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15)
2023(13474)
2022(11778)
2021(11041)
2020(9044)
2019(20973)
2018(20920)
2017(39973)
2016(21866)
2015(24567)
2014(24461)
2013(24061)
2012(22115)
2011(19733)
2010(19655)
2009(17605)
2008(16848)
2007(14434)
2006(12559)
2005(10815)
作者
(61570)
(51284)
(50916)
(48438)
(32513)
(24625)
(23363)
(20338)
(19469)
(18304)
(17679)
(17042)
(16186)
(16026)
(15705)
(15513)
(15355)
(15263)
(14500)
(14382)
(12675)
(12421)
(12255)
(11654)
(11439)
(11260)
(11260)
(11126)
(10235)
(10174)
学科
(88514)
经济(88425)
管理(60740)
(55976)
(45623)
企业(45623)
方法(39662)
数学(34666)
数学方法(34271)
(23374)
地方(23276)
中国(23263)
(19920)
(19588)
贸易(19581)
(19287)
(18981)
业经(18669)
农业(16021)
环境(15905)
技术(15308)
理论(15044)
(14297)
(12866)
(12823)
地方经济(12543)
(12468)
(11575)
财务(11513)
财务管理(11493)
机构
大学(301085)
学院(299845)
管理(120285)
(115787)
经济(113152)
理学(105141)
理学院(103879)
管理学(101999)
管理学院(101475)
研究(99743)
中国(72433)
(66430)
科学(64448)
(50313)
(49455)
(47242)
业大(46353)
研究所(45449)
中心(45039)
(42739)
北京(42085)
(41390)
师范(41052)
财经(41020)
(37307)
(37179)
农业(36985)
(35235)
经济学(34043)
师范大学(33399)
基金
项目(214544)
科学(168582)
研究(157534)
基金(154035)
(133906)
国家(132781)
科学基金(114345)
社会(98000)
社会科(92757)
社会科学(92732)
(84666)
基金项目(83170)
自然(74793)
自然科(73010)
自然科学(72995)
教育(71638)
自然科学基金(71636)
(71287)
编号(64586)
资助(62747)
成果(51225)
重点(47809)
(46708)
(46369)
(45063)
课题(44492)
创新(41960)
科研(40715)
大学(39610)
国家社会(39531)
期刊
(122964)
经济(122964)
研究(85938)
中国(57700)
学报(47916)
科学(44619)
管理(42041)
(41991)
教育(36368)
(36192)
大学(36033)
学学(33479)
农业(29784)
技术(26706)
(21225)
金融(21225)
业经(20763)
经济研究(19148)
财经(18492)
图书(17822)
科技(17038)
问题(16754)
(15689)
(15551)
资源(15468)
理论(14469)
技术经济(14300)
现代(13514)
(13512)
实践(13467)
共检索到4302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雪  
构建了科技人才聚集、科技产出和绿色GDP的三变量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并应用该模型开展了针对京津冀区域的实证研究,探析了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表明:绿色GDP总量正向影响科技人才聚集度变化;而科技人才聚集度不是引起绿色GDP总量变化的格兰杰原因;科技产出在短期内对科技人才聚集度变化有抑制作用,但长期来看科技产出正向影响科技人才聚集度变化;科技人才聚集度能够引起科技产出变化,长期来看不合理的人才聚集抑制了科技产出的发展;绿色GDP总量正向影响科技产出变化;科技产出正向影响绿色GDP总量变化,但强度较弱。进而,提出了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雪  
构建了科技人才聚集、科技产出和绿色GDP的三变量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并应用该模型开展了针对京津冀区域的实证研究,探析了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表明:绿色GDP总量正向影响科技人才聚集度变化;而科技人才聚集度不是引起绿色GDP总量变化的格兰杰原因;科技产出在短期内对科技人才聚集度变化有抑制作用,但长期来看科技产出正向影响科技人才聚集度变化;科技人才聚集度能够引起科技产出变化,长期来看不合理的人才聚集抑制了科技产出的发展;绿色GDP总量正向影响科技产出变化;科技产出正向影响绿色GDP总量变化,但强度较弱。进而,提出了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欣  王强  成福伟  
流通业科技创新是推动区域绿色经济发展的基础。本文基于2008-2021年京津冀地区城市面板数据,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流通业科技创新对区域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流通业科技创新对区域绿色经济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数字经济发展在此过程中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流通业科技创新对区域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效果受到数字基础设施的门槛作用影响,数字基础设施存在单门槛效应,当数字基础设施水平小于0.216时,流通业科技创新的驱动效果不显著;数字经济应用存在双重门槛效应,流通业科技创新对区域绿色经济发展的驱动效果随着数字经济应用水平的提升而增强,当数字经济应用水平超过0.338后,能最大效度发挥流通业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宏宇  张汝飞  李军帅  
