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39)
2023(8049)
2022(6757)
2021(6267)
2020(5150)
2019(11213)
2018(10824)
2017(20873)
2016(11458)
2015(12424)
2014(12509)
2013(12071)
2012(11250)
2011(10244)
2010(10459)
2009(9339)
2008(9322)
2007(8345)
2006(7450)
2005(6772)
作者
(32652)
(27540)
(27151)
(26240)
(17671)
(13172)
(12374)
(10563)
(10325)
(10051)
(9407)
(9307)
(9013)
(8752)
(8723)
(8419)
(8212)
(8138)
(8088)
(7689)
(6857)
(6842)
(6631)
(6283)
(6279)
(6266)
(6111)
(6037)
(5621)
(5536)
学科
(45938)
经济(45896)
管理(32795)
(31669)
(24374)
企业(24374)
方法(16941)
数学(15147)
数学方法(14917)
地方(13842)
中国(13819)
(13641)
(12247)
(9550)
农业(9377)
技术(9193)
业经(9025)
(9018)
(8820)
地方经济(8441)
(8244)
银行(8236)
(8019)
贸易(8017)
(8013)
金融(8012)
(7956)
理论(7809)
(7783)
(7059)
机构
学院(160596)
大学(157231)
(66074)
经济(64555)
管理(60131)
研究(58207)
理学(51598)
理学院(50943)
管理学(50076)
管理学院(49738)
中国(43196)
科学(36191)
(32993)
(31577)
(29611)
(27074)
研究所(26897)
中心(26634)
(25461)
财经(24392)
业大(22690)
(22171)
(22075)
师范(21876)
(21644)
农业(21172)
北京(20584)
(20234)
经济学(19968)
技术(18606)
基金
项目(109000)
科学(87041)
研究(81012)
基金(78171)
(68607)
国家(68030)
科学基金(58236)
社会(50886)
社会科(48343)
社会科学(48335)
(43865)
基金项目(40590)
教育(37515)
自然(37318)
(37081)
自然科(36473)
自然科学(36461)
自然科学基金(35806)
编号(32596)
资助(32110)
成果(26859)
重点(25195)
(24981)
(24061)
课题(23948)
(23513)
创新(22045)
(21969)
国家社会(21104)
科研(20593)
期刊
(73269)
经济(73269)
研究(48488)
中国(34682)
(24370)
学报(23782)
科学(23464)
(23105)
管理(22506)
教育(21154)
大学(17904)
(17600)
金融(17600)
学学(16917)
农业(16811)
技术(14315)
业经(12040)
经济研究(12030)
财经(11768)
(10143)
科技(9609)
问题(9098)
(8777)
(8540)
论坛(8540)
(8005)
技术经济(7650)
资源(7541)
(7395)
(7255)
共检索到2432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洪银  
我国科技人才政策实施成效,存在地区结构性差异。本文构建总量指标与密度指标相结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统计数据分析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科技人才政策成效。研究发现,2002-2011年,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科技能力指数差距有所发散,而科技产出效能指数差距有所收敛,表明新时期我国科技人才引进、培养和流动政策没有逆转中西部与东部地区科技能力差距发散趋势,而科技人才激励政策在中西部地区产生了显著成效。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徐娟  张梦潇  罗天雨  
科技人才政策与产学研合作既是国家科技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也是地方政府提升区域创新绩效的重要政策手段。基于此,以27个省(市、自治区)2011—2018年面板数据为支撑,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检验了科技人才政策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1)科技人才政策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显著为正,即科技人才政策有利于区域创新绩效的提升;(2)科技人才政策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产学研合作的门槛效应,即在产学研耦合度大于0.524时,科技人才政策对区域创新绩效的正向激励作用更加明显;(3)科技人才政策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即中东部地区科技人才政策与产学研协同政策组合效应优于西部地区。研究结论对于提高我国各省科技人才政策的精准有效设计、优化产学研协同和促进区域科技创新绩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洪银  
青年科技人才应是激励政策调整的重点对象。本文利用代表性地区理工农医类科技人才所做的问卷调查,实证分析我国科技人才激励政策实施成效。研究发现,科技人才激励政策成效体制内外存在差别,青年人才成效低。政策目标偏离科技人才需求目标致使青年人才激励不足,政策没有充分调动体制外和基层单位的激励活动。建议完善行政与学术职务分离与转换机制和青年科技人才激励相容政策,授予科技人才部分成果转让处置权限。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庆皓  
