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71)
2023(5715)
2022(4610)
2021(4323)
2020(3515)
2019(8066)
2018(7652)
2017(14049)
2016(7022)
2015(8027)
2014(7921)
2013(7970)
2012(7410)
2011(6654)
2010(6879)
2009(6309)
2008(6397)
2007(6372)
2006(5771)
2005(5232)
作者
(21509)
(17898)
(17824)
(16833)
(11517)
(8428)
(8033)
(6869)
(6841)
(6694)
(6057)
(6051)
(5955)
(5666)
(5658)
(5579)
(5304)
(5267)
(5211)
(4830)
(4557)
(4506)
(4274)
(4187)
(4080)
(4026)
(4008)
(3940)
(3734)
(3454)
学科
(33906)
经济(33887)
管理(24526)
(24299)
(20095)
企业(20095)
技术(14522)
方法(12542)
中国(11207)
数学(10748)
数学方法(10639)
(9577)
技术管理(7392)
业经(7043)
地方(6911)
(6596)
(6575)
金融(6575)
农业(6321)
(6050)
贸易(6042)
(5978)
(5897)
银行(5888)
(5848)
(5732)
(5467)
理论(5407)
(4450)
关系(4241)
机构
大学(104883)
学院(103759)
(46301)
经济(45316)
管理(41219)
研究(38443)
理学(34111)
理学院(33759)
管理学(33159)
管理学院(32935)
中国(31266)
(23745)
(21238)
科学(20986)
(19019)
中心(18215)
(17291)
研究所(16635)
(16072)
财经(15864)
北京(15702)
(14483)
(14037)
经济学(14002)
业大(13849)
(13662)
技术(13507)
(13222)
师范(13104)
经济学院(12489)
基金
项目(64993)
科学(51754)
研究(50793)
基金(46009)
(39905)
国家(39579)
科学基金(34097)
社会(31718)
社会科(30104)
社会科学(30094)
(25445)
基金项目(23797)
教育(23115)
(21264)
自然(20734)
自然科(20313)
自然科学(20307)
编号(20184)
自然科学基金(19948)
资助(18472)
成果(16549)
(15338)
课题(14755)
重点(14751)
(14622)
(14498)
创新(14379)
国家社会(13333)
(12767)
教育部(12643)
期刊
(55607)
经济(55607)
研究(36114)
中国(31757)
管理(18822)
(17006)
教育(16330)
科学(14545)
技术(14501)
(14391)
学报(13828)
(13253)
金融(13253)
大学(11233)
学学(9971)
农业(9811)
财经(8937)
经济研究(8791)
科技(8725)
业经(8332)
技术经济(8099)
(7829)
论坛(7829)
(7787)
图书(7325)
问题(6570)
(6455)
(5962)
国际(5762)
职业(5717)
共检索到1817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吴小康  于津平  
构建统一的技术大市场对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意义重大。本文以专利交易为例,研究了科技中介对于降低城市间技术交易壁垒的作用。利用2006~2019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的1430129条专利所有权变更记录,本文构建了一套全新的专利交易数据库,同时根据专利基本信息中的5508215条申请人—代理人关系,创新性地测量了城市间的代理中介联系强度。以引力模型为基础,本文实证研究发现,控制了城市对和城市—年份固定效应后,代理中介联系仍对城市间专利交易有统计和经济上的显著影响。同时,利用城市对内代理联系的“突然”增强构建代理冲击,使用双重差分和事件分析方法的估计显示,代理联系和专利交易的因果关系稳健。在复杂创新和过程创新比例更高的行业、制度质量更差和替代性中介数量更少的城市,以及转让方为个体、类型为发明专利时,代理联系的作用更大,说明代理联系有助于降低专利交易中的信息和契约壁垒。本文不仅系统评估了科技中介在技术交易中的作用,而且为研究技术交易和技术中介问题提供了数据基础。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露  
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促进创新要素畅通流动,为全国统一技术大市场建设注入新动能,而知识产权保护能否以及如何释放技术创新红利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基于2013—2021年中国内地290个城市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知识产权保护对全国统一技术大市场建设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知识产权保护能够显著促进全国统一技术大市场建设,在借助工具变量处理潜在内生性问题以及开展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2)知识产权保护对全国统一技术大市场建设存在异质性影响,对中西部区域城市、成渝城市圈、经济不发达城市和资源型城市的影响作用较弱;(3)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知识产权保护通过提升区域创新创业水平和提高政府财政支出偏向对全国统一技术大市场建设产生影响。据此,提出积极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落实、着力提升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效益、充分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筑牢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屏障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春蕊   钱嘉柠   余金馨  
随着全国统一技术大市场的建设与发展,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交易之间的关系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问题。基于微观企业参与技术交易市场的视角,研究知识产权保护对技术交易的影响。鉴于数据的可得性,主要研究专利交易。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强度越高,企业交易的专利越多。这个影响在考虑内生性后依然显著。知识产权保护对专利交易的影响主要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和增加交易收益实现。异质性方面,融资约束强的公司和高科技行业的公司的专利交易受知识产权保护强度的影响更大。研究结论丰富了文献中影响技术交易的因素,并为政策供给和进一步激发技术市场活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小广  张晏玮  刘莹  
