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75)
- 2023(15562)
- 2022(12958)
- 2021(11759)
- 2020(10038)
- 2019(22746)
- 2018(22627)
- 2017(43787)
- 2016(23765)
- 2015(26855)
- 2014(26515)
- 2013(26148)
- 2012(24385)
- 2011(21898)
- 2010(21833)
- 2009(20289)
- 2008(20155)
- 2007(18200)
- 2006(15698)
- 2005(13974)
- 学科
- 济(102420)
- 经济(102316)
- 业(69880)
- 管理(69391)
- 企(56616)
- 企业(56616)
- 方法(46442)
- 数学(41025)
- 数学方法(40662)
- 中国(30164)
- 农(28472)
- 财(25999)
- 地方(23128)
- 业经(21963)
- 技术(21302)
- 学(20276)
- 农业(19268)
- 制(19002)
- 贸(17093)
- 贸易(17082)
- 易(16499)
- 银(16173)
- 银行(16134)
- 务(16116)
- 财务(16085)
- 财务管理(16042)
- 融(15651)
- 金融(15648)
- 理论(15488)
- 行(15339)
- 机构
- 大学(338271)
- 学院(337076)
- 济(139562)
- 经济(136509)
- 管理(129391)
- 研究(114139)
- 理学(111734)
- 理学院(110440)
- 管理学(108644)
- 管理学院(107982)
- 中国(85497)
- 京(71217)
- 科学(70235)
- 财(64239)
- 农(58074)
- 所(57102)
- 中心(53494)
- 江(51962)
- 研究所(51811)
- 财经(51392)
- 业大(50353)
- 经(46731)
- 农业(45501)
- 范(44403)
- 北京(44182)
- 经济学(43948)
- 师范(43936)
- 州(41427)
- 院(41299)
- 经济学院(39877)
- 基金
- 项目(227951)
- 科学(180749)
- 基金(165932)
- 研究(165485)
- 家(144720)
- 国家(143507)
- 科学基金(123771)
- 社会(106648)
- 社会科(101140)
- 社会科学(101115)
- 省(90388)
- 基金项目(88561)
- 自然(79753)
- 自然科(78001)
- 自然科学(77977)
- 自然科学基金(76637)
- 教育(76553)
- 划(75694)
- 资助(66751)
- 编号(65655)
- 成果(53190)
- 创(51579)
- 重点(51491)
- 部(50577)
- 发(49734)
- 创新(47588)
- 课题(46386)
- 国家社会(44517)
- 教育部(43468)
- 科研(43387)
共检索到4975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宁启蒙 胡广云 汤放华 曾志伟
科技创新是实现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长株潭城市群为例,通过构建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相关性分析模型,实证分析了科技创新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20年,长株潭城市群的科技创新水平和新型城镇化水平提升迅速;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呈正相关关系,科技创新对新型城镇化有显著影响,并且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平衡关系;科技创新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等方面指标之间总体上存在显著正相关。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科技创新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曾志伟 汤放华 易纯 宁启蒙
在分析了新型城镇化的新型度内涵的基础上,从环境、经济、社会三个层面构建了新型城镇化新型度的二级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法和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构架了新型城镇化新型度的定量化评价思路和框架。并选取我国环长株潭城市群为例,采用2009年统计数据,对长沙、株洲、湘潭、衡阳、岳阳、常德、益阳、娄底等城市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度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结果显示,长沙、湘潭、株洲的新型度总体情况相对最好;在环境保护方面,娄底、常德相对较好;在经济发展方面,长沙的水平最高;在社会建设方面,长沙的情况最好;衡阳、岳阳均不具有比较优势。研究为新型城镇化的新型度评价提供了定量化研究的新视域。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新型度 环长株潭城市群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曼 彭蝶飞
目前,长株潭三市积极响应国家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而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的良性互动是实现区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长株潭城市群酒店业2005-2020年城市用地情况,以城市用地数量作为研究因变量,夜间灯光数据作为控制变量,构建城市化与酒店业的数据模型,对理解区域产业发展状况具有重要意义。采用Pedroni协整检验方法,结果表明:在没加控制变量的情况下,酒店业对城镇化发展影响系数为0.46;在加控制变量的情况下,酒店业对城镇化发展影响系数为0.214。酒店业发展与城镇化进程系统协调度基本呈现一致增高趋势,两者之间存在正向相互影响。酒店业发展将会逐步带动城市餐饮、购物等的发展,有利于形成城市综合体。在城市空间发展布局时,更要做好酒店业规划与布局,增强规模效应对酒店业的正面影响。
关键词:
酒店业 新型城镇化 多源数据 长株潭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建清 边娜 范斐
基于2005—2014年长江中游城市群2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PVAR模型对新型城镇化与科技创新间的关联性进行估计,结果显示:科技创新有助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且近期的科技创新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程度为正,较远期的科技创新会对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产生反向效果;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有利于科技创新,远期影响为正,中期影响效应变为负,近期又会由负转正。即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动态关联关系具有时滞性,前期两者之间的互动效应为负,随时间的推移两者之间的影响由负转正;且新型城镇化对科技创新的影响效应强于科技创新对新型城镇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唐娅娇 谭丹
