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01)
- 2023(14174)
- 2022(11878)
- 2021(11030)
- 2020(9195)
- 2019(21037)
- 2018(21086)
- 2017(40325)
- 2016(22434)
- 2015(24868)
- 2014(25044)
- 2013(24631)
- 2012(22466)
- 2011(20011)
- 2010(19815)
- 2009(17897)
- 2008(17456)
- 2007(15178)
- 2006(13210)
- 2005(11589)
- 学科
- 济(84845)
- 经济(84745)
- 管理(60486)
- 业(59091)
- 企(48593)
- 企业(48593)
- 方法(39255)
- 数学(33714)
- 数学方法(33320)
- 农(23976)
- 学(23659)
- 中国(23016)
- 财(20721)
- 业经(19663)
- 地方(17223)
- 农业(16146)
- 制(15093)
- 理论(14718)
- 贸(14203)
- 贸易(14196)
- 和(13871)
- 技术(13747)
- 易(13731)
- 务(13471)
- 财务(13400)
- 财务管理(13379)
- 环境(13003)
- 企业财务(12771)
- 银(12477)
- 银行(12406)
- 机构
- 大学(317113)
- 学院(314774)
- 管理(120856)
- 济(116276)
- 经济(113617)
- 研究(110574)
- 理学(105428)
- 理学院(104147)
- 管理学(102014)
- 管理学院(101478)
- 中国(78036)
- 科学(75075)
- 京(68208)
- 农(62917)
- 所(57877)
- 业大(55149)
- 研究所(53660)
- 财(52159)
- 农业(50006)
- 中心(48434)
- 江(45569)
- 北京(42645)
- 财经(42637)
- 范(42163)
- 师范(41597)
- 院(40250)
- 经(38865)
- 州(37295)
- 技术(34971)
- 经济学(34180)
- 基金
- 项目(225851)
- 科学(174980)
- 基金(162571)
- 研究(156988)
- 家(146003)
- 国家(144827)
- 科学基金(121665)
- 社会(96332)
- 社会科(91042)
- 社会科学(91018)
- 省(88679)
- 基金项目(87050)
- 自然(82887)
- 自然科(80911)
- 自然科学(80884)
- 自然科学基金(79417)
- 划(75960)
- 教育(71332)
- 资助(66590)
- 编号(62568)
- 重点(51395)
- 成果(50308)
- 部(48343)
- 发(47851)
- 创(46607)
- 计划(44210)
- 科研(44074)
- 课题(43676)
- 创新(43569)
- 大学(40869)
- 期刊
- 济(123809)
- 经济(123809)
- 研究(87228)
- 学报(62921)
- 中国(58045)
- 农(57226)
- 科学(54622)
- 大学(45602)
- 学学(43318)
- 管理(42875)
- 农业(39628)
- 财(38299)
- 教育(33798)
- 技术(24999)
- 融(23312)
- 金融(23312)
- 业(21342)
- 业经(20773)
- 财经(20311)
- 经济研究(19661)
- 业大(17413)
- 经(17229)
- 版(17039)
- 科技(17023)
- 问题(16625)
- 图书(16256)
- 林业(15148)
- 资源(14684)
- 理论(14512)
- 技术经济(14030)
共检索到4454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常学礼 鲁春霞 高玉葆
论文从植被的种丰富度和功能多样性两个方面研究不同沙漠化阶段科尔沁沙地植物种多样性与沙地草场地上生物量的关系。相关分析表明,在科尔沁沙地不同沙漠化阶段,植物种多样性和沙地草场地上生物量的关系与多样性指数计算的基本单位有关。研究结果显示:①依据一年生、多年生和灌木等生活型为划分标准的功能多样性,在固定沙丘、半流动沙丘和流动沙丘阶段与沙地草场地上生物量的关系最密切,关联系数分别为-0.534、-0.574和-0.431。以豆科植物、C3植物和C4植物为划分标准的功能多样性,在半固定沙丘阶段与沙地草场地上生物量的关系最密切,关联系数为0.722。②在不同的沙漠化阶段,生活型多样性与地上生物量的关系呈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梅焕 朱志梅 曹明明 王春杰 谢艳
