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88)
- 2023(6294)
- 2022(5397)
- 2021(4916)
- 2020(4150)
- 2019(8802)
- 2018(8767)
- 2017(16295)
- 2016(8141)
- 2015(8822)
- 2014(8142)
- 2013(7867)
- 2012(7306)
- 2011(6557)
- 2010(6560)
- 2009(6005)
- 2008(5818)
- 2007(5426)
- 2006(4699)
- 2005(4044)
- 学科
- 济(35345)
- 经济(35330)
- 业(32180)
- 管理(31780)
- 企(28346)
- 企业(28346)
- 技术(17578)
- 技术管理(12086)
- 方法(11887)
- 环境(10862)
- 业经(10570)
- 产业(10179)
- 中国(10110)
- 地方(9925)
- 农(9313)
- 数学(9294)
- 数学方法(9217)
- 划(8294)
- 财(7030)
- 农业(6438)
- 学(6255)
- 地方经济(6033)
- 制(5924)
- 和(5818)
- 理论(5762)
- 银(5503)
- 银行(5495)
- 融(5430)
- 金融(5430)
- 结构(5333)
- 机构
- 学院(114608)
- 大学(111434)
- 济(51176)
- 经济(50355)
- 管理(49014)
- 理学(42704)
- 理学院(42329)
- 管理学(41840)
- 管理学院(41619)
- 研究(37237)
- 中国(27330)
- 京(22875)
- 科学(22298)
- 财(20624)
- 江(17668)
- 所(17431)
- 中心(17119)
- 财经(16485)
- 研究所(15858)
- 经济学(15443)
- 业大(15174)
- 农(14945)
- 经(14820)
- 北京(14088)
- 州(14087)
- 院(13962)
- 经济学院(13939)
- 商学(13738)
- 商学院(13596)
- 范(13369)
- 基金
- 项目(80907)
- 科学(66521)
- 研究(61801)
- 基金(58405)
- 家(50171)
- 国家(49774)
- 科学基金(44552)
- 社会(41519)
- 社会科(39680)
- 社会科学(39672)
- 省(34886)
- 基金项目(31654)
- 划(27389)
- 自然(27018)
- 自然科(26423)
- 自然科学(26415)
- 教育(26088)
- 自然科学基金(25980)
- 创(24615)
- 编号(23066)
- 创新(21892)
- 资助(21438)
- 发(19864)
- 重点(18127)
- 国家社会(17664)
- 业(17384)
- 成果(17210)
- 发展(16720)
- 部(16696)
- 制(16623)
共检索到1693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娟 汪明进
在梳理科技创新、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四个研究假说。利用中国2000-2012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科技创新、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科技创新能改善工业二氧化硫排放强度和排放总量;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符合"倒U型"曲线;产业集聚水平在经济发展水平改善环境污染中起着一定的作用,而科技创新能力则影响产业集聚改善环境污染"拐点"的位置。沿海大部分省份跨越了产业集聚改善环境污染的"门槛值",而内陆地区则需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集聚水平。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颖 张佩佩 陈思霞
为促进我国工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的环境治理目标,本文利用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工业集聚程度与环境绩效之间的关系,并依据不同地区的环境规制、技术创新水平和市场化程度,检验产业集聚与环境绩效间关系的异质性。研究显示:(1)工业集聚与环境绩效之间为倒"N"型的关系,存在两个拐点。(2)在环境规制程度低的地区,工业集聚与环境绩效呈倒"N"型关系,但拐点有所变化;在环境规制程度高的地区,两者呈"U"型关系。(3)在技术创新水平低的地区,工业集聚与环境绩效呈完全负相关关系;在技术创新水平高的地区,两者呈"U"型关系。(4)在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工业集聚的环境正外部性能得到更好的发挥。最后,本文提出相应建议:鼓励产业结构优化、促进转型升级;坚持创新驱动,激发产业集聚与创新的交互作用,改善环境绩效。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粉 孙祥栋 张亮亮
利用1999—2013年中国21个两位数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利用面板数据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产业集聚、技术创新与环境污染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工业集聚程度的提高能够显著减少工业污染排放、促进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对环境污染排放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环境污染排放具有循环累计因果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排放的抑制作用越来越明显,但长期内技术创新对环境污染波动的解释力将超越产业集聚。
关键词:
产业集聚 技术创新 环境污染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粉 孙祥栋 张亮亮
利用1999—2013年中国21个两位数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利用面板数据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产业集聚、技术创新与环境污染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工业集聚程度的提高能够显著减少工业污染排放、促进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对环境污染排放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环境污染排放具有循环累计因果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排放的抑制作用越来越明显,但长期内技术创新对环境污染波动的解释力将超越产业集聚。
