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12)
2023(11752)
2022(10197)
2021(9563)
2020(8127)
2019(18608)
2018(18435)
2017(35557)
2016(19338)
2015(21803)
2014(21742)
2013(21425)
2012(20380)
2011(18383)
2010(18939)
2009(17820)
2008(18071)
2007(17125)
2006(15084)
2005(13515)
作者
(55364)
(46391)
(46247)
(44262)
(29695)
(22082)
(21080)
(17808)
(17268)
(16981)
(15603)
(15490)
(14882)
(14736)
(14515)
(14433)
(14081)
(13630)
(13459)
(13394)
(11590)
(11540)
(11279)
(10641)
(10553)
(10533)
(10375)
(10338)
(9423)
(9373)
学科
(76541)
经济(76467)
管理(61680)
(60588)
(49937)
企业(49937)
方法(31616)
数学(27149)
数学方法(26742)
(24969)
中国(23894)
(22241)
技术(19945)
业经(17889)
地方(17688)
(17093)
农业(16226)
(15445)
贸易(15437)
(15001)
(14979)
(14635)
银行(14610)
(14095)
(13942)
(13138)
金融(13136)
技术管理(13007)
理论(12964)
(12772)
机构
学院(275150)
大学(273367)
(114779)
经济(112133)
管理(107115)
研究(93675)
理学(90223)
理学院(89264)
管理学(87793)
管理学院(87247)
中国(74071)
(58093)
(56140)
科学(55357)
(47591)
(45401)
(45221)
中心(44545)
财经(42380)
研究所(42312)
业大(38323)
(38122)
北京(37319)
(36391)
师范(36098)
(36066)
农业(34985)
经济学(34009)
(33495)
财经大学(30807)
基金
项目(171602)
科学(135246)
研究(131276)
基金(121105)
(103665)
国家(102702)
科学基金(88225)
社会(81380)
社会科(76975)
社会科学(76955)
(69747)
基金项目(63576)
教育(60987)
(57811)
自然(55159)
编号(55138)
自然科(53866)
自然科学(53848)
自然科学基金(52906)
资助(49274)
成果(46710)
(40607)
课题(39397)
重点(38633)
(38128)
(37920)
创新(37075)
(33353)
项目编号(33288)
教育部(32550)
期刊
(134888)
经济(134888)
研究(86836)
中国(62630)
(44444)
(41993)
管理(41959)
学报(37455)
教育(36538)
科学(36264)
(30915)
金融(30915)
大学(28736)
农业(27769)
技术(26895)
学学(26350)
业经(22949)
财经(20986)
经济研究(20906)
(18118)
问题(17632)
技术经济(15675)
图书(15534)
科技(15372)
(15155)
(14727)
(14278)
论坛(14278)
理论(13809)
(12846)
共检索到4363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何继新  李占磊  
科技创新具有特殊的动力责任,这种责任是它作为民生建设核心要素的依据,科技的民生意识已经超越了科技创新融入民生建设的一般价值和范畴。作为创新发展的民生建设,缺失了科技创新融合,包括民生建设与科技创新的天堑鸿沟的政策授权的缺失、有科技创新而无融入民生的价值追求的驱动责任的缺失、科技创新服务民生没有成为政府意识的动力实施的缺失。民生建设与科技创新基于两种不同的视野,科技创新更多局限于"科技范畴",而作为科技创新观望者的民生建设则是"民众视野",这是在两者之间政策层面中分离与脱节的具体体现。通过对科技创新在民生建设中的演进阶段、演进脉络和战略进路进行现实审视,认为科技创新应是推进和融合民生建设的科技创新。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杨晓妹  尹音频  
打破城乡就业隔离,统筹城乡就业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本文运用面板数据方法,分别从总体和结构视角实证检验了财税政策对城乡就业结构的影响效果,表明财税政策对协调城乡就业结构具有正负双向效应,认为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中,财税政策应更多关注农村劳动力转移、劳动力素质提升以及农民变市民问题,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和县域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而优化城乡就业结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杜恒波  林乐  刘世艳  
