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30)
2023(12506)
2022(10851)
2021(10606)
2020(8650)
2019(20316)
2018(20390)
2017(38037)
2016(21708)
2015(24608)
2014(24713)
2013(23709)
2012(21952)
2011(20052)
2010(20184)
2009(17895)
2008(17589)
2007(15364)
2006(13595)
2005(11807)
作者
(60003)
(49606)
(49379)
(47146)
(31901)
(23841)
(22522)
(19538)
(19278)
(17833)
(17261)
(16697)
(15712)
(15654)
(15422)
(15262)
(15012)
(14688)
(14323)
(14212)
(12569)
(12427)
(11843)
(11587)
(11191)
(11142)
(11092)
(11017)
(9934)
(9918)
学科
(77477)
经济(77296)
管理(55477)
(51832)
(44213)
企业(44213)
方法(36773)
数学(30138)
数学方法(29734)
中国(25600)
(23318)
教育(23144)
(20800)
(19644)
理论(19298)
业经(17982)
地方(14992)
(14785)
农业(13719)
技术(13035)
(12771)
(12368)
财务(12304)
(12300)
贸易(12293)
财务管理(12282)
(11874)
环境(11854)
企业财务(11676)
(10827)
机构
大学(305285)
学院(296951)
管理(113775)
(107677)
经济(105069)
研究(103054)
理学(99141)
理学院(97894)
管理学(96010)
管理学院(95450)
中国(69598)
(66582)
科学(65032)
(52147)
(50178)
(49921)
师范(49571)
研究所(47771)
(45192)
中心(44741)
(43605)
业大(43303)
北京(42835)
师范大学(40880)
财经(40756)
教育(39726)
(37123)
(36826)
农业(35316)
(34984)
基金
项目(204047)
科学(161324)
研究(154900)
基金(145695)
(126167)
国家(124977)
科学基金(106506)
社会(95167)
社会科(89018)
社会科学(88989)
(79784)
基金项目(77460)
教育(77422)
(69480)
自然(68742)
自然科(67102)
自然科学(67083)
自然科学基金(65859)
编号(65361)
资助(59415)
成果(56353)
课题(47050)
(46779)
重点(46676)
(43385)
(42235)
教育部(40588)
项目编号(40420)
大学(39080)
创新(39027)
期刊
(116870)
经济(116870)
研究(95054)
教育(63014)
中国(61974)
学报(48532)
科学(44059)
(41003)
管理(39508)
大学(37276)
(36329)
学学(33397)
农业(29159)
技术(27407)
(19842)
金融(19842)
财经(19587)
图书(18964)
业经(17785)
经济研究(17735)
(16600)
职业(14709)
问题(14674)
(14518)
理论(14314)
(14177)
科技(13847)
(13289)
论坛(13289)
实践(13154)
共检索到4348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闫引堂  
1977年哈尔西(A.H.Halsey)和卡拉贝尔(Jerome Karabel)为其主编的《教育中的权力与意识形态》撰写的导言已经成为窥探二战以来教育社会学理论演化的经典文献,他们把西方二战以来的教育社会学理论归结为结构功能理论、冲突理论、符号互动论、人力资本理论。事实上,这种理论谱系只是界定了1970年代西方教育社会学的发展局面,此后西方教育社会学研究并没有受这些理论的束缚。在这些经典理论范式之下,一些理论暗流在不断涌动,经验研究日趋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立德  
《教育社会学新论》评介●吴立德在我国社会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的历史条件下,教育社会也在经历着加速演进和根本性重建。怎样科学地审视和把握这一历史性巨变,合理地建构教育社会的现代形态,是教育社会学理论工作者面临的艰巨的理论课题。青年学者傅松涛同志以严...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程天君  
教育社会学的经典理论大约共享一个根本的思想前提或日研究范式,即教育与社会二分,且教育从属于社会——可谓之"教育/社会"学,即研究"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社会学。这种范式的研究在学理上产生教育社会学研究对象"关系说"之难题,在观念上产生教育万能论或教育无用论之吊诡成见。本文通过历史考察和新制度主义理论检视发现:教育与社会是互嵌的,且教育日益成为型塑社会的主导与根本制度而非后者的"随从"和"反应","教育社会"业已浮现,教育社会学研究范式的转换似也随之呼之欲出——从"教育/社会"学到"教育社会"学。这一转换或可破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吴刚  
本文首先回顾了教育社会学思想先驱的研究,然后探讨自帕森斯的功能主义以来教育社会学宏观分析的主要成果。从"能人治国"理论开始,教育社会学的研究着眼于分析教育对社会秩序与社会功能维持的作用;但批判社会学对这种理论假设提出了质疑,由布迪厄等人提出的"再生产"理论认为教育只是社会结构和不平等的再生产的工具。于是。对教育的功能的讨论成为不同观点交锋的焦点。但美国社会学家柯林斯的文凭理论则提出了另外一些视角,这些研究推动了一个多世纪教育社会学的发展,使之成为教育理论研究中最具影响力的学科。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钱扑  
教育社会学对知识社会学的接纳存在一个过程 ,从背景看 :70年代教育社会学发展出现研究重点的转移 ;从学术取向看 ,教育社会学表现出对知识社会学从理念到方法的巨大认同 ;从交融结果看 ,教育社会学将知识社会学辟为其微观研究中一个专有的领地 ,酿就了教育知识社会学的诞生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欣  王小华  