本文基于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视角,采用科技人才区位熵系数测度京津冀“创新三角区”(中关村、滨海新区及雄安新区)科技人才集聚程度,并实证考察其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京津冀“创新三角区”科技人才发展存在不均衡现象和空间溢出效应;以邻接矩阵和经济矩阵为基础的空间面板杜宾模型显示,京津冀“创新三角区”科技人才聚集具有空间相关性,且聚集效应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科技经费投入和科技创新产出等影响。对此,本文提出了促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相关策略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赵青霞  夏传信  施建军  
基于Cobb-Douglas生产函数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对科技人才集聚、产业集聚及其交互作用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制造业集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都与科技人才集聚形成正向的交互效应,推动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科技人才集聚对于区域创新能力的贡献更大,科技人才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显著为正,而产业协同集聚的效应则显著为负,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当科技人才集聚的对数值超过0.254 3时,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总效应为正,低于0.254 3时,产业协同集聚则对区域创新起着抑制的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芮雪琴  李亚男  牛冲槐  
借鉴产业聚集指数,本文建立了科技人才聚集空间结构系数来反映科技人才聚集的变化态势。并据此应用DEA-Tobit两步法,基于2003—2013年的相关数据,分析中国科技人才聚集的区域演化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区域创新效率整体水平不高,经济发达地区整体上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科技人才聚集强度与科技人才聚集均衡度对区域创新效率具有促进作用;科技人才聚集规模对区域创新效率具有负向影响,主要因为当前的科技人才聚集规模与区域创新效率不匹配,经济发达地区科技人才过度聚集,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科技人才聚集不足。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景朝阳  孙晓婷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提出为三地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协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立足于京津冀三地科技创新现状,从三地资源差异、合作意识、支持力度等方面分析金融支持三地科技创新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探讨长三角、珠三角和台湾地区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经验,以及从政策法规、金融支持机构、风险投资方面对比分析美国、德国、日本和以色列等发达国家关于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经验和做法,提出京津冀三地金融应从加强区域顶层设计、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强化京津冀科技创新和金融支持的匹配与互动、构建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双中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兵  曾建丽  梁林  牛楠  
综合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法,选取京津冀科技创新人才集聚、科技创业人才集聚、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利用2006—2015年京津冀的年鉴数据,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和灰色关联度。结果表明:京津冀科技创新人才集聚、科技创业人才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正相关,但前期促进作用明显,后期减弱;科技创新人才集聚主要通过财力投入、创新成果产出影响区域经济,成果转化不高;创业人才集聚主要通过科技创业主体、科技创业环境影响区域经济,北京的科技创业资源明显优于津冀,但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却弱于津冀。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兵  曾建丽  梁林  李青  
利用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和2016年京津冀地区各市的统计年鉴资料,运用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和科技人才密度相对变化率等指标,分析了2000—2015年京津冀地区13个市的科技人才分布空间格局的演化,并选取了10个指标,运用偏最小二乘法探析了京津冀地区科技人才分布的驱动要素。研究发现:2000—2015年京津冀地区科技人才密度的排序始终是北京>天津>河北,且呈现"双核心+多轴式"空间分布格局;京津冀地区的科技人才密度集中趋势逐年加强,科技人才密度高的城市占地面积小;从科技人才密度变化类型看,2000—2015年期间迅速提高型城市占比为30.77%,大部分属于一线城市,逐渐提高型城市和缓慢提高型城市共占比69.23%,大部分属于三到五线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是驱动京津冀地区科技人才分布的主要因素。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邢明强  王丽锟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京津冀科技人才共享机制成为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抽样调查总结京津冀科技人才共享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京津冀区域发展特点,从七大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科技人才供需关系,构建京津冀科技人才共享机制的框架,分析实现路径,以确保京津冀科技人才共享机制的顺利实现,并提出了可供参考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赵绘存  
