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27)
2023(7033)
2022(5892)
2021(5417)
2020(4651)
2019(10152)
2018(10059)
2017(18240)
2016(10212)
2015(11658)
2014(11583)
2013(11032)
2012(10260)
2011(9010)
2010(9331)
2009(8870)
2008(8926)
2007(8409)
2006(7406)
2005(7027)
作者
(29195)
(24595)
(24434)
(23479)
(15505)
(11579)
(11094)
(9383)
(9310)
(8953)
(8461)
(8172)
(8108)
(7827)
(7805)
(7475)
(7304)
(7292)
(7208)
(6991)
(6176)
(6138)
(5843)
(5611)
(5593)
(5548)
(5528)
(5519)
(5019)
(4743)
学科
管理(37940)
(34588)
经济(34519)
(32419)
(28664)
企业(28664)
(13816)
(13327)
方法(11827)
中国(11499)
(9741)
数学(9659)
数学方法(9543)
业经(9311)
(9111)
技术(8698)
(8391)
(8381)
财务(8374)
银行(8359)
财务管理(8354)
理论(8107)
(7998)
企业财务(7951)
体制(7821)
(7794)
(7719)
金融(7716)
(7001)
农业(6271)
机构
学院(143565)
大学(142486)
(56897)
经济(55518)
管理(52545)
研究(49052)
理学(44158)
理学院(43701)
管理学(43032)
管理学院(42761)
中国(37819)
(31405)
(30130)
科学(28831)
(24498)
(23540)
财经(23448)
(23126)
中心(22696)
研究所(21720)
(21107)
业大(20305)
北京(18890)
(18256)
(18051)
农业(17873)
经济学(17668)
(17413)
技术(17348)
财经大学(17251)
基金
项目(93421)
科学(73575)
研究(71149)
基金(66017)
(57271)
国家(56791)
科学基金(48660)
社会(44397)
社会科(42004)
社会科学(41995)
(37925)
基金项目(34425)
教育(33481)
(31715)
自然(30063)
自然科(29350)
自然科学(29334)
编号(29049)
自然科学基金(28809)
资助(26340)
成果(25195)
(23291)
重点(21630)
课题(21472)
(21113)
(20761)
创新(19800)
(19738)
(18804)
国家社会(18397)
期刊
(67299)
经济(67299)
研究(45069)
中国(37571)
(27326)
管理(22560)
学报(22281)
(21758)
教育(20712)
科学(20228)
大学(17416)
学学(16440)
(15334)
金融(15334)
农业(14254)
技术(13635)
财经(12368)
(10630)
经济研究(10258)
业经(9937)
科技(9154)
问题(8381)
(7669)
论坛(7669)
(7652)
财会(7383)
职业(7223)
(7217)
会计(6964)
理论(6746)
共检索到2290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丹红  
科技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的开拓者,是知识和科技的载体,现已成为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和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性人力资源。然而,目前科技人才激励机制低效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创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本文首先从政府的宏观管理与用人单位的微观实施两方面入手,探讨了构建科技人才激励机制的有效措施。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曾祥炎  郭红卫  
完整的产权激励包括微观机制与宏观机制两个方面,西方现代产权理论倾向于微观与效率分析,产权和政府被处理为两个独立的要素,因而使得西方产权理论在解释经济增长和政府职能上存在着诸多困难。深入研究产权的宏观激励机制,剖析政府介入产权的价值与"适度"问题,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有着重大理论与现实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傅钧文  
20多年来,由于日本以其良好的经济业绩持续出现于世界经济舞台,日本经济也成为常盛不衰的研究领域。发达国家将日本看成经济的一个“怪异”,发展中国家把日本视作发展模式。不管怎样,每一个接触日本经济的人都会感觉到日本人异常高的工作积极性无疑是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从日本劳动人事的两个制度即长期雇佣制1和资历序列制2入手,试图从微观层次上作一探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郭炳利  
本文针对企业年金发展滞后,利用博弈论考察信息不对称下雇主和雇员参与企业年金的微观激励机制。企业年金的人力资源管理价值是雇主的主要激励。在企业内部,雇主希望通过提供企业年金提升工作效率并留住雇员,但效果有待检验;在企业外部,雇主希望以企业年金为信号吸引优秀雇员,但雇主间的竞争、雇员对雇主行为的理解以及雇员的预期增大了雇主收益的不确定性。雇员参加企业年金计划旨在为养老提供储备,这有赖于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的质量和费率。政府规制无法确保机构的质量,增加了雇员收益的不确定性;有效地规制可能导致的垄断和高费率,侵蚀雇员利益。仿真结果证明了理论推演。政策应该着眼于提高雇主和雇员在企业年金市场的预期收益。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胡斌  
中国农业宏观激励机制的实证分析胡斌农村改革以来,我国农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同时也出现过波动和徘徊。目前,我国政府对农业的宏观激励手段主要有价格调控(主要是农副产品价格和农资调控)、财政支农、税收减免等等,本文择要分析、比较前两者的经济意义及其影响实...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海波  
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应用技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依托和服务地方经济、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是办学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社会职能。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校在广泛调研地方中小企业技术需求和充分挖掘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构建了包括明确科技人才地位,实施技术服务方略、构建合理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实施多元化的薪酬体系、搭建多类型科技服务平台、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等有效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庄小将  