迪尔凯姆的教育社会学理论,是同他一贯的社会学思想紧联在一起的,同时也是他的社会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把教育从“起源”上和“功能”上看作是一种“社会客观存在”,并从社会学的视角运用社会学的方法予以研究,这就使得他对教育的研究带上了他所倡导的那种社会学的特点。由上述观点出发,迪尔凯姆批判了斯图尔特·米尔(Stuart Mill)、康德以及詹姆斯·米尔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有升  
教育社会学研究方式的核心在于其对教育现实的特定的"问题化"的方式,由此确立起该学科相对独到的研究问题领域及基本理论范式。英国的教育社会学研究在发展过程中所建构出的研究问题聚焦及由此所形成的理论范式代表着教育社会学研究的一种方向。对教育获得与家庭背景之显性关联的聚焦;对教育实践问题的深度洞察;对教育治理与教育政策的批判性审视;以及对教育之民主改进与社会重建的总体探讨,是英国教育社会学在发展过程中所确立的主要问题领域。以伯恩斯坦及扬为代表的对教育实践问题的社会学洞察代表着教育社会学思想的大成。这可为当今中国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发展提供启示与借鉴。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杜亮  牛丽莉  张莉莉  
通过对21世纪以来我国教育社会学文献的收集与分析,本研究回顾了近20年来我国教育社会学领域学术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特点。从学术研究内容上看,随着社会经济改革的深化及对发展质量的追求,教育公平成为了我国教育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从学科理论发展上看,这一时期,我国教育社会学界与国际同行的理论关注点更加趋同,并结合国际上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社会理论深入分析和解释我国的教育现实与问题,尤其体现在教育研究中的文化关注与布迪厄理论的广泛应用上。本文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把握教育社会学领域的学术发展趋势,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思路。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吴钢  
在西方,教育社会学经常处于社会和政治争论的中心,因为教育本身经常引起激烈的公众争论,而教育社会学的学术规则又涉及到政治和社会实践。在英国,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引起广泛争论的是有关教育机会均等和谁能进入特权中学、学院和大学的问题。到七十年代,社会学的分析转向传统的文理中学课程,并对大学作为“知识守护者”的法定地位提出了质疑。这些分析提出:一般学校和大学中传播的知识只是对所有有效知识的特定选择和特定组织,而且其选择和组织方式差异也非常大。这种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马红亮  丁新  
远程教育的学科发展需要从多学科多角度进行研究,社会学便是一种必要的和可行的研究视角。随着远程教育实践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远程教育社会学有望从远程教育学的分支研究领域迈向分支学科。作为一门分支学科,远程教育社会学与教育社会学虽然有一些类似的地方,但也有诸多不同之处,后者显然不能替代或涵盖前者。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杜时忠  卢旭  
我国教育社会学自恢复以来,经过20余年的发展,形成了两种理论框架(注重体系和问题取向)及两种理论视角(社会学和教育学),具有了初步的学科自我意识。但总的说来,目前中国教育社会学研究似乎进入了"高原期",有待新的提升与突破。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房石  千春玉  徐国玲  
在高教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主张要求实现教育社会学"本土化"的目标,将我的国民性话语融入到高教教育中,从而实现自身文化在教育中占主体的目标。文章从高等教育中社会教育学的本土化出发,进一步探究了推进教育社会学本土化进程的途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社字  
按照社会学和教育社会学的学科逻辑,结合职业教育的本体性特征以及职业教育社会学已有的研究基础,依据职业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核心概念、研究方法等学科要素,职业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可以界定为“职业教育现象和职业教育问题,以及职业教育系统与社会系统良性运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职业教育系统及其与社会系统相互作用的条件和机制;二是职业教育的社会本质属性;三是职业教育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的职业教育问题;四是社会学视角下的职业教育教学活动。其终极目的是揭示职业教育的社会发展规律,促进职业教育与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钱民辉  
在当代社会科学领域,“现代性、后现代性、全球性”已经形成了一条特殊的逻辑线索,并以主题的形式进入了社会科学的各个研究领域。教育社会学在现代性的主题思考与建构中,其理论如同社会学理论一样形成了“宏大叙事体”和“基础主义”;后现代性试图在超越现代性的同时,将教育社会学理论变成多元和具有反思性; 当一种扩展的现代性——全球性进入我们的视野时,教育社会学家不得不把自己的研究视野从传统单一的“民族”、“社会”、“国家”扩展到国际乃至全球社会,并在研究范式上打破以民族国家中心论、人类中心论、西方中心论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性研究范式”,使得建构一种适应全球的教育社会学概念和理论体系日益成为必要和紧迫。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唐晓菁  
在布迪厄关于"再生产"的一系列研究问世之后,如何推进和更新"打开教育体系的黑箱"问题成为法国教育社会学极为关切的研究议题。20世纪末以来,随着阶层流动的不确定性日趋增强与"家长主义"的兴起,研究者逐渐将视线从学校内部的教育过程转向对家庭教育实践与策略的研究。如何重新理解文化资本对教育流动的效用,其传递形式、过程及社会条件、资本之间的互赖性与转换策略,以及阶级内部的不平等问题等成为研究重点。这些成果呈现了教育社会学继"再生产"理论之后的发展,勾勒了教育场域中多样化家长角色的社会学图景,可以为我国教育流动与家庭教育参与问题的研究提供参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