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10)
- 2023(7144)
- 2022(5932)
- 2021(5270)
- 2020(4342)
- 2019(9249)
- 2018(9127)
- 2017(16863)
- 2016(8250)
- 2015(9155)
- 2014(8704)
- 2013(8547)
- 2012(8057)
- 2011(7575)
- 2010(7859)
- 2009(7432)
- 2008(6962)
- 2007(6514)
- 2006(5995)
- 2005(5425)
- 学科
- 济(59291)
- 经济(59264)
- 管理(30781)
- 业(29351)
- 企(25520)
- 企业(25520)
- 地方(16983)
- 技术(16210)
- 方法(15236)
- 中国(13717)
- 数学(12976)
- 数学方法(12913)
- 地方经济(12414)
- 技术管理(11841)
- 业经(11513)
- 农(10009)
- 学(8793)
- 制(8122)
- 财(7735)
- 融(7667)
- 金融(7667)
- 产业(7369)
- 农业(7182)
- 银(7170)
- 银行(7165)
- 行(6992)
- 环境(6869)
- 经济学(6833)
- 发(6700)
- 和(6497)
- 机构
- 学院(126153)
- 大学(124731)
- 济(66847)
- 经济(65744)
- 管理(50340)
- 研究(45657)
- 理学(42884)
- 理学院(42465)
- 管理学(42010)
- 管理学院(41752)
- 中国(34256)
- 财(27181)
- 京(24850)
- 科学(24049)
- 经济学(21742)
- 所(21665)
- 财经(21349)
- 中心(20017)
- 江(19591)
- 研究所(19284)
- 经(19257)
- 经济学院(19142)
- 院(16253)
- 北京(15944)
- 财经大学(15572)
- 州(15384)
- 范(14846)
- 师范(14757)
- 商学(14588)
- 商学院(14400)
- 基金
- 项目(79545)
- 科学(65150)
- 研究(62095)
- 基金(57798)
- 家(48763)
- 国家(48357)
- 社会(43287)
- 科学基金(42935)
- 社会科(41212)
- 社会科学(41203)
- 省(32835)
- 基金项目(30398)
- 教育(26805)
- 划(25799)
- 自然(24189)
- 自然科(23704)
- 自然科学(23697)
- 创(23670)
- 自然科学基金(23312)
- 编号(22917)
- 资助(21687)
- 创新(21023)
- 发(19616)
- 国家社会(18565)
- 成果(18285)
- 重点(17757)
- 部(17156)
- 发展(16952)
- 课题(16881)
- 展(16715)
共检索到2044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洪银兴
现阶段的创新由技术创新上升到科技创新。这是以科学发现为源头的科技进步。相应的创新主体由企业的创新扩展到包含产学研的各个阶段的主体的合作和互动。科技创新需要足够的投入,由此提出的创新动力机制不仅靠市场机制的压力,更需要创新收益权的垄断。国家竞争力主要由国家创新力来衡量。国家创新力不是个体创新力的相加,而是对科技创新的国家集成能力。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创新型经济体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要求,是以知识和人才为依托,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以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为着力点,以创新产业为标志的经济。
关键词:
创新 创新型经济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詹建芬
新型工业化与传统工业化具有截然不同的发展思维 ,新型工业化与传统工业化形成的剧烈反差将激发民营企业的创新动力、引领民营经济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的新路子。民营经济的科技创新凝结了以科技为核心的生产要素 ,开拓了一条向技术、人才、管理争效益的路径。顺应新型工业化与民营经济科技创新的联动机理 ,需要分析联动发展的环境因素、夯实基础以激活互动效应。
关键词:
新型工业化 民营经济 科技创新 互动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军
从创新到创新型经济的演化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创新型经济体现了创新驱动力、知识和人才的依托、自主知识产权的自主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特征;创新型经济下的高校创新行为,科学、合理、准确地把握高校在创新型经济尤其是在协同创新中的角色定位非常重要;创新型经济下的高校创新模式主要存在五种;高校参与协同创新存在利益分配、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利用和孵化、机制和体制建设等问题。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炜
建设创新型国家,高校科技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高校在资源投入、研发经费结构和分层定位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主动调整和适应,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
创新型国家 科技创新 高等学校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孔欣欣 刘辉锋
科技创新在每一轮经济波动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关于技术创新在何种阶段、多大程度,以及如何作用于经济演进过程,学者们有不同的解释。本文首先对不同学者的解释加以简要述评,以期有助于研究和解释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技术创新在经济演进中的作用。在理论和经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了一些初步的判断,希望对相关科技政策制定有所借鉴。
关键词:
技术创新 经济演进 科技政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惠献波
开展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对于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增强经济韧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6—2022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将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选取多期DID方法(Time-varying DID)实证分析创新能力培育视角下,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对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结果发现,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能够显著增强经济韧性,这一结论在经过安慰剂等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且这一政策效应在行政级别高、具有地理区位优势及具备资源禀赋优势的城市中表现更加明显。机制检验表明,创新能力培育是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增强城市经济韧性的有效路径。研究结论为充分发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创新效应,探寻提升城市经济韧性的实现路径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习明明
