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19)
2023(14135)
2022(11491)
2021(10541)
2020(8385)
2019(18938)
2018(18631)
2017(34977)
2016(19062)
2015(21371)
2014(21370)
2013(20935)
2012(19900)
2011(18541)
2010(18890)
2009(17473)
2008(17317)
2007(15591)
2006(14408)
2005(13490)
作者
(55556)
(46422)
(46281)
(44069)
(30000)
(22005)
(20824)
(17970)
(17937)
(16773)
(16200)
(15505)
(15175)
(15069)
(14860)
(14386)
(13852)
(13517)
(13456)
(13171)
(11995)
(11515)
(11310)
(10728)
(10558)
(10522)
(10409)
(10299)
(9374)
(9372)
学科
(88172)
经济(88083)
管理(50022)
(49728)
(36392)
企业(36392)
中国(32235)
方法(28220)
(27490)
数学(24447)
数学方法(24164)
地方(23312)
业经(20381)
(18735)
贸易(18719)
农业(18507)
(18208)
(18059)
(16842)
(16709)
银行(16687)
(16612)
(16362)
金融(16361)
(16322)
(15545)
(14055)
环境(13920)
技术(13702)
地方经济(12378)
机构
学院(276953)
大学(276788)
(124800)
经济(122432)
研究(109494)
管理(99535)
中国(85100)
理学(83500)
理学院(82427)
管理学(81116)
管理学院(80576)
科学(63394)
(61452)
(56832)
(56110)
研究所(50627)
中心(47817)
(46879)
(43648)
财经(43645)
北京(40222)
(39842)
(39815)
经济学(39621)
师范(39499)
(39414)
业大(36708)
农业(36197)
经济学院(35568)
(34453)
基金
项目(175878)
科学(140041)
研究(133119)
基金(127731)
(111513)
国家(110572)
科学基金(93412)
社会(86435)
社会科(81996)
社会科学(81980)
(66524)
基金项目(65007)
教育(59812)
(57298)
自然(56414)
自然科(55137)
自然科学(55118)
自然科学基金(54157)
编号(52978)
资助(52531)
成果(45390)
(44406)
重点(40630)
(39861)
课题(38623)
国家社会(36874)
(36684)
发展(36573)
(35972)
中国(34593)
期刊
(148661)
经济(148661)
研究(94246)
中国(64811)
(45655)
(40448)
科学(40439)
学报(40385)
管理(40217)
教育(35151)
(33964)
金融(33964)
农业(31366)
大学(31235)
学学(28972)
经济研究(24925)
业经(23768)
技术(23725)
财经(22101)
问题(19773)
(19275)
(18222)
国际(17470)
(17086)
世界(16926)
(14094)
论坛(14094)
技术经济(13941)
科技(13454)
图书(13291)
共检索到4507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薛澜  沈群红  
科技全球化是在全球化趋势下 ,各国 (地区 )科技共同体协调与融合的发展过程。目前科技全球化表现为科技问题的全球化、科技活动的全球化、科技体制的全球化以及科技影响的全球化。这一发展趋势是以信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支撑 ,受跨国公司等主体在全球获取能力和资源 ,提高竞争力 ,实现全球利益等内在动机驱动。同时 ,科技全球化也是科学和技术知识发展特性以及科技活动自身特点所要求的。在科技全球化背景下 ,中国现有的科技能力和现行的科技体制面临严峻挑战。中国应对科技全球化的基本方针应当是 :坚持开放 ,在开放中求得发展 ;积极参与 ,在参与中争取主动。而兴利除弊的基础是有效的充满活力的国家创新系统的建设。
[期刊] 第三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胡志坚  
科学技术作为生产要素,全球化趋势加快。科技全球化是与经济全球化相伴生的,是经济全球化的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全球化核心内容主要包括:研究开发资源的全球配置;科学技术活动的全球管理;研究开发成果的全球共享。科技全球化主要表现:科学研究活动日趋全球化;产业研究开发的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全球科技合作不断增强。科技全球化将对我国新世纪的经济、科技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特别是随着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科技发展的环境必将发生重大变化。只有实施有效的战略,才能充分利用全球化带来的机遇,迎接挑战。首先,要努力提高自身科技实力,这是参与科技全球化的基础和保证。其次,要全面扩大开放,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以积极的态度参与科技全球化进程。再次,要加快形成一支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这是迎接科技全球化挑战的根本。最后,要不断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贾根良  白玲  
一、创新全球化:背景与类型 创新全球化产生的背景主要有两个方面。 1.创新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经济全球化是从广度和深度这两个既相互独立又内在相关的方面展开的。广度是指全球经济的扩展,主要表现在贸易和非贸易壁垒的降低所导致的贸易和金融自由化,这被称做“浅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沈金箴  周一星  
从界定世界城市的概念入手 ,认为“世界城市”是指一种“世界城市地位” ,它既是个体概念 ,也是群体概念 ,既强调不同城市的共性 ,也重视城市间的差异。在此基础上 ,综合有关文献提出判别世界城市的指标体系 ,此后对全球化进程中世界城市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并综合对世界城市涵义的理解 ,提出中国发展世界城市的相应建议。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黄军英  
科技全球化是科技、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技全球化势头日益强劲。本文分析了科技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和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春法,武夷山,薛澜  
