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20)
- 2023(2197)
- 2022(1904)
- 2021(1898)
- 2020(1630)
- 2019(3696)
- 2018(3593)
- 2017(6329)
- 2016(3851)
- 2015(4261)
- 2014(4262)
- 2013(4242)
- 2012(4135)
- 2011(4020)
- 2010(3953)
- 2009(3697)
- 2008(3596)
- 2007(3215)
- 2006(2853)
- 2005(2683)
- 学科
- 济(14985)
- 经济(14976)
- 学(9563)
- 农(6330)
- 业(6022)
- 地方(5962)
- 管理(4725)
- 农业(4388)
- 方法(4370)
- 中国(3806)
- 数学(3663)
- 数学方法(3586)
- 地方经济(3114)
- 企(2789)
- 企业(2789)
- 经济学(2772)
- 害(2669)
- 教育(2549)
- 业经(2529)
- 虫(2477)
- 理论(2376)
- 及其(2157)
- 虫害(2132)
- 制(2028)
- 防(1990)
- 和(1950)
- 环境(1936)
- 病虫(1934)
- 病虫害(1934)
- 财(1804)
- 机构
- 大学(58466)
- 学院(56444)
- 研究(26220)
- 科学(20187)
- 农(20113)
- 济(18700)
- 经济(18235)
- 中国(17538)
- 农业(16006)
- 管理(15634)
- 所(15587)
- 研究所(14625)
- 京(13523)
- 业大(13443)
- 理学(13238)
- 理学院(12881)
- 管理学(12349)
- 管理学院(12242)
- 中心(11807)
- 省(10486)
- 农业大学(10471)
- 范(9752)
- 江(9660)
- 师范(9565)
- 室(9053)
- 科学院(8862)
- 院(8840)
- 业(8400)
- 北京(8266)
- 实验(8053)
- 基金
- 项目(41698)
- 科学(30509)
- 基金(28766)
- 家(27696)
- 国家(27417)
- 研究(26165)
- 科学基金(21069)
- 省(16795)
- 自然(15133)
- 基金项目(15122)
- 划(14918)
- 社会(14752)
- 自然科(14712)
- 自然科学(14696)
- 自然科学基金(14437)
- 社会科(13654)
- 社会科学(13653)
- 教育(12219)
- 资助(11980)
- 重点(10288)
- 编号(10252)
- 计划(9913)
- 发(9794)
- 科技(9691)
- 农(9507)
- 成果(9469)
- 部(8642)
- 科研(8415)
- 创(8203)
- 专项(7903)
共检索到878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向阳 王学理 刘凯 霍晓伟 武迎红 张显华 张嘉保 王景龙
以内蒙古科尔沁地区牛场布病疫情流行性病学检测资料为基础,重点进行布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布病流行情况。本研究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试管凝集试验(SAT)、全乳环状试验(MRT)、补体结合试验(CFT)、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c ELISA)、奶液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 ELISA)方法进行筛选和确诊。结果表明,2009年共采集1360份牛血清,其中阳性血清57份,感染率为4.19%;2010年采集2175份牛血清,感染布病的牛共有129头,发病率为5.10%;2011年采集2340份牛血清,发病率为7.78%。2010年在通辽市牛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时共采集奶样1931份,经MR...
