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43)
2023(10744)
2022(9171)
2021(8179)
2020(7088)
2019(16115)
2018(15666)
2017(30229)
2016(16344)
2015(18511)
2014(18760)
2013(18729)
2012(17810)
2011(16376)
2010(16632)
2009(15458)
2008(15280)
2007(14007)
2006(12137)
2005(11149)
作者
(50123)
(42470)
(42258)
(40572)
(27024)
(20290)
(19202)
(16462)
(15799)
(15125)
(14568)
(13965)
(13625)
(13536)
(13304)
(13104)
(12787)
(12510)
(12237)
(12005)
(10575)
(10500)
(10266)
(9738)
(9651)
(9456)
(9431)
(9121)
(8685)
(8390)
学科
(91853)
经济(91780)
管理(45754)
(43957)
方法(36702)
(34463)
企业(34463)
数学(32903)
数学方法(32643)
中国(20702)
地方(20648)
(19394)
(18578)
(17974)
业经(15890)
地方经济(13657)
(13627)
农业(13366)
(13256)
贸易(13252)
(12771)
(12432)
金融(12430)
(12001)
银行(11976)
技术(11893)
理论(11755)
环境(11599)
(11462)
(11410)
机构
大学(250408)
学院(250076)
(115273)
经济(113061)
管理(92447)
研究(89308)
理学(79717)
理学院(78788)
管理学(77464)
管理学院(76984)
中国(65918)
科学(54464)
(52048)
(50199)
(46434)
(43778)
研究所(42236)
财经(40515)
中心(40116)
(37625)
经济学(37614)
业大(37147)
(36713)
农业(34483)
经济学院(33884)
北京(32672)
(31260)
(31212)
师范(30891)
财经大学(30014)
基金
项目(163343)
科学(128552)
基金(118924)
研究(117191)
(104300)
国家(103493)
科学基金(87876)
社会(75951)
社会科(72195)
社会科学(72174)
(64040)
基金项目(62854)
自然(55875)
自然科(54624)
自然科学(54601)
自然科学基金(53664)
(53573)
教育(53446)
资助(49168)
编号(45445)
重点(37304)
成果(36911)
(36685)
(36387)
(34380)
创新(32295)
国家社会(32234)
课题(31951)
教育部(31390)
科研(31336)
期刊
(128265)
经济(128265)
研究(75473)
中国(48186)
学报(40442)
(39405)
(38927)
科学(36901)
管理(33642)
大学(30198)
学学(28839)
农业(26013)
(22798)
金融(22798)
经济研究(22259)
技术(22222)
教育(22144)
财经(21395)
(18546)
业经(18339)
问题(16895)
技术经济(14923)
(14177)
统计(13811)
(13220)
(12475)
科技(12364)
商业(11866)
世界(11810)
(11559)
共检索到3727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朱杏珍  
科技人才集聚犹如一把"双刃剑",既会产生经济性效应,又会产生非经济性效应。人才集聚非经济性效应源于宏观层面的环境因素、中观层面的组织因素和微观层面的个体因素,将给集聚区域、组织以及个人带来重大损失。为此,政府、用人单位、社会应齐心协力,共同构建一个科技人才有效集聚的驱动机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金丽  秦鹏飞  
"互联网+"的本质是要发挥互联网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反映了资源基础观,兼具长尾效应并颠覆了传统二八原则。"互联网+"的经济性主要体现在是中国产业升级耗散结构的动力与引擎、促成了交易费用的显著降低及商业世界变革并蓬勃了物流业、互联网金融及创业。外部非经济性主要体现在网络安全问题、政府监管难度加大。非经济性规避措施包括完善和细化互联网法律法规、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培养"互联网+"时代信息与技术人才、完善"互联网+"信息安全保障、提升网络参与者的安全意识。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健  
利用2003—2010年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对教育支出、医疗卫生支出、科技支出、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和环境保护支出五类非经济性公共物品支出需求函数进行了估计,实证检验了与公共支出需求相关的因素。结果显示:非经济性公共物品需求与人均收入、人口规模和城市化率正相关;在温饱问题解决后,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即使居民的税收负担有所上升,居民对教育、医疗和科技的需求也会不断增加;失业率的上升会减少居民对教育、科技和医疗的需求,但会增加对社会保障的需求;环境保护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可能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慷  黄辰  邓大胜  
为分析省级科技人才政策对科技人才集聚的空间影响机制,本文以31个省(区、市)2005—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和相关统计数据构成的面板数据为支撑,构建了空间计量分析模型。模型结果表明,在地理相邻和地理距离空间权重下,省级科技人才集聚呈现空间特征,省级出台的以人才激励、科研管理、人才服务、自主研发为主的人才政策对省内科技人才集聚起到了正向促进作用,政府对人才和科技关注度增大也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人才激励、人才服务政策的区域间溢出效应显著为负,即本地人才激励政策、服务政策强度越大越不利于周边省(区、市)科技人才集聚;科研管理政策区域间溢出效应不显著,自主研发政策区域间溢出效应显著为正;整体而言,邻近省级科技人才政策水平对本地区人才集聚的吸引作用大于抑制作用。研究结论对于提高省级科技人才政策效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笠农  
造成国有经济低效率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国有资本委托代理关系的多环节性 ,而是国有资本“中间代理链条”的非经济性失效。在国有资本委托代理关系体系中 ,中间代理人的监督激励水平 ,是由非经济的外部制度环境给定的 ,与委托代理关系链条环节的多少没有多大关系 ,并且在政治体制给定的条件下 ,它是一个不能改变的固定值。就我国现实情况来看 ,把国有资本中间代理人的监督力水平估计或假定为零 ,是比较贴近现实的。因此 ,要想使国有资本经营效率获得根本性改观 ,最佳的选择只能是用完全合约来构筑国有资本的委托代理关系。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郑雪  
劳动力市场分割会导致劳动力流动的低效,进而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力资本的积累。以厦门人才市场和高级人才市场为例,利用Oaxaca-Blinder方法对调研数据进行因素分解,从而研究两个市场的分割程度;并最终通过分析计量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邹兴平  
本文针对电力企业高技能型人才特点,结合非经济性激励管理原理,提出了电力企业高技能型人才非经济性激励的相应策略。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敏  郭群群  雷育胜  
