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60)
- 2023(14578)
- 2022(12562)
- 2021(12276)
- 2020(9974)
- 2019(23499)
- 2018(23489)
- 2017(43142)
- 2016(24184)
- 2015(27769)
- 2014(27810)
- 2013(26837)
- 2012(24881)
- 2011(22533)
- 2010(22529)
- 2009(20020)
- 2008(19113)
- 2007(16327)
- 2006(14339)
- 2005(12758)
- 学科
- 济(89844)
- 经济(89746)
- 管理(61016)
- 业(56328)
- 企(44879)
- 企业(44879)
- 方法(41193)
- 数学(36302)
- 数学方法(35932)
- 中国(32468)
- 农(24853)
- 教育(23317)
- 财(21326)
- 贸(21313)
- 贸易(21302)
- 易(20834)
- 学(20252)
- 业经(18549)
- 地方(18474)
- 理论(18039)
- 农业(16704)
- 技术(16365)
- 制(14920)
- 和(14367)
- 环境(14024)
- 出(13602)
- 银(12811)
- 发(12794)
- 银行(12779)
- 融(12336)
- 机构
- 大学(333084)
- 学院(326759)
- 济(129138)
- 经济(126305)
- 管理(125055)
- 研究(115539)
- 理学(108554)
- 理学院(107229)
- 管理学(105445)
- 管理学院(104838)
- 中国(82090)
- 京(73827)
- 科学(70201)
- 所(56813)
- 财(56433)
- 范(52646)
- 师范(52325)
- 研究所(52113)
- 中心(51070)
- 北京(47878)
- 农(47097)
- 江(46638)
- 财经(45751)
- 业大(45626)
- 师范大学(43060)
- 院(42090)
- 经(41885)
- 教育(39771)
- 经济学(39364)
- 州(37878)
- 基金
- 项目(224416)
- 科学(178071)
- 研究(172714)
- 基金(160706)
- 家(138683)
- 国家(137447)
- 科学基金(117534)
- 社会(106782)
- 社会科(100937)
- 社会科学(100914)
- 省(86090)
- 基金项目(85292)
- 教育(84856)
- 划(74800)
- 自然(74052)
- 自然科(72312)
- 自然科学(72295)
- 编号(72244)
- 自然科学基金(70992)
- 资助(65880)
- 成果(60884)
- 部(51986)
- 课题(51985)
- 重点(50935)
- 发(48896)
- 创(47065)
- 教育部(45377)
- 项目编号(43862)
- 创新(43676)
- 大学(43334)
- 期刊
- 济(136021)
- 经济(136021)
- 研究(106350)
- 中国(72278)
- 教育(66479)
- 学报(47624)
- 科学(46011)
- 管理(44204)
- 农(42120)
- 财(40699)
- 大学(37255)
- 学学(33218)
- 技术(31808)
- 农业(30295)
- 融(23792)
- 金融(23792)
- 经济研究(22065)
- 财经(21651)
- 业经(20419)
- 图书(19550)
- 经(18559)
- 问题(18357)
- 科技(17114)
- 职业(16860)
- 贸(16712)
- 业(16681)
- 坛(16203)
- 论坛(16203)
- 理论(15067)
- 技术经济(14944)
共检索到4877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松涛 关忠诚
本文提出科技人才求学机构矩阵,用科技人才流动邻接矩阵表征科技人才在高校和科研机构间的流动。研究科技人才求学期间在不同类别高校之间的流动情况,发现不同高校的科技人才培养水平的层次。根据科技人才流动邻接矩阵,利用各省区的地理坐标数据将科技人才之间的流向与流量展现在地图上,呈现出不同省区市之间科技人才在求学期间的流动状况。
关键词:
科技人才 教育经历 科研履历 杰出青年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萌 高鹏
文章以中国科学院青年科技人才激励为研究对象,根据中科院青年科技人才问卷调查显示的激励现状和存在问题,归纳出青年科技人才作为知识型员工的主要特征,通过借鉴国外科研院所对青年科研人才激励的政策,提出青年科技人才激励的建议。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 青年科技人才 激励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建卫 李海红 乔红 王健
本文以1994—2016年共236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他们的履历信息进行深度编码分析,采用生存分析法考察高等教育经历等因素对其学术职业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从学士至博士阶段接受连续性高等教育的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其副教授阶段的职业发展速度更快,但随着职业发展进入教授职称阶段,这种影响趋于不显著;与男性相比,女性基金获得者教授职称阶段的职业成长更快;而基金获得者博士毕业后"从高到低"的单位流动状况,会增加其教授职称阶段的生存风险,进而加速其职业成长。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赵伟 屈宝强 王运红 彭洁
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迫切需要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的支撑。以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为例,分析了环境领域高层次人才发表SCI论文产出的总体概况、论文结构以及学术论文的国际影响,了解我国环境领域高层次青年人才成果的特征及其在国际上的地位。基于Pajek软件进一步剖析了论文的合著关系,掌握该学术圈的主要科研合作网络状况,以期为我国科研管理部门制定人才发展计划和政策措施提供决策依据,为研究人员自身成长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环境领域 高层次人才 科学论文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童夏雨
加强青年人才科学基金资助绩效评估,有利于优化基金资助政策和推动青年科技人才成长。以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为例,建立省级青年人才科学基金人才成长绩效、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绩效和项目直接产出绩效的三维度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基于1996—2015年的数据对项目进行绩效评估,提出适当扩大资助范围、调整资助年龄和资助力度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吴殿廷 刘超 顾淑丹 张若 蔡春霞
