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13)
- 2023(17055)
- 2022(14684)
- 2021(13848)
- 2020(11620)
- 2019(26633)
- 2018(26247)
- 2017(50878)
- 2016(27188)
- 2015(30665)
- 2014(30330)
- 2013(29690)
- 2012(26886)
- 2011(23977)
- 2010(23801)
- 2009(21891)
- 2008(21450)
- 2007(18735)
- 2006(16390)
- 2005(14111)
- 学科
- 济(106029)
- 经济(105821)
- 管理(87218)
- 业(80465)
- 企(69179)
- 企业(69179)
- 方法(50320)
- 数学(42920)
- 数学方法(42351)
- 财(31592)
- 农(28816)
- 中国(28578)
- 业经(25384)
- 制(23287)
- 学(21566)
- 务(20310)
- 财务(20228)
- 财务管理(20188)
- 地方(19940)
- 理论(19402)
- 农业(19200)
- 和(19178)
- 企业财务(19177)
- 技术(18770)
- 贸(17338)
- 贸易(17329)
- 环境(17289)
- 易(16850)
- 银(16541)
- 银行(16502)
- 机构
- 大学(382712)
- 学院(379944)
- 管理(155211)
- 济(151049)
- 经济(147756)
- 理学(135200)
- 理学院(133778)
- 管理学(131467)
- 管理学院(130750)
- 研究(121021)
- 中国(90238)
- 京(80209)
- 科学(74053)
- 财(72474)
- 所(58493)
- 财经(57952)
- 中心(55771)
- 农(55632)
- 业大(54642)
- 江(54349)
- 研究所(53195)
- 经(52712)
- 北京(50145)
- 范(49696)
- 师范(49279)
- 经济学(45836)
- 院(44367)
- 州(43911)
- 财经大学(43427)
- 农业(43165)
- 基金
- 项目(265545)
- 科学(210511)
- 研究(196680)
- 基金(194239)
- 家(167521)
- 国家(166136)
- 科学基金(144668)
- 社会(126022)
- 社会科(118907)
- 社会科学(118874)
- 基金项目(103229)
- 省(103042)
- 自然(93159)
- 自然科(90935)
- 自然科学(90915)
- 教育(90608)
- 自然科学基金(89283)
- 划(86124)
- 编号(80579)
- 资助(79010)
- 成果(64897)
- 部(59224)
- 重点(58638)
- 创(55787)
- 发(55383)
- 课题(54275)
- 创新(51978)
- 国家社会(51836)
- 制(51752)
- 教育部(51544)
- 期刊
- 济(161271)
- 经济(161271)
- 研究(109741)
- 中国(72821)
- 学报(57528)
- 财(57323)
- 管理(56980)
- 科学(53643)
- 农(49977)
- 大学(44754)
- 教育(42504)
- 学学(41837)
- 农业(34516)
- 技术(33393)
- 融(30274)
- 金融(30274)
- 财经(28449)
- 业经(26783)
- 经济研究(25384)
- 经(24289)
- 问题(20735)
- 图书(20516)
- 科技(19539)
- 理论(18194)
- 技术经济(17876)
- 版(17511)
- 业(17295)
- 资源(17226)
- 现代(16753)
- 实践(16620)
