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87)
- 2023(4573)
- 2022(3871)
- 2021(3838)
- 2020(3119)
- 2019(6899)
- 2018(6748)
- 2017(12715)
- 2016(7089)
- 2015(7953)
- 2014(7933)
- 2013(7556)
- 2012(7045)
- 2011(6449)
- 2010(6789)
- 2009(6235)
- 2008(6135)
- 2007(5721)
- 2006(5260)
- 2005(4820)
- 学科
- 济(24292)
- 经济(24270)
- 管理(23693)
- 业(22339)
- 企(18010)
- 企业(18010)
- 农(9128)
- 方法(8856)
- 中国(8767)
- 财(8402)
- 策(8054)
- 数学(7904)
- 数学方法(7730)
- 技术(6645)
- 农业(6057)
- 制(5841)
- 理论(5637)
- 及其(5511)
- 业经(5423)
- 地方(5422)
- 银(5285)
- 银行(5279)
- 贸(5213)
- 贸易(5211)
- 政策(5210)
- 易(5108)
- 行(5104)
- 税(4720)
- 务(4697)
- 财务(4681)
- 机构
- 学院(98193)
- 大学(95369)
- 济(41102)
- 经济(40069)
- 管理(38623)
- 研究(34531)
- 理学(32548)
- 理学院(32225)
- 管理学(31613)
- 管理学院(31405)
- 中国(27338)
- 财(21104)
- 京(20340)
- 科学(19951)
- 所(17156)
- 江(16510)
- 中心(16316)
- 财经(15553)
- 研究所(15186)
- 农(14549)
- 经(14059)
- 北京(13264)
- 院(13110)
- 州(12846)
- 范(12733)
- 师范(12629)
- 业大(12401)
- 技术(12138)
- 经济学(11635)
- 财经大学(11254)
- 基金
- 项目(61234)
- 研究(48882)
- 科学(48763)
- 基金(42614)
- 家(36091)
- 国家(35761)
- 科学基金(30945)
- 社会(28768)
- 社会科(27291)
- 社会科学(27289)
- 省(24734)
- 教育(22995)
- 基金项目(21113)
- 划(20927)
- 编号(20751)
- 自然(19444)
- 自然科(18987)
- 自然科学(18982)
- 自然科学基金(18630)
- 资助(18536)
- 成果(18070)
- 课题(15552)
- 发(13798)
- 重点(13790)
- 部(13631)
- 创(13590)
- 性(12844)
- 年(12796)
- 创新(12631)
- 策(12620)
共检索到1591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洪银
青年科技人才应是激励政策调整的重点对象。本文利用代表性地区理工农医类科技人才所做的问卷调查,实证分析我国科技人才激励政策实施成效。研究发现,科技人才激励政策成效体制内外存在差别,青年人才成效低。政策目标偏离科技人才需求目标致使青年人才激励不足,政策没有充分调动体制外和基层单位的激励活动。建议完善行政与学术职务分离与转换机制和青年科技人才激励相容政策,授予科技人才部分成果转让处置权限。
关键词:
科技人才 激励政策 激励相容 成效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娄伟
高层次科技人才是推动我国科技创新和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主要分析我国高层次人才激励政策体系的构成,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激励理论出发,探讨相关政策的创新路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群
面向上海"十四五"科技人才工作要求,以当前上海科技人才政策体系与人才发展需求的差距为落脚点,建构"政策目标—政策工具—政策对象"框架。基于1978—2020年上海市380份科技人才政策分析结果和276份科技人才问卷结果,从政策供需两个层面评估上海科技人才政策的实施效果。研究发现,尽管上海科技人才政策频发,但政策供给与人才需求的匹配效果仍存在不足:对人才流动、交流和评价的目标关注不够;需求型政策工具、信息支持和住房保障政策应用不足;对青年人才和企业技术人员的支持欠缺,重视外国人才而忽视本土人才的培养和激励。基于以上供需偏差问题,建议上海进一步促进人才流动和交流,构建灵活的激励和评价方式,加大需求型政策工具供给力度、整合优化供给型政策工具包,更加重视对高层次人才、青年人才、管理服务人才和本土人才的培育,开展科技人才政策系统的整体性评估。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晓蓉 周利民 蒋玉鹤
随着科技的进步及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国有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演越烈,尤其是科技人才之间的竞争越发突显出来。为此,如何能够更好地吸引和激励国有企业科技人才,使其能够更好地发挥创造性,已成为国有企业首要关注的问题。鉴于此,本文首先对企业科技人才的特性进行了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国有企业科技人才的激励现状与问题。最后,结合问题与科技人才的特殊需求提出了相应的激励对策。
关键词:
激励 科技人才 科技人才激励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初永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蔡宁伟
对我国银行业而言,“金融科技人才”可能是一个相对较新的名词,它与新兴的金融科技企业相伴而生。但是,就金融科技人才的实质而言,在银行业中并不新鲜,他们是传统意义的银行信息技术人才,经历了物理金融、电子金融、移动金融等发展阶段。他们一路伴随银行业攻坚克难,是银行实现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的主要推动者,也是银行实现线下与线上交互、打造智慧服务、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重要建设者。回顾银行业金融科技人才的培养与激励,我们可以更好地洞察其发展的现状、问题与未来。
