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95)
2023(7157)
2022(5983)
2021(5558)
2020(4577)
2019(10017)
2018(9688)
2017(18191)
2016(9947)
2015(10892)
2014(10708)
2013(10316)
2012(9411)
2011(8383)
2010(8532)
2009(8180)
2008(8198)
2007(7521)
2006(6788)
2005(6496)
作者
(26585)
(22351)
(22231)
(21390)
(14080)
(10584)
(10060)
(8541)
(8457)
(8094)
(7635)
(7524)
(7215)
(7135)
(7066)
(6882)
(6510)
(6445)
(6369)
(6336)
(5634)
(5388)
(5315)
(5166)
(5148)
(5025)
(4934)
(4853)
(4457)
(4295)
学科
管理(36584)
(36175)
经济(36097)
(33699)
(28489)
企业(28489)
(14987)
(14251)
方法(12985)
(12469)
中国(12019)
数学(10610)
数学方法(10491)
业经(10230)
(10142)
(8741)
财务(8723)
财务管理(8701)
体制(8644)
农业(8320)
企业财务(8310)
技术(8299)
(8073)
银行(8065)
(7703)
(7537)
金融(7535)
(7027)
环境(6879)
地方(6628)
机构
大学(139087)
学院(137822)
(58156)
经济(56892)
管理(53050)
研究(47001)
理学(45066)
理学院(44595)
管理学(44005)
管理学院(43720)
中国(36590)
(31729)
(29056)
科学(25564)
财经(23814)
(22286)
(21910)
中心(21727)
(21514)
研究所(19622)
(19178)
经济学(18475)
北京(18243)
财经大学(17573)
(17466)
业大(17378)
师范(17330)
(17302)
(17064)
经济学院(16534)
基金
项目(90205)
科学(72569)
研究(70783)
基金(66027)
(56298)
国家(55786)
科学基金(48470)
社会(46920)
社会科(44380)
社会科学(44370)
(34804)
基金项目(34323)
教育(32319)
(29058)
编号(28311)
自然(28219)
自然科(27547)
自然科学(27540)
自然科学基金(27073)
资助(25365)
成果(24759)
(24539)
(20988)
重点(20434)
国家社会(20084)
课题(19974)
(19969)
(19118)
创新(18811)
(18778)
期刊
(69409)
经济(69409)
研究(44531)
中国(34381)
(27088)
管理(22612)
(19392)
学报(19155)
科学(18782)
教育(17243)
大学(16151)
(15068)
金融(15068)
学学(15044)
财经(12864)
农业(12458)
技术(11820)
(11040)
业经(10683)
经济研究(10162)
问题(9041)
科技(8596)
(7150)
(7045)
论坛(7045)
(6929)
理论(6680)
财会(6654)
现代(6565)
会计(6549)
共检索到2203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马婉宁   陈亚平   韩凤芹  
科技伦理是科技活动开展过程中要遵循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科技伦理治理是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保障。科技伦理治理内嵌伦理共治,是多元主体参与的互动协商过程。随着新兴科技的发展,中国对科技伦理治理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但仍然面临相关政策难以有效落地的问题。本文基于治理目标、治理主体、治理对象、治理手段和治理模式这五方面治理要素,分析中国科技伦理治理面临的困局,构建“一体一基三翼”的科技伦理治理机制,为促进中国科技伦理治理顶层设计更好地“落地”、推进科技创新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天源  薄存旭  
当前,高校社会服务伦理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对导引精神的偏执动摇着社会服务伦理的取向;对预期目标的盲视拓深着社会服务伦理的偏差;对服务对象的偏好影响着社会服务伦理的基调。因此,确定良好伦理秩序,不但有利于呼唤高校文化自觉,解除高校功利性发展困境,而且还可以合理确定高校社会服务的角色,并正视教育服务的能力限度。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廖欢  刘伟  
我国科技创新快速发展,面临的科技伦理挑战日益增多,为应对技术发展与应用中日益凸显的伦理矛盾,科技伦理治理迎来了法治建构的新任务。鉴于科技法律治理与科技伦理治理的底层逻辑有着一定差异性,以适度法制化作为切入点,分析科技伦理治理与法律治理融合机制。通过厘清科技伦理治理相关概念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立足于法律治理与科技治理的关联性,指出科技伦理治理法制化能够为科技活动划定边界,有效回应并规范涉及科技应用行为,推动负责任的科技创新与应用;同时,科技伦理法制化要求在法律层面上作出伦理规范,特别是有针对性地关注新兴科技领域相关伦理问题,因此从实体化权利义务、多层次规范体系的构建等角度出发,提出依托法律规范、伦理委员会运转、科技伦理审查等治理有效手段进一步健全完善科技伦理治理机制,增强伦理治理效能。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谢尧雯  赵鹏  
科技发展与法律规制存在步伐不匹配性,这为通由伦理学方法解决科技发展引发的伦理问题提出了制度建构需求。科技伦理由哲学理论学科或概念发展为一种治理机制,源于科技治理体制在科技与社会的持续互动中不断进行制度探索。科技伦理治理以解决伦理困境为目标,对科技伦理的影响进行探寻与反思,为个体行为提供伦理指引。科技伦理治理与法律治理享有不同治理逻辑,二者关系调和是科技治理体系完善的重点。科技伦理治理模式特征体现为适应性治理与软法规制,有必要通过适度法制化路径提升伦理治理效率。适度法制化路径应当坚持两个原则:审慎使用实体权利—义务规范方式规定伦理问题,推动法律通过规范程序方式促进伦理反思;建立法律规则、行政指引与自律规范相结合的多层次规范体系,完善风险交流机制与伦理共识达成机制,增强伦理原则执行力。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蓓蓓  
流行的公司治理理论以公司组织结构以及与其相对应的结构性制度的建设为核心,凸显组织制度约束在公司治理中的机制作用。这种理论传统导致在公司治理研究中对公司伦理机制的忽视。公司伦理作为公司基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准则,对公司所面临的社会问题、内部问题以及不完全缔约困境等具有特殊的治理效应,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公司伦理嵌入公司治理不仅是公司治理机制的进一步完善,而且,也为重新解构公司治理结构提供了新的思路。完整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由制度机制与伦理机制交互作用所构成的二维结构。公司伦理观的完善、公司伦理的职能化以及不断提高公司伦理的控制强度,是架构二维治理结构的必要条件。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飞星  刘贻新  张光宇  
