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87)
- 2023(15005)
- 2022(12912)
- 2021(12150)
- 2020(10262)
- 2019(23409)
- 2018(23170)
- 2017(43517)
- 2016(23951)
- 2015(26704)
- 2014(26287)
- 2013(25955)
- 2012(23409)
- 2011(20960)
- 2010(20777)
- 2009(18966)
- 2008(18691)
- 2007(16516)
- 2006(14361)
- 2005(12325)
- 学科
- 济(85977)
- 经济(85886)
- 管理(80862)
- 业(75177)
- 企(65445)
- 企业(65445)
- 方法(41286)
- 数学(34820)
- 数学方法(34491)
- 财(25787)
- 中国(23393)
- 农(23196)
- 技术(21384)
- 业经(21341)
- 学(19644)
- 务(17461)
- 财务(17387)
- 财务管理(17357)
- 理论(17051)
- 制(16968)
- 地方(16895)
- 企业财务(16453)
- 农业(15978)
- 贸(15839)
- 贸易(15829)
- 易(15363)
- 划(15216)
- 和(15055)
- 银(14544)
- 银行(14481)
- 机构
- 大学(330037)
- 学院(329177)
- 管理(136772)
- 济(124042)
- 经济(121118)
- 理学(118026)
- 理学院(116725)
- 管理学(114846)
- 管理学院(114230)
- 研究(105513)
- 中国(79411)
- 京(70617)
- 科学(69320)
- 农(57618)
- 财(57266)
- 业大(53813)
- 所(52925)
- 中心(48962)
- 研究所(48672)
- 江(48453)
- 农业(45484)
- 财经(45484)
- 北京(44072)
- 范(41673)
- 经(41426)
- 师范(41160)
- 州(39462)
- 院(38466)
- 技术(36786)
- 商学(35488)
- 基金
- 项目(231326)
- 科学(180646)
- 基金(165884)
- 研究(165559)
- 家(146447)
- 国家(145195)
- 科学基金(124485)
- 社会(102315)
- 社会科(96953)
- 社会科学(96926)
- 省(92673)
- 基金项目(89604)
- 自然(83531)
- 自然科(81580)
- 自然科学(81556)
- 自然科学基金(80118)
- 划(77649)
- 教育(75974)
- 资助(66979)
- 编号(66951)
- 成果(52711)
- 创(52275)
- 重点(51518)
- 部(49426)
- 发(48481)
- 创新(48085)
- 课题(46193)
- 科研(44345)
- 计划(43408)
- 大学(42564)
- 期刊
- 济(133107)
- 经济(133107)
- 研究(91514)
- 中国(66654)
- 学报(57114)
- 管理(52512)
- 科学(51140)
- 农(50425)
- 财(45197)
- 大学(42507)
- 学学(40041)
- 教育(38224)
- 农业(34757)
- 技术(29328)
- 融(26312)
- 金融(26312)
- 业经(22768)
- 财经(21548)
- 科技(20554)
- 业(20507)
- 经济研究(20472)
- 经(18394)
- 图书(17872)
- 问题(16702)
- 技术经济(16662)
- 版(16251)
- 理论(15626)
- 业大(14936)
- 现代(14929)
- 商业(14816)
共检索到4761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房宏君 马俊红
文章基于科技人才伦理管理构成维度及其对高新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理论假设模型,对北京中关村42家高新企业实际调研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对高新企业科技人才伦理管理问题进行研究,报告了高新企业科技人才伦理管理构成维度及其对创新绩效影响的现状。通过对科技人才伦理管理构成维度的调查,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探测出高新企业科技人才伦理管理由公平公正、民主参与、学习创新3个维度构成;通过对科技人才伦理管理与创新绩效关系的调查,运用相关分析方法,验证了科技人才伦理管理对高新企业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进而分析了科技人才伦理管理各维度对创新
关键词:
高新企业 科技人才 伦理管理 创新绩效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徐娟 张梦潇 罗天雨
科技人才政策与产学研合作既是国家科技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也是地方政府提升区域创新绩效的重要政策手段。基于此,以27个省(市、自治区)2011—2018年面板数据为支撑,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检验了科技人才政策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1)科技人才政策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显著为正,即科技人才政策有利于区域创新绩效的提升;(2)科技人才政策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产学研合作的门槛效应,即在产学研耦合度大于0.524时,科技人才政策对区域创新绩效的正向激励作用更加明显;(3)科技人才政策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即中东部地区科技人才政策与产学研协同政策组合效应优于西部地区。研究结论对于提高我国各省科技人才政策的精准有效设计、优化产学研协同和促进区域科技创新绩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夏海力 李雨璇
运用Super-SBM模型和区位熵指数分别测算省域绿色创新绩效和科技人才集聚水平,并采用空间杜宾模型与偏微分方法实证检验科技人才集聚对绿色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中国绿色创新绩效水平区域非均衡性特征显著,呈现“东部—中部—东北—西部”阶梯式分布。科技人才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人力资本、对外开放水平和政府干预对绿色创新绩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产业结构与信息化水平对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通过稳健性检验证实结论具有可靠性。异质性考察发现,基础研究型科技人才集聚对东北地区的绿色创新绩效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应用研究与试验开发型科技人才集聚对中部、西部地区的绿色创新绩效促进作用明显,对其他地区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据此,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夏海力 李雨璇
运用Super-SBM模型和区位熵指数分别测算省域绿色创新绩效和科技人才集聚水平,并采用空间杜宾模型与偏微分方法实证检验科技人才集聚对绿色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中国绿色创新绩效水平区域非均衡性特征显著,呈现“东部—中部—东北—西部”阶梯式分布。科技人才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人力资本、对外开放水平和政府干预对绿色创新绩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产业结构与信息化水平对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通过稳健性检验证实结论具有可靠性。异质性考察发现,基础研究型科技人才集聚对东北地区的绿色创新绩效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应用研究与试验开发型科技人才集聚对中部、西部地区的绿色创新绩效促进作用明显,对其他地区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据此,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谢嗣胜 杨景壹
