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28)
2023(13316)
2022(11004)
2021(10249)
2020(8534)
2019(19219)
2018(19023)
2017(36200)
2016(19134)
2015(21627)
2014(21251)
2013(20360)
2012(18287)
2011(16432)
2010(17194)
2009(16468)
2008(15448)
2007(14227)
2006(12585)
2005(11592)
作者
(52168)
(43053)
(42807)
(40847)
(27337)
(20589)
(19453)
(16385)
(16354)
(15666)
(14687)
(14655)
(13938)
(13682)
(13319)
(13254)
(12648)
(12506)
(12366)
(12211)
(10840)
(10397)
(10292)
(9971)
(9754)
(9748)
(9688)
(9666)
(8711)
(8440)
学科
(72090)
经济(71989)
管理(65820)
(63144)
(56126)
企业(56126)
方法(30879)
(27836)
金融(27833)
中国(26869)
数学(26570)
(26341)
银行(26326)
数学方法(25955)
(25400)
(24108)
(22127)
技术(19489)
业经(19168)
(19085)
(15950)
财务(15895)
财务管理(15853)
理论(15418)
地方(15414)
企业财务(15077)
(14266)
技术管理(13047)
农业(12885)
(12228)
机构
学院(263481)
大学(260385)
(106970)
经济(104472)
管理(102948)
理学(87643)
理学院(86804)
管理学(85070)
管理学院(84588)
研究(81605)
中国(70935)
(55302)
(53976)
科学(46399)
财经(42415)
(41911)
中心(40485)
(39170)
(38212)
(34604)
研究所(34554)
北京(34249)
(34080)
业大(33373)
经济学(33239)
(32060)
师范(31757)
财经大学(31478)
(29947)
经济学院(29819)
基金
项目(168770)
科学(134600)
研究(129085)
基金(121188)
(103097)
国家(102190)
科学基金(90017)
社会(82320)
社会科(78192)
社会科学(78172)
(68892)
基金项目(62924)
教育(60485)
(55891)
自然(55850)
自然科(54663)
自然科学(54653)
自然科学基金(53688)
编号(52870)
资助(49579)
成果(43676)
(41189)
重点(38091)
课题(37739)
创新(37612)
(36707)
(36607)
(36101)
国家社会(33919)
项目编号(33248)
期刊
(121620)
经济(121620)
研究(81865)
中国(61558)
(46003)
管理(43593)
(40199)
金融(40199)
教育(34641)
学报(33394)
科学(33104)
(32343)
大学(27350)
技术(27025)
学学(25442)
财经(21353)
农业(20676)
业经(20016)
经济研究(19155)
(18309)
科技(15112)
问题(14427)
技术经济(14221)
(13708)
统计(13494)
财会(13028)
(12932)
论坛(12932)
理论(12916)
现代(12085)
共检索到4138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胡国晖  郑萌  
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结合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问题,两者的紧密结合往往会带来经济的高度繁荣和社会财富的高速增长,是人类社会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变革的重要引擎。本文通过对耦合理论、方法及其应用领域的分析比较,认为松散耦合理论在研究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互动方面是适用且有效的,继而分析了两者之间微观层面的互动机制、中观层面的匹配机制以及宏观层面的协同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提炼出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的三种运作模式,即科技产业园融资模式、科技金融机构模式、补贴资金市场化运作模式,并针对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仁祥  付腾腾  
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耦合发展在促进现代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会给金融稳定带来一定的冲击。如何既能促进二者耦合关系的可持续发展,又确保不会造成系统性风险,是一个两难的抉择。基于"监管沙盒"思想,研究了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交互作用以及二者耦合过程中金融监管与创新的动态平衡关系,构建了以全生命周期为基础、以网络和大数据为支撑、以包容性协作创新为理念、强化监管机构独立性的耦合模式,并研究该模式在我国的实现路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湘云  韦施威  刘兆庆  
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将会迅速带动社会资源高效配置和经济聚变效应。从群体动力学视角探究科技创新群体与金融创新群体的耦合机制;以广东省为例,运用序参量功效函数与耦合协调度函数定量分析两类创新群体的耦合协调度。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广东省两类创新群体耦合状况不断改善,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最后提出建立信息共享与交叉学习机制、政府协调机制以及宏观环境保障机制等对策措施,以促进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有效协同,以期进一步推动我国建立健全科技金融体系和贯彻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国家战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梅兰  
本文认为,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面临三大矛盾,即公共性与盈利性的矛盾、风险性与安全性的矛盾、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因此,金融助推农业科技创新不能单纯依赖市场机制,必须选择合理的模式与路径。当前,可供选择的主要模式有:"涉农科技创新基金+涉农科技创新投资引导基金"模式,"银行贷款+保险"模式,"银行贷款+担保+保险"模式,农业科技创新贷款模式。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程鹏  唐子来  杨犇  
优化组织各类发展要素在多尺度科技创新空间的有序集聚与耦合协调,对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总结了科技创新空间发展在区位、要素、功能、形态和环境五个维度的特征,据此提出科技创新空间发展的“E-LEFF”分析框架,指出科技创新空间多个维度之间形成耦合协调关系有赖于外部环境尤其是空间治理的积极调控,其内在机制包含要素耦合、空间耦合和时间耦合三个方面。分析发现,上海科技创新空间发展具有五个维度的普遍特征,但在要素耦合方面还存在“缺失”与“错配”现象,仍需要着力促进多尺度空间耦合、兼顾“培育”与“提质”不同发展阶段的时间耦合。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莹莹  王仁祥  
