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48)
- 2023(10550)
- 2022(8996)
- 2021(8514)
- 2020(7103)
- 2019(15769)
- 2018(15454)
- 2017(29543)
- 2016(15995)
- 2015(17823)
- 2014(17249)
- 2013(17072)
- 2012(16118)
- 2011(14265)
- 2010(14899)
- 2009(13887)
- 2008(14089)
- 2007(12912)
- 2006(11457)
- 2005(10213)
- 学科
- 济(63768)
- 经济(63698)
- 管理(59966)
- 业(58080)
- 企(49654)
- 企业(49654)
- 财(31726)
- 方法(29121)
- 数学(25928)
- 数学方法(25674)
- 中国(20546)
- 农(18855)
- 技术(18621)
- 制(16750)
- 务(16257)
- 财务(16237)
- 财务管理(16185)
- 企业财务(15495)
- 业经(14585)
- 地方(14331)
- 财政(13978)
- 银(13258)
- 银行(13243)
- 技术管理(12835)
- 策(12667)
- 行(12532)
- 农业(12380)
- 贸(12105)
- 贸易(12095)
- 易(11746)
- 机构
- 学院(218340)
- 大学(216728)
- 济(95900)
- 经济(93956)
- 管理(89814)
- 理学(76387)
- 理学院(75745)
- 管理学(74904)
- 管理学院(74467)
- 研究(68918)
- 中国(56542)
- 财(55571)
- 京(43610)
- 财经(39557)
- 江(36709)
- 科学(36356)
- 经(35779)
- 中心(33679)
- 所(32445)
- 经济学(29452)
- 财经大学(28836)
- 农(28556)
- 州(28271)
- 研究所(28078)
- 北京(27800)
- 经济学院(26551)
- 范(26186)
- 师范(26007)
- 业大(25767)
- 院(25087)
- 基金
- 项目(136449)
- 科学(109972)
- 研究(107008)
- 基金(99396)
- 家(83390)
- 国家(82621)
- 科学基金(73251)
- 社会(69766)
- 社会科(66429)
- 社会科学(66415)
- 省(54090)
- 基金项目(51406)
- 教育(50214)
- 划(44438)
- 自然(44310)
- 自然科(43383)
- 自然科学(43371)
- 编号(43101)
- 自然科学基金(42666)
- 资助(40857)
- 成果(36873)
- 创(34307)
- 部(31443)
- 创新(31065)
- 课题(30871)
- 重点(30129)
- 发(29237)
- 国家社会(28806)
- 教育部(28112)
- 制(27905)
- 期刊
- 济(109855)
- 经济(109855)
- 研究(73747)
- 中国(50698)
- 财(47958)
- 管理(36894)
- 融(28526)
- 金融(28526)
- 教育(28240)
- 农(25666)
- 科学(25030)
- 学报(24744)
- 财经(20768)
- 大学(20605)
- 技术(20250)
- 学学(18923)
- 经济研究(17896)
- 经(17767)
- 业经(17324)
- 农业(16580)
- 问题(13768)
- 贸(12696)
- 技术经济(12549)
- 科技(12365)
- 会计(11890)
- 坛(11250)
- 论坛(11250)
- 财会(11031)
- 策(10682)
- 理论(10488)
共检索到3523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玉生 王来斌
将科技创新与财政政策战略实施统一起来思考,并在实践上建立相应的保障体系,是推进我国科技创新,改变产业结构,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确保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的有效途径。 一、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必须建立在 高科技产业化的基础上 90年代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的经济在高科技创新的推动下,已迈进了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情况出现了战后前所未有的出人意料的“一高两低”,即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邱华炳 刘晔
我国积极财政政策早已改变了初期“汲水政策”的短期调节性质而呈现出中长期化的趋势。我国的财政政策在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上必须从初期简单的增债扩支上摆脱出来而更多地着眼于与中长期经济发展所要求的内容相衔接,并针对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制约因素寻找对策,以增强政策的效力和可持续性。
关键词:
财政政策 体制变革 结构调整 可持续性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许坤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我国宏观经济中长期向好的基本面进一步巩固,但在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冲击下,经济短期下行压力仍然不可忽视。基于国际债务违约的历史经验,本文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不存在主权债务违约风险,地方政府债务不存在系统性违约风险,因而积极财政政策存在充足的宏观调控空间。此外,分析结果还表明:在财政赤字率的“天花板”约束下,我国财政政策存在明显的顺周期特征,并且受到地方政府融资以及货币政策的双重约束。因此,本文建议通过改革财政赤字率约束、同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总量管理、协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规划以及强化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配合等措施,更好发挥积极财政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吴卿艳
