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049)
2023(17997)
2022(15505)
2021(14504)
2020(12211)
2019(27683)
2018(27234)
2017(52186)
2016(28110)
2015(31846)
2014(30910)
2013(29955)
2012(27095)
2011(24312)
2010(24127)
2009(21901)
2008(21258)
2007(18511)
2006(16018)
2005(13963)
作者
(76745)
(63919)
(63458)
(60476)
(40620)
(30668)
(28875)
(24948)
(24267)
(22683)
(21839)
(21464)
(20247)
(19946)
(19672)
(19417)
(19033)
(18962)
(18354)
(18209)
(15671)
(15454)
(15267)
(14611)
(14200)
(14161)
(14149)
(14052)
(12801)
(12485)
学科
(105204)
经济(105058)
管理(88373)
(82770)
(71168)
企业(71168)
方法(49327)
数学(42378)
数学方法(41767)
(30735)
中国(29409)
(28194)
业经(25871)
(23846)
技术(22980)
(21138)
地方(20109)
理论(20074)
(19598)
财务(19518)
财务管理(19477)
农业(18913)
企业财务(18482)
(18160)
(18120)
银行(18116)
贸易(18107)
(17585)
(17350)
(17194)
机构
大学(385096)
学院(383704)
管理(156149)
(151646)
经济(148315)
理学(135721)
理学院(134291)
管理学(131870)
管理学院(131155)
研究(122239)
中国(92200)
(80821)
科学(74386)
(72136)
(58473)
财经(57442)
中心(57118)
(56136)
(55845)
业大(55421)
研究所(53110)
(52319)
北京(50465)
(49731)
师范(49260)
经济学(45776)
(45246)
(45068)
农业(43483)
财经大学(42957)
基金
项目(268303)
科学(212928)
研究(199845)
基金(194952)
(168326)
国家(166902)
科学基金(145634)
社会(126412)
社会科(119876)
社会科学(119847)
(105451)
基金项目(103480)
自然(93732)
教育(92722)
自然科(91642)
自然科学(91622)
自然科学基金(89962)
(87801)
编号(81923)
资助(78977)
成果(65950)
重点(59457)
(59206)
(59110)
(56228)
课题(55921)
创新(54676)
(52332)
国家社会(52169)
教育部(51508)
期刊
(160970)
经济(160970)
研究(111322)
中国(77593)
管理(59125)
学报(56912)
(56564)
科学(53396)
(49951)
教育(47786)
大学(44864)
学学(41893)
技术(36405)
农业(34583)
(32619)
金融(32619)
财经(27860)
业经(26855)
经济研究(25569)
(23840)
科技(21031)
图书(20622)
问题(20455)
技术经济(18660)
理论(18602)
(18179)
(17408)
实践(17046)
(17046)
现代(16892)
共检索到5570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郭峥   梁力军   张梦婉  
为深入探究科技人才创新能力的演进机理和提升机制,本文基于国内科研机构的实际科研数据,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和VENSIM仿真建模工具等,构建了科技人才创新能力演进的系统动力学流图和仿真模型,并进行了模型验证和敏感性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科技人才创新能力的演进呈现出兼具内在创新与外显创新的全面性和复杂性的特征,其中内在创新能力表现出稳定的增长态势,而外显创新能力在演进后期呈现更显著的增长趋势。(2)科研环境支撑能力对科技人才创新能力提升的放大效应尤为显著,凸显了优化科研环境在促进创新能力提升中的关键作用。值得注意的是,科研环境支撑能力在演进后期呈现非线性增长趋势,这得益于专业学术水平、自主研发水平、团队协助水平等多维变量的协同增强效应。(3)科研机构组织能力的提升存在一定的波动性,这揭示了科研机构在能力提升过程中面临潜在的不确定性。此外,尽管科研机构组织能力的提升对科技人才创新能力具有积极影响,但表现出一定滞后性,这可能是因为科研机构组织管理和流程优化后的效应延迟所致。本文构建的系统动力学流图和仿真模型能够有效揭示创新能力提升的内在逻辑和演进规律,旨在为科技人才创新能力的提升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科研机构在科研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优化利用方面提供参考。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力  王宏起  武建龙  