基于2000—2015年京津冀专利数据,采用专利申请量变化和专利创新结构变化分析探讨了京津冀区域创新能力发展态势。研究发现:(1)2000—2015年,京津冀区域整体上创新差异不断扩大,但相对差异不断缩小,其中京津、京冀相对差异在缩小,但津冀相对差异变化并不明显;(2)2009年以前,津、冀创新差异化明显,京呈现均衡化发展,2009年以后,津、冀内部创新呈现均衡化发展,京则呈现差异化扩大发展趋势;(3)2000—2015年,京津、京冀、津冀之间创新领域相似度不断升高,同时在具体的某个创新领域发展变化而言,2006年以后,京津冀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4)2000—2015年,津冀之间产业一致性更多反映在基础化学、食品饮料等传统产业,而京津、京冀之间则共同表现为向北京主导的电子元件、通信等产业转移。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吴昊  李美琦  
聚集效应与扩散效应是推动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的重要动力机制。本文利用经济集中度指数测度1995-2015年长三角与京津冀地区两大城市群的城镇体系发展状况,研究表明,长三角是以上海为核心,以南京、杭州和苏州为次一级核心的等级结构非常清晰有序的城市体系;而京津冀地区,不仅北京、天津双核协调度较低,而且城市等级结构不够清晰有序。运用位序-回归研究方法分析可以发现,长三角的城市体系日趋合理,而京津冀地区的城市体系却没有明显改善,两大城市群的帕累托指数差异呈现扩大趋势。因此,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城市群建设,应该借鉴长三角城市群的经验,北京、天津双核应该更好地通过扩散效应带动周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媛媛   杜伟航  
“双碳”背景下,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社会共识,开放与创新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城市群绿色低碳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现阶段关于中国重要经济增长极碳排放的研究不多,且关于开放与创新的交互作用对环境影响的研究较少。因此,为科学识别京津冀城市群绿色低碳发展的影响因子以及作用机制,促进其更好地实现区域碳减排,基于京津冀13个城市2010—2021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开放、创新与碳排放强度的关系,并引入开放与创新的交互项,进一步考察其对京津冀城市群绿色低碳发展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FDI会引入高碳排放产业,显著促进碳排放强度增加;贸易开放对碳排放强度有抑制作用,但会受到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创新与碳排放强度呈显著倒“U”型非线性关系,只有达到门槛值1.78,创新促进碳排放降低的作用才会显现,其中2021年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的创新水平均超过了该拐点值,处于创新碳减排阶段;FDI、贸易开放与创新的交互作用可以抑制碳排放强度,但效果有差别,FDI、贸易开放对创新与碳排放强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分别具有削弱效应和增强效应的调节作用。最后,从优化吸引外资政策体系、加快贸易开放进程,重视高素质人才培养、提高创新投入水平,以及协调好开放与创新之间关系、更好发挥FDI技术溢出外部效应等方面,提出促进京津冀城市群绿色低碳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北京金融评论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调查统计处课题组  
在全国倡导绿色金融,实现绿色经济及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背景下,本文重点比较了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及绿色基金在京津冀区域的发展情况、三者的优劣势,为京津冀实现绿色发展提供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徐军海  黄永春  
绿色发展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缓解现阶段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举措之一,而科技人才支撑绿色技术创新及应用则是实现绿色发展的稳定驱动力。通过分析科技人才集聚、创新能力提升与区域绿色发展三者之间的理论机制,并运用2010-2017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科技人才集聚对区域绿色发展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创新能力提升在科技人才集聚和区域绿色发展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且创新产出能力的中介效应比创新投入能力的更强;创新能力对区域绿色发展的正向作用受到科技人才集聚双重门槛效应的影响,且影响效应大致呈现"U"型变化趋势;东部地区科技人才集聚对绿色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而中、西部地区科技人才集聚对绿色发展的影响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