关键词:
产业集聚 技术创新 环境污染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粉 孙祥栋 张亮亮
利用1999—2013年中国21个两位数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利用面板数据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产业集聚、技术创新与环境污染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工业集聚程度的提高能够显著减少工业污染排放、促进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对环境污染排放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环境污染排放具有循环累计因果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排放的抑制作用越来越明显,但长期内技术创新对环境污染波动的解释力将超越产业集聚。
关键词:
产业集聚 技术创新 环境污染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韩晶 毛渊龙 朱兆一
文章利用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2007~2016年的数据,检验了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并考察了集聚外部性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及其外部性与环境污染之间均存在一定的倒"U"型关系,但大部分城市产业集聚并未达到拐点水平,不过多数城市至少在专业化或多样化外部性一项上处于曲线的下降阶段。具体而言,仅有少数资源型城市在专业化上处于倒"U"型曲线的下降阶段,而其他多数城市则在多样化上更接近曲线的下降阶段,特别是地区行政和经济中心城市以及环保部重点监测城市。此外,不同污染物面临的拐点并不相同,二氧化硫和废水污染相对于烟粉尘污染拐点水平更高。因此,明确不同城市在专业化和多样化上的各自优势以及污染类型方能实现对环境污染的有效控制。
关键词:
产业集聚 环境污染 专业化 多样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季书涵 朱英明
资源错配会对经济发展产生阻力,而环境污染也会使行业和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方式受阻,为研究污染排放作为中介变量时,产业集聚与资源错配的关系,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2010—2013年数据,通过中介模型、面板模型和门槛模型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在不同资源错配情况下,产业集聚对资源错配的改善效果会被环境污染削弱,且产业集聚不利于资源错配时,环境污染更会加剧错配。污染排放作为中介变量能够在产业集聚影响资源错配的过程中形成三个门槛点,将不同行业划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本文结合分析结论,对如何控制污染排放从而取得产业高效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集聚 环境污染 资源错配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徐瑞
基于中国283个地级城市面板数据,利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测度了产业集聚对城市环境污染影响的促进效应、抑制效应及净效应。结果显示:产业集聚的抑制效应降低了城市环境污染41. 34%,促进效应增加了城市环境污染19. 58%;在促进效应和抑制效应共同作用下,产业集聚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净效应降低了城市环境污染21. 77%;产业集聚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净效应在不同年份、不同省份和不同地区均显著为负,产业集聚对城市环境污染的降低作用超过了增加作用;随着第二产业集聚水平的提高,产业集聚降低城市环境污染的净效应递减,第二产业的集聚弱化了产业集聚降低城市环境污染的作用;随着第三产业集聚水平的提高,产业集聚降低城市环境污染的净效应递增,第三产业的集聚强化了产业集聚降低城市环境污染的作用。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城市环境污染 双边随机前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建荣 郭士康
文章基于2008—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使用区位熵测算各省份产业集聚程度,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测度环境污染指数,通过构建GTWR模型考察产业集聚、人口规模对于环境污染的影响及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中国省域环境污染差异性与关联性并存,环境污染指数整体表现为"东强西弱"的态势;产业集聚、人口规模对于环境污染的影响呈现明显的时空非平稳性及异质性;各区域两要素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系数时序波动方向以及作用强度不同;系数时变形态不同,呈现"倒U"型、下降等变化态势;系数空间分布呈现东、中、西部梯度变化的格局。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房宏琳 杨思莹
金融科技创新是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的结果,可能对地方绿色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基于中国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金融科技创新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金融科技创新具有减排效应,能够抑制城市环境污染;并且金融科技创新的减排效应在重污染城市显著强于轻度污染城市,在中西部城市显著强于东部城市,在科教资源质量较低的城市显著强于科教资源质量较高的城市,在外围城市显著强于中心城市。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创新会通过促进城市科技创新特别是绿色技术创新进而促进城市减排。因此,应当以金融科技创新为支撑,深化金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的能力;因地制宜采取多样化的政策措施促进金融科技朝着绿色化方向发展,尤其是对于金融科技发展较为滞后以及金融科技创新减排效应相对较弱的地区,更要强化对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支持和引导,最大化金融科技创新的减排效应。