产业联盟是快速有效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新型产业网络化组织。从社会网络视角,综合运用网络结构、关系和位置分析方法,揭示产业联盟改变产业创新网络功能属性进而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机理,并结合产业创新网络周期性演化,研究基于产业联盟的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动态提升过程与路径,旨在从动态视角进一步刻画基于产业联盟的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机理,为有效发挥产业联盟创新带动作用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卫国  欧晨  刘勇军  
依据科研机构的基本特征,首先从创新基础能力、创新投入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及创新社会效应4个维度进行分析,选取科研机构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构建科研机构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然后,建立一个对数模糊优先规划-模糊层次分析(LFPP-FAHP)的创新能力评价模型。该模型不仅改进传统方法求解模糊判断矩阵的不足,而且还考虑更加贴近实际的多时段加权评价对结果的影响。最后,以广东省21个地市的科研机构为研究对象开展模型的应用研究,给出提升广东省科研机构创新能力的相关对策及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范旭  李蓓黎  
运用超效率-DEA方法,对2009-2017年我国31个省区市科研机构的基础科研创新效率现状进行评价,并进一步以科研机构基础科研创新效率评价值作为被解释变量,结合系统GMM模型,从全国和分地区两个维度研究人力资本、经济发展、对外开放、产业创新、外商投资环境对科研机构基础科研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科研机构基础科研效率总体偏低,并从东到西呈现递减趋势。为提升我国科研机构的基础研究效率,需采取完善科研机构创新资源投入方式、优化创新人力资本结构和扩大科研机构学术交流对外开放程度等策略。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保仓  任浩  
虚拟组织作为一种新兴的市场资源连接及能力重组模式,彰显出其持续价值创新的优越性。通过分析虚拟组织持续创新能力的作用本质,阐述了虚拟组织持续创新能力形成过程,指出了持续创新能力是知识存量、知识增量与知识质量相互作用转化而形成的知识能量集合。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虚拟组织持续创新能力提升机理模型,提出了提升虚拟组织持续创新能力的3种基本路径——竞合互动路径、知识对流路径、创新协同路径,深入剖析了3种路径对提升虚拟组织持续创新力的作用机理及演化过程,提升了虚拟组织持续创新能力理论与实践应用价值。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保仓  任浩  
虚拟组织作为企业间知识共享、知识集成的创新平台模式,彰显其知识创新与价值创新的独特性与优越性。通过分析虚拟组织知识共享、共同理解、关系记忆、吸收能力对提升持续创新能力的影响机理,构建了虚拟组织持续创新能力提升机理模型。在此基础上,选取261家企业作为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证明了信息共享与共同理解对提升持续创新能力有显著正向作用,关系记忆对提升持续创新能力有显著正向作用,吸收能力对信息共享、共同理解与关系记忆有正向调节作用,丰富了虚拟组织持续创新能力理论,对企业建构与运营虚拟组织持续创新具有借鉴意义与实践价值。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姜仁良  
阐释低碳科技创新的价值,明确低碳科技创新促进生态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功能定位,并从政府政策引导、经济利益驱动、竞争与协作、信息共享、以生态产品质量改善为目标的低碳技术持续创新等方面构建了以低碳科技创新促进生态产业竞争力提升的若干机制。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曾建丽  刘兵  梁林  
探讨科技人才集聚受到Allee效应影响时与区域创新环境共生演化问题。构建科技人才集聚与区域创新环境互惠共生演化模型,分析共生演化模型的平衡点及稳定条件并以雄安新区为例,对不同的稳定条件进行仿真,进而提出促进科技人才集聚与区域创新环境共生演化的策略。研究表明:科技人才集聚与区域创新环境的演化趋势符合预设的共生演化模型运行轨迹;共生演化模型的稳定取决于Allee效应、科技人才集聚初始规模、科技人才集聚与区域创新环境共生系数的取值。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裴旭东  李随成  黄聿舟  
