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95)
- 2023(11412)
- 2022(9392)
- 2021(8538)
- 2020(7102)
- 2019(15815)
- 2018(15977)
- 2017(28937)
- 2016(15822)
- 2015(17721)
- 2014(18178)
- 2013(17418)
- 2012(16509)
- 2011(15282)
- 2010(15750)
- 2009(15039)
- 2008(14732)
- 2007(13678)
- 2006(12629)
- 2005(11693)
- 学科
- 济(78625)
- 经济(78531)
- 管理(48179)
- 业(37834)
- 企(32331)
- 企业(32331)
- 中国(22490)
- 方法(21159)
- 地方(21127)
- 制(19101)
- 学(18104)
- 财(18018)
- 数学(17560)
- 数学方法(17394)
- 农(17187)
- 业经(17068)
- 体(15201)
- 地方经济(13390)
- 融(13193)
- 金融(13186)
- 银(12880)
- 银行(12858)
- 行(12446)
- 理论(12418)
- 环境(11482)
- 和(11306)
- 体制(11194)
- 农业(11052)
- 教育(10527)
- 技术(10298)
- 机构
- 大学(229445)
- 学院(227292)
- 济(98856)
- 经济(96607)
- 研究(86246)
- 管理(79741)
- 理学(65719)
- 中国(65288)
- 理学院(64917)
- 管理学(63884)
- 管理学院(63422)
- 京(49920)
- 财(49857)
- 科学(49718)
- 所(43587)
- 研究所(38655)
- 江(38303)
- 中心(38192)
- 财经(36919)
- 农(34793)
- 经(33144)
- 北京(32120)
- 范(32081)
- 师范(31745)
- 经济学(31428)
- 院(31156)
- 州(29496)
- 业大(29333)
- 省(27715)
- 经济学院(27642)
- 基金
- 项目(139933)
- 科学(109656)
- 研究(109068)
- 基金(97809)
- 家(84224)
- 国家(83466)
- 科学基金(70588)
- 社会(69149)
- 社会科(65327)
- 社会科学(65315)
- 省(55894)
- 教育(50848)
- 基金项目(50106)
- 划(46115)
- 编号(44763)
- 自然(41020)
- 成果(39949)
- 自然科(39947)
- 自然科学(39933)
- 资助(39232)
- 自然科学基金(39202)
- 课题(33457)
- 重点(32377)
- 发(31683)
- 部(31077)
- 制(31041)
- 创(29403)
- 国家社会(28878)
- 性(28055)
- 创新(27702)
- 期刊
- 济(127331)
- 经济(127331)
- 研究(80637)
- 中国(60612)
- 财(40661)
- 教育(36118)
- 管理(34419)
- 学报(34027)
- 农(33051)
- 科学(30968)
- 大学(26636)
- 融(24251)
- 金融(24251)
- 学学(24156)
- 技术(22649)
- 农业(21620)
- 经济研究(20553)
- 财经(20211)
- 业经(18065)
- 经(17630)
- 问题(15539)
- 图书(13436)
- 坛(12341)
- 论坛(12341)
- 技术经济(11844)
- 科技(11392)
- 贸(11132)
- 世界(10989)
- 职业(10734)
- 业(10712)
共检索到3847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陆建人
一、科技体制改革要求加强科学经济学的研究《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公布后,改革已在全国展开。改革的主要精神是充分发挥经济机制的作用,去除包得过多、统得过死的积弊,搞活科技工作,使之与经济建设更紧密地结合起来。为使改革顺利地进行,不仅要有新的科技管理政策与制度,而且应该重视科技体制改革的理论研究,使政策、措施有科学的依据。科技体制改革中的理论问题很多,例如:在社会主义所有制条件下,科研成果为什么要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雷茂良
知识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力量源泉,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构建农业知识创新体系是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首要任务。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应抓好以下四个环节:(一)改革农业科技的组织结构;(二)改革农业科技的投入机制;(三)改革科研机构的内部运行机制;(四)建立健全鼓励创新的政策法规体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丽君
重点大学科技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北京理工大学科技处刘丽君我国现有高校一千零几十所。其中研究型和研究教学并重型的大学有一百多所,我国将此类大学称之为重点大学。其余多数高校是以教学为主。重点大学与科研院所一样是我国科研方面的主要力量,每年为国家产生出了数千项...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吴岩
科技活动是现代高等教育功能和高等学校职能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高等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质——专业性与学术性的基本特点.大学的科技体制是其科技活动的制度保证.对中国大学科技体制改革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对于中国高等教育现实和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深化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也是一种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董劲生
作为软科学研究领域的新兵,借笔会机会谈一点感想,以就教软科学界的前辈和朋友们。软科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决策科学,是为决策服务的。软科学又是一门综合的知识体系,依靠其丰富的理论和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综合