共检索到5456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霞 王林雪 谢嘉惠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科技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由于科技人力资源的稀缺性和培养的长期性,企业开始转向外部寻求科技人力资源共享。科技人力资源共享绩效是潜在绩效、行为绩效和结果绩效的统一体,具有受益主体多元性和高风险性,其必须经由受益主体多方密切合作和高效的管理驱动才能实现,而科技人力资源社会资本有助于提高共享绩效实现过程中的合作与管理效能。本文将科技人力资源社会资本拆解为结构、认知和关系三大维度,并详细论述了各维度与科技人力资源共享绩效的关系,建立了社会资本与科技人力资源共享绩效关系模型,并以此为基础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蔡瑞林 郝福锦 吴敏
科技资源包括科技人力、科技财力、科技物力和科技信息等资源,其产品的经济属性存在差异。科技资源共享包括共享目标、共享能力与意愿、共享技术和共享组织四个基本要素,并且在共享过程中既产生共享的收益,又产生共享的成本。社会资本在科技资源共享中具有增强科技资源集聚、提高科技竞争能力、形成集群创新等正向效应。与现有研究成果不同,本文还认为社会资本对科技资源共享同样存在负向效应,具体表现在弱化科技资源集聚和引发共享中的寻租行为两个方面。据此,本文构建了基于社会资本的科技资源共享框架模型,并认为需要建立市场调节、沟通协调、监督管理三方面的机制,以此发挥社会资本的正向效应、抑制社会资本的负向效应。
关键词:
社会资本 科技资源 共享 寻租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毕砚昭 张捷 赵曙明 张峰
基于所有权视角,构建了由新老雇主和雇员组成的博弈模型,并针对禀赋效应和让度效应两种所有权效应对人力资源共享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新雇主的相对竞争力取值划分了人力资源共享博弈的状态;所有权效应增加会促进原雇主与雇员的雇佣关系,从而抑制人力资源共享形成;新雇主相对竞争力提高促进人力资源共享的形成;雇员对原雇主的成本让度应控制在阈值以内,否则会影响成本让度持续性,雇员成本让度具有收益导向特性。因此量力选择共享合作企业,适度引导所有权效应,将推进企业间人力资源的互利共享。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孙灵希
质量功能展开(QFD)是基于顾客需求的产品设计方法,本文以科技员工为样本,将QFD技术引入科技人力资源共享绩效评价设计中,以科技人力资源共享需求为出发点,通过质量屋设计与模块配置的矩阵转换,将员工需求转化为控制策略,证明了QFD模型在评价策略中的有效应用。实现了科技人力资源共享需求和共享绩效评价策略有效对接,最后对具体实施科技人力资源共享绩效评价提出了一些有益建议。
关键词:
科技人力资源 共享绩效 QFD模型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勃 和征 李随成
整合供应商开展技术创新具有低风险和快速成功的优势,但由于供应商未必会全力以赴地面向制造企业需求实施创新,供应商参与技术创新的效能往往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使用供应商创新性反映供应商参与技术创新的实际效能,从社会资本理论视角,探究制造企业通过结构、关系和认知形式的社会资本获取供应商授予的优先客户地位,进而激发供应商创新性的规律。基于186个中国制造业样本的实证研究表明,制造企业获取供应商授予的优先客户地位对激发供应商创新性的效果显著;制造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社会资本积累能够促使供应商授予其优先客户地位,但由于结构、关系和认知维度社会资本之间存在内在差异,作用机制有所不同。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毛良虎 蔡瑞林
科技人力资源共享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同时存在许多问题,而许多问题的根源是在于共享中普遍存在寻租行为。科技人力资源共享社会资本的结构维度、关系维度、认知维度对共享具有正向作用,表现为促进科技人力资源集群的形成和提高共享绩效。但随着集群规模和共享程度的扩大,社会资本边际效用逐渐下降甚至变为负值,对科技人力资源共享产生的负向作用,表现为由于权力因素和信息因素双重作用下的寻租行为。本文构建了科技人力资源共享的框架模型,特别是强调了共享中的寻租问题。在结合江苏省常州科教城国际创新基地的科技人力资源共享中寻租问题的实证研究基础上,强调了寻租行为是科技人力资源共享中的普遍现象,并证实了"权力因素"和"信息因素...
