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57)
- 2023(12682)
- 2022(11035)
- 2021(10570)
- 2020(8767)
- 2019(20153)
- 2018(20162)
- 2017(38947)
- 2016(21219)
- 2015(23995)
- 2014(24101)
- 2013(23500)
- 2012(21705)
- 2011(19574)
- 2010(19651)
- 2009(17797)
- 2008(17338)
- 2007(15364)
- 2006(13677)
- 2005(11723)
- 学科
- 济(79484)
- 经济(79400)
- 管理(64577)
- 业(58089)
- 企(48258)
- 企业(48258)
- 方法(35196)
- 数学(30091)
- 数学方法(29695)
- 农(23707)
- 中国(23177)
- 财(21103)
- 地方(18489)
- 业经(18297)
- 学(17580)
- 环境(17080)
- 农业(15682)
- 理论(15566)
- 技术(14795)
- 贸(14448)
- 贸易(14442)
- 和(14264)
- 制(14211)
- 易(14035)
- 策(13747)
- 划(13551)
- 务(13094)
- 财务(13019)
- 财务管理(12999)
- 银(12364)
- 机构
- 学院(293994)
- 大学(292951)
- 管理(119500)
- 济(113309)
- 经济(110539)
- 理学(103034)
- 理学院(101939)
- 管理学(100268)
- 管理学院(99739)
- 研究(97114)
- 中国(72340)
- 京(63096)
- 科学(60399)
- 财(52832)
- 所(47756)
- 中心(44642)
- 农(44600)
- 江(43882)
- 研究所(43348)
- 业大(42764)
- 财经(41590)
- 北京(40225)
- 范(39954)
- 师范(39645)
- 经(37762)
- 院(36120)
- 州(35907)
- 农业(34511)
- 技术(32913)
- 经济学(32080)
- 基金
- 项目(201080)
- 科学(157666)
- 研究(152309)
- 基金(142818)
- 家(122803)
- 国家(121710)
- 科学基金(104992)
- 社会(92748)
- 社会科(87719)
- 社会科学(87697)
- 省(79758)
- 基金项目(76040)
- 教育(70364)
- 自然(67952)
- 划(66585)
- 自然科(66252)
- 自然科学(66237)
- 自然科学基金(65013)
- 编号(64301)
- 资助(58825)
- 成果(52848)
- 课题(44628)
- 重点(44596)
- 部(44078)
- 发(43040)
- 创(42108)
- 项目编号(39447)
- 创新(39090)
- 科研(37868)
- 教育部(37795)
- 期刊
- 济(126450)
- 经济(126450)
- 研究(88026)
- 中国(59945)
- 管理(43883)
- 学报(42711)
- 教育(40633)
- 农(40453)
- 科学(40444)
- 财(38643)
- 大学(32727)
- 学学(30186)
- 农业(28585)
- 技术(27692)
- 融(25570)
- 金融(25570)
- 业经(21562)
- 财经(19176)
- 图书(19121)
- 经济研究(19027)
- 经(16212)
- 问题(16150)
- 科技(16063)
- 理论(15010)
- 技术经济(14157)
- 业(14147)
- 实践(14025)
- 践(14025)
- 坛(13997)
- 论坛(13997)
共检索到4359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林祥 杨程富
人才、尤其是各类科技人才是“科教兴国”和“西部大开发”的关键 ,因而必须高度重视科技人才政策环境的建设。本文以四川省为例 ,认为目前科技人才政策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认识不足、体制不顺、机制不新和立法滞后。为了尽快地解决这些问题 ,文章提出了如下重要对策建议 :( 1 )增强人才问题的紧迫感 ;( 2 )树立人才的观念 ;( 3 )在领导上落实责任主体 ;( 4)在管理上实现法制化 ;( 5)理顺宏观管理体制 ;( 6)将科技人才发展规划列入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 ;( 7)建立和完善科技人才的培养机制、用人机制和流动机制等
关键词:
科技人才 政策环境 建设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慷 黄辰 邓大胜
为分析省级科技人才政策对科技人才集聚的空间影响机制,本文以31个省(区、市)2005—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和相关统计数据构成的面板数据为支撑,构建了空间计量分析模型。模型结果表明,在地理相邻和地理距离空间权重下,省级科技人才集聚呈现空间特征,省级出台的以人才激励、科研管理、人才服务、自主研发为主的人才政策对省内科技人才集聚起到了正向促进作用,政府对人才和科技关注度增大也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人才激励、人才服务政策的区域间溢出效应显著为负,即本地人才激励政策、服务政策强度越大越不利于周边省(区、市)科技人才集聚;科研管理政策区域间溢出效应不显著,自主研发政策区域间溢出效应显著为正;整体而言,邻近省级科技人才政策水平对本地区人才集聚的吸引作用大于抑制作用。研究结论对于提高省级科技人才政策效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潘禹辰 郭若涵 宋奕洵 卢小宾