在国内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研究中,关于金融创新如何支持科技创新方面的研究较多,而对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如何制约及相互协同发展方面的研究是一种创新。文章将金融创新及科技创新作为一个耦合整体,采用动力学模型,全面考察了金融创新主体间、市场金融创新供给、政府公共金融创新供给、科技创新主体间的相互耦合作用,对金融创新及科技创新耦合机理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发展目标与关键控制节点,提出金融创新及科技创新耦合发展管理策略。文章选取2005-2015年的年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2005-2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潘锡泉  
高职院校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两个行动计划的颁布激发了高职院校治理模式的研究热潮。传统的依附于政府为主导的单一行政化治理模式显然已难以适应高职院校发展新形势的变化,想要准确把握高职院校治理模式的发展取向,则必须要厘清"管理"还是"治理",以及"治理"还是"自理"两个关键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原有治理模式作出适当安排与优化。文章通过对"管理"还是"治理",以及"治理"还是"自理"进行辨析的基础上,以多中心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系统论作为理论基础,提出了高职院校外部治理和内部自理有机耦合的创新治理模式,为高职院校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陈强  
本文从金融功能的分立与融合、支付数据挖掘与融资行为发生相关性等角度,对支付功能与融资功能的耦合关系进行了论证分析,总结归纳了当前支付融资耦合实践的主要模式,认为依托大数据挖掘技术的支付融资耦合模式通过建立支付交易等数据与借款者信用水平相关联,重点考察反映借款者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的"软信息",有效提升了融资决策效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探索建立符合支付融资耦合创新需求的监督管理体系等相关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慕庆宇  谷文臣  杜浩斌  
本文基于2013~2019年中国上市企业经验数据,对企业创新的融资渠道选择及其耦合机制进行深入探索,研究发现:总体来看,企业创新的主要资金来源为自身现金流、股权融资,而银行贷款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负向影响。进一步来看,银行贷款对企业现金流、股权融资影响企业研发投入的过程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且该"调节效应"随着企业外源融资依赖度以及外部法制环境的变化而表现出显著的异质性特征。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本文基于资金需求端探究企业创新的融资偏好,并进一步剖析其内在逻辑,相关研究发现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丽  
金融监管是影响金融创新的重要因素之一,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之间是一个不断博弈的过程。本文分析了世界各国有利于金融创新的金融监管模式特点,剖析了我国金融监管体制与金融创新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金融监管体制,推动金融创新发展的思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伟  李红艳  王莉亚  
通过分析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间的相互作用,把握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发展机理,构建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子系统耦合度模型与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并基于2013—2017年河南省六大产业的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发展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该模型具有一定普适性,可为河南省或其他地区的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协调发展提供科学方法与决策参考。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仁祥  李雯婧  
科技金融的高风险使我国科技和金融结合进入发展瓶颈。首先通过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各种风险因素的耦合作用进行分析,并基于N-K模型构建了科技金融的风险耦合作用模型,然后运用2010~2015年科技金融风险事件的统计数据,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耦合作用的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风险耦合作用会进一步放大科技金融风险,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与银行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得银行面临更大的信贷偿还风险。加快科技型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尽快实现科技企业生命周期服务链,可有效控制科技金融风险。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芷若  谷国锋  
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具备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基于中国30个省市2004—2016年的面板数据,构建科技金融系统与科技创新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二者耦合协调发展关系的省级差异,并运用空间统计工具,对二者耦合协调度进行空间格局分析。结果表明:①我国科技金融发展与科技创新水平的耦合协调度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近半数省份均处于低度协调以下;②二者耦合协调度呈现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③耦合协调度的空间相关性明显,即存在显著的集聚分布模式,高—高集聚的范围由东部沿海地区逐渐向内陆地区延伸,东、中、西、东北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差距逐渐扩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郭子忠  王海净  田原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强调指出,要"发挥金融创新对技术创新的助推作用"。在新常态背景下,推动科技创新,必须要解决资金问题。目前,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已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但因融资渠道狭窄,发展受限。为此,充分利用现代金融进行资源配置,构建有效的科技与金融融合模式及机制,凸显出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郭子忠  王海净  田原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强调指出,要"发挥金融创新对技术创新的助推作用"。在新常态背景下,推动科技创新,必须要解决资金问题。目前,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已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但因融资渠道狭窄,发展受限。为此,充分利用现代金融进行资源配置,构建有效的科技与金融融合模式及机制,凸显出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