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27)
- 2023(11096)
- 2022(9241)
- 2021(8722)
- 2020(7118)
- 2019(16465)
- 2018(16187)
- 2017(31153)
- 2016(16605)
- 2015(18349)
- 2014(18057)
- 2013(17343)
- 2012(15873)
- 2011(14169)
- 2010(14628)
- 2009(13199)
- 2008(12734)
- 2007(11374)
- 2006(9727)
- 2005(8403)
- 学科
- 济(72024)
- 经济(71971)
- 业(53384)
- 管理(52181)
- 企(45161)
- 企业(45161)
- 方法(38133)
- 数学(34821)
- 数学方法(34245)
- 中国(19685)
- 技术(19247)
- 农(18584)
- 财(17000)
- 业经(15673)
- 地方(13320)
- 技术管理(12952)
- 理论(12798)
- 农业(12796)
- 制(12597)
- 贸(11467)
- 贸易(11458)
- 易(11119)
- 融(10918)
- 金融(10917)
- 银(10804)
- 银行(10788)
- 务(10754)
- 财务(10720)
- 财务管理(10700)
- 学(10614)
- 机构
- 学院(230922)
- 大学(227949)
- 济(96276)
- 经济(94474)
- 管理(94019)
- 理学(82475)
- 理学院(81704)
- 管理学(80150)
- 管理学院(79716)
- 研究(70739)
- 中国(52964)
- 京(46216)
- 财(43138)
- 科学(41663)
- 财经(35052)
- 江(34111)
- 所(33493)
- 中心(32914)
- 农(32341)
- 经(32065)
- 业大(31899)
- 经济学(30431)
- 研究所(30388)
- 北京(28854)
- 范(28754)
- 师范(28457)
- 经济学院(27650)
- 州(27167)
- 院(26324)
- 财经大学(26302)
- 基金
- 项目(159811)
- 科学(128732)
- 研究(120231)
- 基金(115842)
- 家(99556)
- 国家(98727)
- 科学基金(87097)
- 社会(77037)
- 社会科(73270)
- 社会科学(73254)
- 省(65349)
- 基金项目(60567)
- 教育(58651)
- 自然(55286)
- 自然科(54186)
- 自然科学(54177)
- 划(54018)
- 自然科学基金(53247)
- 编号(48180)
- 资助(48044)
- 创(39367)
- 成果(38288)
- 重点(36416)
- 创新(35829)
- 部(35745)
- 课题(34893)
- 发(34819)
- 国家社会(31865)
- 教育部(31642)
- 大学(30809)
共检索到3310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小红 郭威 李思经 梁峰 杨大飞
基于协同创新视角构建"教育投入—实践投入—人才产出"的中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采用微观调查数据,检验各潜变量和结构变量的结构关系,获得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关键路径。研究表明:家庭教育对社会教育影响程度大于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对实践投入具有显著影响,对实践创新的影响程度大于对理论创新的影响程度。实践创新对人才产出具有直接正向显著影响,其他要素以实践创新作为中介变量影响人才产出效率。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路径为"学校教育—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关键词:
科技创新人才 关键路径 结构方程模型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凯 黄容霞
通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就业保护程度指标,可以构建适合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弹性体系。利用2003—2016年相关数据验证,中国劳动力市场弹性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之间存在以下关系:劳动力市场弹性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产生正向的促进作用;不同地区劳动力市场弹性均会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效用大小依次为中、东、西部;从时间效应来看,短期作用大于长期。此外,劳动力市场弹性通过工资效应和社会保障效应对中国创新型人才产生影响作用,因此提高劳动力市场的弹性以及完善相关的保障机制都有利于吸引创新型人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兴海
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创新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和关键所在。因此,要围绕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要遵循能力本位、职业导向和依托企业、立足岗位原则,加强课程体系建设;要围绕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训练、专业能力培养与综合素质培育、现实职业需求与未来职业发展等三个方面的关系,科学安排教学内容。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史秋衡 李瑞
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既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引领,又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支撑,其价值目标在于实现社会价值导向与个体发展需求的统一。当前,高校在探索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方面仍存在不足,需从高校分类发展、学科特色建设、个性化课程、一流师资以及通识教育等育人要素上着力优化,培养具有完整知识结构、浓厚专业志趣、杰出创新能力、深厚家国情怀的各类拔尖创新人才。在教育高质量体系建设要求和新时代人人成才、个性化发展的价值诉求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必须转变观念,从系统化、全局性的思维出发,考虑从加强理论研究与政策设计引领、多元分类实践模式创新、协同贯通网状体系构建等路径建设适合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制度体系和教育生态。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徐少亚 陈海宁
高校在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遇到了传统教育活动和观念的挑战,同时也受到 了创新人才培养的认识误区等问题的影响。创新人才培养活动的关键是实施者对创新教育观 念提升和对传统人才培养理念的超越。
关键词:
高校 创新人才培养 观念提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宗鑫 李晓峰