全球化是现代科技运动的主要特征之一 ,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科技政策战略体制和管理等。本期专题笔谈考察了科技全球化的基本内容、表现形式及其中国的应对措施。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康君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policy meaning of the developing the west strategy,together with system of developing the west with the keys of constructing zoological safety system,policy system,economic safety system,social safety system,cultural system,educational and technological system.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张明  
从2012年起,中国的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已经逐渐消失。在未来,随着经常账户内部货物贸易顺差继续下降以及服务贸易逆差继续上升、人口老龄化以及高杠杆导致国内储蓄投资缺口收窄甚至倒挂,中国的经常账户可能呈现出短期顺逆差交替、中期转为持续逆差的格局;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金融市场的双向开放以及资本管制程度的下降,中国的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可能呈现出余额变动不居的特点;随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经常账户余额最终由正转负、"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以及藏汇于民格局的形成,中国的外汇储备存量中期内有望逐渐下降。中国国际收支格局变化导致的政策涵义至少包括:第一,无论是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还是中国国内资产价格的波动性,在未来均会显著增强;第二,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将会发生深刻改变;第三,各种资金频繁的大进大出将会增加中国金融体系面临的内外部冲击;第四,中国投资者对美国国债的投资需求将会发生趋势性下降,中期内美国国债市场存在显著调整的风险。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昌芸  侯长林  
在政策文本分析视角下,地方高校转型政策经历了从问题关注到政策出台,其政策关注于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师资等方面,对"应用型"理解和转型路径建设又各有所不同,基于此,地方本科院校在建设应用型大学过程中,需要明晰"转型"内涵,把握"应用"特征,探索发展出路,才能力促转型发展工作的顺利开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青  
全球化带来了城市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促成了新的城市形态即世界城市或全球城市的形成,城市的空间集中倾向更加明显,少数城市在全球经济文化发展中的控制力日益突出,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太地区也出现了一系列世界城市。与此相应,关于世界城市的学术研究也取得了新的进展,这些都将对于中国世界城市的研究和发展产生理论及实践的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张慕濒  诸葛恒中  
本文聚焦当前我国不断强化的实业金融化趋势,尝试设计经济金融化的评价体系,以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中国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企业的金融化活动及其成因。研究表明:我国实体经济部门并未出现类似美国的持续金融化现象,实业部门的金融化活动主要是为了扩大再生产或者弥补实业投资不足,金融部门的快速发展虽然从总量上提高了经济金融化水平,但无助于改善企业等微观主体的金融能力。经济金融化要关注结构优化与微观主体的金融效率,防止实业金融化走向极端的产业空心化。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金钟范  
韩国新政府正以国家首要大事之一来促进迁都政策。其主要背景是 ,过去尽管政府并举促进地方的发展和抑制首都圈的规模膨胀政策 ,但是未能有效地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首都圈规模膨胀不止 ,区域发展问题不减。而其主要构想是通过迁都根除人口乃至各种要素和职能向首都圈过度集中的机制 ,改变首都圈在规划发展上的被动局面 ,打破把汉城乃至首都圈当作中心而地方当作边缘的传统观念 ,从而有力地促进区域均衡发展。韩国的迁都政策实践乃至过去区域均衡发展政策实践之教训值得借鉴。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仲伟周  潘黎  
本文以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的内需不足为研究对象 ,运用宏微观经济学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通过企业经营行为对消费品市场、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体系以及资本市场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 ,揭示了我国当前宏观经济内需不足的根本原因是企业经营机制不善 ,即我国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不善导致整体经济的长期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 ,从而引发了宏观经济运行恶性循环及其内需不足 ;分析指出刺激宏观经济良性发展的道路只有解决这一本质矛盾 ;文章最后提出了制定宏观经济发展政策时必须在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之间、效率与公平之间做出的艰难选择依据与相关措施建议等。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金通  
本文对垃圾焚烧产业的产品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认为:垃圾焚烧产业的基本功能是处理垃圾而不是发电;在存在公共区域和巨额监督成本的条件下,垃圾处理服务具有“非排他性”,因而应被纳入政府职能范围;成本性状和垃圾供给条件决定了垃圾焚烧产业具有“自然垄断”特征;我国推进垃圾焚烧产业发展的政策重点是建立合理的垃圾处理补贴的形成与支付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