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84)
2023(1941)
2022(1560)
2021(1454)
2020(1081)
2019(2490)
2018(2280)
2017(4612)
2016(2100)
2015(2305)
2014(2146)
2013(2050)
2012(1707)
2011(1367)
2010(1199)
2009(1027)
2008(825)
2007(547)
2006(363)
2005(169)
作者
(4690)
(4026)
(4015)
(3795)
(2504)
(1858)
(1815)
(1552)
(1538)
(1349)
(1289)
(1288)
(1199)
(1194)
(1186)
(1159)
(1148)
(1145)
(1115)
(1095)
(901)
(890)
(863)
(850)
(849)
(841)
(821)
(804)
(800)
(791)
学科
管理(7389)
(7242)
经济(7233)
(7228)
(6331)
企业(6331)
方法(2796)
(2762)
业经(2454)
中国(2322)
(2259)
数学(2164)
数学方法(2151)
(1929)
财务(1928)
财务管理(1926)
技术(1874)
企业财务(1842)
(1686)
贸易(1686)
(1654)
(1572)
金融(1572)
农业(1564)
(1560)
(1552)
银行(1552)
(1485)
产业(1404)
技术管理(1403)
机构
学院(27656)
大学(27053)
(12560)
管理(12436)
经济(12421)
理学(11257)
理学院(11172)
管理学(11091)
管理学院(11038)
研究(7133)
(5983)
中国(5393)
财经(5180)
(4834)
(4707)
经济学(4307)
财经大学(4125)
经济学院(3994)
商学(3842)
中心(3804)
商学院(3800)
科学(3431)
经济管理(3194)
业大(3166)
(3163)
(3089)
师范(3071)
(2820)
(2670)
研究中心(2610)
基金
项目(21974)
科学(18519)
研究(17560)
基金(17056)
(14414)
国家(14292)
科学基金(13135)
社会(12506)
社会科(11950)
社会科学(11948)
基金项目(9323)
(8231)
自然(7811)
自然科(7665)
自然科学(7664)
教育(7657)
自然科学基金(7531)
(6947)
编号(6819)
资助(5698)
国家社会(5560)
(5479)
(5335)
(5055)
创新(5003)
成果(4981)
(4889)
人文(4885)
重点(4879)
教育部(4711)
期刊
(11970)
经济(11970)
研究(7548)
(4524)
管理(4417)
中国(3234)
科学(3012)
学报(2723)
业经(2567)
财经(2484)
大学(2441)
学学(2346)
(2344)
金融(2344)
(2274)
(2208)
经济研究(2201)
教育(1981)
技术(1870)
问题(1699)
农业(1553)
商业(1551)
现代(1423)
财会(1422)
科技(1374)
技术经济(1241)
(1217)
理论(1195)
商业经济(1105)
(1098)
共检索到338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焦妍妍  郭彬  优瑞池  
基于"互联网+"视角,建立耦合协调模型研究各省2013—2017年"科技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和"金融创新产业结构优化"系统的协同发展趋势,并通过面板随机效应模型探寻科技、金融创新的耦合协调度对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的异质性。结果表明东部省市各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高于中西部,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促进作用也更为显著。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雷骅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传统的商业模式带来了挑战,也对现有的组织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诸多企业率先进行了组织创新变革。本文基于松散耦合理论视角,探究互联网时代的组织创新,归纳组织创新的必要性和新特点,探究组织内部和组织间松散耦合系统的组织形式和特点,并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互联网时代下组织创新的实现路径,即转变合作关系、调整激励方式、引进市场化管控机制,构建自驱动自成长组织结构,为企业的组织创新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丰富了组织创新的相关研究。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梁斯  张晶  
近些年来,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对整个社会带来了极大影响。其所具备的众多优点也令其业务规模及客户覆盖面不断扩大。市场门槛低、支付方式便捷、信息披露充分是其业务运作的主要特点。针对的客户群体也大都是传统金融机构难以覆盖到的区域。作为一种新兴事物,互联网金融有着自身的独特优势。它的出现势必会加剧目前的市场竞争程度,与此同时也会带来众多的风险。目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路径还没有真正实现规模化及产业化。它的出现是否会对金融业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又或者只是金融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过渡性产物?本文将分别对其产生、运作模式及国内外典型案例进行介绍,并针对其未来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及监管提出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湘云  韦施威  刘兆庆  
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将会迅速带动社会资源高效配置和经济聚变效应。从群体动力学视角探究科技创新群体与金融创新群体的耦合机制;以广东省为例,运用序参量功效函数与耦合协调度函数定量分析两类创新群体的耦合协调度。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广东省两类创新群体耦合状况不断改善,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最后提出建立信息共享与交叉学习机制、政府协调机制以及宏观环境保障机制等对策措施,以促进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有效协同,以期进一步推动我国建立健全科技金融体系和贯彻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国家战略。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鄂春林  
资产端是互联网金融业务的重中之重,是平台实现业务创新、满足客户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的基础。资产端的竞争是互联网金融行业竞争的核心和关键,收益稳定、风险可控、信息披露完备且流动性较好的优质资产,是互联网金融业务持续快速发展的保证。在如今社会整体资产质量走低、监管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互联网金融资产端业务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探寻与生活及生产场景紧密结合是互联网金融转型的重要方向。本文从互联网金融场景化的视角,分析了互联网金融资产端的发展趋势、模式创新、未来的难点和挑战,总结了互联网金融场景化的关键要素,并提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应对策略。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鄂春林  