关键词:
金融科技 环境污染 科技创新 绿色技术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何正霞 曹长帅 王建明
在中国着力实现绿色经济转型和引导产业集聚发展的背景下,文章基于2003—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统计数据,揭示了污染密集型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的空间区位特征和发展方向。通过构建动态空间计量模型,探讨了环境规制、污染型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发现:污染密集型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重心均有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环境规制对环境污染有着显著抑制作用且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污染型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呈"倒U"型非线性关系,即污染型产业集聚到达阈值后,环境污染会减少,且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论为缓解中国环境问题并实现绿色经济发展布局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孟浩 张美莎
本文将环境污染和技术创新强度引入生产模型,从理论上探究环境污染通过技术创新强度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机制。在此基础上,选取中国2001—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SDM模型,实证检验现阶段环境污染对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分析环境污染通过技术创新强度对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影响的传导路径,同时兼顾了影响结果和传导机制的区域异质性问题。结果表明:(1)现阶段中国环境污染阻碍了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进程,且这种现象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2)现阶段环境污染通过抑制技术创新强度对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造成了负面影响,技术创新强度在这一传导路径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并且这一传导机制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3)环境污染对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的作用结果及传导机制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雷海 王皓 朱明侠
本文从产业集聚引发的外部性出发,通过EG系数精确计算了中国2000~2016年中国20个制造类产业的集聚度,并构建联立方程组综合考察了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1)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正U型关系,且当前绝大多数行业处于产业集聚系数转折点的左半段;(2)人均收入与环境污染间亦呈现环境库兹涅茨U型曲线,并且生活水平的提高能使人们有更强的意愿和投资来改善环境;(3)能源结构和能源强度对环境污染均有显著正影响,环境污染程度高的行业也是产业集聚度高的行业。因此应降低地方保护主义,促进企业专业化生产和鼓励各地区分工协作,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而优化产业结构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杨仁发
本文借鉴Copeland—Taylor模型,加入外商直接投资变量,推导一个理论模型来表示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利用2004—2012年我国22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门槛回归方法,以外商直接投资为门槛变量,实证分析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之间呈倒U型非线性关系,当外商直接投资水平较低时,产业集聚将加剧环境污染,但是,随着外商直接投资水平增加,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负面作用逐渐较弱;当外商直接投资水平跨越更高的门槛值时,产业集聚将转而改善环境污染。因此,应动态处理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客观看待产业集聚在环境污染中的作用,根据区域外商直接投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周锐波 石思文
基于2003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联立方程考虑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的内生性,探讨了二者相互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产业集聚具有的知识共享及技术溢出效应有助于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及管理水平,降低单位产出能耗,改善生态环境。而环境污染提高了企业生产成本,加速企业外迁,抑制了产业集聚。研究结论证实了我国存在"污染避难所"现象,提示政府应动态看待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间的互动关系,避免盲目产业转移而降低环境治理效率,引起更大范围的生态环境问题。
关键词:
产业集聚 环境污染 联立方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