高级科学人才如科学院院士是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系统的、创造性成就的学者;高级科技人才如工程院院士是在工程技术方面做出重大的、创造性成就和贡献的专家。二者虽都是高级人才,但工作性质不同,成材的影响因素也可能不同。本文以2002年以前评选出的800多位科学院院士和600多位工程院院士为考察对象,从二者的对比分析入手,努力寻找其中的差异性,探讨高科技人才成长因素的深层次规律。高级科学人才和高级科技人才成长有共同的规律,但二者的差别也是明显的。培养高级科学人才主要靠重点综合大学和大师,培养高级科技人才主要靠重点理工科大学和社会实践。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缴旭 魏琦 陈秧分 李巨光 季勇 钱万强 张莉
农业科研因其长期性和高风险性而特别强调科技人才队伍的相对稳定性。本文利用中国农业科学院各研究所的抽样调查数据,构建了包括个体因素、职业成长环境、职业发展现状在内的Logistic模型,分析了优秀青年农业科技人才离职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54.8%的优秀青年农业科技人才有离职意愿,女性受访者、年轻受访者、博士研究生学历者、中级及以下职称者的离职意愿相对更为强烈,这与职业发展满意度、单位或团队领导、保障机制、收入预期差距、年龄等因素关系密切。优秀青年农业科技人才的离职意愿既符合员工离职的一般规律,同时作为较高层次的知识型员工也存在对自我发展、单位或团队领导更加敏感等独特特征。应从培育体系、成长空间、激励保障等方面改善人才环境、凝聚优秀青年农业科技人才。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缴旭 魏琦 陈秧分 李巨光 季勇 钱万强 张莉
农业科研因其长期性和高风险性而特别强调科技人才队伍的相对稳定性。本文利用中国农业科学院各研究所的抽样调查数据,构建了包括个体因素、职业成长环境、职业发展现状在内的Logistic模型,分析了优秀青年农业科技人才离职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54.8%的优秀青年农业科技人才有离职意愿,女性受访者、年轻受访者、博士研究生学历者、中级及以下职称者的离职意愿相对更为强烈,这与职业发展满意度、单位或团队领导、保障机制、收入预期差距、年龄等因素关系密切。优秀青年农业科技人才的离职意愿既符合员工离职的一般规律,同时作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柏璐 高耀明
以1994年至2016年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324位女性科技工作者为研究对象,从总体状况、教育背景及成长环境三个方面描述分析了我国杰出女性科技工作者成长的一般特征,发现教育背景和大学组织环境是影响她们成长的重要因素。改变大学男性气质的组织文化,减少女性科技工作者专业发展障碍,为她们创设更为公平的学术环境,这是加快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杰出女性科技工作者 教育背景 成长环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方琢玉 袁肖蕾
2013年3月8日,中国科学院举行了"第四届十大杰出妇女表彰暨先进事迹报告会"。会议表彰了"中国科学院第四届十大杰出妇女"获奖者和"十大杰出妇女"提名奖获得者,并向获奖代表颁发了奖杯和荣誉证书。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林秀研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素矿 姚玉鹏
本文以我国地质学基础研究领域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为研究对象,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探讨其成长成才过程和特征,针对做好我国地质学青年拔尖人才培育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地质学 青年拔尖人才 成长成才特征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常林朝,邵俊岗
一、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基本情况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是根据河南省曹策问教授等六位老一代知名专家学者的倡议,经过河南省委、省政府的同意,在1995年设立的。旨在促进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迅速成长,加速扶植、培养河南省跨世纪的青年学术带头人和技术带头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乔锦忠 孙娜
对"C9大学"2010—2020年316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的履历与学术产出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过半学者有"双培养"经历,以国内博士+国外博士后类型为主,对国外学术训练存在较强依赖。在国外发达国家攻读博士和从事博士后研究不仅有利于提高学术产出质量,提升国际合作能力,而且有利于形成高质量、低数量的良性生产方式。随着国外学术训练程度的加深(访学<博士后阶段<博士阶段),学术产出质量与文献国际合作影响力逐次提升,但访学对于学术数量、质量和国际合作能力的提升效应不显著。"国外培养经历"对应用领域学术产出的影响比基础领域更为显著。当前,我国杰出青年群体的学术水平与世界顶尖大学学者仍存在较大差距。在国际科技竞争日趋激烈背景下,迫切需要形成高层次人才自主培养的格局。为此,应努力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优化高考制度改革,吸引优秀学生学习理工科;提升课程标准的难度,为有兴趣和潜力的学生举办数理特色高中或开设大学先修课程等。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俊 陈远生 成升魁 蒋依依 李佳
以国外人工科技场馆和产业科技园区旅游的发展为背景,综合考虑我国科技旅游的发展特别是中国科学院开展科技旅游的现状,分析了园区开展科技旅游的市场基础;提出中国科学院科技园区开展科技旅游活动的主要内容是由园区观光、会议旅游、修学旅游、科技名人旅游、科技场馆游、科研场所游和事件旅游构成;并针对当前中国科学院科技园区开展科技旅游所面临的5个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科学园区 科技旅游 中国科学院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肖尤丹 刘海波 肖冰
国家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的法律性质本质上反映了法律对国家公共科研体系的确认。中国科学院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国立科研机构,由政府文件确认的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和事实形态上的科学院法人组织集合体系,都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它独特的法律性质。但缺乏法律依据的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性质、主体指向不明的法人地位和院所两级法人关系中的制度盲区,都已成为制约国立科研机构治理现代化的重大制度问题。当前亟待从专门立法确认法律性质、健全现行法律规定等方面,制度性重构和改革国立科研机构的法律性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