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92)
- 2023(8097)
- 2022(6602)
- 2021(6362)
- 2020(4882)
- 2019(11082)
- 2018(11003)
- 2017(19081)
- 2016(10593)
- 2015(11627)
- 2014(11897)
- 2013(11113)
- 2012(10079)
- 2011(9074)
- 2010(9420)
- 2009(8449)
- 2008(8236)
- 2007(7756)
- 2006(6756)
- 2005(6033)
- 学科
- 管理(33973)
- 业(33857)
- 济(29397)
- 经济(29353)
- 企(29217)
- 企业(29217)
- 技术(17281)
- 中国(12595)
- 技术管理(11929)
- 农(11465)
- 业经(10329)
- 理论(9836)
- 教育(9127)
- 教学(8580)
- 财(8566)
- 农业(8162)
- 方法(8098)
- 制(7884)
- 银(7398)
- 银行(7383)
- 地方(7144)
- 行(7080)
- 融(6891)
- 金融(6889)
- 划(5854)
- 和(5852)
- 学(5736)
- 学法(5689)
- 教学法(5689)
- 数学(5581)
- 机构
- 学院(140327)
- 大学(136786)
- 管理(51616)
- 济(48860)
- 经济(47423)
- 研究(45318)
- 理学(42975)
- 理学院(42474)
- 管理学(41799)
- 管理学院(41494)
- 中国(34334)
- 京(29481)
- 科学(26865)
- 江(24330)
- 财(24318)
- 范(22404)
- 所(22248)
- 师范(22232)
- 中心(21288)
- 技术(20425)
- 州(19953)
- 研究所(19654)
- 北京(19238)
- 农(18574)
- 财经(18251)
- 职业(17753)
- 师范大学(17368)
- 业大(17283)
- 院(17064)
- 教育(16945)
- 基金
- 项目(87461)
- 研究(73988)
- 科学(68724)
- 基金(56868)
- 家(47787)
- 国家(47216)
- 社会(43037)
- 科学基金(40562)
- 社会科(40495)
- 社会科学(40486)
- 省(38634)
- 教育(36648)
- 编号(33262)
- 划(31390)
- 基金项目(29882)
- 成果(28911)
- 创(25448)
- 课题(24874)
- 自然(23021)
- 创新(22509)
- 自然科(22508)
- 自然科学(22502)
- 自然科学基金(22113)
- 年(21594)
- 资助(20928)
- 项目编号(20597)
- 发(20244)
- 重点(20072)
- 规划(19029)
- 性(19026)
共检索到2291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郑太年
美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重心的下移为美国保持世界科学中心地位提供了坚实基础。本文以美国表现突出的7所科技特色高中为例,分析比较这类学校如何通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变革支持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发现,"共同基础的低平"和"选择领域的精深"相结合的课程设计,支持了学生的广度学习和在兴趣/特长领域的深度学习;充分注重学生的研究、研讨、设计,采用问题解决和项目式学习的教学创新,支持了学生科技创新关键能力的发展。此外,适切的评价系统、课程教学决策的情境化和专业化有助于系统推动创新人才的培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杜江峰
在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新时期,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对教师教育体系提出了新要求。“国优计划”以推动高水平大学培养研究生层次科学教师来夯实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之基,体现出填补科学教师教育的政策缺位,优化教师教育政策的结构体系;突破传统师范类教育体系的路径依赖,推动高水平大学与中小学联动共建高质量科学教师队伍;直面基础教育科学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发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理工科人才培养优势等政策理性。浙江大学立足于“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的办学传统优势,从面、线、点三个层面发力打造一流的卓越科学教师培养基地,探索“理学/工学+教育学”的培养方案,实行“项目制组织、全方位训练、全链条协同”的卓越科学教师自主培养新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春姣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背景下,创新人才是一支重要力量,而高校承担着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责任。本文通过对美国高校的课程体系、教育教学形式、教学管理制度、培养模式特点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了中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差异,提出了对我国建设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启示。
关键词:
美国高校 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孙菁
如何培养创新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是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命题。鉴于传统教学模式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重知识、轻能力"的不足,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国内一些高水平大学陆续开始实施本科生科研计划、参与国家举办的各类创新实验计划、开展研究性学习等,试图在不同层面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上述举措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就现实而言,实际可参与到科研的机会仍仅限于少数大学尤其是高水平大学中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唐力 张文娟
创新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实验教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探索独立设课、多层次实验教学模式,构建个性化平台,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创新人才 创新教育 实验教学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羌毅 徐胜 李博