关键词:
科技人力资源 共享 社会资本 寻租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曾琼 张小波
研究发现,现有科技资源共享服务管理出现问题的根源在于未正确处理好科技资源"公共品"和"私人品"的双重价值属性矛盾。基于此,以重庆为例,充分考虑科技基础资源双重价值属性,结合国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科研基础设施社会化服务的政策要求,从PPP(公私合作)的视角,构建科技资源共享服务管理模式,建立保证该模式成功运行的成本收益分配机制、协调管理机制、资源整合机制、回报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和相应制度。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孙彦明 赵树宽 王泷 邵东 于黄河
通过调查发现,科技资源共享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市场、政策、系统、意识与环境等方面。根据系统动力学理论,构建科技资源共享模型,演示要素之间变化规律和运行机制,提出加快建立科技资源共享的政策建议,有助于为政府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为企业提升创新绩效,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文庭孝 陈能华
信息资源共享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资源配置方式。它最根本目标之一是有效实现信息资源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信息资源共享的社会动力有:社会需求驱动、社会利益驱动、社会权力驱动、社会竞争驱动和精神道德驱动。当前信息资源共享的障碍主要有:观念障碍、体制和制度障碍、法制障碍、技术障碍、机制障碍。信息资源共享的协调模式有:基于公共物品供给的公共管理模式、基于市场机制的社会利益协调模式、基于社会道义的信息资源援助模式。参考文献15。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唐琳 俞鸣晖
在高等教育资源短缺的当下,教育资源共享是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最佳选择。文章深入剖析了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通过建立协调和管理机构、创新资源共享方式、创新办学机制、优化教育资源共享合作项目等途径,全方位地推动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共享。
关键词:
高教园区 资源共享 共享方式 合作项目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徐兴余 黄汝伦
本文分析了图书馆集群中人力资源共享的研究价值,给出了图书馆集群中异质图书馆人力资源共享的定义。然后,通过图书馆集群中人力资源共享的内在动因及合作博弈分析,来说明图书馆集群中异质图书馆人力资源共享的竞争优势,并指出了在保障人力资源共享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关键词:
图书馆集群 人力资源共享 竞争优势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燕萍
本文在社会资本已有的理论基础上 ,考察了人力资源开发与社会资本的关系 ,分析了人力资源开发的社会资本增值效应 ,构建了以社会资本为导向的人力资源开发的模式。在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鸿沟”的出现 ,不仅会引起物质财富的贫富差距 ,而且会出现社会资本财富的贫富差距 ,解决贫富差距的关键是人力资源开发
关键词:
社会资本 社会网 人力资源开发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高锡荣 杨皓岚 高尚
为消减人力资源区域失衡并缓解落后地区人才短缺,基于“物联网+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构建稀缺人力资源远程共享智能平台,设计促进高端人才远程共享的内在机制——供需吸引机制、贡献激励机制和违约防范机制。其中,供需吸引机制旨在增强人才供需双方的相互吸引,贡献激励机制旨在强化人才的贡献回报预期,违约防范机制旨在约束人才供需双方的守约行为;物联网技术用于构建虚实融合的远程合作场景,区块链技术用于记录和管理人才供需双方的合作行为,智能合约用于自动执行人才共享合同条款。基于智能平台的稀缺人力资源远程共享,可以充分拓展高端人才的事业空间,形成“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新型人才使用模式,平抑稀缺人力资源的区域失衡,支撑区域平衡协调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卢静
运用云技术思想管理高校教育资源,建立依托云技术的高校教育资源共享机制,能够整合优秀的教学资源、师资资源,并在数据安全的基础上实现教育资源的数据共享、应用共享和服务共享,对资源教学进行标准化处理、协调调度和统一管理,解决资源重复建设、信息孤岛等问题,促进高校间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关键词:
云技术 高校教育资源 资源共享机制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张绍丽 郑晓齐 张辉
教育大数据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只有通过资源共享,才能达到最大化的利用。本文从教育大数据与资源共享关系出发,构建教育大数据信息平台,并对平台的构建机理、框架结构和功能效用进行详细阐述。最后,从开放获取、分类存储、整合共享、技术支撑和管理协同五个方面论述平台的运行机制,旨在推动大数据背景下的教育大数据信息资源的开放与共享。
关键词:
教育大数据 资源共享 平台构建 运行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