【目的】揭示沙漠化过程中土壤、植被的相互作用规律,为土壤-植被系统的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毛乌素沙地东南缘陕西榆林地区沙质草原地带沙漠化程度明显的区域为研究区,在野外调查和图像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空间序列方法,将沙漠化过程分为非沙漠化阶段(植被盖度>35%)、潜在沙漠化阶段(植被盖度25%~35%)、轻度沙漠化阶段(植被盖度15%~25%)、中度沙漠化阶段(植被盖度5%~15%)、重度沙漠化阶段(植被盖度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土壤 植被 相关性 耦合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晨 王寅 王健铭 杨欢 王雨辰 徐超 李景文 褚建民
【目的】科尔沁沙地地处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其植物多样性组成与格局对人为干扰及其导致的环境因子变化极其敏感。近年来,科尔沁地区农牧业发展迅速,人为干扰对自然植被的影响不断加大,但是探讨放牧干扰与环境因子对植物群落不同水平物种多样性相对影响的研究还比较缺乏。【方法】本研究基于44个调查点,放牧干扰数据以及环境数据,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一元线性回归、多项式回归和方差分解等方法,分析科尔沁沙地植物群落α、β、γ多样性分布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1)群落α、β、γ多样性均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不同放牧强度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 <0.01)。(3)放牧干扰是群落α和β多样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放牧干扰与土壤因子的协同作用是群落γ多样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放牧干扰对科尔沁沙地植物群落不同水平物种多样性起着关键作用。因此需要制定科学的放牧管理制度、加强监管力度,对严重退化的区域实行围封禁牧,在降低放牧强度的同时打击偷牧行为,能够有效促进科尔沁沙地植物多样性保护和退化生态系统自然恢复。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淑琴 孙忠林 马崇勇 姚靖波 华明阳 高凯 周立业 田迅
少花蒺藜草(Cenchrus pauciflorus)是我国北方主要的入侵物种之一,内蒙古西辽河平原的科尔沁沙地是其入侵的重灾区,近年来呈逐步扩散趋势,对当地农牧业生产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本研究以科尔沁沙地沙丘、草地、林地和农田4种生境中的少花蒺藜草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少花蒺藜草表型性状分析比较,探讨了其表型特征和生物量分配对生境的响应,有助于全面认识少花蒺藜草的形态学和生物学特征,对揭示科尔沁沙地少花蒺藜草的入侵机制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同时亦能为其相关生态防控技术的研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生境对少花蒺藜草表型性状有显著影响,其表型可塑性较高,4种生境所有表型从大到小依次为农田>沙丘>林地>草地。2)同一表型的变异系数在不同生境中无显著差异(P> 0.05),但相同生境不同表型间差异显著(P 0.05),但对茎叶比和刺苞比有显著影响(P <0.05)。少花蒺藜草通过调整表型和生物量分配策略适应不同的生境条件,其营养性状、克隆性状、生殖性状和生物量分配都具有一定的可塑性。胁迫、干扰和繁殖体质量的差异很可能是不同生境少花蒺藜草表型差异和变异的重要因素。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炜 杨金恒 岳太青
科尔沁沙地治理一直是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经过多年坚持不懈地努力,科尔沁沙地初步实现了治理速度大于沙化速度的历史性逆转。目前,科尔沁沙地治理进入了最后的攻坚阶段,打好这场攻坚战,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巩固建设成果,继续推进以扩大林草植被为核心的沙地综合治理,构建和谐、稳定、高效的沙地生态系统。
关键词:
科尔沁沙地 治理 问题 对策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姜汇 高凯 周立业 田迅
为调查科尔沁沙地草原近年来植物多样性和植物生态特征,以反映该地区环境变化和植物生态适应性。本研究于2013年8月选取科尔沁沙地共56个样地,对样地植物按典型的科、属、种分类系统和株生长型、根生长型、Raunkiaer生活型、水分生态型及分布区型进行调查和分类,结果表明,科尔沁沙地具有典型的地面芽植物气候、中旱生生境条件、植物分布区系结构复杂的特征,共发现121种植物,隶属于31个科,6个株生长型,5个根生长型,6个生活型,5个水分生态类型和13个分布区型。其中,禾本科最多,占23.1%;菊科和豆科分别占2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阿拉木萨 周丽芳