作为职场"冷"暴力的一种表现形式,职场隔离可能对组织和个人造成诸多消极影响。文章使用322份调查问卷数据,采用层级回归和拔靴法,分析了职场隔离对研发人员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并探究了内部人身份感知和心理复原力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分析结果显示:职场隔离对研发人员创新行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内部人身份感知在其中起中介作用;心理复原力在调节职场隔离与内部人身份感知之间关系的同时,也调节了内部人身份感知在职场隔离与研发人员创新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为管理者减少职场隔离行为和激发研发人员创新行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和解决思路。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薛晓阳  
乡村教育具有特殊的文化责任,这一责任是它作为乡村建设主体的依据。教育的"乡村意识"不只属于乡村教育,实际也属于城市教育。乡村教育不能只有公共性和标准化,而应包含比城市教育更丰富的文化内涵。乡村建设与乡村教育处于两种视野中,前者立足于"农村视野",而后者则立足于"国家视野"。在政策设计层面,两者处于分离和脱节之中。乡村教育的基本价值是均衡和标准化,而乡村建设则是以致富和发展为目标。事实上,不仅乡村教育缺少"乡村责任",而且乡村建设同样缺少"教育意识"。乡村教育在政策设计中被赋予"扶贫对象"的身份和处境,而不是作为乡村建设的动力和主体。农村学校实际处于乡村建设之外,没有赋予任何乡村义务和责任。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蔡虹  彭利华  
尽管女性越来越多地进入了高校,但她们在其中的职业发展并不尽如人意,数据显示,高校的纵向职业性别隔离现象依然严重。对此做出解释的劳动者理性选择观是一种归咎于个体的思维方式。正是看似自主选择的"以家庭为主事业为辅"的做法导致了女性群体职业发展的不足,这种"自主"选择实质上更可能是在社会规范与现实处境约束下女性的无奈之举。不考虑女性实际上承担了比男性更为繁重的家庭责任以及女性群体长期的"累积劣势",在起点已经不公平的时候,所谓公平竞争实际上只能是一种强权逻辑。因此,在现阶段要真正改善高校女教师的职业发展状况,应该考虑起点公平的问题,在制度设定方面对女性群体给予一定的补偿。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得义  
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我国开展残疾人高职教育的历史较短,残疾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机制尚现不足,人才培养模式也没有完全赶上普通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步伐,与国际倡导的全纳教育思想并没有完全兼容。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残疾人高职教育的办学质量,影响了残疾高职大学生的教育质量和就业潜能,进而影响其生存竞争力和社会适应性。由此,进一步加强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构建"残健合一、共同发展、有限隔离、无限融合"的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易定红,廖步宏  
文章从男女性别收入不平等问题出发,阐明了研究中国产业性别隔离问题的重要性,并以此为基点,探讨了与职业隔离相关的概念,介绍职业性别隔离的两种测度方法,即邓肯指数与平方根指数。文章应用中国历年劳动统计年鉴和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对中国产业职业别隔离状况进行检验与分析,重点对平方根指数进行测度,得出相关的结论。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中国职业性别隔离程度较低,但产业内部的职业性别隔离程度较大,并且在不同产业内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同时,不同地区的产业职业性别隔离也不尽相同。这些基本结论对中国制定相应的政策以推进男女平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陈佳杰  徐兆礼  
以往研究认为,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可划分为3个种群,其中在东黄海,浙江的岱衢洋大黄鱼和福建的官井洋大黄鱼被认为分属于两个不同的种群。本研究根据中国大陆10多个主要渔业公司1971 1982年间的大黄鱼捕捞统计资料,从地理隔离、数量动态和海洋水文方面,重新审视了东黄海大黄鱼种群划分问题,为大黄鱼种群划分和大黄鱼资源兴衰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东海北部外海和东海南部近海是大黄鱼主要的两个越冬场,其中闽东温台水域的大黄鱼产量在东海南部近海产量占主导地位。东海南部近海大黄鱼地理分布表明,从温台渔场到闽东渔场大黄鱼的越冬场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连续性,而官井洋大黄鱼正是闽东渔...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文娟  刘瑞平  