[期刊] 第一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王玉民 周文磊 赵作权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本文以科技主体目的、科技系统结构与社会环境三者相互关系为理论依据,阐述了科技体制改革的实质、基本问题、原则及特征,并对深化我国科技体制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东凌 胡德恒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科技体制改革要解决的问题仍然是科研与生产脱节的问题。农业科技体制改革首先要完善科技管理体系,科技主管部门的职能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完善决策功能和强化服务功能;农业科研单位的改革在总体上要沿着“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方向进展,既要保证国家重点课题和优势学科的研究与发展,又要让一部分科技人员直接进入市场,从事科技开发和推广。要采取建立以省级农科院为主体的农业科研体系,强化科研单位与农业部门的合作,筹建省级农业技术专业市场等措施来促进农业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的逐步正常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龚旭
1995年以来日本的科技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其深远影响不仅限于科技界,而且波及日本的经济、社会、教育等领域。本文试图深入考察日本科技体制改革的动因、契机与政策措施,为我国在新世纪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日本 体制改革 科技政策 科技评价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程萍
本文在简要回顾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和文化体制改革基本历程的基础上,从改革背景、改革目的、改革路径和特征、改革趋势等方面对30余年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和文化体制改革进行了比较,为进一步促进科技成为文化发展、创新、繁荣的重要引擎和支撑力,探索二者有机结合的体制创新提供参考。
关键词:
科技体制改革 文化体制改革 比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重光
为进一步落实“科教兴秦”战略,加速秦皇岛市现代化建设步伐,市委、市政府做出了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二次跨越的目标。为此,市科委认真贯彻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全面实施科教兴秦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了全市科技经济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金挥
一、世界性科技竞争对苏联的挑战当前,世界性的科技竞争,正推动着世界经济的深刻变化。一国的科技优势,不仅为本国带来经济、贸易的优势,而且为本国在政治、外交、军事方面争得主动权。因此,许多发达国家都不惜一切代价争夺科学技术的制高点,形成了在电子、航天、超导、核技术等方面你追我赶的激烈竞争局面。据悉,美国在电子计算机的研究上已花去3000亿美元,现在每年的投入仍维持50亿美元左右。如此浩大的投资,甚至超出登月所花去的资金。这种世界性的科技竞争,有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顾焕章 夏恩君
运用供需平衡原理对目前中国农业科研单位及推广部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农业科技有效需求不足的现实进行了分析,指出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不仅仅是单方面的科技供给方──科研与推广部门自身的事情,而重要的是要根据科技需求方的实际来确定其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模式,进而提出在中国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方面农业科技走向市场,另一方面农业科技有效需求不足,作为向社会提供公益性产品的农业科研与推广部门应主要依靠政府的支持.
关键词:
农业科技 体制改革 供给与需求 有效需求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肖咪咪 卢芳妹 贾良定
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通过对A组织在我国科技体制改革过程中的组织身份变革进行深入调查,探讨了宏观制度变迁下的组织身份变革方式、路径及实现机制。研究展现了A组织五十多年来,其社会身份(S)、关系身份(R)和个性身份(I)与宏观科技体制变迁的共演过程。研究发现,政府通过意义打破和意义赋予触发组织身份危机,推动组织身份变革,呈现涟漪效果;识别了A组织以关系身份为触发点呈现的"R_1→R_N"变革路径、以社会身份为触发点呈现的"S→R→I"变革路径以及以个性身份为触发点呈现的"I→R→S"变革路径。研究还归纳了组织实现身份变革的四种意义建构方式,包括接收式、选择式、反思式和前瞻式意义建构。本研究丰富了我们对组织身份变革的理解。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黄学斌
邓小平同志强调指出:“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要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为了进一步促进科技进步,繁荣科技事业,必须加大科技领域的改革力度,推动科技改革向纵深发展,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符合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科技与经济密切结合的新型体制。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汝谦
一、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不容忽视的几个问题 我国改革开放10多年来,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业生产和整个农村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农村的改革和发展,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势头,总的是好的,为社会安定、政治稳定、加快改革开放奠定了物质基础。但是,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仍是严峻的。一是要求农业生产持久稳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