资产端是互联网金融业务的重中之重,是平台实现业务创新、满足客户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的基础。资产端的竞争是互联网金融行业竞争的核心和关键,收益稳定、风险可控、信息披露完备且流动性较好的优质资产,是互联网金融业务持续快速发展的保证。在如今社会整体资产质量走低、监管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互联网金融资产端业务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探寻与生活及生产场景紧密结合是互联网金融转型的重要方向。本文从互联网金融场景化的视角,分析了互联网金融资产端的发展趋势、模式创新、未来的难点和挑战,总结了互联网金融场景化的关键要素,并提出互联网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敏  
互联网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普及,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全新的发展理念和崭新的发展机遇。在这样一个互联网技术和产业融合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热点的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应运而生。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冠艺  徐从才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影响下的流通组织创新成为影响流通环节本身与上游生产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的重要拉动力量。而流通产业组织的创新来源于互联网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对流通组织内部结构、效率边界的优化。基于对以往文献的梳理,文章从互联网时代下流通组织创新的视角切入,立足我国实际情况,分析互联网技术融入流通中,流通组织的演进规律,组织结构变化和效率边界,从而为加快我国互联网时代的流通产业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翟啸林  
构建金融创新与规制的新型关系,是我国监管制度变革备受关注的问题。近年来,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金融创新在我国迅猛发展,但监管的空白使金融行业"野蛮式"增长。因此,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强金融规制。然而,政府的过度介入将会阻碍金融创新。运用博弈论分析方法,金融创新与规制的有效平衡,促进了权利(力)结构的重构,形成一种价值判断和制度选择:应以金融公平为导向,连接安全与效率,构建"四化一体"的监管体制;以制度化信息配置的立法格局和所有权要素产权安排,实现硬法监督与软法治理相结合的制度配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卜亚  张敏  
当前,互联网金融成为学术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焦点,2013年甚至被称为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元年"。如何在鼓励互联网金融发展创新的同时进一步完善监管,是一个兼具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重要问题。文章首先从互联网金融的内涵、发展模式、风险及监管等多方面对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及述评,并提出了激励相容视角下互联网金融创新监管的主要思想,即如何达到互联网金融发展创新的安全和效率之间的平衡。在此基础上,文章重点提出了从"内部风险管控→市场约束→政府监管"的激励相容的互联网金融创新监管机制设计路线,构建了互联网金融安全网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章晓珠  
随着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应用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衣食住行当中,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并逐渐发展成各类产业的创新源泉,不断引领着我国向更高的信息化水平前进。本文对我国各个省区市的"互联网+"产业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利用CRITIC-GRAP模型分析我国各个省区市的"互联网+"产业创新能力,并创建了"互联网+"的产业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郑志来  
互联网金融颠覆传统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形成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基于"双创经济"宏观背景,结合互联网金融创新,提出了供给侧视角下商业银行结构性改革路径:基于共享金融和普惠金融要求,对商业银行现有结构进行调整和内在优化;通过增设民营银行、互联网金融解决线上线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托互联网金融创新,将互联网金融作为商业银行供给结构重要组成,促进商业银行业务创新与效率提升。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曾繁清  叶德珠  
新结构经济学指出,没有普适性的最优金融体系,当金融体系与自身服务的产业结构相适应时便达到最优状态。本文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了我国1995-2014年间金融体系与产业结构的耦合度与协调度。耦合度结果显示:我国的金融体系与产业结构长期处于较高水平的耦合阶段,金融体系与产业结构有很强的互动关系,这种关系对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综合耦合度与发展水平的协调度表明:我国"金融-产业"系统的协调度总体水平不高,在初期协调度受发展水平影响较大,随着两个子系统的发展,协调度受二者耦合关系影响较大,在当前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曾繁清  叶德珠  
新结构经济学指出,没有普适性的最优金融体系,当金融体系与自身服务的产业结构相适应时便达到最优状态。本文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了我国1995-2014年间金融体系与产业结构的耦合度与协调度。耦合度结果显示:我国的金融体系与产业结构长期处于较高水平的耦合阶段,金融体系与产业结构有很强的互动关系,这种关系对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综合耦合度与发展水平的协调度表明:我国"金融-产业"系统的协调度总体水平不高,在初期协调度受发展水平影响较大,随着两个子系统的发展,协调度受二者耦合关系影响较大,在当前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应更注重提高二者耦合度。进一步的遴选发现:金融资产规模、银行与金融市场比例、第二三产业比重、国有企业比重是影响金融体系与产业结构相互耦合的主要因素。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赖红波  
如何实现发展中国家传统制造企业可持续发展是理论界和实践界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发展,智能化、网络化促使价值创造过程逐步发生改变。产业链分工重组、产业跨界融合创新将突破传统行业界限,产生新的活动领域和合作形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此提出工业设计、互联网与传统制造业"三业"融合创新的概念,进一步从创新理论演化角度出发,阐述"三业"融合创新的内在机理及发展路径。利用三者互动演化规律,构筑协同新兴制造平台,促进设计、互联网和传统制造业"三业"深度融合,推动制造转型升级,找到传统制造业向新兴制造转型升级的突破口,进而为发展中国家后发企业实现赶超及高端突破提供指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