[目的 /意义]以粤苏浙鲁四省为例,分析其科技人才政策,有助于为其及其他省市优化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进而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人才强国战略。[方法 /过程]主要运用内容分析法,结合已有研究构建“政策工具—科技人才开发”二维分析框架,以此为依据对2002—2021年间粤苏浙鲁四省颁布的134份科技人才政策文本展开量化分析,进而得出研究结论、提出政策建议。[结果 /结论 ]四省科技人才政策在“政策工具”维度上表现出明显的倾向性,且其内部结构不平衡;对于“科技人才开发”要素虽均有覆盖,但重视程度不一;“科技人才开发”与“政策工具”之间具有不同程度的匹配性。建议从以下方面进行优化:适当增加需求型政策工具使用频率,有效优化三大类政策工具内部结构,全面规制科技人才开发要素及内容,合理评估政策工具与科技人才开发之间的适配度。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翠 倪良新
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有坚实的人才支撑,尤其是科技人才的支撑。近年来,安徽省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以重大创新基地招揽人才、科创平台汇聚人才、产业需求集聚人才、学科改革培育人才,全省科技人才队伍显著壮大,人才高地效应日趋凸显。但仍存在科技人才招引工作地区发展不平衡、科技创新资源对产业倾斜不够、科技人才评价体系不完善等。文章基于上述问题及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安徽 科技人才 政策 产业 成果转化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徐娟 张梦潇 罗天雨
科技人才政策与产学研合作既是国家科技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也是地方政府提升区域创新绩效的重要政策手段。基于此,以27个省(市、自治区)2011—2018年面板数据为支撑,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检验了科技人才政策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1)科技人才政策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显著为正,即科技人才政策有利于区域创新绩效的提升;(2)科技人才政策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产学研合作的门槛效应,即在产学研耦合度大于0.524时,科技人才政策对区域创新绩效的正向激励作用更加明显;(3)科技人才政策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即中东部地区科技人才政策与产学研协同政策组合效应优于西部地区。研究结论对于提高我国各省科技人才政策的精准有效设计、优化产学研协同和促进区域科技创新绩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廖中举 黄超
该文分析了中国科技人才创新政策的研究概况,探究了1979-2015年以来我国科技人才创新政策数量、颁布部门、颁布形式以及政策力度;同时,从X维度(供给型、需求型和环境型政策)和Y维度(人才培养开发、选拔任用、流动配置和激励保障)对77项科技人才创新政策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创新政策 科技人才 政策工具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荆炜
甘肃省科技的创新能力比较薄弱,这对科技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影响极大。甘肃省需要认真解决经济和科技发展中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形成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有效体制机制,不断提高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必须紧紧围绕促进甘肃经济社会发展这一中心任务,以科技进步与创新支撑产业结构调整和特色产业发展,引导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形成人才资源开发与经济和科技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机制,把甘肃省科技人才资源变成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宝贵财富和动力。本文在深入分析制约甘肃科技人才开发与管理水平的主客观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甘肃科技人才开发与管理的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
科技人才 政策 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徐倪妮 郭俊华
