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87)
2023(11705)
2022(10296)
2021(9701)
2020(8084)
2019(18576)
2018(18305)
2017(35424)
2016(18813)
2015(21296)
2014(21224)
2013(20928)
2012(18905)
2011(16916)
2010(17046)
2009(15955)
2008(14348)
2007(12409)
2006(10909)
2005(9525)
作者
(54255)
(44615)
(44354)
(42116)
(28305)
(21390)
(20343)
(17583)
(17067)
(15902)
(15532)
(14819)
(14052)
(13976)
(13884)
(13563)
(13272)
(13209)
(12614)
(12612)
(10960)
(10899)
(10777)
(10131)
(10129)
(9899)
(9887)
(9878)
(9035)
(8743)
学科
(72375)
经济(72301)
管理(54858)
(54089)
(45892)
企业(45892)
方法(34421)
数学(29807)
数学方法(29441)
(26443)
金融(26442)
中国(25120)
(24622)
银行(24586)
(23732)
(19782)
(19129)
地方(17437)
业经(17237)
(15883)
(15775)
(13902)
财务(13835)
财务管理(13815)
理论(13677)
农业(13535)
技术(13368)
企业财务(13199)
(12353)
贸易(12341)
机构
大学(261962)
学院(260439)
管理(106816)
(100189)
经济(97787)
理学(92916)
理学院(91950)
管理学(90300)
管理学院(89857)
研究(84423)
中国(68842)
(55990)
科学(53649)
(45866)
(41497)
中心(40737)
(40370)
业大(39467)
研究所(38096)
财经(37376)
(36225)
北京(35660)
(33975)
(33294)
师范(32955)
农业(31539)
(30988)
(30964)
经济学(29463)
财经大学(28135)
基金
项目(183886)
科学(143936)
研究(134807)
基金(132473)
(114819)
国家(113843)
科学基金(98286)
社会(82832)
社会科(78581)
社会科学(78560)
(72595)
基金项目(71179)
自然(64750)
自然科(63218)
自然科学(63205)
自然科学基金(62037)
教育(60863)
(60790)
编号(55230)
资助(54849)
成果(44090)
重点(40733)
(39574)
(39059)
(38900)
课题(37596)
创新(36226)
科研(35138)
项目编号(34641)
大学(34350)
期刊
(104376)
经济(104376)
研究(75650)
中国(48618)
学报(40779)
管理(38694)
科学(37731)
(35853)
(35080)
金融(35080)
(33646)
大学(30886)
学学(28998)
教育(27528)
农业(24836)
技术(23335)
财经(17372)
业经(17134)
经济研究(16210)
科技(14970)
图书(14879)
理论(14725)
(14601)
实践(13811)
(13811)
问题(13141)
技术经济(12599)
(12261)
现代(11922)
情报(11693)
共检索到3770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道衡  
近年来,伴随我国互联网技术进步和应用进程的不断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与金融行业的耦合关系愈发明显。在科学技术和金融行业结合的大背景下,互联网金融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各个流程中的体制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首先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内容和监管重点进行了分析和梳理,结合湖南省科技金融融合之现状及问题,提出了若干有针对性的互联网金融行业风险管控的具体建议和优化路径,旨在为湖南省相关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和借鉴。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杨辉  杨丰  
现代金融危机破坏性之所以越来越强烈,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和紧耦合度越来越高,由此导致各类风险的相互作用、相互加强,并最终导致系统风险的形成。该文基于工程学视角描述了这一机制的演变过程及其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的表现,并提出松弛金融系统紧耦合性的相应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林  李雨田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金融发展与科技创新的耦合协调机理,然后构建金融发展与科技创新的系统耦合协调模型,并以中国内地除西藏以外的30个省市2002-2012年的面板数据对两者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金融发展与科技创新的系统耦合协调度整体不佳,60%以上省份的系统耦合协调度呈下降趋势;复合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在整体上呈现出以东北-西南为脊背的"中线隆起、两侧塌陷"的分布特征,东部地区失衡现象更为严重;失衡的原因具有省际差异。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认为,推进科技金融融合发展不能仅单纯地提高金融发展水平和科技创新水平,更重要的是创新金融与科技耦合互动的方式和路径,提高两者的融合质量。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仁祥  刘孟飞  
随着科技与金融耦合的不断深入,对其负向作用及脆弱性的研究不容忽视。运用熵值法对我国2006—2020年省际科技金融耦合系统脆弱性指数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引入金融结构,检验金融结构对科技金融耦合系统脆弱性影响的本地效应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各地区金融结构市场化程度呈上升趋势;(2)总体而言,金融结构市场化水平提高有利于改善系统脆弱性;(3)不同经济发展水平、金融结构对系统脆弱性的影响效果不同;(4)全国层面,金融结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会加剧周边地区系统脆弱性;分地区层面,东部地区金融市场占比增加会带动相邻省份系统脆弱性改善,而中西部地区反而起到加剧作用。因此,应推动金融市场发展、完善银行中介服务。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冯鑫明  殷清  张一飞  
基于2009—2018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耦合模型和静态面板模型,测算科技金融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度并对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表明,(1)科技金融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度整体上呈上升趋势,但区域间差别明显,耦合度均值由东到西逐渐递减;(2)政府投入力度、金融机构贷款力度、技术创新能力、地区产业结构均能显著提高二者的耦合度,其中金融机构贷款力度、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产业结构分别对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二者耦合程度影响最大。建议充分发挥好公共科技金融的积极作用,坚持技术创新和重视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以提高科技金融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度,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增长。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汤露  彭耿  
借鉴自然生态构建金融生态系统,采用耦合模型和Dagum基尼系数,实证检验了2006~2019年中国31个省市金融生态系统内部耦合水平的区域差异。研究表明:(1)中国金融生态系统内部耦合水平整体较低,多处于磨合耦合阶段,这说明金融生态内部协调发展能力较弱,金融运行质量不高。(2)中国金融生态系统内部耦合水平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呈“东-中-西”阶梯式递减;区域间的差距是其内部耦合差距的主要来源,且呈扩大趋势;但整体、区域间及区域内的基尼系数较小,这说明区域间金融生态系统内部耦合质量与区域金融风险的关联度不大。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仁祥  付腾腾  