在快速变化的技术和市场环境中,如何提高新创企业突破性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其持续成长是亟待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文章基于组织学习理论、合作关系理论和创新能力理论,构建关系学习影响新创企业突破性创新能力的概念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利用286家新创企业的有效调研数据对所提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与外部供应商共享信息和共同解决问题正向影响新创企业关系专用性记忆;新创企业吸收能力正向调节这种影响关系;新创企业关系专用性记忆正向影响其突破性创新能力。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何帅   陈良华   迟颖颖  
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厘清新型科研机构创新过程中要素间的耦合作用与反馈关系,映射出人才集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三个子系统,构建新型科研机构创新系统动力学模型。以2018—2021年江苏南京市的新型科研机构为样本,通过Vensim软件仿真分析新型科研机构创新绩效驱动因素的变动影响效应及演化规律。研究发现,研发资金投入、研发人员质量和科研自主权对新型科研机构科技成果产出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人才收益分配对新型科研机构创新总收益的促进作用更显著,网络关系水平和市场需求匹配系数对新型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产出与创新总收益均有促进作用。最后,从研发资金投入、人才团队建设、激励机制、对外合作交流和市场机制等方面为科学推进新型科研机构的良好运行与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封伟毅  张肃  孙艺文  
【目的/意义】创新能力已成为创新组织保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从知识整合与共享的视角研究产学研合作如何影响企业创新能力具有现实意义。【方法/过程】针对企业创新能力形成过程,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构建基于知识整合与共享视角的产学研合作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机理模型,并从过程角度解释了模型结构之间的逻辑作用,据此提出了相关对策。【结果/结论】研究表明,建立知识库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础,知识共享是知识融合与转化的重要环节,创新环境是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知识再创造需要持续的创新能力。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苏榕  刘佐菁  苏帆  
以十九大以来我国出台的190项科技人才政策为研究样本,从"颁布主体""地区分布""颁布时间""政策类别"和"战略立足点"5个角度分析国家及各省市科技人才政策,总结凝练我国科技人才政策的新趋势、新动向、新规律,并针对性地提出广东省人才工作的策略选择。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漪  Yang Eileen Jianxun  
区别于传统科研机构,新型科研机构集科研开发与产业化于一体,在协同创新系统中通过技术创新与服务创新形成竞争优势,从而获取经济利润。目前新型科研机构整体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面临着体制制约和生存发展挑战。基于对现有创新保护理论的研究评述,尝试从创新独占视角入手,通过个案扎根分析,探索新型科研机构的创新保护方式、构成维度及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刘凤朝  孙玉涛  陶艳伟  吴辉凡  
文章针对科研机构创新能力形成的时滞性和功能实现的持续性特点,将全局思想引进密切值评价方法,建立研发机构创新能力评价的全局密切值模型;接着提出地区科研机构创新能力测度的ICOE(投入、载体、产出、环境)指标体系;运用2000-2004年的时序立体数据表,对我国31个地区的研发机构创新能力进行了测算和比较。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吴勇志  张玲  
在开放性的全球经济环境中,知识溢出效应对中小企业创新起到了促进作用,其重要环节是把企业外部的知识和创新资源与企业内部资源结合起来,通过企业的转化性学习提升创新能力。中小企业与领先企业博弈过程动态均衡分析的结果表明,影响知识的转化和转移效率的关键因素包括两方面:一方面,联合进行知识转化的速度与中小企业的专属知识、领先企业的专属知识及两者的共同知识的积累是对应的;另一方面,在两家企业选择是否通过合作进行知识转化和转移的情况下,中小企业与领先企业合作进行转化性学习的初始条件需要满足合作时知识转化的增长速度大于不合作时的增长速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