文章运用西方的社会护航模型(SCM)和社会情绪选择理论(SST),并结合中国本土理论对中国老年人的社会网络进行分析,以此揭示老年人社会隔离的相关因素。基于"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将社会隔离分解为家庭和朋友隔离两个维度,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老年人陷入社会隔离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衰老并非仅为老年人的社会网络带来消极变化,增龄伴随着老年人朋友隔离的风险上升,但是其陷入家庭隔离的可能性却出现下降。家庭特征是老年人陷入家庭隔离的主要预测因素,健康状况是导致老年人产生朋友隔离的主要因素;老年人的社会经济地位、社会参与和社会环境也对他们的家庭隔离和朋友隔离产生重要影响。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成刚  杨伟国  
随着中国劳动力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职业性别隔离水平受市场机制与女性人力资本投资的作用而发生变化。文章使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分析中国劳动力市场1989~2009年职业性别隔离的发展趋势,并从影响劳动者对不同"性别"职业选择的角度探讨导致职业性别隔离的原因。结果发现,影响男性和女性进入各自性别密集职业的原因不同。对工资收入的追求,使男性劳动者更多地选择"男性职业",加深了性别隔离程度。而女性人力资本投资未能缓解性别隔离程度的加深。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华  
种族居住隔离已深深扎根于美国城市生活中 ,许多美国主要大都市区的城市中心 ,至今都保持着高度的居住隔离。本文介绍了这种居住隔离的历史演变及发展趋势 ,并指出 ,它是美国联邦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住房业、银行业和私人共同作用的结果 ;居住隔离对黑人的生活质量和文化产生了许多破坏性的后果。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成旭东  张平  
通过对北京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现行土地制度研究发现,这一地区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建设资金短缺,上楼后的农民就业与养老不落实等问题大都源于土地制度的不完善,其中,土地利用补偿制度对绿化隔离地区建设具有重要影响。试图通过研究在北京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建设过程中的三方利益主体—政府、农民和开发商在建设中的角色和经济上的相互关系,提出对农民和开发商进行土地利用补偿的依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晓妹  尹音频  
1.支持农村经济和县域经济发展,引导农民向城镇和县域集聚。首先,要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创新。为进一步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创新活动,建议增补提供技术改造贷款贴息、技术创新资金和地方税收返还等规定。其次,大力发展县域(乡镇)经济,就近(地)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财税政策上对县域(乡镇)企业新招收的农民从业者超过总职工人数30%以上的,可以在5年内享受一定比例的企业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赵海涛  
对流动人口的歧视可以通过职业隔离影响城镇居民与流动人口的工资差异。本文利用CHIPS数据,采用Brown分解,考察了流动人口与城镇居民工资差异的情况。结果发现:流动人口与城镇居民之间存在职业隔离,对流动人口的歧视是存在的,但歧视所导致的工资差异在总差异中所占比重仅为11.22%,流动人口和城镇居民的工资差异主要是由人力资本的特征差异造成的;随时间变化,歧视性部分在工资差异中所占比重是明显下降的;在不同地域的流动人口与城镇居民的工资差异中,歧视性部分在总差异中的比重在东部城市最小、中部城市最高。提高流动人口的人力资本素质应该是当前完善劳动力市场政策的重点。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启尧  孙习祥  
从消费者个人、绿色品牌合理性和参照群体等方面分析了导致绿色品牌隔离的成因,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分别确定了相关变量的测量量表及各前因变量对绿色品牌隔离的影响关系,发现绿色品牌合理性、环保功能利益、消费者环保意识和信息影响对绿色品牌隔离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究了绿色品牌隔离产生的不同前因变量组合。研究表明:绿色品牌不合理和环保功能利益弱是导致绿色品牌隔离的必要条件,且不同环保意识下消费者绿色品牌隔离产生的前因变量组合存在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