从脆弱性的角度出发,在分析科技与金融耦合系统脆弱性内涵及特征的基础上,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函数模型对2000—2016年湖北省科技与金融耦合系统脆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耦合脆弱性指数经历了一个"先下降、再上升、后下降"的演变过程,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发生脆弱性事故的可能性较小;敏感性和恢复力对耦合脆弱性的贡献度都很高,从降低敏感性和提高恢复力两个角度提出控制湖北省科技与金融耦合系统脆弱性的措施。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仁祥  郭晓媛  
文章选取2005—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区域、行业研究金融集聚对“金融—科技”耦合脆弱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金融集聚对邻地“金融—科技”耦合脆弱性的影响远大于其对本地“金融—科技”耦合脆弱性的影响,且影响方向相反;在不同行业中,银行业与保险业的集聚均能显著影响“金融—科技”耦合脆弱性,证券业的集聚增加了“金融—科技”耦合脆弱性,存在拥挤集聚风险;在不同区域中,东部地区的金融集聚能够显著降低本地“金融—科技”耦合脆弱性,西部地区则相反。协调不同金融行业、不同区域的发展,是降低“金融—科技”耦合脆弱性、推动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王伟   王珂凡   张倩  
科技金融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良性互动和交互作用所形成的有机结合或深度融合的耦合关系。本文在分析两者耦合机理的基础上,基于2014—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综合分析两者间的耦合协调度及其互动发展关系。研究表明:2014—2020年,中国科技金融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耦合协调度显著提高,且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不同省份两者间协调发展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征,通常表现为东部较高、中部次之、西部较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且大部分地区的耦合性呈现出“高与高”或“低与低”聚集的地域分布特征。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加大科技金融支持力度、优化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科技金融创新能力、强化科技金融人才培养和引进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范文晓  沈丽  
科技金融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良性互动已成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力。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和空间Kernel密度估计法考察科技金融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化特征。研究发现:科技金融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耦合协调发展向优质阶段迈进的关键是提升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水平;我国科技金融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耦合协调度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是超变密度和区域间差异;东部地区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均衡格局逐渐完善,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耦合协调度分布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多极化特征;在考虑空间因素和时间跨度的条件下,我国多数省份与相邻省份科技金融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耦合协调的空间关联作用得到显现。研究有助于推动科技金融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耦合协调发展,为实现区域实体经济高质量协同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参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戴志敏  余志伟  郭露  
本文分析中国数字普惠金融与科技创新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状况,为两者实现协调发展提供建议。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11—2019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数字普惠金融与科技创新综合评价体系,利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数字普惠金融与科技创新的发展状况及耦合协调水平,并利用σ收敛系数及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探讨两者耦合协调水平的收敛趋势、空间关联以及空间集聚状况。研究表明:从2011—2019年全国整体及省域数字普惠金融与科技创新水平均有所提升,但省域间差距明显且科技创新严重滞后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水平也有所提升但在省域间仍存在较大差异且未表现出收敛趋势,在空间上表现出集聚分布,具有显著的正向关联效应。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元萍  杨哲  赵仡  
金融发展与技术创新的交互作用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至关重要,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协调评价模型,将金融发展与技术创新视为两个子系统,对二者的耦合协调关系及时空分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耦合协调度在我国不同省份具有显著差异,整体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大部分省份的技术创新能力滞后于金融发展水平,两个系统协调发展的良性机制尚未形成。据此建议各省份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从金融供给侧或技术供给侧寻求着力点,通过复合系统良性运转实现经济持续增长。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佟金萍  陈国栋  曹倩  
通过构建区域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贸易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十五"末期(2005年)、"十一五"末期(2010年)、"十二五"中期(2013年)我国30个省市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各地区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贸易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较差;地区间耦合协调发展差距较大;三者的发展存在不平衡现象,科技金融的发展明显滞后于另外两者。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仁祥  杨曼  
提升科技与金融的耦合效率是当下中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之一。基于网络DEA方法对1996—2014年中国省域科技与金融的耦合效率进行了科学测算,并利用空间计量和非参数核估计方法对其空间集聚、动态演进的趋势及区域异质性进行了分析,且实证检验了政府主体、制度环境等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科技与金融耦合效率整体逐步改善,但区域间与区域内的非均衡性较为明显;省域层面表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高值空间集聚区主要集中在以上海、浙江、江苏等为核心的东部省份,但2010年以后以重庆、四川等为核心的高值空间集聚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仁祥,张晗,杨曼  
从理论上论述了政府干预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系统脆弱性的必要性、途径及作用机制。基于以耦合系统内部结构为表征的实体子系统脆弱性和以公共创新环境、耦合系统综合效益为测评工具的虚像子系统脆弱性3个维度构建耦合系统脆弱性指数,分别采用静态面板固定效应回归及动态面板两阶段系统GMM回归,实证检验了我国政府干预对耦合系统脆弱性的实质影响。研究表明:在各类干预举措中,政府采购政策与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效应明显,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效应潜力巨大;财政政策领域明显存在过度干预现象,其它政策效应或不显著或有违初衷,亟待调整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