在推进长株潭城市群的城镇化进程中,为了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抢占战略制高点,转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突出发展低碳经济刻不容缓。通过对长株潭城市群推进低碳城镇化的可行性进行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长株潭城市群发展低碳城镇化的对策,为实现"两型社会",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长株潭城市群 低碳城镇化 可行性 策略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胡斌 陈晓红 王小丁
创新能力是衡量创新型城市群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指标。本文首先对创新型城市群及其创新能力进行了界定,并构建了创新型城市群的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接着,在比较各种评价方法适应性的基础上,选用基于三角白化权函数的灰色评估模型对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创新能力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长株潭城市群创新能力已进入较强行列。其中,技术创新能力较强,科研基础较好;产业创新能力刚刚由一般转入较强,产业创新成效比较显著;创新环境和综合经济效益能力仍处于一般水平,但创新环境有向较强转变的趋势。最后,结合实证结果和长株潭地区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出有效提升城市群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宾津佑 李民
基于长株潭城市群23个市县区,通过构建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测度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等方法对长株潭城市群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株潭城市群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呈现出较强的一致性;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二者耦合度介于0.78200.9986之间,二者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关系,耦合协调度介于0.10620.5301之间,表明二者之间协调发展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异总体呈北高南低分布态势;全局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睿 杨灿 童晶 蒋晓娉 蔺向宇 欧阳婳
【目的】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问题日渐凸显,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一体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方法】基于2010、2015和2018年三期的土地利用遥感监测和统计年鉴数据,测度长株潭城市群新型城镇化和E_(SV)的时空演变格局,运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二者的空间相关特征,进一步借助普通最小二乘法、空间回归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从全局和局部视角出发,诊断不同新型城镇化水平对E_(SV)空间分异的影响。【结果】1)长株潭城市群平原区域的新型城镇化水平明显高于山地区域,研究期内E_(SV)显著下降,空间上总体呈“中心低、四周高”分布特征,二者呈现相反的空间分布格局;2)除社会城镇化以外,其他不同新型城镇化水平与A_(ESV)间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效应,且产生了一定的负外部性;3)通过对比发现,空间误差模型被证明能更好的解释二者的空间关系,经济、空间、生态城镇化是引发E_(SV)空间分异的显著因子,且其作用方向均为负向,作用强度空间城镇化最强;4)地理加权回归揭示了各因子的效应均存在显著的空间非平稳性。【结论】经济城镇化对A_(ESV)产生负向影响,且空间上由中部向南北部逐渐递减;空间城镇化对A_(ESV)的影响最大,空间异质性最强,且呈西北地区向东南地区梯度递减态势,说明在西北地区单位空间城镇化水平的变化引起A_(ESV)的下降幅度最大;生态城镇化与A_(ESV)也呈全局负相关关系,总体上呈“由北向南,由东向西”递减态势。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钟荣丙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两型"社会和纵深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制高点,而协同创新是长株潭城市群战略性新兴产业最适时的创新模式。文章通过分析长株潭城市群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特征和协同创新的优越性,甄选了长株潭城市群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的组织模式,探索了推进其发展的策略,并实证分析了一些成功典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卢召艳 黎红梅 魏晓 唐月亮 殷章馨 尹鹏
文章从科技创新产业要素、科技创新资源要素、科技创新环境要素3个维度26个指标,构建科技创新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和多因子加权综合评价方法,对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域科技创新潜力进行实证分析,采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科技创新潜力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科技创新潜力“核心─边缘”的空间分异特征显著。(2)城市群核心区内部“创新圈”逐渐凸显,目前已形成以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为策源、高新区孵化、多点应用的创新圈格局。(3)交通枢纽和环境优美地带是创新潜力高值地区,形成了两大创新潜力发展轴,呈南北两带集聚。(4)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科技创新潜力的空间分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解释力最大的是代表经济发展水平的城镇化率,其次是代表创新人才中每10万人拥有大学以上人口数量,代表产业结构的第二产业占比比第三产业占比的重要性突出,代表创新投入的人均公共预算支出的解释力最低。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涂建军 姜莉 徐桂萍 韩梦涛