对科尔沁沙地21种植物开展了水分提升作用检测和发生特点研究。试验采用上下层土壤隔离的自制栽植箱,通过控制上、下层土壤水分含量的方法检测植物水分提升作用。结果表明:有19个参试物种观测到水分提升作用,水分提升作用可能是沙生植物适应干旱环境的普遍特性;植物水分提升作用在00:00-06:00时段内发生频率和提升数量较高;不同物种间水分提升能力存在差异,本研究首次采用每克根系生物量(干质量)24h可产生的水分提升数量作为比较植物水分提升能力的单位,其数值变化范围为4.86~325.62g/g之间,平均为72.9g/g。综合比较认为,乌丹蒿、万年蒿、牧马豆和雾冰藜具有较强的水分提升能力。浅层土壤干旱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永梅 杨改河 冯永忠
气候变化是影响区域生态环境演化的重要因素,为了研究毛乌素沙地的气候变化及其对沙漠化的影响,利用近45年(1961~2005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毛乌素沙地4个典型旗县(鄂托克旗、乌审旗、榆阳区及盐池县)的气温、降水量、气温与降水量的关系、年大风累计日数及蒸发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该地区20世纪70~80年代气候发生了重要变化,气温回升较快,降水量和气温变化具有同步性,大风日数逐渐减少,蒸发量下降,这些气象要素的变化有利于沙漠化逆转;该地区气候空间差异很大,东南部地区的气候条件较西北部地区优越。依据文献记载,毛乌素沙地沙漠化的总体趋势及不同地区的空间差异与本文研究所得的气候变化趋势及空间差异结论相...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气候变化 沙漠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华 张爱平 杨俊
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改变,可定量评价土地利用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基于1995年和200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应用谢高地等人制定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表,估算了科尔沁沙地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改变。结果表明,从1995-2000年5年间,科尔沁沙地的耕地增加4.87%,林地减少2.25%,草地减少0.03%,水域减少1.32%,湿地增加0.54%,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减少3.21%,未利用地减少8.83%;研究区内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性很大,表现为大部分旗县仍维持着毁林毁草开荒的不合理土地利用活动。科尔沁沙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1995年的1 4...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牛亚龙 刘廷玺 段利民 王冠丽 罗艳云
采用Field Spec4(美国ASD)的便携式光谱仪对科尔沁5种典型沙丘植被的光谱曲线进行测量,并对其特征进行提取分析。结果表明,1)5种典型沙丘植被黄柳(Salix gordejevii)、冷蒿(Artemisia frigida)、麻黄(Herbal ephedrae)、差巴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和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的光谱形态大致相同。根据原始光谱差异和多个光谱特征参数可以区分植被类型。"红边斜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冷蒿(0.99%)>小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常学礼 鲁春霞 高玉葆
历史与现代的资料分析表明 ,科尔沁沙地的风沙环境与人类经济活动密切相关 ,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并存的农牧交错生产方式是沙漠化发生、发展的直接动力。耕地指数 (CI)与沙漠化程度 (DD)可用方程DD =0 3 89+4 82CI来表示 ,二者相关极显著 ,相关系数R2 为 0 92 2 (± 0 0 3 6)。人口密度对沙漠化程度的影响可用DD =0 92 7-0 0 0 41 4PD来表示 ,二者的关系较显著 ,平均关联系数为 -0 83 9(± 0 0 1 )。人口密度与沙漠化程度的负关联 ,主要是因为在研究时期内沙漠化程度呈现波动趋势 ,而并非随着人口的增加而增大 ,由此说...