以1978—2017年我国出台的704项科技人才政策为研究样本,运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绘制不同阶段政策主体的合作网络图谱,分析网络结构特征,并通过构建"广度-深度"二维矩阵探究政策主体的协同演变路径和特征。研究发现我国科技人才政策主体十分广泛,随着时间的推进合作网络规模不断扩大,政策主体间的协同程度持续强化,但同时存在政出多门、政策主体协同状况不均衡等问题,据此提出进一步完善科技人才政策主体协同机制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廖中举 黄超
该文分析了中国科技人才创新政策的研究概况,探究了1979-2015年以来我国科技人才创新政策数量、颁布部门、颁布形式以及政策力度;同时,从X维度(供给型、需求型和环境型政策)和Y维度(人才培养开发、选拔任用、流动配置和激励保障)对77项科技人才创新政策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创新政策 科技人才 政策工具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罗惠文 陈海萍 杨晓秋 庄建辉
分析青年科技人才政策环境与青年科技人才发展的相关性。以2011—2020年我国国家青年科学基金资助情况为例,运用K-means聚类算法、Pearson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广东省科技人才政策支持系统对青年科技人才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广东省青年科技人才政策环境促进了青年人才发展,广东省推进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基础研究,全面培养新兴重点领域青年人才,青年人才主要集中于头部高水平大学。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以全链条人才培育政策为依托,为青年科技人才营造良好灵活的发展环境,储备培养新兴重点产业青年科技人才,建设高水平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等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赵泽洪 全薇
通过广阔的、多层次的政策视野,对农业科技人才的政策效应进行研究。从政策环境、政策体系、政策周期和政策对象四个方面,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所存在的政策抵消效应、短板效应、递减效应和乏力效应等现象。针对问题提出了利用政策外部效应、实现政策整体效应、发挥政策递增效应和注重政策实现效应等农业科技人才政策的效应强化策略。
关键词:
人才政策 农业科技人才 政策效应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孙殿超 刘毅
对广东省2000—2019年的科技人才政策、科技人才规模、科技人才空间分布及2019年高被引学者分布情况进行分析。认为广东省科技人才政策对其科技人才资源的开发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还存在前瞻性不足、创新突破力度不大、缺乏闭环设计等问题。2010—2019年期间,广东省科技人才规模逐步增加,总量位居全国第一,但人均科技力量位列北京、上海、江苏之后。广东省各地科技人才分布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主要积聚在珠三角9市。广东在牙医、兽医、计算力学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在航空工程、海洋工程、工业和制造工程、经济计量学和金融、艺术和人文等学科方面尚未达到国际一流,目前广东顶尖科技创新人才资源储量不足,战略新兴产业、工程类、人文类的学科高水平力量亟需加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欣 马文雅 林芬芬
从多维度视角研究科技人才政策演变特征,对于推动科技人才管理工作、优化和完善新时代中国科技人才政策体系有重要意义。以1978—2021年中国科技人才政策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时间、主体、文种、类别、工具和主题的科技人才政策六维度分析框架,分别对政策发布年度、发文部门、政策文种、政策类别、政策工具、政策主题进行量化分析,从政策多维度视角探究中国科技人才政策的演变特征。研究发现:在时间维度上,科技人才政策发布数量总体上呈现增长态势;发文部门呈现多元化特征,部门间合作程度不断加强且权利分配更加均衡;政策文种类型不断丰富,以通知、意见为主,规范性和指导性较强但约束性与实践性不足;政策类别聚焦人才使用与集聚、激励与引导,但对科技人才安全的关注度不够;政策工具的使用以供给面为主,需求面和环境面工具的使用次数呈不断增长趋势,但政策工具内部存在结构不均衡的问题;政策主题数量持续增长,主要聚焦在科技人才培养、使用、激励等方面,但在战略与规划方面关注较少。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锐
环境工程与科技人才李锐(德国特利实乐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在大工业生产、人口剧增、城市化和高消费迅速发展的今日世界,人们已不由自主地接受环境保护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持续发展、人类自身生死存亡这一事实。尤其是在发达国家,环保领域在国民经济总收入和总支出中所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