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31)
- 2023(17888)
- 2022(15110)
- 2021(14255)
- 2020(12020)
- 2019(27345)
- 2018(26779)
- 2017(49563)
- 2016(26879)
- 2015(29491)
- 2014(29024)
- 2013(27912)
- 2012(25110)
- 2011(22411)
- 2010(22073)
- 2009(20262)
- 2008(19621)
- 2007(16944)
- 2006(14532)
- 2005(12796)
- 学科
- 济(96440)
- 经济(96302)
- 管理(82561)
- 业(77467)
- 企(66499)
- 企业(66499)
- 方法(43314)
- 数学(37809)
- 数学方法(37323)
- 财(30594)
- 中国(28707)
- 农(26711)
- 制(25268)
- 业经(23614)
- 技术(21717)
- 学(19526)
- 体(18566)
- 务(18538)
- 财务(18480)
- 财务管理(18436)
- 银(18162)
- 银行(18107)
- 贸(17894)
- 贸易(17884)
- 企业财务(17508)
- 易(17460)
- 农业(17375)
- 行(17259)
- 融(17110)
- 金融(17103)
- 机构
- 大学(356763)
- 学院(355440)
- 济(143922)
- 经济(141057)
- 管理(139682)
- 理学(120977)
- 研究(120194)
- 理学院(119688)
- 管理学(117613)
- 管理学院(116934)
- 中国(92064)
- 京(74354)
- 科学(73658)
- 财(69731)
- 农(62105)
- 所(59000)
- 中心(57205)
- 业大(55483)
- 财经(54166)
- 研究所(53646)
- 江(53291)
- 经(49449)
- 农业(48677)
- 北京(45798)
- 院(44488)
- 范(44347)
- 师范(43731)
- 经济学(43673)
- 州(41362)
- 财经大学(40419)
- 基金
- 项目(249915)
- 科学(197817)
- 基金(182397)
- 研究(180066)
- 家(161324)
- 国家(159973)
- 科学基金(137590)
- 社会(115479)
- 社会科(109551)
- 社会科学(109530)
- 省(98552)
- 基金项目(96676)
- 自然(89855)
- 自然科(87887)
- 自然科学(87855)
- 自然科学基金(86332)
- 教育(83564)
- 划(83368)
- 资助(72337)
- 编号(71317)
- 成果(57356)
- 创(56823)
- 重点(56617)
- 部(54825)
- 创新(52519)
- 发(52500)
- 课题(49524)
- 制(49072)
- 国家社会(48737)
- 科研(48369)
- 期刊
- 济(152376)
- 经济(152376)
- 研究(102559)
- 中国(78473)
- 学报(60245)
- 财(56981)
- 农(54881)
- 管理(54247)
- 科学(54103)
- 大学(46259)
- 学学(43497)
- 教育(41899)
- 农业(36619)
- 融(33008)
- 金融(33008)
- 技术(32228)
- 财经(26801)
- 经济研究(25227)
- 业经(25108)
- 经(23109)
- 业(20546)
- 科技(20104)
- 问题(19316)
- 版(18071)
- 理论(16835)
- 技术经济(16634)
- 图书(16353)
- 贸(16050)
- 统计(15848)
- 策(15616)
共检索到5336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魏建漳 任颋
2015年我国开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关于这种实验主义创新治理能否转化为实际治理效能,其对中国特色创新体系建设的推动效果如何,目前鲜有文献从实证角度进行研究。基于2011-2019年我国内地31个省(市区)面板数据,运用分组分析法考察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科技体制改革对知识创新体系中高校与研发机构相互提升的促进作用显著;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了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对高校、研发机构等知识创新体系创新绩效提升的拉动作用;高校和研发机构等知识创新体系主体供给侧投入增加,未对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产生促进作用;高校、研发机构基础研究经费投入的边际产出低于企业。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振京 张林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体制和创新体系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以促进科技进步及其成果转化为核心内容的国家创新体系,经过从计划集成型向市场集成型的深刻转变,有力地推动了科技进步及其成果在经济领域中的转化、推广和应用。由于是渐进式,目标又不断调整,至今,我国的创新体系仍不是一个与市场经济完全吻合的创新体系,原有体系的许多深层次问题尚未彻底改革,而一些新的结构性问题却又开始显露出来。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忠泰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经济和科技体制改革,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向技术创新模式转变的微观基础条件已经形成,但在陕西,这种微观基础远未形成。研究提出新时代陕西实现技术创新模式转变的五方面路径和政策措施:以加大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为着力点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提高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以切实落实"陕九条"政策为突破口引导科技创新人才在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名利双收"并向企业流动;以推动企业走自主创新道路为方向实现陕西原始创新,强化大型企业和工程的集成创新,突出中小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切实解决政府激励企业技术创新政策过剩、越位和错位的问题。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龚旭
1995年以来日本的科技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其深远影响不仅限于科技界,而且波及日本的经济、社会、教育等领域。本文试图深入考察日本科技体制改革的动因、契机与政策措施,为我国在新世纪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日本 体制改革 科技政策 科技评价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晓宁
笔者采用1999年~2008年中国大陆29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外商研发投资对区域创新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商研发投资对我国区域创新体系中的知识获取能力、企业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对知识创造能力的影响不显著。其中,对技术创新环境和知识获取能力的正效应强于国内企业研发投资,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的正效应弱于国内企业研发投资。
关键词:
外商研发投资 区域创新体系 实证检验
[期刊] 改革
[作者]
吕岩威 李平
中国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来源于创新效率的推动,而技术进步与创新效率变化趋势呈显著负相关。东部地区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远高于西部、东北和中部地区,这主要是由于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在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方面的差距较大,以及东北与东部地区在技术进步和纯创新效率方面的差距较大。在科研机构转制改革和构建国家创新体系阶段,全国及区域层面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增速较改革初期均略有下降,但创新效率增速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东部地区创新效率的增速远高于其他地区。在实施创新驱动和建设创新型国家阶段,全国及区域层面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增速较改革初期均得到较大幅度提升。