文章基于契约结构视角以2011—2016年我国沪深A股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福利型和激励型股权激励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同时考察股权激励强度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高新技术企业更适合采用福利型科技人才股权激励,进一步按激励模式分类,限制性福利型股权激励更利于提升创新绩效;科技人才股权激励强度与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且在民营企业或实施福利型股权激励企业中影响更为显著。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萍 李月星 刘军
创新型城市建设为创新提供了新环境和新政策,对推动科技人才创新绩效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2003—2018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创新型城市对科技人才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1)创新型城市建设能显著提高科技人才创新绩效,使用PSM-DID减少内生性问题并经过稳健性检验后的结果依旧显著;(2)从地理区位角度考察创新型城市建设影响科技人才创新绩效的空间异质性,发现,创新型城市建设对中部和西部地区科技人才创新绩效提升效果高于东部地区;(3)机制检验表明,创新型城市建设能够通过创新环境和财政支持提升科技人才创新绩效。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宛群超 袁凌 谭志红
基于空间计量分析技术和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探讨科技人才集聚、市场竞争及其交互作用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空间效应和边际效应。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在两种空间关联矩阵下,科技人才集聚对本地区、关联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分别产生显著的正向直接效应和负向间接效应,市场竞争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分别产生显著的正向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两者对本地区、关联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分别产生明显的负向空间交互效应和正向空间交互效应;科技人才集聚、市场竞争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边际效应分别呈现正U型、倒N型特征,其交互作用对其的边际效应呈现“不显著促进—不显著抑制—显著促进”的演化特征。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轩
在对苏南五市236名科技工作者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层级回归分析方法,构建并检验了科技人才政策对创新绩效影响的模型,重点探讨了工作投入和政策获得感在两者间的中介和调节作用。结果显示:科技人才政策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政策获得感正向调节科技人才政策对工作投入的影响;科技人才政策对创新绩效的主效应以及政策获得感的调节效应都受到工作投入的完全中介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司江伟 宋杰鲲
对企业科技人才创新绩效进行客观评价,有利于提高企业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激发其创新行为,形成更多的创新成果。文章构建了由能力、行为和结果三方面10个具体指标构成的企业科技人才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粗糙集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实现了赋权的客观性;以360度单因素绩效评价为基础,构建了企业科技人才创新绩效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实例证明,该模型为企业科技人才创新绩效评价提供了科学有效、切实可行的思路。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金生 张迪
创新网络是企业获得外部关键性创新资源、提升竞争优势的有效平台。核心企业伦理型领导风格是影响合作创新的重要因素,探究其对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具有重要意义。以社会学习、角色认知、社会交换、嵌入性等理论为基础,将心理距离纳入核心企业伦理型领导与合作创新绩效关系模型中,使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对381份有效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道德公平、角色界定、权力分享分别对关系稳定型、合作满意型、创新能力提升型合作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心理距离对道德公平、角色界定与合作创新绩效的关系具有显著调节作用,但是对权力分享与合作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该作用机制研究为提升合作创新绩效提供了新路径,对企业与外部组织开展合作创新活动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白恩来 刘浩 王子璐
“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要论断,政府科技投入可以有效弥补创新市场自由发展所导致的市场失灵问题,但其有效性取决于资金分配过程中的科学性和精准性。文章采用2008—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分位数回归模型,从主体绩效和区域绩效两方面深入探讨政府科技投入对创新水平的影响效果,明晰了政府流向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研发投入对创新水平影响的差异以及在不同分位点处的条件分布特征,并进一步通过异质性检验揭示了资金要素转化时受到的区域异质性影响,为优化政府科技投入预算、提升创新绩效提出可供参考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最大限度释放资金对创新水平的杠杆效应提供经验证据。
关键词:
政府科技投入 创新 主体绩效 区域绩效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冯明 李学民
对人力资源管理(HRM)伦理及其对绩效的影响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文献的综述、与人力资源管理专家的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的方法,形成了一份具有16个问题的问卷,获得了422份有效的数据集。分析这些数据得知,在中国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伦理由民主管理、公平公正、诚实信用、以人为本构成。同时还发现,人力资源管理伦理对工作和组织绩效均有正面影响,并且工作绩效可以促使组织绩效的提高。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伦理 工作绩效 组织绩效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晓琴
以资源保存理论和情感事件理论为基础,将情绪耗竭作为非伦理领导和员工职场创新越轨行为的中介变量,将员工创新自我效能感作为调节变量,提出一个中介调节模型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非伦理领导正向影响员工情绪耗竭,并通过其中介作用对职场创新越轨行为产生影响;员工创新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会调节情绪耗竭与职场创新越轨行为的关系。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晓琴
以资源保存理论和情感事件理论为基础,将情绪耗竭作为非伦理领导和员工职场创新越轨行为的中介变量,将员工创新自我效能感作为调节变量,提出一个中介调节模型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非伦理领导正向影响员工情绪耗竭,并通过其中介作用对职场创新越轨行为产生影响;员工创新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会调节情绪耗竭与职场创新越轨行为的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