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与新型城镇化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三个重要驱动力,而三者是否协同形成合力,首先需要厘清三者的交互关系。基于长三角城市群26个地级市2005~2019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探讨三者之间的互动机理。结果表明:(1)三者均存在沿自身发展轨迹惯性发展的自我路径依赖现象,科技创新的惯性"粘性"最大,新型城镇化最小;(2)相对于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更大,但新型城镇化倒逼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较小,而科技创新仅单向影响产业结构升级;(3)三者关系在不同地区表现各异,高水平新型城镇化地区已形成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和新型城镇化的协同互促机制,其中科技创新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贡献最大;较高水平新型城镇化地区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对新型城镇化仅存在单向促进作用,产业结构升级对新型城镇化的贡献最大;低水平新型城镇化地区三者互动关系尚不显著,仅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和新型城镇化存在弱单向影响,且产业结构升级对新型城镇化的促进作用存在滞后效应。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吴福象 沈浩平
我国传统的城镇化模式已不可持续,为此"十八大"提出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这种创新驱动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可以通过要素空间集聚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以长三角城市群16个核心城市为例,解析了城镇化过程中城市群以人力资本为代表的创新要素的空间集聚,提高了集聚的外部经济性进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理;在要素集聚和分散的自由流动中城市群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最终实现不同层级城市的产业协同发展的内在机制。在未来新型城镇化和城市群体系构建中,应发挥要素的空间溢出效应,促进人才和产业的双向互动,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格局,促进地区产业发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赵文力 谢宜章 向平安
【目的】科学评价与测度城市生态空间是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国内城市群生态空间量化评价标准的研究对保障城市生态安全、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等具有重要意义。【方法】立足长株潭城市群发展实际,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设计"人均生态空间面积"(PCES)与"步行可达范围覆盖率"(CWWD)两个基准指标,以长沙、株洲、湘潭城区的12个单元为研究对象,采用数据挖掘法和无量纲对比法对长株潭城市生态空间价值标准和绿地建设规划数量进行测度分析,以回归方程测算出长株潭城市生态空间的配置数量和要求。【结果】长株潭PCES和CWWD与城区自然地理条件、城区改造状况、产业发展布局等因素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1)生态空间建设与分布状况都显示出比较明显的区位导向性;2)由于生态空间用地也是城市用地的重要方面,故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高低必然同步影响到人均生态空间面积;3)生态空间的建设呈现出明显的日常生活导向性和人口分布导向性;4)人口密度也是引导现状生态空间分布(覆盖比率)的主导因素,呈明显正相关。【结论】按照本研究配置要求,2025年长株潭城市完全能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即人均生态空间面积≥12 m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绿地面积占建成区面积≥38%。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兆峰 汤桂林
基于2005年、2010年和2018年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分别测度了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旅游城镇化响应强度,并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了两者之间的耦合关系,能够为促进区域旅游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科学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长株潭城市群总体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下降趋势,除水域生态系统外,其它生态系统均有所下降,各生态系统的单项生态服务价值也有所减少。2)2005—2018年间,长株潭城市群的旅游城镇化响应水平可分为三个阶段:2005—2009年间为初步发展阶段,此时旅游城镇化响应系数有所下降;2010—2014年间为平稳响应阶段,旅游城镇化响应水平较为稳定;2015—2018年间为稳步上升阶段,旅游城镇化响应系数明显增加,旅游业与城市化能够共同发展。3)研究期间,随着时间推移,旅游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之间的耦合协调水平整体呈下降趋势,2018年在长株潭城市群和长沙市出现轻度失调状况。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兆峰 汤桂林
基于2005年、2010年和2018年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分别测度了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旅游城镇化响应强度,并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了两者之间的耦合关系,能够为促进区域旅游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科学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长株潭城市群总体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下降趋势,除水域生态系统外,其它生态系统均有所下降,各生态系统的单项生态服务价值也有所减少。2)2005—2018年间,长株潭城市群的旅游城镇化响应水平可分为三个阶段:2005—2009年间为初步发展阶段,此时旅游城镇化响应系数有所下降;2010—2014年间为平稳响应阶段,旅游城镇化响应水平较为稳定;2015—2018年间为稳步上升阶段,旅游城镇化响应系数明显增加,旅游业与城市化能够共同发展。3)研究期间,随着时间推移,旅游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之间的耦合协调水平整体呈下降趋势,2018年在长株潭城市群和长沙市出现轻度失调状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