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81)
- 2023(12816)
- 2022(11330)
- 2021(10709)
- 2020(8938)
- 2019(20504)
- 2018(20632)
- 2017(39081)
- 2016(21594)
- 2015(24494)
- 2014(24666)
- 2013(23883)
- 2012(21838)
- 2011(19656)
- 2010(19554)
- 2009(17875)
- 2008(17211)
- 2007(15132)
- 2006(13358)
- 2005(11381)
- 学科
- 济(80552)
- 经济(80376)
- 管理(64063)
- 业(56041)
- 企(47698)
- 企业(47698)
- 方法(37586)
- 数学(31031)
- 数学方法(30633)
- 农(22924)
- 中国(22347)
- 学(21568)
- 财(20158)
- 环境(19296)
- 业经(18890)
- 理论(17718)
- 地方(17680)
- 和(16601)
- 农业(15041)
- 制(14909)
- 技术(14526)
- 划(14348)
- 教育(12784)
- 务(12684)
- 财务(12608)
- 财务管理(12584)
- 贸(12139)
- 贸易(12135)
- 企业财务(11931)
- 易(11730)
- 机构
- 大学(301458)
- 学院(300814)
- 管理(119807)
- 济(109986)
- 经济(107259)
- 理学(103881)
- 理学院(102670)
- 研究(101661)
- 管理学(100773)
- 管理学院(100249)
- 中国(73081)
- 科学(67291)
- 京(65506)
- 所(51650)
- 农(51252)
- 财(50189)
- 业大(47958)
- 研究所(47503)
- 中心(45614)
- 江(44132)
- 范(41698)
- 北京(41418)
- 师范(41282)
- 财经(40334)
- 农业(40004)
- 院(37684)
- 经(36549)
- 州(35923)
- 技术(34702)
- 师范大学(33243)
- 基金
- 项目(212634)
- 科学(165630)
- 研究(155653)
- 基金(150778)
- 家(132123)
- 国家(130987)
- 科学基金(111495)
- 社会(95621)
- 社会科(89645)
- 社会科学(89614)
- 省(85274)
- 基金项目(80786)
- 自然(73210)
- 划(71666)
- 教育(71464)
- 自然科(71374)
- 自然科学(71351)
- 自然科学基金(70009)
- 编号(64347)
- 资助(61616)
- 成果(52329)
- 重点(47693)
- 部(45702)
- 发(45056)
- 课题(45044)
- 创(44164)
- 创新(41060)
- 科研(40583)
- 项目编号(39322)
- 计划(39036)
- 期刊
- 济(121550)
- 经济(121550)
- 研究(85148)
- 中国(61345)
- 学报(51809)
- 科学(46751)
- 农(46017)
- 管理(42565)
- 教育(40065)
- 大学(38357)
- 财(37506)
- 学学(35873)
- 农业(32280)
- 技术(27060)
- 业经(20628)
- 融(20499)
- 金融(20499)
- 财经(18658)
- 图书(17928)
- 经济研究(17870)
- 科技(17709)
- 业(16448)
- 经(15762)
- 问题(15441)
- 资源(15376)
- 版(14986)
- 理论(14387)
- 技术经济(14090)
- 实践(13398)
- 践(13398)
共检索到4348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瑞波 边志强
科技人才被视为战略资源和提升竞争力的核心因素从而成为各地区争夺的对象。吸引和留住科技人才的关键,在于提供一个有助于人才成长和发展的良好社会生态环境。本文通过分析科技人才所需的共有环境和个性环境,构建了科技人才社会生态环境评价体系,包括科技发展环境、科技自身环境、开放系统环境、保障和谐环境以及生存空间环境。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例,首先使用灰色关联度方法考察了科技人才与所构建评价体系指标的关联程度,结果显示各评价指标对蓝色经济区科技人才都有显著的影响,这证实了所构建评价体系的准确性与合理性。其中,良好的科技发展环境与科技自身环境是吸引和留住科技人才的最重要选项,政府应在努力营造良好的保障和谐环境...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冬梅 裴宏森
本文围绕科技人才职业测评体系的职业价值观、职业人格、职业潜能和职业兴趣四个素质要素进行研究和论述,提出了构建科技人才职业测评四要素的指标体系。
关键词:
科技人才 职业测评 职业测评指标体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田军 刘阳 周琨 祝文青 曹怡静 艾艳芳
为促进陕西省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辐射“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的科技人才评价方法和管理机制,调查分析当前陕西省科技人才综合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制约因素,结合陕西省科技人才评价的实际需要及“一带一路”建设需求,将陕西省科技人才分为基础研究类、工程技术类、创新创业类;进一步提炼与归纳这3类人才评价的共有关键要素和专业关键要素,构建包括创新知识、道德素质、创新动机、影响力、创新能力、产出绩效等6个维度的科技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评价法相结合的方式构建陕西省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模型;最后从管理创新和保障条件两个层面提出实施陕西省科技人才评价的5条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田楠
优化人才生态整体环境,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生态环境,对提高人才供给、推动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设计构建自然生态环境、区域经济环境、人才保障环境3个基础子系统,以及具有产业属性的人才成长环境、符合专业特性的人才流动环境2个特征子系统,形成完整的技术技能人才生态环境评价分析框架。再利用非整秩次加权秩和比评价法(WRSE)对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4座京津冀中心城市2008—2017年的面板数据进行纵向分析和横向比较,明确经济发展环境对于技术技能人才社会生态环境具有基础性影响作用,在京津冀产业转移过程中人才成长环境是核心影响因素,人才保障环境和流动环境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而特定区域内不同城市间的自然生态环境不具备显著差异性。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亚静 潘云涛 赵筱媛
以冰山模型为基础,结合高层次科技人才的素质特征构建高层次科技人才评价指标体系。以人才类型、评价目的不同划分多元化的评价应用场景,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确定简化应用评价体系。将高层次科技人才分为三类:基础研究型、工程技术型、创新创业型;评价目的分类为选拔引进和绩效评估。该研究综合考虑不同类型人才基于不同评价目的时素质特征需求的多样化,提出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多元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
高层次科技人才 多元 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郑展 张剑 赵煜嘉
