能减排效率的进步有所阻碍,反映中国能源定价机制需要改革。最后提出相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玉辉
解决中国的环境问题,资金是前提、技术是基础、制度是保障,政策制定者必须选择合适的监督与约束机制来影响经济发展的路径,并根据形势变化的需要,不断探索节能减排的新模式、新方法。黄溶冰教授的《节能减排的环境审计规制研究》一书在深入分析国内外减排规制工具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将研究视角聚焦在环境审计信息化工具上,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我国节能减排的环境审计规制研究(11BGL062)》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倪志敏 严中华
第一阶段使用SE-DEA模型对25所全国优秀高职院校2015年科技创新效率进行评价,得出各高职院校科技创新效率排名,其中有7所院校科技投入与产出指标达到DEA有效。第二阶段将第一阶段的科技创新效率的评价值作为自变量,将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作为因变量建立Tobit模型,分析影响科技创新效率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教科研人员中科学家及工程师所占的比重、课题项目中投入人员及经费占教科研人员及经费拨入总数的比重对高职院校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较大。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振
本文以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调查数据为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实证分析和检验了促进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因素及其路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外部技术和政策环境因素,以及企业内部创新环境和制度安排因素,与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进一步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产学研联合构建、企业创新文化塑造、企业创新激励机制和企业创新宽容环境培育等因素,是影响当前中国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的关键因素;最后,在分析关键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增强中国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动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高新技术企业 自主创新 动力因素 路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吴卫红 丁章明 王建英 张爱美
为促进我国高耗能产业技术创新-节能效率-减排效率系统协同发展,在高耗能产业技术创新、节能效率、减排效率子系统间协同发展程度测算结果的基础上,利用PEST分析方法从4个维度分析系统协同程度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回归模型实证研究其影响程度和方向;根据实证分析结果,设计高耗能产业技术创新、节能效率、减排效率系统协同发展的动力机制、协调机制、约束机制和风险管理机制。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志学 李乐颖 陈健
从驱动因素和制动因素两个方面建立碳减排效率影响因素框架并进行理论分析,运用面板数据模型构建影响碳减排效率的制动因素模型,收集我国30个地区2011—2016年相关数据,选取合理指标,实证分析产业结构、碳权市场、技术创新对碳减排效率的影响。依照分析结论,进一步测算出各地区能源效率,继而得出不同地区的二氧化碳减排潜力、节能空间以及减排空间。引入碳排放退耦概念,测算我国各地区四个阶段退耦指数并分析退耦程度变化。结果表明:(1)产业结构较大程度影响碳减排效率,第二产业比重的增加会增大碳排放量变动率,降低碳减排效率,而碳权市场的设立以及技术创新能力能够有效提高碳减排效率;(2)我国各地区能源效率存在不均衡问题,仍具有较大的碳减排潜力、节能和减排空间;(3)各地区不同阶段的退耦指数差异较大,但退耦程度逐年加强,同时减排空间逐渐减小,说明经济增长与减排压力之间总体趋于缓和。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滕梓源 胡勇
2008—2017年10年间,中国境内公司开展的跨国并购活动已呈现出从自然资源型并购向技术创新型并购转变的趋势。这些并购活动通过作用于并购公司的创新激励和创新效率的途径,对中国追赶型产业和领先型产业产生了不同的技术创新影响。通过跨国并购活动,追赶型产业的创新投资强度提升了10%~35%,领先型产业的创新研发效率提升了20%~40%;但追赶型产业的研发效率下降幅度高达50%,而股市的短期行为也一定程度阻碍了领先型行业的并购式激进创新。需要政府和社会行业组织加大技术并购式"走出去"力度、抑制投机性交易、在技术创新型并购的专业层面和政策层面提供支持,并逐步完善与资本市场相关的长期创新投资机制等。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翟华云 胡娟 张献武
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协同发展有利于区域经济可持续快速增长,本文通过对区域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效率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构建了二者之间耦合协同度模型,并利用2013年30个省市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效率数据,对二者之间的耦合协同度进行了测量和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效率耦合协同度较低,而且呈现出科技创新滞后于节能减排发展的状况,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效率耦合协同度呈现由西到东逐渐递增的趋势,地区差距明显。因此,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促进节能减排效率的提高,各地区指定差异化发展战略,才是提高区域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效率耦合协同度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科技创新 节能减排效率 耦合协同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勇 吴孟思
碳达峰碳中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在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战略任务,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两大任务的重要支撑。文章通过构建绿色技术创新、碳减排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模型,采用我国30个省份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测算了三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并进一步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三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均值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绿色技术创新未能与碳减排、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良性互动,未能发挥对三系统耦合协调度的有效支撑;研发投入强度、降低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调控能力和金融发展水平是提高耦合协调度的推动因素,而绿色发明申请占比未起到促进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金滟 李超 李泽宇
文章以湖北省12个地级市作为决策单元,构建熵权法结合超越对数形式的随机前沿模型,测算绿色创新效率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007—2014年湖北省城市绿色创新平均效率为0.307,仍有近70%提升空间;城市间差异显著,武汉、宜昌、襄阳优势明显。(2)科技人员和科技支出作为创新资源投入对于湖北省绿色创新产出有着显著的正向作用,科技人员具有更高的产出弹性;而环境污染指数对于绿色创新存在着明显的抑制作用。(3)环境规制强度与绿色创新效率呈"倒U"型关系,"波特假说"中合理的环境规制的重要性也得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刘世锦
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和潮流,中国是目前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不可能置身于潮流之外,而应积极加入。然而,要实现“双碳”目标,难度相当大:在双重约束下,选择采取低碳或零碳的绿色技术和产业体系,同时实现高生产率,力争减碳和增长双赢。在挑战面前,中国也有自己的优势。提早转型有利于降低转型重置成本、沉没成本,中国经济增速较高,可为绿色产品创新和推广提供更多市场需求,有利于形成商业模式,可以利用数字技术优势助力绿色发展等。我们要利用好这些优势,立足长远、打好基础、有序推进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