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47)
- 2023(11830)
- 2022(10007)
- 2021(9060)
- 2020(7910)
- 2019(18045)
- 2018(17699)
- 2017(34077)
- 2016(18479)
- 2015(20969)
- 2014(21133)
- 2013(20945)
- 2012(19532)
- 2011(17621)
- 2010(18135)
- 2009(17512)
- 2008(16810)
- 2007(15417)
- 2006(13512)
- 2005(12380)
- 学科
- 济(75146)
- 经济(75044)
- 管理(57460)
- 业(56478)
- 企(46766)
- 企业(46766)
- 方法(34232)
- 数学(30385)
- 数学方法(30120)
- 融(27867)
- 金融(27863)
- 银(26087)
- 银行(26046)
- 中国(25836)
- 财(25211)
- 行(25115)
- 制(21961)
- 农(21574)
- 业经(17367)
- 务(16369)
- 财务(16332)
- 财务管理(16290)
- 地方(15948)
- 企业财务(15523)
- 农业(14530)
- 贸(14495)
- 贸易(14485)
- 学(14221)
- 易(14117)
- 体(14011)
- 机构
- 大学(269505)
- 学院(268740)
- 济(113816)
- 经济(111322)
- 管理(101399)
- 研究(90304)
- 理学(86722)
- 理学院(85769)
- 管理学(84420)
- 管理学院(83914)
- 中国(74821)
- 财(56451)
- 京(55973)
- 科学(53937)
- 农(47648)
- 所(46159)
- 财经(44096)
- 中心(44073)
- 江(41819)
- 研究所(41561)
- 业大(40151)
- 经(39809)
- 农业(37478)
- 经济学(36158)
- 北京(35117)
- 州(33111)
- 范(32923)
- 经济学院(32861)
- 财经大学(32717)
- 师范(32558)
- 基金
- 项目(174585)
- 科学(137114)
- 研究(128334)
- 基金(126563)
- 家(109487)
- 国家(108554)
- 科学基金(92762)
- 社会(81796)
- 社会科(77703)
- 社会科学(77676)
- 省(69245)
- 基金项目(67151)
- 教育(59062)
- 自然(58425)
- 划(57673)
- 自然科(57073)
- 自然科学(57055)
- 自然科学基金(56113)
- 编号(52051)
- 资助(51522)
- 成果(43411)
- 重点(39590)
- 部(39349)
- 发(37660)
- 创(37528)
- 制(36561)
- 课题(36038)
- 创新(35230)
- 国家社会(34075)
- 教育部(33872)
共检索到4100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邱兆祥 安世友 刘国平
科技与金融结合可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引擎式带动经济增长,对于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三个层面分析科技与金融结合中的制约因素,并以榆林市为例分析科技与金融相结合中存在的缺乏市场化基础、直接融资支持不足、科技与金融相互渗透不强等问题,以此为基础提出应形成政府、科技企业以及金融系统的合力,推动科技金融的发展。
关键词:
科技 金融 制约 对策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方建武 李忠民
影响个人金融投资行为的因素是什么?本文从历史发展和社会心理学的视角,通过社会保障机制、社会阶层结构、民俗文化对个人金融投资行为影响的分析,得出保障机制、阶层结构、民俗文化是制约我国个人金融投资行为的三个重要因素;同时指出特定的历史阶段里,保障机制、民俗文化、社会分配的货币化程度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因素。因此,个人的社会阶层位置成为对个人投资行为约束影响最大的量,也成为行为研究的重点。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戴洛特 张燕 李家华
现今我国已进入金融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阶段。供给侧改革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改善城乡二元结构的基本切入点,也是提升精准扶贫效率,为广大农民谋利益的关键。而如何建设立体化、全方位、广覆盖的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体系就成为了实现金融领域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农村普惠金融因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普遍具有金融排斥特征,同时金融产品的低端化又使得其具有信用风险和适应性成本控制,因此农村普惠金融亟需通过创新来克服诸多制约因素,使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双位联动共同作用于农村普惠金融的创新发展。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邱兆祥 刘永元
资源型城市的产业升级转型一直是世界性的难题,科技与金融结合可以有效提升要素禀赋结构,提高生产效率,摆脱对资源型产业的过度依赖。通过分析科技金融结合的现实意义、内在动因及结合路径,以我国西部能源城市榆林市为例,着重探讨制约榆林市科技金融结合的制约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并为促进资源型城市科技金融的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科技金融 制约因素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马天禄