关键词:
人类经济活动 风沙环境 科尔沁沙地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常学礼 鲁春霞 高玉葆
科尔沁沙地农牧交错区景观持续性的分析表明,在不同时间尺度上,景观多样性的持续性增加1.038(±0.033),而景观优势度持续性下降0.873(±0.112),说明在1958年固定沙丘地占主导地位的景观逐渐演化成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和农田相间分布、平分秋色的景观。在农牧业生产活动的影响下,景观格局的持续性在空间形状的变化上趋向复杂(景观分维数持续性为1.008),而其相邻性下降(景观修改分维数0.953)。斑块尺度上,不同时间尺度的分析显示,流动沙丘和半固定沙丘斑块面积持续性增加,而固定沙丘和农田斑块面积持续减少;从斑块格局的持续性来看,半固定沙丘地空间格局的持续性呈增加的趋势最明显...
关键词:
农牧交错 景观 斑块 持续性 科尔沁沙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梅焕 姚顽强 曹明明 朱志梅
【目的】分析沙漠化过程中,不同沙漠化阶段共有种植物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特征,旨在为沙漠化防治中植被的选择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毛乌素沙地东南缘,采用植被动态学中群落的空间序列方法,以植被盖度为依据,将沙漠化过程划分为5个阶段(非沙漠化、潜在沙漠化、轻度沙漠化、中度沙漠化、重度沙漠化),在每个阶段选取3个1m×1m的样方,采集沙漠化共有种植物本氏针茅(Stipa bungeana)、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油蒿(Artemisia ordosica)、牛心朴子(Cynanchum komarovii)的叶...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共有种植物 抗氧化酶 抗逆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珍珍 王数 张宏飞 毛率垒 任娜欧
为了研究施加黏土后的沙地土壤微形态特征,说明其改良效果,对内蒙古科尔沁沙地土壤切片进行观察,并利用土壤切片图像处理分析系统和Image-Pro Plus 6.0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基质、孔隙和粗骨颗粒等和土壤肥力状况相关的定量化数据进行分析及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施加黏土后,出现了块状微结构和雏形团聚体;从基质比、毛管孔隙占比方面来说,底施处理效果更好,基质比在C2(3×10~5 kg/hm~2)处理水平比对照组提高了8.8%,毛管孔隙占比在C3(6×10~5kg/hm~2)处理水平提高了15%;就总孔隙百分比、粗骨颗粒磨圆度、粉粒百分比、粗骨颗粒平均粒径来说,表施处理效果比较好,C1(1.5×10~5 kg/hm~2)、C2(3×10~5 kg/hm~2)处理水平均有显著改善。结论:1)施加黏土后,沙地土壤结构与原始沙地的粒状微结构相比有一定的改善;2)短期底施处理下,C1和C2处理单元的基质比有所提高,毛管孔隙占比随着黏土施加量的增加而提高;粗骨颗粒特征方面,表施处理效果比底施效果要好;3)短期改良情况下,沙地土壤微结构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还是以粗骨颗粒为主,但改良后出现一些雏形团聚体,各量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周凤艳 雷泽勇 周景荣 吴德东 于红军
科尔沁沙地草牧场防护林效益分析周凤艳雷泽勇周景荣吴德东于红军(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阜新123000)关键词科尔沁沙地,草牧场防护林,效果系数本文于1996年12月30日收到。本文完成后,承蒙本所邢兆凯高级工程师,沈阳农业大学林学院周学安教授提出修...
关键词:
科尔沁沙地,草牧场防护林,效果系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