关键词:
通辽市 布鲁氏菌 流行病学调查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牛钟相 吴绍强 胡孝忠
1997年11月,作者选取山东省内不同地理位置,养牛较集中的7个县、市的规模化牛场(或肥育小区)及养牛村,现场调查了牛痒螨病的发病时间、发病率、体表病变面积比、用药史及危害情况.调查发现,牛痒螨病在山东省的发生有以下特点:①本病发生有极强的季节性,自1997年10月中旬开始发生至翌年3月中旬结束;②本病的发生与牛的品种及年龄间有一定的关系,外来引进品种对本病抵抗力较差,发病率高且危害严重,而山东地方品种鲁西黄牛的发病率相对较低;在年龄方面,一岁以内犊牛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温靖 李丹 郭婷 武春霞 周雅坪 田广原 罗玉霞 郝永清
为调查中国奶牛养殖地区牛支原体(Mycoplasma bovis)的流行情况,从2013—2019年,在中国6个奶牛养殖区域集约化牧场,通过随机采样收集犊牛鼻拭子1 878份,对样品进行M.bovis分离鉴定,并分析M.bovis阳性率时间分布,空间分布以及犊牛日龄与M.bovis阳性率的关系。结果表明:1)空间上,中国不同奶牛养殖地区,M.bovis阳性率是不同的。其中西北区(38.7%)高于华东区(35.6%)、华北区(33.6%)、华中区(30.8%)、华南区(29.9%)和西南区(27.1%)。2)时间上,2013—2015年M.bovis阳性率平均值为47.9%,三年间M.bovis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2016—2019年,M.bovis阳性率平均值为21.1%,四年间M.bovis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2013—2015年M.bovis阳性率显著高于2016—2019年M.bovis阳性率(P0.05)。4)通过线性回归分析,表明M.bovis阳性率与犊牛日龄呈正相关。综上,2013—2019年,中国奶牛养殖地区M.bovis阳性率平均值为32.6%,M.bovis在中国呈长期流行趋势。季节并不影响M.bovis在犊牛中的流行。M.bovis阳性率与犊牛日龄呈线性正相关。本研究丰富了中国奶牛养殖地区牛支原体流行情况数据,从病原学角度为预防和临床用药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关键词:
犊牛 牛支原体 流行病学调查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罗素贤 周红 蔺辉星 范红结
【目的】从我国中东部主要养猪地区因呼吸道疾病死亡的育肥猪病料中分离主要病原菌,并进行鉴定和分型,为近年流行的猪呼吸道病原菌的防控治疗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此外,对分离的猪多杀性巴氏杆菌(Pm)特性进行鉴定,为Pm疫苗研制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1-2023年我国中东部主要养猪地区规模化猪场因呼吸道疾病死亡的育肥猪的病猪肺脏;用血琼脂和TSA培养基分离病原菌,通过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分离菌株;合成adk、est、gdh、mdh、pgi、pmi和zwf基因引物,以分离的Pm为模板进行PCR,通过测序7对管家基因对Pm进行MLST分型;通过PCR对Pm进行荚膜分型和脂多糖分型;通过PCR对Pm的毒力因子进行检测;在ICR小鼠对单一分离的A型和部分D、F型Pm进行毒力鉴定;检测JS-65、JS-51和JS-34在ICR小鼠的LD_(50)。【结果】共分离Pm 73株,分离率为15.53%;分离猪链球菌(SS)71株、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29株和副猪格拉菌(GPS)10株,分离率分别为15.11%、6.17%和2.13%。分型结果表明,Pm主要为A:L3型,占55%;SS主要为9型,占38.03%;APP主要为15型,占51.72%;GPS主要为5/12型,占60%。混合感染包括Pm+SS,Pm+APP,SS+APP和Pm+APP+GPS,混合感染占总猪群的16.67%。共分离到3种Pm荚膜型:A(67%)、D(30%)和F(3%)型;2种脂多糖型:L3型(56%)和L6型(44%);9种ST分型:ST79、ST50、ST7、ST74、ST13、ST27、ST9、ST287和ST370,所占比例分别为33%、26%、16%、10%、4%、4%、3%、3%和1%。毒力基因检测结果表明:ptfA、fimA、hsf-2、exbB、exbD、tonB、fur、nanH、sodA和sodC的阳性率大于95%;hsf-1、pfhA、tadD、hgbA、hgbB、pmHAS、ompA、ompH、oma87和plpB阳性率在40%-90%之间;tbpA和nanB阳性率在10%-30%;未检出toxA。毒力鉴定结果表明A型菌株在剂量小于102 CFU时导致小鼠全部死亡,D型菌株在103 CFU剂量时小鼠死亡率为60%-100%,F型菌株在5×10~3 CFU剂量时小鼠死亡率为60%。在ICR小鼠检测JS-65、JS-51和JS-34的LD_(50),结果表明JS-65 LD_(50)<10 CFU,JS-51 LD_(50)=6.3×102 CFU,JS-34 LD_(50)=3.98×10~3 CFU。【结论】2021-2023年我国中东部主要养猪地区病原菌分离结果表明,Pm、SS、APP和GPS是死亡育肥猪的主要呼吸道病原菌,Pm在肺脏中的分离率最高。采用RIRDC分型鉴定到一株ST370 Pm,拓展了猪Pm的MLST分型数据。Pm优势基因型为A:L3:ST79,其在ICR小鼠中毒力最强,最小致死量小于10 CFU,为后续Pm灭活疫苗研制奠定基础。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有全 彭欲率 刘志杰 关贵全 杨吉飞 陈泽 牛庆丽 罗建勋 殷宏