金融机构要在风险可控的原则下,减低贷款门槛,简化贷款程序,按照市场原则,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农业科技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技术推广是当前"三农"工作的重要着力点。为了掌握农业科技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资金供需矛盾,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组织了对湖南省农业科技发展金融支持情况调研。调查结果显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莫易娴
网络金融的发展不仅取决于金融法规和计算机网络技术,还包括非正式制度方面的原因。本文分析了文化、社会资本、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等非制度性因素对网络金融发展的影响,并提出改进之策。
关键词:
网络金融 非正式制度 因素分析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余燕春
本文认为,影响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制约因素主要是:1科技成果不成熟、不贴切实际;2企业科技力量薄弱;3企业缺乏科技成果转化启动资金;4技术市场服务体系不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5技术中介机构力量薄弱。对此,作者提出了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具体对策:第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研管理体系;第二,加大企业对应用开发型研究的投入比例;第三,增强企业的技术开发力量;第四,成立风险投资基金;第五,培育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机构,健全有关的法律法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米晓 张保军 杨改河
农业推广工作是一项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战略性的社会经济工作。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制转轨滞后,推广机构设置分散,难以发挥整体效益;农业推广科技投资机制不健全,供给量严重不足;缺乏一支高素质的技术推广队伍;科研、教育、推广协调困难;同时由于基层推广组织在提供推广服务时存在偏重自身经济利益的倾向,难以共同发挥农业推广的作用。要搞好农业推广工作首先要强化政府调控,改善农业推广宏观环境,加大政府投入,完善筹资渠道;其次要培养高素质的推广人员,同时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科技接受率,使农业推广服务体系社会化。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周天芸 陈平
金融抑制是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县域经济的风险大、情况复杂,而借款人又缺少银行所要求的抵押,商业银行在县域的信贷规模持续收缩。本文根据对广东县域金融的调研资料,结合县域经济主体的财产特征,阐释抵押设定、抵押率及抵押登记成本方面的特征,分析制约广东县域金融发展的抵押因素,以探析广东县域金融交易的困境。
关键词:
农村金融 县域金融 制约因素 抵押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兆海
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和创新,对促进我国农村经济金融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文在对制约当前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构建金融组织机构、培育金融市场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金融 金融服务 服务创新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谭建学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农村金融业在促进农业发展、繁荣农村经济、助推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经济改革先行、金融改革滞后的现状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因此,如何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消除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因素,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农村经济 金融因素 机制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孙军
1999年4月20日,我国第一家经营银行不良资产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达公司在北京成立。目前,信达公司正在着手收购中国建设银行的部分不良贷款。据悉,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将相继组建相应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处理各自系统内的大量不良资产。 一、我国金融...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周国林
在分业经营制度下,中国金融产品的创新受制度障碍,主体缺乏创新动力,市场发展不平衡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深化基础产品的创新,在此基础上审慎发展衍生产品市场是中国金融产品创新的现实选择。
关键词:
金融产品创新 基础产品 衍生金融产品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潘开灵
运用制约因素理论对接力技术的假设前提和理论基础进行了分析。首先介绍了接力技术的基本思想和所遵循“接”、“作”和“交”的原则 ,提出了生产中制约分类方案 ,分析了该技术的制约因素的性质、假设前提、生产与成本理论 ,指出接力技术以承认项目中存在性不确定的因素和管理中存在着惯性制约为前提 ,得出接力技术关于生产作业最根本的理论基础是生产效率理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