全国统一大市场包括全国统一的消费大市场(如农产品和工业品等各类商品大市场)、投资与金融大市场、要素与资源品大市场以及物流大市场等。从需求动力来讲,最主要的是建设消费大市场,只要巨大的消费潜能被释放,便能促进我国其他市场进一步繁荣。所以,建设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是基础,而形成强大的消费市场是关键,根本目标是加快促进制造强国与消费强国建设。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黄欣然  蔡道成  
削弱及破除区域间市场分割既是建设统一大市场的关键所在,也是打破绿色技术创新约束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市场分割的视角研究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本文基于2003~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测算了30个省(区、市)商品、资本、劳动力市场分割水平,多维度探析市场分割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1)劳动力市场分割水平最高,商品市场分割水平居中,资本市场分割水平最低。(2)市场分割抑制了绿色技术创新的发展,从三个市场细分来看,商品市场分割与绿色技术创新无显著关系,而资本、劳动力市场分割则抑制了绿色技术创新发展。另外,市场需求规模、市场竞争的传导作用得到验证。(3)从地区异质性来看,东部地区市场分割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并不显著,在中部、西部地区则显著为负。基于此,本文提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绿色技术创新的建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孙莹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过程中市场分割的税收因素表现,主要包括增值税收入分享坚持生产地原则引发的增值税跨区域转移、税收选择性激励政策、区域性税收优惠“洼地”与税收征管空间以及税收政策对基础研究与产学研合作缺乏足够支持等。为此,税收可从逐步探索增值税收入分享原则由生产地原则转变为消费地原则、推动政策实践方式由产业性向功能性转变、严格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和提高税收征管智能化、对基础研究与产学研合作给予更大力度支持等方面加以优化完善,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期刊] 征信  [作者] 高昕  
信用要素具有非稀缺性、非竞争性、强依附性、广渗透性和可识别性等特征,能够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拓展市场规模、降低交易成本、深化市场分工、规范市场秩序、优化资源配置。面对信用要素数据不完善、共享不充分、应用场景不丰富、价值实现机制不健全等困境,需要以信用要素赋能企业生产、居民消费、政府治理为基本路径,搭建一体化信用要素集聚平台、创新开放化的信用要素共享机制、拓展多元化的信用要素应用场景、完善包容性的信用要素价值实现机制。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丁俊发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充分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统一大市场引导生产、促进消费、优化配置、推动增长,是关乎国家命运与安全的大战略。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需要解决当前存在的五方面问题:一是对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缺少顶层设计与精准施策;二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受到体制性、制度性约束,政府与市场间关系尚未完全理顺;三是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还存在明显的短板、缺陷、堵点;四是在市场经济发育过程中,对出现的教训没有足够重视,对市场经济规律的把控存在不足,扭曲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五是就市场谈市场,未把市场放入国民经济全局。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必须全面正确理解全国统一大市场,明确市场、市场体系、市场经济三个概念的内涵。其中,市场是商品交易场所,是资源配置方式,是商品交易关系的总和;市场体系是由不同市场要素构成的组织结构、运作结构与协同结构;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制度,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间关系是运作好市场经济的核心。正确认识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和运作好全国统一大市场是一篇大文章。必须认识到,全国统一大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全球最大的统一大市场和开放大市场,是多元化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是供应链模式下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必须精准施策,处理好五个关系:一是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二是市场与企业的关系;三是市场与“三驾马车”的关系;四是市场与中介组织的关系;五是市场与创新的关系。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光远  
行政垄断是市场经济的最大障碍,对竞争的损害要大于市场垄断。反行政垄断执法打破行政垄断效果明显,但由于属事后监管,案件发生时已经对竞争造成损害,防止行政垄断效果有限。公平竞争审查属事前监管,可以将大部分行政垄断防范于萌芽状态,是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有力抓手和重要保障。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刘志彪  
