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88)
- 2023(16980)
- 2022(14370)
- 2021(13228)
- 2020(11295)
- 2019(25725)
- 2018(25416)
- 2017(49330)
- 2016(26639)
- 2015(29916)
- 2014(29417)
- 2013(28910)
- 2012(26653)
- 2011(24079)
- 2010(24009)
- 2009(21928)
- 2008(21555)
- 2007(19340)
- 2006(16414)
- 2005(14197)
- 学科
- 济(117188)
- 经济(117093)
- 管理(81176)
- 业(78604)
- 企(66070)
- 企业(66070)
- 方法(56195)
- 数学(50021)
- 数学方法(49292)
- 农(29356)
- 中国(28425)
- 财(28111)
- 地方(25307)
- 业经(24973)
- 技术(22864)
- 学(22735)
- 农业(19724)
- 制(19716)
- 贸(19589)
- 贸易(19579)
- 环境(19173)
- 易(18941)
- 务(18404)
- 财务(18342)
- 财务管理(18300)
- 理论(18091)
- 和(17461)
- 企业财务(17408)
- 银(16425)
- 银行(16388)
- 机构
- 学院(377755)
- 大学(375017)
- 济(156219)
- 经济(153136)
- 管理(151173)
- 理学(131854)
- 理学院(130450)
- 管理学(127989)
- 管理学院(127298)
- 研究(121101)
- 中国(90646)
- 京(77709)
- 科学(75011)
- 财(69128)
- 所(59547)
- 农(58996)
- 中心(57186)
- 财经(56186)
- 江(55861)
- 业大(55623)
- 研究所(54283)
- 经(51045)
- 经济学(48283)
- 北京(48137)
- 范(47656)
- 师范(47139)
- 农业(46340)
- 院(44645)
- 州(44350)
- 经济学院(43869)
- 基金
- 项目(260742)
- 科学(208099)
- 基金(190840)
- 研究(188390)
- 家(166160)
- 国家(164877)
- 科学基金(143752)
- 社会(120520)
- 社会科(114614)
- 社会科学(114586)
- 省(104017)
- 基金项目(101245)
- 自然(94387)
- 自然科(92305)
- 自然科学(92283)
- 自然科学基金(90640)
- 教育(87999)
- 划(87154)
- 资助(78286)
- 编号(75240)
- 重点(59126)
- 成果(59066)
- 创(58087)
- 部(57306)
- 发(56932)
- 创新(53782)
- 课题(52206)
- 科研(50296)
- 国家社会(50102)
- 教育部(49454)
- 期刊
- 济(161978)
- 经济(161978)
- 研究(101966)
- 中国(69805)
- 管理(55901)
- 学报(55509)
- 财(54073)
- 科学(53890)
- 农(51353)
- 大学(42652)
- 学学(40401)
- 教育(38549)
- 技术(36481)
- 农业(35094)
- 融(31038)
- 金融(31038)
- 业经(27602)
- 财经(27345)
- 经济研究(26777)
- 经(23505)
- 问题(21422)
- 统计(21294)
- 技术经济(20603)
- 策(20510)
- 业(20068)
- 科技(19975)
- 商业(18041)
- 决策(17704)
- 版(17170)
- 资源(16655)
共检索到5356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尹迎港 常向东
基于我国2009—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与区域碳减排的关系。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碳排放强度在地区之间具有正向作用机制;科技创新、产业机构升级以及二者的交互关联作用对区域碳排放强度的降低具有积极显著的作用,并且人力资本、对外开放、基础设施水平、宏观税负、公共服务水平等因素都会对区域碳排放强度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中介机制效应检验发现,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可以相互促进,并能够作为彼此的中介变量加快地区碳排放强度的降低,且提高能源效率也是二者间接影响区域碳减排的重要传导路径。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堂 陈光
采用2008年至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Matlab软件建立空间面板模型,从劳动力创新投入、资本创新投入、环境创新投入、城市创新投入四个维度,分析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空间外溢效应。结果表明:科技创新不仅对本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促进作用,也会对域外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空间外溢效用;各省份之间存在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依赖性,劳动力创新投入、资本创新投入、环境创新投入、城市创新投入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空间外溢效应;劳动力创新投入能够促进本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同时对域外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产生阴影效应;本地区环境水平的提升对本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域外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无溢出作用。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崔庆安 王文坡 张水娟