【目的】调查近年来中国羊泰勒虫病的流行现状,并对其分离株进行分子分类学鉴定。【方法】对分离自2005—2011年间的羊血液基因组以及蜱基因组,依次用吕氏泰勒虫、尤氏泰勒虫和绵羊泰勒虫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对阳性样品进行18S rRNA基因的特异扩增和测序分析,并建立系统发育树。【结果】对所有羊血液基因组和蜱基因组的PCR扩增表明,在中国所调查的4省9县市,羊泰勒虫病的流行存在明显差异。甘肃省羊泰勒虫病的发病率和感染率较高,主要呈吕氏泰勒虫和尤氏泰勒虫混合感染,现场调查危害比较严重。新疆喀什仅存在绵羊泰勒虫,调查没有见到临床发病病例。在湖北样品中检测到吕氏泰勒虫,但未发现临床上发病病例。在云南...
关键词:
泰勒虫病 调查 鉴定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江地科 项明源 王印 姚学萍 杨泽晓 张鹏飞 廖倡宇 邬旭龙
【目的】为了解四川省地区规模化猪场病原流行情况。【方法】本研究采用细菌分离鉴定、RT-PCR和PCR方法,对采集的283份样品(组织、精液、死胎等)做相应病原检测。【结果】106份病死猪病变组织中CSFV、PRRSV、PRRSV NADC30-Like、PCV2、PRV、APP、Pm、SS2病原阳性率分别为7.55%(8/106)、40.57%(43/106)、20.75%(22/106)、34.91%(37/106)、16.04%(17/106)、9.43%(10/106)、19.81%(21/106)、4.72%(5/106),其中病原混合感染率为60.49%(49/81)。PRRSV或PCV2病原一年四季均可感染,并以混合其他病原感染形式最为常见,细菌感染在夏季最为常见。68份公猪精液中CSFV、PRRSV、PCV2、PRV病原阳性率分别为10.29%(7/68)、30.88%(21/68)、20.59%(14/68)、20.59%(14/68),以单一病原感染为主,感染率为52.63%(20/38)。63份流产胎、死胎病料中CSFV、PRRSV、PCV2、PRV病原阳性率分别为6.35%(4/63)、46.03%(29/63)、38.10%(24/63)、30.16%(19/63)。混合感染率为74.50%(38/51),以PRRSV病原混合其他病原感染形式最为常见,且一年四季均可感染。46份腹泻猪肠黏膜和粪便中PEDV、PoRV病原阳性率分别为56.52%(26/46)、26.09%(12/46),春季、秋季和冬季最易感染。【结论】四川地区规模化猪场中PRRSV、PCV2、PRV和PEDV仍是防控的重点,同时多种病原混合感染和新变异株PRRSV NADC30-Like出现也是猪群疫病难预防、难控制的主要原因之一。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惠禹
采用访问调查、血片和淋巴片镜检及采集疫区羊体的蜱叮咬健康羊进行单一种分离等方法,查明张家川县东、中部地区为山羊泰勒虫(Theileria hirci)病流行区。此病在当地流行已久,给当地养羊业带来了严重危害。特别在目前,规模养殖迅速兴起,羊只的其它疫病被逐步控制,此病的危害日趋突出。每年3~6月,全县每年有1万多只绵、山羊发病,上万只羊死亡,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是为31%和67.48%。疫区当年繁殖的羔羊及从外地引进的羊大部分死于该病,每年因羊只患病减重、死亡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00多万元,已成为当地发展商品养羊业的一大祸患。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祖国掌 余为一 李槿年 周广钧 李家云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郭玉娟 张德锋 樊海平 陈学年 李彤彤 李爱华
从广东省以及海南省等地区养殖的患病罗非鱼体内分离、收集到多株致病菌,经生化分析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均为无乳链球菌。对这些菌株分别进行了耐药谱测定、分子分型试验以及分子血清型分析。药敏试验结果表明,2007—2010年分离到的无乳链球菌耐药谱基本相似;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试验中,选择5个高变异指数的可变数目重复位点(VNTR)进行分子分型,结果表明,所有鱼源无乳链球菌菌株为同一MLVA型,而作为对照的牛源无乳链球菌则明显不同;为了对这些菌株进一步分型,分别进行了分子血清型和表面蛋白抗原基因的检测,结果表明,鱼源无乳链球菌的分子血清型均为Ⅰa型,表面蛋白抗原均为alpha-C蛋...