激励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高新技术企业竞争力提升严重依赖高科技人才。本文分析了高新企业建立科技人才激励机制的重要性,对我国高科技人才激励机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高新企业科技人才激励的对策,为解决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人才流失,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四龙  颜爱民  
在实施创新型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如何激励科技人才积极进行技术创新,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而且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此,构建有效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是企业关注的重要课题。样本与数据收集本次调查向湖南省长株潭试验区21家企业随机发放520份问卷,最终获得有效问卷412份,问卷有效率为83.1%。其中,71.5%来自男性,28.5%来自女性;年龄在25岁及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媛  任嘉卉  
在新的历史时期,为清除制约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国有企业必须积极探索具有时代性、导向性、针对性、时效性的科技人才激励模式,以助力企业稳步迈进综合激励新阶段,使之更好地服务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采用同步激励理论建构分析框架,以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作为研究案例,基于280份问卷调查结果,对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对国企不同职责分类、不同年龄段科技人才创新行为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对国企不同类型科技人才创新行为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其中20~30岁的科技人才受物质激励作用更强,41~50岁的科技人才受精神激励作用更强,31~40岁的科技人才受到双重激励作用;一般工程技术人员受物质激励作用更强,创新实施人员、技术研发人员受精神激励作用更强,高级技能型人员受到双重激励作用且偏向于物质激励。由此得到启示,新时期国有企业应以需求为导向,以分级分类为原则,深入了解不同年龄、岗位科技人才的现实需求,以“物质+精神”双轮驱动构建精准化、多样化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建立同步激励机制,全面激发科技创新内生动力。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岳敏  
高等学校作为国家事业单位 ,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根深蒂固 ,虽然几经改革 ,取得一些成效 ,但人事管理中表现出的缺乏竞争活力的惰性仍然十分突出 ,严重制约了高校的发展 ,本文着重阐述高校现行人才激励机制的缺陷 ,深入分析其根源 ,并提出一系列健全和完善高校人才激励机制的措施。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夏永强  
20世纪下半叶东亚经济的迅速崛起令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行显著变化的同时,也使有关现代化的社会科学传统解释陷入了困境。越来越多的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对东亚经济进行了缜密的观察和分析,试图为这一区别于西方的经济奇迹寻找答案。在这些华人和华人文化居主导地位的区域内,自然有人将儒家伦理精神和东亚经济奇迹联系起来。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严北战  
自主创新宏观管理是一个被严重忽视的研究领域。本文在剖析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旨在激发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机制的宏观管理激励机制模式;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相应的我国自主创新宏观管理激励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车德欣  吴传清  任晓怡  吴非  
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大背景下,本文利用2007—2017年中国上市企业及宏观数据集,构建实证模型研究财政科技支出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本文不仅考虑"财政科技支出—企业技术创新"间的关系,还将地方政府激励结构引入上述框架。研究发现,财政科技支出是驱动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因素。在区分企业属性差异、地区差异的条件下,财政科技支出有着明显的异质性创新驱动效果。想要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动能,要考虑财政科技支出传导机制是否通畅,更应该在调整政府激励结构上倾注努力,以增强财政科技支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孔德涌 ,于景元 ,穆恭谦  
当前,在邓小平同志讲话精神的鼓舞下,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正以锐不可挡之势向纵深发展。科技体制改革作为整个改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抓住当前有利时机,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加大改革的力度和改革的步伐,下大力气从根本上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的体制和机制问题,以使国民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促进经济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本文仅就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的机制问题,提出一些设想和思路供进一步研究和决策参考。一、在宏观上把科技教育作为第四产业来抓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永友  叶倩雯  
为实现创新驱动,重塑经济增长新动力,政府对创新型企业投入大量财政补贴。那么,政府科技创新补贴政策会带来企业创新行为吗?本文基于国家科技部公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微观数据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对政府科技创新补贴政策的激励效应及其实现机制进行研究。结论证实,政府对科技型企业的直接财政补贴并没有激励企业更多的创新行为和创新产出。研究发现,获得科技补贴的创新型企业实际上有两种类型行为反应,一种类型反应是,获得补贴的企业没有实施任何创新活动,这部分所谓科技型创新企业更多是通过虚假"创新信号"骗取科技型创新企业认定和财政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