“同产业”平等,既是现代市场竞争中企业之间公平竞争的基础,也可以用来作为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工作抓手。可据此推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公平和公正,消除过去按企业类别尤其是按所有制性质进行产业政策管理的诸多弊端。作者认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破除按照所有制、规模、隶属关系、地区等标准分类管理企业的传统做法,平等企业间的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平等性既是市场规则统一性的基础,也是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前提。根据现代产业组织运行及其竞争政策运作的原理,作者在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上独辟蹊径地提出按“同产业”平等这个基本政策主张的基础上,详细地分析了按“同产业”平等的政策内容以及可能产生的积极效应,并从现阶段我国市场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了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若干具体建议。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吴华强  才国伟  何婧  
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文章利用相对价格方差均值方法测度了全国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的一体化程度,发现商品市场一体化程度在逐渐上升,但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并未呈同样上升趋势。地方竞争导致的地方保护和分割负面现象、要素市场流动管制行政色彩较重、基础设施缺乏互联互通、疫情冲击是造成我国现在市场分割的直接原因。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政策内涵。当前,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为市场提供统一的基础性制度供给,统筹好安全和发展、全国和地方、市场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单一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志成  
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出现的一种高级形态,涉及时间、空间等不同维度,关系到制度规则、市场监管、商贸流通、城乡区域、基础设施等不同领域。当前,我国统一市场建设在基础制度、经济政策、要素市场、流通体系、市场监管等方面仍存在一定障碍。相关问题产生有央地财政关系未理顺、政绩考核制度不合理、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重点领域改革进程慢等原因。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做好统一和统筹、协同和共享、培育和畅通、清理和破除、规范和整顿五方面的重点工作,确立公平竞争审查、现代市场监管体系建设、要素市场化改革、区域协同发展、市场交易平台和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五大政策支柱,落实好建章立制和破除壁垒两方面政策,不断提高政策的统一性、规则的一致性、执行的协同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中祥  
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市场作为建立全国统一的能源和生态环境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关键引擎。对碳市场建设而言,统一大市场的“统”意味着建立全国统一的制度规则,意味着电力和碳相关市场的协同发展,意味着全国碳市场建设不断扩容,交易主体不断多元化、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不断丰富,意味着即使在全国性碳市场起步和区域性碳市场试点共存的阶段,地方碳市场与全国碳市场仍能形成协同增效。在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背景下,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对加快建设完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成以全国碳市场为主、有鲜明特点的区域碳市场为辅的中国碳市场至关重要。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邱文文  张振凯  
加快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形成要素自由流动、高效运营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我国扎实推进新发展格局战略的重要基础。数字经济发展为我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注入了活力。本文基于我国2019-2021年省级层面样本数据,实证研究了数字经济对我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驱动效应,并进一步从技术创新视角考察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在省域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阵,呈现出东部地区较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相对滞后的数字经济发展新格局。数字经济对我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具有显著驱动效应,既存在直接驱动效应,也存在间接技术创新驱动效应。其间接驱动效应主要通过技术创新渠道抑制市场分割助力我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电子商务作为数字经济的一种业态,对推动我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实践中也需要重点关注营商环境对我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积极赋能作用。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申明浩   庞钰标  
数字技术本身的新突破可以提高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治理效率,促进企业资本跨区域流动。本文结合2007—2021年企业数字专利和异地设立子公司的证据,探究数字技术创新对企业资本跨区域流动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技术创新可以推动企业资本跨区域流动。机制检验发现,数字技术创新可以促使异地子公司利润分回母公司,进而提高企业资本跨区域流动水平。异质性分析发现,在数字产业化行业和非数字经济行业、同一经济圈以外以及市场分割程度较低地区,数字技术创新的赋能效果更加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对于没有数字技术创新的企业,数字化战略也有助于企业跨地区发展,但促进效果并没有前者强。此外,虽然数字技术创新促进企业资本流向更为发达的地区,但有利于缩小母子公司所在城市间的经济增长差距。本文从企业异地发展的角度揭示数字技术创新助力企业资本跨地区流动的重要作用,检验地理性二元经济理论的中国实践结果,为我国数字技术创新政策制定、巩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重要的经验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