关键词:
罗非鱼 无乳链球菌 MLVA 分子血清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建枝 色珠 关贵全 夏晨阳 次仁多吉 拉巴次旦 巴桑旺堆 罗建勋 殷宏 佘永新 鲁志平 姚海潮 曾江勇 杨德全 吴金措姆 四郎玉珍
为了摸清当雄牛皮蝇蛆病的流行现状及流行动态,2010~2011年从当雄6个乡镇13个行政村每月采集血样,共采集1175份牦牛血清,采用牛皮蝇蛆病诊断技术(ELISA方法,GB/T 22329-2008)进行检测及阳性血清进行年抗体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当雄牦牛牛皮蝇蛆病血清阳性率为73.6%~100%,1年中11、12、1月份抗体水平较高,从10月份开始升高,表明当地预防性驱虫的时间应为11月份。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吕紫欣 张鑫杰 薛少华 金艳冬 陈林熙 黄喜荣 罗国清 蒙宁 陈瑶 戴爱玲
【目的】了解闽粤赣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分子流行动态,为该疫病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对2020—2022年闽粤赣地区1 475份临床猪组织和血清样品进行检测,对PRRSV阳性样品进行ORF5基因扩增和测序,并对ORF5基因的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2020、2021、2022年闽粤赣地区发病猪PRRSV的阳性率分别为24.23%(95/392)、27.69%(162/585)、18.07%(90/498),2020—2022年福建、广东、江西地区PRRSV的阳性率分别为23.20%(272/1 172)、23.96%(52/217)、26.44%(23/87)。挑选来自不同猪场的86份阳性样品进行PCR扩增,成功获得62株PRRSV ORF5基因序列,并下载GenBank已发布的18株2020—2022年闽粤赣地区PRRSV的ORF5基因序列,与127株PRRSV国内外参考株ORF5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系统发育树显示,80株闽粤赣PRRSV分离株均属美洲株。其中,40株分布在谱系1(NADC30-like株、NADC34-like株)上,12株分布在谱系3(GM2-like株、QYYZ-like株)上,7株分布在谱系5(VR2332-like株、BJ-4-like株)上,21株分布在谱系8(JXA1-like株、CH-1a-like株)上。对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80株PRRSV ORF5基因编码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1.2%~100%,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78.6%~100%。33株PRRSV ORF5基因编码的GP5蛋白氨基酸序列在中和表位区第39氨基酸残基处存在变异。【结论】2020—2022年闽粤赣地区PRRSV流行株以谱系1为主(50.00%),并存在谱系1、3、5、8的混合流行。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宋新明
本文主要综述了流行病学转变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重点介绍了流行病学转变理论的四个基本概念 ,流行病学转变与人口和社会变化之间的关系 ,流行病学转变的机理 ,流行病学转变的影响因素及其在转变中的作用
关键词:
流行病学转变 死亡率 人口健康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筱珊 胡智博 费荣梅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桃拉综合征病毒(TSV)、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是威胁对虾养殖的重要病毒。为了调查这3种病在江苏境内的流行情况,根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推荐的《水生动物疾病诊断手册》的PCR检测法对2015年5月—2016年5月采集的1436尾对虾样品进行3种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WSSV阳性率为17.20%,TSV阳性率为0%,IHHNV阳性率为39.48%。对江苏不同地区分离出的5株IHHNV进行基因序列分析,数据显示这5个地区的毒株均属于Ⅰ型感染株,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