我国政府自1998年以来已连续几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积极的财政政策长期运用会给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应选择适当时机,使积极财政政策淡出。
关键词:
积极财政政策 正面效果 负面影响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赵文生
一、财政支出应注重总量的适度性对于财政支出而言,科学的做法,可以简单作这样的理解:既要保证预算周期内重点项目和重要方面的实现,又要注重财政支出总量的适度性。其实质就是要处理好财政支出本身的规模与结构问题,从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角度分析,财政支出的总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初立辉
"十一五"期间,财政部门综合运用财政支出、税收、财政补贴、公共投资、政府采购等多种政策方式,有力推动了科技进步和创新。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已经达到了35亿元的经费规模,比2005年增长了5倍;2009年推出的创业板已经有130多家企业,90%以上是由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成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中80%以上得到了各类科研计划、创新基金和各级政府基金的支持。然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樊明太
在目前条件下,我国仍需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但有必要调整积极财政政策的方式和结构,提高积极财政政策的效率;并合理限定积极财政政策目标,谨防积极财政政策扩大化、长期化。
关键词:
积极财政政策 政策效率 政策目标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晓渝 薛萍萍
近年来 ,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出现了通货紧缩现象 ,中央也采取了一系列包括积极财政政策在内的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 ,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但这些措施在实施过程当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 ,笔者认为在我国经济尚未完全摆脱通货紧缩束缚之前 ,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是十分必要的 ,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应当尽量避免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 ,并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的调整充分扩大积极财政政策的正面效应。
关键词:
财政政策 问题 思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徐沛林,李炳炎
文章论述实施积极财政策略的凯恩斯理论,运用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可行性。从长远来讲,还是要以控制物价总水平上涨,实施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与贷币政策,逐步缩小财政亦字,并注意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消费结构。
关键词:
财政政策 理论支撑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孙健夫 吕宝生 杨文杰
2008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的冲击,中央果断决定,实施以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相配合的宏观经济政策。如今,积极财政政策已经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溶沧
我国入世后的财政政策调整与政策创新,是一个牵涉面很广的复杂问题。其中,择要而论,是否可重点围绕着以下五句话来考虑问题,或者说是否应着力解决好以下五个方面的课题,显得最为紧迫。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何代欣
一、着眼保障和激励两端发力的财政政策。1.落实财政政策的保障功能。兜底转型发展的财政保障,就要面向当前就业创业的主要群体,并注意分类实施。具体而言,大学毕业生的政策需求集中于投融资领域优惠;就业困难人员需要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并扶持一批吸纳这类人群就业的重点企业;退伍军人和分流职工,需要接续其社会保险,实施再就业培训和创业扶持。上述方面,财政部门应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蒋经法
连续三年以增发国债、扩大财政支出为主的积极财政政策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制止了经济持续下滑的走势。然而,2001年上半年宏观经济稳中趋缓的走势为2000年以来的经济回升平添了一份凉意。这不是来自国际经济的剧变,而是国内经济发展中的深层矛盾引发。收入分配差距的持续扩大已经成为进一步扩大内需的“瓶颈”。把刺激内需置于收入分配的现实背景中加以认识,是本文的出发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