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37)
2023(4989)
2022(4302)
2021(4087)
2020(3514)
2019(7900)
2018(7675)
2017(13572)
2016(7599)
2015(8756)
2014(8809)
2013(8536)
2012(8029)
2011(7397)
2010(7485)
2009(6807)
2008(7185)
2007(6413)
2006(5572)
2005(5033)
作者
(24403)
(20374)
(20285)
(19261)
(13130)
(9812)
(9162)
(8016)
(7889)
(7440)
(7187)
(7159)
(6671)
(6528)
(6521)
(6268)
(6224)
(5977)
(5953)
(5810)
(5291)
(5157)
(5104)
(4843)
(4713)
(4656)
(4613)
(4565)
(4327)
(4149)
学科
(31542)
经济(31508)
管理(20697)
(19599)
(16283)
企业(16283)
方法(14258)
数学(12247)
数学方法(11946)
中国(9350)
(8345)
(8040)
理论(7761)
(6953)
业经(6879)
技术(6617)
地方(6368)
农业(5961)
(5302)
(5059)
金融(5058)
教学(5001)
(4962)
(4835)
银行(4818)
环境(4683)
(4600)
(4477)
财务(4451)
财务管理(4441)
机构
大学(115840)
学院(114034)
研究(42182)
管理(42003)
(41208)
经济(40132)
理学(36068)
理学院(35543)
管理学(34573)
管理学院(34355)
中国(30767)
科学(29089)
(26317)
(22517)
(21522)
研究所(20755)
(19118)
中心(18977)
业大(18637)
(17668)
农业(16938)
北京(16854)
(16708)
师范(16504)
(15477)
财经(15172)
技术(14376)
(13826)
(13714)
师范大学(13555)
基金
项目(78040)
科学(60749)
研究(55480)
基金(54388)
(48825)
国家(48441)
科学基金(40439)
社会(32723)
(31885)
社会科(30967)
社会科学(30955)
基金项目(28460)
(27477)
自然(26935)
自然科(26320)
自然科学(26307)
教育(26070)
自然科学基金(25788)
资助(22886)
编号(21858)
重点(18403)
成果(18371)
(16899)
(16845)
课题(16638)
(16604)
计划(15902)
创新(15877)
科技(15412)
科研(14910)
期刊
(44489)
经济(44489)
研究(32479)
中国(27063)
学报(20679)
科学(19285)
(18198)
教育(16641)
管理(15388)
大学(15230)
学学(14164)
(14121)
农业(12845)
技术(12046)
科技(8334)
(8197)
金融(8197)
统计(7948)
(7446)
(7251)
资源(6851)
财经(6794)
经济研究(6600)
决策(6466)
(6346)
技术经济(6335)
(6254)
论坛(6254)
图书(6220)
业经(6132)
共检索到1720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胡瑞卿  
本文在已经建立了一个多层次科技人才合理流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评价方法的优良性、可操作性和实施费用,选定了综合指数法为科技人才合理流动评价方法,并根据评价指标的作用和数据来源,对传统综合指数模型进行了改造,对综合指数的计算方法、计算过程进行了必要的阐述;对综合指数模型中评价指标的权数,利用层次分析法构造判断矩阵来确定,并对判断矩阵一致性的检验进行了适当的研究;运用综合指数模型,进行了实例测定和分析。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宏  张晓飞  
制度性因素是影响我国科技人才流动的关键性的限制因素。由于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时代到来,科技人才流动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科技人才流动的规模、速度和频率加快,科技人才在流动过程中层出不穷的问题的出现和社会关系的调整需要创新立法的关怀和引导。建立健全更加符合国情、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规律的法律法规体系,是促进科技人才合理有序流动的关键,具有很强的客观必然性和现实可行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明涛  
本文提出了两种确定多指标综合评价中指标权系数的客观赋权法———离差决策法和均方差决策。并通过案例说明了这两种方法的适用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孟生旺  
在多指标综合评价中,权数的确定是一个基本步骤。权数值的确定直接影响着综合评价的结果,权数值的变动可能引起被评价对象优劣顺序的改变。因而,科学地确定指标权数在多指标综合评价中是举足轻重的。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云琪  
本文首先根据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确定我国经济适度增长综合评价因素体系 ,在此基础上 ,通过对反映每个评价因素状况的具体指标的分析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 ,提出了由 1 1类 5 9个指标组成的我国经济适度增长二层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许军林  
本文针对青年科技人才综合开发利用与管理的问题,在论述青年人才在社会与经济发展中作用的基础上,讨论了青年人才对科技进步的重要性、创新的最佳年龄区、数量与质量的关系以及政府所属科研机构青年人才的潜力等问题。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夏慧  韩毅  