针对以往研究对象概念界定不清晰、评价标准选择失当以及评价方法局限等问题,从工程科技人才概念的界定入手,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工程科技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其中,指标模型的构建基于对15名工程科技人才及领导的访谈与文献调研,包括评价指标的获取、评价内容的阐述与评价标准的设立;评价指标权重的确立基于587份对工程科技人才的问卷调研,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及德尔菲法进行计算。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洛阳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文章认为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应包含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两个子体系,共设计127项指标。定量指标设计包括经济发展水平、金融资源水平、社会信用和法制环境3个目标层、14个准则层,计90项指标;定性评价包括金融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和执行状况等四项标准,计37项指标。
关键词:
金融 生态环境 指标 评价 研究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洛阳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应包含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两个子体系,共设计127项指标。定量指标设计包括经济发展水平、金融资源水平、社会信用和法制环境3个目标层、14个准则层,计90项指标;定性评价包括金融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和执行状况等四项标准,计37项指标。希望能够为各级央行、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决策、为构建和谐金融生态环境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区域金融 金融生态环境 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阮敏
知识经济时代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与人力资源生态环境的建设密切相关。人才吸引力的竞争,从本质上讲是人才生态环境的竞争。文章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生态环境评价体系的构建,并根据评价体系的层次性,认为完善薪酬分配机制、人才政策和良好的自然环境和文化氛围等生态环境要素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景跃 刘清娟 李季刚
近年来,金融生态环境研究已成为金融领域的关注焦点之一,但是对民族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的研究却较少。通过定性和定量评价两个层面构建民族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为民族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的评价研究及发展优化进行尝试性的探讨。
关键词:
民族地区 金融生态环境 评价 指标体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家理
“局部改善,整体恶化”是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状况的真实概括。为了治理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党中央于1999年6月确定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将能源开发同生态环境治理并举。6年来,中央财政性建设资金投向西部地区4600亿元,转移支付和专项补助5000多亿元。国家计划在10年间退耕还林2.2亿亩,投资3600亿元。由于生态环境建设的绩效是一个漫长的量变累积过程,通过确定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状况四大特征,建立“常态、一般、差”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对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绩效做出客观评价,有利于坚定人们对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信心。
关键词: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 建设绩效 评价体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瑞 吴孟珊 吴殿廷
针对工程技术类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开展深度访谈,结合胜任力模型基本理论,设计并检验调查量表,构建了含6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和47个三级指标的评价体系,为工程技术类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引进、培养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工程技术人才 胜任力 指标体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喆 杨国栋
基于高校战略管理理论,采用平衡计分卡方法构建高校博士后科技人才培养绩效评价模型与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进行深入探讨与系统验证,总结提炼了科研活动、培养服务、品质素质、客户满意、学习交流、职业发展等六个主要因子。最后基于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为高校改进博士后科技人才培养绩效提出针对性建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蕊
现代物流企业中,员工的创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整个企业的创新能力,并进一步影响物流企业的竞争力。建立科学的物流企业创新型科技人才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物流企业集中有限的资源来引进、培养和激励创新型科技人才,充分利用他们的创新能力为物流企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和保持竞争优势。
关键词:
物流企业 创新型科技人才 评价指标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人民银行德阳市中心支行 绵竹市支行联合课题组 杨道法 陈小平 杨天华
在市场化改革进程中,金融健康发展和协调运行,有利于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规范各社会经济主体经营行为,培植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对于构建更加和谐的金融结构,进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鉴于此,中国人民银行德阳市中心支行与所辖绵竹市支行组成联合课题组,在精心设计出县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以下简称“体系”)的基础上,组织有关金融科研与业务骨干力量,对“体系”进行了反复测试、验证和系统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县域金融 生态环境评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