本文基于新地理经济学和内生增长理论,利用20062015年我国30个省域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在传统的回归模型中加入空间溢出效应,对我国金融深化、产业结构升级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技术创新在空间上有很强溢出效应,金融深化对区域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有促进作用,金融深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交互作用存在空间异质性,对技术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产生抑制作用;金融深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对技术创新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而金融深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交互作用对技术创新反而产生了消极作用。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健强 马晓钰
基于STIRPAT模型,将人口老龄化、产业结构升级与碳排放三者纳入同一系统进行分析。利用2006—2018年省域面板数据,使用动态空间SDM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碳排放的空间效应显著;从全局效应看,人口老龄化会促进碳排放,产业结构升级会抑制碳排放;从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来看,人口老龄化和产业结构升级会分别促进和抑制本地碳排放,但二者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显著,且在区域上存在差异性。通过中介效应模型进一步检验证实,产业结构升级是人口老龄化影响碳排放的中介变量。因此,推动人口老龄化倒逼产业结构升级有助于释放人口老龄化的"碳减排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翔 邓峰
在经济增长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和面板门限模型,实证检验了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和门限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各区域的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科技创新是促进经济增长的稳定动力,而产业结构优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不稳定,其中,产业结构服务化的优化调整不利于经济的增长,是使我国经济进入"结构性减速"的重要原因,科技创新是缓解结构性减速的关键。进一步的门限效应分析表明,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均存在正U型关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建华 施天乐 黄亮朝
论文对黄河流域57个地级市2010—2020年碳排放、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并运用Moran’s I和PVAR模型分别探究各地市三要素间的空间相关性及互动关系。结果表明:(1)2010—2020年,黄河流域三要素耦合协调度有所提升,呈现“西低东高”的分布格局,其中山东及省会城市如郑州、太原等始终维持较高水平,甘肃、宁夏和陕西的部分城市仍处于“中度失调”和“轻度失调”阶段。(2)三要素全局Moran’s I为正且显著,高—高、低—低聚集趋势明显,“高—高”聚集区多位于山东,而“低—低”聚集区多位于甘肃、宁夏及陕西北部。(3)三要素间存在自身加强机制,科技创新能显著抑制碳排放,且与产业结构优化之间相互促进作用明显,碳排放能减缓科技创新进程,对产业结构优化有一定的倒逼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建华 施天乐 黄亮朝
论文对黄河流域57个地级市2010—2020年碳排放、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并运用Moran’s I和PVAR模型分别探究各地市三要素间的空间相关性及互动关系。结果表明:(1)2010—2020年,黄河流域三要素耦合协调度有所提升,呈现“西低东高”的分布格局,其中山东及省会城市如郑州、太原等始终维持较高水平,甘肃、宁夏和陕西的部分城市仍处于“中度失调”和“轻度失调”阶段。(2)三要素全局Moran’s I为正且显著,高—高、低—低聚集趋势明显,“高—高”聚集区多位于山东,而“低—低”聚集区多位于甘肃、宁夏及陕西北部。(3)三要素间存在自身加强机制,科技创新能显著抑制碳排放,且与产业结构优化之间相互促进作用明显,碳排放能减缓科技创新进程,对产业结构优化有一定的倒逼作用。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志学 徐程程 张民刚
文章通过面板数据模型构建了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影响因素的模型,并收集2005年至2010年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具体分析了能源消费强度、能源消费结构和技术创新对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我国近年来碳排放总量增高是由于我国能源的高速消费引起的,而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善和技术创新的投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由经济增长带来的碳排放。由此得出,降低能源消费强度、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以及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是降低碳排放量的必然选择。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梅晓红
文章选取中国CDM碳交易数量位居前列的十个省份为样本数据,对产业结构系数与单位GDP碳减排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并通过分析目前中国碳金融市场发展困境与碳金融市场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方式,探究出中国碳金融市场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通过采用面板数据背景下的固定效应模型进行统计分析,从定量的角度研究了碳金融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得到了某一区域碳交易规模的大小会对该区域产业结构系数起到积极的正向影响的结论。但是,不同区域之间存在差异性,主要原因归根于当地文化、发展阶段与政策导向。最后文章有针对性地从制定碳金融发展战