长期以来,国家在运用货币政策调控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中采取"一刀切"的模式,即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控只考虑总的变量,较少考虑过具体地区的差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增长,但与此同时全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开始日益显现出来,西部地区一直落后于东部地区。西部落后于东部的原因有不少,而其中西部地区货币政策效果比东部地区差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就将对我国东西部地区货币政策效果差异这一问题进行一些研究和探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吕一清  童谣  
为探索国家启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计划以来区域科技人才开放效率的时空变异特征和规律,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DEA-Malmquist模型、Moran'Ⅰ模型,从静动态视角测度和剖析中国区域科技人才开放效率的时空变化和空间相关性特点,并采用空间计量模型进行空间溢出效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从静态来看,2016年后越来越多地区科技人才开放效率值达到有效水平;从动态来看,Malmquist生产率总体上升1.1%,2015年后科技人才开放效率值均明显改善;总体上,科技人才开放效率表现出空间集聚性和相关性较弱的特征,在直接效应层面,经济发展水平、制度环境、金融支持对科技人才开发效率均具有显著正相关特征。基于此,提出提升区域科技人才开放水平的政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隆正  杜受仪  
一、问题的提出《大巴山地区科技发展战略》是1986年四川省科委下达到达县地区的软科学重点研究课题,由《大巴山地区科技发展战略》课题组具体承担完成。为了提高研究报告的质量,使其对大巴山地区科技发展规划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我们汇总了地区人事局、统计局等部门的有关资料,调查了全地区工农业生产发展及科技人员拥有状况。从分析科技人才与社会、经济、人口和科技发展等相关因素入手,在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人口预测的基础上,从全区经济、社会综合平衡发展的角度,利用数学模型,进行科技人才需求宏观预测。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慷  黄辰  邓大胜  
为分析省级科技人才政策对科技人才集聚的空间影响机制,本文以31个省(区、市)2005—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和相关统计数据构成的面板数据为支撑,构建了空间计量分析模型。模型结果表明,在地理相邻和地理距离空间权重下,省级科技人才集聚呈现空间特征,省级出台的以人才激励、科研管理、人才服务、自主研发为主的人才政策对省内科技人才集聚起到了正向促进作用,政府对人才和科技关注度增大也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人才激励、人才服务政策的区域间溢出效应显著为负,即本地人才激励政策、服务政策强度越大越不利于周边省(区、市)科技人才集聚;科研管理政策区域间溢出效应不显著,自主研发政策区域间溢出效应显著为正;整体而言,邻近省级科技人才政策水平对本地区人才集聚的吸引作用大于抑制作用。研究结论对于提高省级科技人才政策效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曹协和  吴鹤立  曾建中  
统一的货币政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之间存在矛盾,这种矛盾的存在必将影响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本课题结合N省的经济金融运行具体情况,对历年来货币政策调整对该区域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予以分析,并对比全国水平分析货币政策执行效果在N省所体现的差别性,提出货币政策应关注区域差异,使其在制定和执行上更为客观、全面、有效的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郭淑芬  张文礼  
我国科技人才集聚具有地区差异性,并且与创新环境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同位与同向演化特征,因此,从创新环境空间差异这一角度解释科技人才在区域集聚上的不同具有合理性。利用2010-2019年中国内地31个省(市、区)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考察区域创新环境对科技人才集聚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国总样本下,良好的区域创新环境显著促进本地区科技人才集聚,并对周围地区产生虹吸效应;在分样本情境下,地区创新环境对科技人才集聚的影响具有空间异质性,在东、中、西部地区,创新环境均对本地科技人才集聚产生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东部和中部地区创新环境的本地科技人才集聚作用最显著,西部地区相对较弱,同时,东部地区创新环境对邻近地区科技人才集聚具有显著虹吸效应,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未有体现。据此,针对不同区域提出不同创新环境改善建议,以促进科技人才集聚。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白云朴  李果  