基于2006—2015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中108个市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面板计量的固定效应与随机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创新环境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并且使用空间面板自回归二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实证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上游和中游地区基础设施环境对创新效率的影响要显著高于长江下游地区;经济环境对长江上游区域的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很显著,但对长江中下游区域并不显著;间接融资金融环境水平提升并不能有效促进地区创新效率的提高;人文教育环境与财政环境对地区创新效率的影响不显著。需要从改善创新环境等方面着手,提升地区科技创新效率。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创新环境 创新效率 空间计量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金天奇
本文结合对区域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的相互作用的分析,深入剖析了两者之间的联动发展机制,并利用长江经济带近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测度了11个省(市)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的发展水平及其联动效应。实证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呈现东、中、西部地区递减趋势,地区科技创新发展水平的快速增长与科技金融发展水平的快速提高并存,呈现两者较强程度的联动效应。基于此,本文为相关决策机构实现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的联动协同发展提供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科技金融 科技创新 联动效应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金天奇
本文结合对区域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的相互作用的分析,深入剖析了两者之间的联动发展机制,并利用长江经济带近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测度了11个省(市)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的发展水平及其联动效应。实证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呈现东、中、西部地区递减趋势,地区科技创新发展水平的快速增长与科技金融发展水平的快速提高并存,呈现两者较强程度的联动效应。基于此,本文为相关决策机构实现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的联动协同发展提供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科技金融 科技创新 联动效应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忠寿
当前我国建设创新型城市,必须着力推进自主创新,发展创新型经济。发展创新型经济对于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核心作用、引领作用和促进作用。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应以创新产业为核心,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加大投入为重点,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集聚人才为突破,精心构筑创新人才高地;以集成资源为支撑,全力打造城市的创新环境。
关键词:
创新型经济 城市建设 自主创新 经济转型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雷小苗
科技创新的新型举国体制是发挥我国制度优势、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现代科技强国的战略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创新的新型举国体制既传承了传统举国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内核,又在力量、方式、导向三方面有所不同,增加了多元化的"市场力量"和可统筹的"外部力量";"政府主导"转向"政策引导";"产品导向"转向"商品导向"。科技新型举国体制遵循的理论逻辑是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作用的更好发挥;举国体制在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创新实践中普遍存在但模式各异。发挥我国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政府作用与市场机制协同配合;治理体系与创新体系双轮驱动;体制改革与模式转型同步推进;国际合作与自立自强相互促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哲 苏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是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创新活动的有力保障。作为市场机制下的公共治理方式,与以往的举国体制相比,新型举国体制面临着从行政配置资源为主到市场配置资源为主,从产品导向到商品导向,从注重目标实现到目标与效益并重的三大转变。结合国内外的经验分析,本文从项目决策机制、项目责任机制、研发组织机制、利益分配机制、预算与成本控制机制、绩效评价机制、进入与退出机制、政策激励等方面提出了实施举国体制应关注的制度框架。
关键词:
新型举国体制 科技创新 机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恒
构筑我国创新型经济发展的路径,一方面要不断完善管理与支撑体系,另一方面要结合"互联网+"战略与集群式发展战略。新常态下,我国创新型经济发展需要解决当前所存在的问题,从政策、体制、管理等多个方面创新,推动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新常态 创新型 经济发展 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