办好"具有适应性的高职教育"是高职院校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使命。要解决传统高职院校学生全面发展水平不高、个性化定制发展受阻、区域社会服务能力不强等不适应性问题,需要在"自由学期制"教育管理模式创新下,通过深化课程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深化院校治理三个方面探索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新路径。
关键词:
自由学期制 人才培养 高职教育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平祥 陈晓琳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要求。高等农林院校在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担负着培养创新人才的重大使命。近年来,华中农业大学围绕创建特色鲜明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积极探索培养农业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曾起郁 陈秋华
本文针对林业发展新阶段和当前林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存在主要问题,对完善林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作初步探讨,提出林业定向培养、教育培训、人才储备等人才增量机制和项目带动、市场评价、过程激励等林业科技创新人才创新能力提升机制,并提出以科学人才观念为导向、建立多元投入体系、强化现代管理理念和营造良好育才氛围是实现林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
林业 科技创新 人才培养机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任喜峰
研究型大学就是要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培养基础厚实、知识广博、学问精深、思维创新的人才,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哈尔滨工程大学以创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办学目标,对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两个“一二三”特色模式。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单长河
深化教育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目标和新任务,也是在经济进入新常态下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的认识与要求,人才培养已经从规模扩大转变为教育内涵式发展模式,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创新人才培养将是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与趋势。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创新人才 培养机制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程淑华 李欣 韩毅初 刘焕利
大学生自主学习日益成为创新人才培养新的突破口。学生投入到科学研究、提升自身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丰富和完善自身,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结合传统课堂教学的丰富理论性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认为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应该广泛实施,弥补传统教育教学过分侧重理论的倾向,进而探索并践行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关键词:
自主学习 创新人才培养 教学改革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丁志卫
高校要培养出优秀的工科实用创新人才,需要建立分类投入、分类指导、分类培养的教育模式,需要建立科学为先、科普为基、科研为主的文化模式,需要建立校企合作、基地孕育、统筹规划的实践模式等,以建立一个科学的人才培养系统工程。
关键词:
工科 实用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贵成 卢章平 刘会霞
培养创新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崛起和腾飞的必然选择,更是时代赋予高等院校的历史重任。江苏大学是以工科为特色和优势的综合性大学,近几年来,学校以大工程理念为指导,结合工科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实际,进一步明晰了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特点,不断推进教育创新和管理创新,以新思路和新理念为指导,深入探索工程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孙旭
以导游专业为着眼点,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实施三个方面对比澳大利亚TAFE职业教育模式与我国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在TAFE模式的启示下,提出协调资格证书获取与专业素质培养的途径,构建课程体系和更新升级具体课程的途径,实施理实合一的专业课程教学的途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孙丽媛 郑义寅 谢琴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和各类办学模式的不断兴起,成人学历教育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瓶颈。成人学历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较为密切的教育类型,急需转变发展模式。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近些年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在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然而仍面临一些困境,比如,刚性的成人高等教育政策与校企合作自主性之间的矛盾、培养过程的"普教化"与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矛盾、校企协同发展与校企间深度融合机制缺失之间的矛盾,以致人才培养质量不能适应企业所需的职业适应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本文通过借鉴美国校企合作的"王牌项目"——科技之路学院高中的办学经验,为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转型发展探索一条新的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