剖析形成"死亡之谷"与"达尔文海"的科技经济困局现象及原因,探析新型研发机构运用外部跨组织管理和全链知识管理方法有效破解困局的数字化治理机制。新型研发机构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技术进行外部跨组织管理,突破组织边界约束,连接创新价值链三环节,防止"价值链条断裂",根据市场需要进行知识挖掘、技术识别,集成创新,提供匹配需求的知识服务,进行全链知识管理解决"知识碎片化"问题而破解难题,"新型研发机构+数字化治理"成为破解科技经济困局之道。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益东  
近年来,高科技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科技风险、科技伦理问题也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2018年新学期开始,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MIT等美国高校开设人工智能伦理、数据科学伦理、技术伦理、机器人伦理等新课,这是对公众因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感到担忧的回应。国内科技伦理研究也纷纷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韦正翔  
经济学研究的是如何获得利润,伦理学研究的是道德,所以经济伦理研究的就是利润与道德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义利问题。中西经济伦理研究所面临的历史与现状都不同,因此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理论体系也应该是不同的。在西方社会中有效的经济伦理理论,在中国不一定有效。中国应该采纳西方经济伦理研究中的描述法、规范法和元伦理法,但总体的指导思想应当是整合了中西哲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吴薇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中国产品的出口数量和品种急剧扩大,各国对华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愈演愈烈,中国已连续14年成为世界上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占全球40%的反倾销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李金荣  
文章认为现代图书馆精神是现代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人应有的职业理念和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追求,追溯 了现代“图书馆精神”产生的社会根源,法理基础和伦理学内涵,指出了我国现阶段图书馆精神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 不足。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葛海涛  李响  
面向2035年,创新文化与生态营造成为中国跻身世界科技强国之列的强国之基。本专题组织六组学者,分别着眼于创新文化建设的不同侧面,深入解读创新文化的内涵与意义,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与发展瓶颈,进而对未来创新文化与创新生态的培育提出展望与思考。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张捷  
我国税收信息化建设不论从宏观还是从微观方面看,都面临着诸多伦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伦理道德在税收信息化建设中作用还未得到充分重视;关于网络道德规范的理论研究明显滞后,道德规范建设尚待加强;以技术规范代替道德规范的现象比较严重;自觉不自觉地将税收信息化建设建立在对网络设备的道德预设上,往往以为税收信息化中的网络、微机、技术等人身之外的其他因素会自然真实地传递人的意志,等等。这些伦理问题的存在对我国税收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严峻的挑战,亟待加强中国税收信息化建设中伦理问题的研究和探索。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树军  薄存旭  
高校社会服务伦理是指高等院校在社会服务活动中所产生的道德观念、道德规范以及对社会服务制度和服务行为的价值判断和道德评价。受社会运转模式转换的影响,我国高校社会服务面临着一些冲突性难题,主要表现在个体权利与集体利益、英雄救赎与自我发展、学术自由与政治均衡、经济增长与文化发展之间。为此,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消解这些冲突,如尊重其超越性存在,秉承其真诚性原则,明晰其权责配置,引发其文化性自觉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宫丽丽  张安强  
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已逐步有序开展,高质量发展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是必然趋势。通过总结中国特色学徒制的实践经验及未来发展的具体要求,可以明确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具有“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中国特色,具有“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具有“立足本来、扎根中国”的定位逻辑,具有“主动创新、不断超越”的发展特质。从结构功能主义视角分析,必须健全基于目标达成的动力机制、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运行机制、创设基于产教融合的协同机制、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长效机制,从而切实推进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的高质量发展,赋能技术技能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书全  王开元  
为应对科学研究活动可能产生的伦理道德问题,我国建立起以伦理审查委员会为主体的伦理审查制度。由于制度安排及体制机制存在先天不足与运行梗阻,运行中针对审查权缺乏有效监管,伦理审查未能达到预期风险防范效果,反而屡屡曝出有违伦理道德的学术丑闻。分析科技伦理审查的价值以及伦理审查制度安排的不足,最后提出,基于伦理审查较强的公权属性与公益目标价值,应以确立“风险预防”为核心的更加审慎的审查原则,优化审查主体建制模式,强化对伦理审查的监督与制约,以及加快伦理审查统合性立法进程,作为伦理审查制度完善走向,为科技发展扎紧伦理“篱笆”,推动科学技术“向善”良性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