关键词:
培养与激励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左鹏 王楚凡
通过访谈法与文本分析法分析了D大学高校青年科技人才激励现状,发现D大学形成了一个多主体联动,围绕项目支持、成果奖励、职称晋升、荣誉称号、人才培养以及生活保障6个方面的一个良性运转的青年科技人才激励体系,但是仍存在着激励目标难度偏高、实现路径单一化等不足。针对目前的人才激励现状与不足,结合期望理论,从激励目标的实现可能性与激励目标效价两个维度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洪银
我国科技人才政策实施成效,存在地区结构性差异。本文构建总量指标与密度指标相结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统计数据分析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科技人才政策成效。研究发现,2002-2011年,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科技能力指数差距有所发散,而科技产出效能指数差距有所收敛,表明新时期我国科技人才引进、培养和流动政策没有逆转中西部与东部地区科技能力差距发散趋势,而科技人才激励政策在中西部地区产生了显著成效。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丹红
科技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的开拓者,是知识和科技的载体,现已成为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和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性人力资源。然而,目前科技人才激励机制低效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创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本文首先从政府的宏观管理与用人单位的微观实施两方面入手,探讨了构建科技人才激励机制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激励机制 科技人才 对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萌 高鹏
文章以中国科学院青年科技人才激励为研究对象,根据中科院青年科技人才问卷调查显示的激励现状和存在问题,归纳出青年科技人才作为知识型员工的主要特征,通过借鉴国外科研院所对青年科研人才激励的政策,提出青年科技人才激励的建议。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 青年科技人才 激励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庄小将
激励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高新技术企业竞争力提升严重依赖高科技人才。本文分析了高新企业建立科技人才激励机制的重要性,对我国高科技人才激励机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高新企业科技人才激励的对策,为解决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人才流失,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提供借鉴。
关键词:
高新技术企业 激励 科技人才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鞠铭
科技创新的根本在于人才,个人所得税政策对科技创新人才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现行个人所得税政策在吸引科技创新人才流入、稳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此,应扩大科技创新人才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试点地区,调整科技创新人才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政策,拓宽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适用范围,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激励科技创新人才的政策效应。
关键词:
科技创新 个人所得税 税收优惠 股权激励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恩平 李娇
科技人才流失给高科技企业带来重大影响,股权激励的优势凸显出来,成为高科技企业激励和保留科技人才的一种重要方式。本文统计相关资料,分析高科技企业科技人才股权激励的3种主要形式:限制性股票、股票期权和股票增值权,发现高科技企业科技人才股权激励存在多种与多轮股权激励并存、制约期限较长、科技人才持股比例增加、科技人才行权可能性大与存在终止退出条款等特征,并针对股权激励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建议。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四龙 颜爱民
在实施创新型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如何激励科技人才积极进行技术创新,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而且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此,构建有效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是企业关注的重要课题。样本与数据收集本次调查向湖南省长株潭试验区21家企业随机发放520份问卷,最终获得有效问卷412份,问卷有效率为83.1%。其中,71.5%来自男性,28.5%来自女性;年龄在25岁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