关键词:
科技体制改革 创新发展理念 创新驱动
[期刊] 第一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王玉民 周文磊 赵作权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本文以科技主体目的、科技系统结构与社会环境三者相互关系为理论依据,阐述了科技体制改革的实质、基本问题、原则及特征,并对深化我国科技体制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天骄
以资源配置和创新效率的新视角研究中国科技体制改革并得出新的观点:改革第一阶段,科技资金配置和创新效率未有效改善;外部技术产业化和内部研发成本高企,导致技术交易市场、企业内部科技机构的收效甚微;企业主要依赖技术改造积累创新能力。第二阶段,强制科研机构企业化转制,同时降低了技术产业化、内部研发和技术市场交易的成本,明显提高了企业创新效率和科技资金份额;科研机构的效率虽提高,但低于企业,原因是其人员和设备的效率都较低。
关键词:
科技体制改革 科技资源配置 创新 效率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张恒 赵茂 李璐
本文利用综合评价、耦合协调度等模型测度了2011—2019年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区域经济发展及两者时空耦合协调状况。研究发现:一是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增长较快且表现出明显的地区收敛性和空间集聚性;二是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相对差距缩小,但中西部与东部沿海地区差距仍然较大;三是数字普惠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能力持续增强,由轻度失调跨入优良协调发展阶段。因此,需完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地区数字化水平;提高金融普惠性服务能力,激发区域经济活力;加强省际合作,充分发挥沿海、沿江强省"领头羊"作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区域经济发展 时空耦合协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安国 牛建高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新世纪我国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没有“三农”问题的解决,全面小康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从根本上讲,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解决两个重要问题,一是解决农民过多的问题。就是通过城市化,让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二是提高农业耕作的效率。除了一些制度因素和环境因素之外,要提高农业耕作的效率、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主要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宝明 文丰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先后经历了四个阶段,向着既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科技创新基本规律,又有利于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目标稳步推进。从总体上看,我国初步建立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对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要求的新型科技体制架构。新时代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自主与开放、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创新主体"大众"与"小众"、自由探索与目标导向等之间的关系。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寇宗来
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体制的演变过程做了简要的回顾,其中我们以一些关键性的政府文件将这一过程划分为特征鲜明的不同阶段。接着,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这一演变过程提出了一个统一的逻辑解释框架。
关键词:
科技体制改革 国家创新体系 新制度经济学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景安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史无前例的改革改变了中国,也影响了世界,这其中科技体制改革更是影响深远。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一直走在改革的前列。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曾被国际上同行专家评估为改革成功,并且说是改革的典范。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孕育与兴起,科技发展呈现多点突破的态势,颠覆式创新不断涌现,有人说创新的竞争需要创新体系做支撑。世界各国纷纷加快战略部署与体制变革的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李文胜 景枫
从协同创新的重要性导入正文,并提出"改革科研管理体制势在必行"和"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框架下的协同机制是关键"两个论断,从河北省的实际出发,在区域科技合作、创新组织、构筑平台、完善管理方式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促进河北省科研协同创新。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蒋同明
当前,科技体制中的科技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科研经费管理混乱等问题依然存在。下一步,须加快改革科技资源分配和管理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科技评价体系,不断完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有效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同时,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关键词:
科技体制改革 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金融体制改革与系统性金融风险——来自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
金融体制改革与经济效率提升——来自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
物业税改革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基于2002~201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不同环境政策工具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分析——基于2004-201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创新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2000—201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
以科技体制改革促进我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新常态下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基于2011—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我国科技体制和文化体制改革比较
建立我国工业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体系是科技体制改革的首要目标
深圳市1992年科技体制改革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