为有效避免不同地区间因科技人才政策同质所引发的低效无序“人才抢夺战”,立足国家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要求思考构建区域一体化下科技人才政策体系势在必行。本文以长三角地区为例,从政策和产业视角出发,对长三角区域科技人才政策现状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发现长三角地区在科技人才引育对象、引育方式和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均存在较高政策趋同性,在科技人才评价制度、激励制度和人才保障力度方面具有较强政策竞争性,除此之外,长三角各省市产业布局基本相似,但产业侧重点有所不同,对科技人才需求形成了一定梯度,但界限并不明显。最后从打造政策引导,产业主导,企业协同的区域人才发展布局、建立政策互通的人才协同发展机制、推动跨区域合作平台建设、构建区域一体化下科技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四个方面提出区域一体化下科技人才政策设计的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林祥  杨程富  
人才、尤其是各类科技人才是“科教兴国”和“西部大开发”的关键 ,因而必须高度重视科技人才政策环境的建设。本文以四川省为例 ,认为目前科技人才政策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认识不足、体制不顺、机制不新和立法滞后。为了尽快地解决这些问题 ,文章提出了如下重要对策建议 :( 1 )增强人才问题的紧迫感 ;( 2 )树立人才的观念 ;( 3 )在领导上落实责任主体 ;( 4)在管理上实现法制化 ;( 5)理顺宏观管理体制 ;( 6)将科技人才发展规划列入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 ;( 7)建立和完善科技人才的培养机制、用人机制和流动机制等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芮雪琴  李亚男  牛冲槐  
在分析科技人才聚集与区域经济发展适配性理论的基础上,从规模、结构、水平、效应四个方面构建了科技人才聚集与区域经济发展适配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03—2013年的相关数据,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分别对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以及全国的科技人才聚集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配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科技人才聚集与区域经济发展在规模和效应上的适配性水平比较低,但有上升趋势;在结构和水平上的适配性很差,并且上升趋势不显著。从整体上看,科技人才聚集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配性水平比较低。主要因为科技人才聚集结构和水平制约了二者之间的协同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芮雪琴  李亚男  牛冲槐  
借鉴产业聚集指数,本文建立了科技人才聚集空间结构系数来反映科技人才聚集的变化态势。并据此应用DEA-Tobit两步法,基于2003—2013年的相关数据,分析中国科技人才聚集的区域演化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区域创新效率整体水平不高,经济发达地区整体上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科技人才聚集强度与科技人才聚集均衡度对区域创新效率具有促进作用;科技人才聚集规模对区域创新效率具有负向影响,主要因为当前的科技人才聚集规模与区域创新效率不匹配,经济发达地区科技人才过度聚集,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科技人才聚集不足。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建斌  尹微微  
一、相关文献回顾(一)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影响机制的理论回顾。货币政策如何影响房地产市场。传统理论主要基于局部均衡的框架,从资本的使用成本角度讨论,扩张的货币政策,如下调利率提高了住房的使用成本,导致了对房屋需求的下降和房价的下跌。考虑到房产的资本属性,当前DSGE模型中基于一般均衡模型货币政策和资产价格的影响机制也适用于房地产市场。Christiano Lawrence(2005)(1)基于一个加入资本的新凯恩斯模型讨论了货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玉华  陈雷  
文章通过2003—2017年中国省际数据构建面板模型与分位数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全国与东、中、西三大区域政府对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投入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科技投入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效果存在区域与分布差异性。从全国来看,政府对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投入分别会对技术创新产生杠杆效应与挤出效应,随条件分布向高分位点移动或呈"U"型分布;对企业的影响效果则视分位点位置而定。分区域来看,三大地区政府对科研院所的投入均产生挤出效应。政府对中西部企业、东中部高校的科技投入均产生杠杆效应,其余地区影响效果相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