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特定区域集聚吸引科技人才集聚,科技人才集聚呈现的空间差异性又影响区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现有研究对人才集聚与产业集聚互动关系忽略了空间因素,难以全面刻画科技人才集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的复杂关系。采用我国2007—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联立方程模型,实证考察科技人才集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的空间交互效应。结果发现:我国科技人才集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存在显著双向促进作用;科技人才集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均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科技人才集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之间存在负向空间交互效应。最后,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慧慧   刘晖  
随着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的结构和规模发生变化,科技人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也会随之相应改变。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个维度出发,基于2000—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双固定效应空间杜宾模型,考察科技人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否具有非线性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科技人才集聚在初期能够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随着科技人才集聚度的进一步提高,人才拥挤效应增强,科技人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减弱;科技人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空间溢出效应明显大于本地直接效应;工业化发展和人力资本水平对本地区以及邻近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政府干预的直接效应则并未表现出较为显著的关系。因此,各地区需要始终坚持以本地产业发展集聚人才、以科技人才引领产业发展,不断优化地区公共服务建设、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并加强地区间科技人才跨区域交流和合作,进一步降低地区间科技人才流动壁垒,充分发挥出科技人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和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朱晓菁  
在分析知识型馆员特点和非经济性激励因素内容结构的基础上,提出知识型馆员非经济性激励的策略,为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提供现实指导和借鉴。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健  杨德才  
文章利用2003—2010年中国内地地区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估计了4类非经济性公共物品居民需求函数,实证检验与公共支出需求相关的因素,并分析非经济性公共物品的政府供给与居民需求的匹配指数。实证结果显示:非经济性公共物品需求与人均收入,人口规模和城市规模比重正相关。收入增加对教育,医疗和环境保护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居民税收负担增加,居民对公共服务的偏好就越小,但从总体上来讲,非经济公共物品供给矛盾在逐步缓解。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傅勇  
本文研究了分权背景下的财政体制和政府治理对非经济性公共物品供给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财政分权显著且可观地降低了基础教育的质量,也减少了城市公用设施的供给。本文还发现,分权下的地方政府未能发挥规模灵活调整的优势;反腐败力度的增强,改善了基础教育的质量,却减少了城市公用设施的供给,显示出公共部门存在明显的寻租空间。此外,中央政府的向下转移支付促进了非经济性公共物品的供给,并且基础教育存在明显的规模经济效应,这支持了中央财政在公共部门具有发挥更大作用的必要性的结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卢亚娟  刘骅  
科技创新需要金融创新提供保障,金融的稳健发展也需要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给予支撑,科技与金融的有机结合对推动地区经济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首先阐释科技金融协同集聚的效应及其驱动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其次基于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其他金融活动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协同集聚指标,以及地区生产总值指标,构建科技金融协同集聚与地区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模型;进而以2015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为例,经验分析科技金融协同集聚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联效应。经验分析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银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协同集聚与地区经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霍丽霞  王阳  魏巍  
科技人才是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核心要素。基于中国31个省级区域的面板数据,借鉴产业区位商思想进行测算中国31个省级区域的科技人才集聚程度测算,剖析科技人才集聚的主要影响因素。总结科技人才流动规律,结果表明,中国科技人才空间集聚非均衡发展,区域科技人才集聚差异仍有扩大趋势。同时,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科技创新环境、教育文化环境等科技人才集聚主要影响因素,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与启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肖卫平  
产权不应包括各种非经济性质的权利。把产权理解为包含非经济性质的权利,是西方产权学者认识过程发生误解的结果。如果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所有权权能分解理论对产权作出抽象,所谓"产权"就是指一般财产权,具体是指在所有权权能发生分离条件下,由所有权及其派生的支配权、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诸权能发生重新组合而形成的多种财产权形式的共性的抽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