关键词:
碳金融 碳排放 金融监管 低碳经济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志华 徐军委 张彩虹
基于PVAR模型,以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10—2018年数据为例,从全国和东中西区域层面分析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与碳排放效率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1)从全国层面看,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与碳排放效率自身具有较强的协调性且相互间能够产生正向的促进作用。(2)从区域内部来看,自东向西,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与碳排放效率的协调程度逐步递减。东部地区基本实现了三个变量的协调发展,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与碳排放效率尚未形成双向互动关系,碳排放效率对产业结构升级提升的推动力不足;西部地区科技创新水平偏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碳排放效率较低,三者均未形成良性互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欣 张颖
现代流通业在驱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湖北省武汉东湖开发区为例,引入产业结构合理性与产业结构高级化这两个二维特征建立VAR模型,在该模型中基于现代流通业生产总值百分比、现代流通业从业人员百分比和现代流通业规模百分比等自变量,来具体研究现代流通业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实证检验结果为:现代流通业生产总值百分比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现代流通业规模百分比对产业结构合理性有着较为显著的负向影响作用,并且该影响持续时间较长,现代流通业生产总值百分比对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持续时间较长。
关键词:
现代流通业 产业结构优化 VAR模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苗建军 华潮 丰俊超
使用2005—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纳入空间因素,运用空间面板模型研究二三产业协同集聚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中国碳排放呈现较强的空间相关性,空间溢出效应明显;二三产业协同集聚对碳排放的影响呈现由促进到抑制的倒"U"型特征,这意味着二三产业集聚程度的差异会影响其对碳排放的作用方向。在考察产业集聚对碳排放的影响及制定相关区域性经济政策时,要着重注意倒"U"型曲线的拐点问题。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江朋 邱添 张璞
分析区域创新系统演化要素和科技金融发展现状。以我国29个省份作为研究样本并分为东北、东南、西北、中部和南部5个区域,建立科技金融和科技创新复合系统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协同度模型计算区域复合系统的有序度和协同度,结果显示:东南协同状况最好,其次是中部和南部,东北和西北呈非协同状态,发展水平最低。进而建立复合系统协同度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引入空间因素探究各因素对区域复合系统协同的影响,结果表明:科技创新支持、资本市场回报、财政科技支出强度和高新市场竞争力对区域复合系统协同度有正反馈效应,而开放程度的影响不显著。最后提出促进区域科技金融和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科技金融 科技创新 协同度 空间计量模型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廖东声 梁福玲 庄定鹏
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和主导产业,商贸流通业的转型升级是保障国民经济稳定高效运行的核心。为了深入研究科技创新对此的驱动作用,本研究构建了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的指数体系,并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对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区、市)的数据进行了深入探索。结论显示:在考察期内,中国商贸流通业的转型升级指数呈现持续的增长态势;科技创新能显著促进商贸流通业的转型升级,其中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尤为关键;商贸流通业的转型升级现象不仅表现出由空间溢出效应引起的负面影响,同时也揭示了显著的滞后效应;此外,科技创新对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在地区间表现出异质性,对东部地区的影响尤为突出。
关键词:
科技创新效率 商贸流通业 转型升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安书伟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关键时期,技术创新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本文从空间相关性视角切入,以2009-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为基础,采用空间杜宾模型(SDM)分析了技术创新对区域消费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技术创新不仅对当地消费升级有显著促进作用,还对周边地区消费升级有较强的正向溢出作用。同时,本文还探讨了技术创新对区域消费升级影响的空间异质性,并基于空间效应分解量化发现,西部地区技术创新的本地效应更加明显,而东部地区的溢出效应更为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