针对创新人才培养绩效研究局限于事后评估、系统性不强等问题,文章从系统演化的角度对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进行分析,从而构建基于管理耗散的创新人才培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针对创新人才培养绩效评价存在自然语言环境下复杂系统决策的不确定性问题,提出了一种云集成评判模型,既解决了自然语言下的决策不确定性,又避免了人为赋权的主观干扰,还可以方便、快捷的得到确定性的评测结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宗鑫 李晓峰
针对创新人才培养绩效研究局限于事后评估、系统性不强等问题,文章从系统演化的角度对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进行分析,从而构建基于管理耗散的创新人才培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针对创新人才培养绩效评价存在自然语言环境下复杂系统决策的不确定性问题,提出了一种云集成评判模型,既解决了自然语言下的决策不确定性,又避免了人为赋权的主观干扰,还可以方便、快捷的得到确定性的评测结果。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孙菁
如何培养创新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是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命题。鉴于传统教学模式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重知识、轻能力"的不足,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国内一些高水平大学陆续开始实施本科生科研计划、参与国家举办的各类创新实验计划、开展研究性学习等,试图在不同层面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上述举措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就现实而言,实际可参与到科研的机会仍仅限于少数大学尤其是高水平大学中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辉
目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探索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为认知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以适应并服务于创新人才培养。这种模式的确立已使教材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宋广元 李永平 刘云利
如何独辟蹊径,强化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成为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能否达成的关键。应用型人才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应用性,作为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其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创新性应用型人才。以实践教学资源建设为支撑,以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着力构建适应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宋广元 李永平 刘云利
如何独辟蹊径,强化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成为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能否达成的关键。应用型人才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应用性,作为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其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创新性应用型人才。以实践教学资源建设为支撑,以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着力构建适应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祖超 王甲旬
美国研究型大学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积累的经验主要有:注重教育衔接、加强文理渗透、重视教学创新、优化育人环境、拓宽培养途径、完善激励机制等。其主要特色为:秉承"有益于组织和个人"的教育理念、创建"各具特色"的多种培养模式、培育"实现个人价值"的创新文化、坚持制度创新和"与时俱进"的改革等。我国可借鉴美国的经验,在制度创新、培养途径、特色模式、育人环境等方面改进和加强高校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
科技创新人才 培养研究型大学 美国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周仲海 朱昌平 刘丹平
依据"因材施教、模块化培养、个性化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按照"公开选拔、优胜劣汰、滚动培养"的原则,整合学科、专业、师资等资源,按照年级学生总数6%的比例选拔优秀学生,制定个性化菜单,实行"一对一"导师制培养。工作实施以来,在校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发挥了较好的示范辐射作用。
关键词:
人才培养 学术创新 培养模式 运行机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安江英 王利明
本文论述了从工业经济到知识经济,技能型人才需要"升级换代",高职教育需要实现从规模发展到内涵建设的提升,培养高端技能型创新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指向。并以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为例,提出了"以创新为灵魂"的新一代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法、路径、成效和经验。
关键词:
高端技能型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郑太年
美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重心的下移为美国保持世界科学中心地位提供了坚实基础。本文以美国表现突出的7所科技特色高中为例,分析比较这类学校如何通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变革支持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发现,"共同基础的低平"和"选择领域的精深"相结合的课程设计,支持了学生的广度学习和在兴趣/特长领域的深度学习;充分注重学生的研究、研讨、设计,采用问题解决和项目式学习的教学创新,支持了学生科技创新关键能力的发展。此外,适切的评价系统、课程教学决策的情境化和专业化有助于系统推动创新人才的培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