指出p指数是衍生于h指数的测度评价对象学术影响力的综合性指标。从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讨论p指数在理论研究、实践运用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基于这些研究成果概括总结出p指数兼顾质量、具备灵敏度和区分度等优点,指出p指数存在着不能反映引文分布情况及未考虑时间因素等问题,针对其所存在问题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思路和改进意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坚,李新萍,温凤桐  
以往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大多是采用主观赋权法确定权系数,由专家根据评价本身的意义,给出综合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因此权系数解释性强,但客观性较差。本文提出利用一种新的方法——德尔菲法与因子分析法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使得权系数既易于解释,又更加客观准确,从而使评价结果更为合理,并得出了重要的结论。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舜禹  张嘉琪  吴婉柔  
新兴科技是社会发展的“双刃剑”。作为科学技术的研发者和使用者,科技人才在本职工作中能否充分遵守职业道德,是其有效发挥科学技术正向功能的关键。只有科技人才职业道德评价指标的合理设计及有效运行,才能正确引导与规范科技人才坚守职业道德。既有研究主要从概念规范和制度建设角度讨论科技人才职业道德评价指标设计,而在指标定位次级指标体系的探讨上仍有缺憾。本文提出爱国、敬业、求真、创新、理性、自律、协作、责任八项一级指标,并相应细化了次级指标体系。为破解科技人才职业道德评价实践瓶颈,未来地方政府亟需从改革评价体制、营造评价环境、完善评价体系三个路径出发优化科技人才职业道德评价政策。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朱双东  赵建国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徐鹏  张婷婷  刘君  
本文对不同类型工程变更项目的项目特征进行分析,结合综合单价的构成要素,深入研究定价三原则,明确不同定价原则的适用范围,并给出不同原则下综合单价的计算公式和推导过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旭东,王顺洪  
系数法速算综合指数王旭东,王顺洪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是综合衡量工业经济效益总水平、总成果的一种特殊相对数,是反映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的指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项工业经济效益指标报告期实际值分别除以该项指标全国标准值并乘以各自的权数,加总后除以总机数求得.用...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郭显光  
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综合评价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综合评价是对被评对象的全面评价,如对某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评价、对某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发展水平的评价、对某个国家或地区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价、对某个企业管理水平的评价,对某个企业或地区经济效益的评价等等。 目前国内外建立的评价方法有数百种之多,但大多数尚处于理论研究阶段,不十分成熟。最主要的和最常用的方法有:专家评价法、经济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法、因子分析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辉  夏承鹏  段依竺  林超辉  容华斌  高庆  
针对目前高水平理工科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难、理论依据少、主观因素多等问题,设计一种包含21项指标的三级指标架构,利用总体相关系数法,依据指标特征提取出多项指标与理工科高校成果转化的相关性,并与综合指数法有机结合,计算出各项指标的权重,构建一种新的高水平理工科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国内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高水平理工科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真实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验证,得出各项指标在理工科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活动中的权重,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助推高水平理工科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活动的若干建议,为高水平理工科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宋之杰  朱晓叶  
本文从投资规模、投资结构、投资区位和投资的效率与效益四个方面研究了高等教育投资项目的合理性,确定了高等教育投资合理性评价的指标体系,提出了应用灰色评价法评价高等教育投资项目合理性的方法及实施步骤,并划分了高等教育投资具有可行性的分值范围,本文对高等教育投资项目的评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