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95)
2023(1902)
2022(1683)
2021(1758)
2020(1399)
2019(3235)
2018(3121)
2017(5431)
2016(3326)
2015(4116)
2014(4299)
2013(4033)
2012(4123)
2011(3755)
2010(4077)
2009(3870)
2008(4040)
2007(3823)
2006(3462)
2005(3349)
作者
(10580)
(8994)
(8783)
(8445)
(5683)
(4338)
(4068)
(3572)
(3405)
(3338)
(3134)
(2976)
(2868)
(2843)
(2828)
(2826)
(2670)
(2667)
(2588)
(2568)
(2499)
(2240)
(2221)
(2209)
(2045)
(1997)
(1996)
(1953)
(1899)
(1868)
学科
(11017)
经济(10995)
管理(9034)
(7063)
(6307)
企业(6307)
方法(4521)
(4417)
理论(4334)
教学(4244)
中国(4134)
教育(3702)
数学(3397)
数学方法(3192)
(2902)
(2887)
(2767)
(2456)
学法(2450)
教学法(2450)
(2356)
贸易(2352)
(2284)
业经(2127)
(2051)
(2028)
学理(1996)
学理论(1996)
研究(1953)
(1884)
机构
大学(51447)
学院(50260)
研究(18530)
管理(15054)
(14978)
经济(14423)
中国(13941)
科学(13136)
(12288)
理学(12212)
理学院(12005)
管理学(11508)
管理学院(11428)
(10404)
(9606)
师范(9504)
研究所(9270)
(8925)
(8883)
中心(8549)
北京(8090)
(7935)
技术(7934)
教育(7799)
师范大学(7699)
(7238)
业大(7138)
农业(7017)
(6323)
(6221)
基金
项目(27937)
研究(21102)
科学(20692)
基金(17959)
(15960)
国家(15779)
科学基金(12669)
教育(11585)
(10960)
社会(10857)
社会科(10108)
社会科学(10104)
编号(9826)
成果(9539)
(9533)
基金项目(8811)
自然(8278)
资助(8241)
自然科(8101)
自然科学(8099)
自然科学基金(7938)
课题(7417)
重点(6563)
(6466)
项目编号(6014)
(5966)
大学(5711)
(5455)
(5415)
(5126)
期刊
(20953)
经济(20953)
研究(17134)
中国(15832)
教育(14984)
学报(10291)
科学(8760)
(8530)
大学(7861)
(7229)
学学(6954)
管理(6928)
技术(6336)
农业(5765)
图书(4436)
(4142)
金融(4142)
职业(3834)
财经(3393)
(3371)
(3218)
论坛(3218)
(3192)
书馆(3084)
图书馆(3084)
(3020)
经济研究(2773)
业大(2699)
技术教育(2676)
职业技术(2676)
共检索到887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肖磊  徐学福  
科学史融入科学课程对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有重要的意义。科学史的本源价值是其元认知价值——展现科学的本质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辉格式科学史给学生呈现出一副歪曲的科学发展图景,不利于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教育者价值观的错位,即教育哲学中的知识中心主义、科学哲学中的素朴经验论和历史哲学中的移时史观;直接原因在于科学家的一些"不当行为"与科学教育工作者对科学、科学家所持的刻板印象相冲突,他们按自己的刻板印象去重塑科学史。科学课程应变辉格式科学史为真实的科学发展历程。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玮  
本文通过对西方学者关于批判性思维认识的介绍,结合哈佛核心课程所体现的批判性思维精神,揭示对批判性思维的完整理解应包括认知能力和情感表达两个方面,同时提出我国通选课程或选修课程实践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袁维新  
科学史融入科学课程已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科学教育改革的大趋势,国外学者对 此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回顾了科学史融入科学课程的历史,对科学史融入科学课程的教育价 值和教学策略作了综述。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何伟  
本文提倡科学的批判与批判的科学。批判应以真伪科学为对象,不应以方位来区分。在真理面前一切学科是平等的,应一视同仁。批判西方经济学不要干扰改革的实践。“国退民进”是国有经济战略布局,不等同国有资产流失,先有国退才有民进,不是民逼国退。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程良宏  李雁冰  
本文在分析教师课程批判力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教师课程批判力的意义和价值,并从使课程"超越实施"、革新传统理论研究和教师教育课程、尊重教师实践立场、构建生成性教学文化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培育与生成教师课程批判力的可能途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冯生尧  
课程评价定义的批判分析冯生尧对于课程评价(或评鉴,evaluation)的定义,不同的理论流派有着不同的诠释。定义就如路标,它往往充当相应理论体系的起点和核心,理论体系反过来又是对定义的具体化。因此,批判分析历史上各种课程评价的定义,不但令我们对概念...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孔云  夏志芳  
本文从文化的视角,针对当前存在的对地理课程的偏见进行批判与反思,审视了地理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价值,而后分析阐释了地理课程的地域性与传承性、社会性与实践性、时代性与创新性的文化特性。在此基础上,对当代地理课程文化进行了三方面的建构:建构生活化的地理课程文化,让地理课程"回归生活世界",逐渐让社会认识到地理课程的真正价值;建构生态性的地理课程文化,让地理课程走向民主、自由、开放与和谐;建构反思性的地理课程文化,使地理课程在反思中走向超越与创新。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胡定荣  
批判理论的课程改革理论兴起和发展于20世纪70—80年代,反映了西方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教育民主与公正的危机与要求,在理论来源上受到了威廉斯的文化选择论、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批判理论和葛兰西的文化霸权论的影响。批判理论的课程改革理论主张把课程改革作为文化再生产的政治斗争实践;课程改革的动力来自对不合理的社会关系的抵抗;课程改革权力主体应从统治者转移到被压迫者;课程改革的理论知识应揭露意识形态的欺骗性,对课程改革实践者进行启蒙;课程改革活动应通过批判性实践来对不舍理的社会结构进行颠覆或重组。批判理论的课程改革理论对课程现代化改革实践具有警示和启示作用,理论上有创新,但是,其对课程改革实践和理论的性质作...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加仙  
本文解析了批判性思维的概念,分析了批判性思维课程的设计特征,在此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一种体现这些特征的批判性思维课程的设计模式及实施案例。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陶阳  张文军  
针对"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有价值的知识体现在何处"、"知识是如何具有价值的"这三个不同的问题,西方世界主义课程研究主要遵循价值建构、意义解释与文化批判的路径。作为文化批判路径的代表人物,波克维茨的方法论"社会认识论"包括为对研究对象的再认识和方法体系的发展。在对研究对象的理论预设上,世界主义是具有"生命权力"的社会建构,而学校教育则被视为政治干预实践。以此为出发点,去常规化的"碎片式"思维方式和"关于现在的历史"的研究范式构成"社会认识论"的方法体系。从思维特征来看,突破二元对立的现代思维,显现教育文化社会语境中的潜在联系是波氏带给教育和课程研究的独特启发。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毛增余  
一、"华盛顿共识"及其推行者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在2002年出版了一本新书,名为《全球化及其异议》(Globa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书中对"华盛顿共识"(Washington Consensus)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斯蒂格利茨认为:"美国财政部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达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玉良  
恩格斯在《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中,针对资产阶级经济学的致命缺陷——私有制的合理性,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批判。首先恩格斯从新经济学和现实生活之间,以及和以重商主义为代表的旧经济学之间的关系入手,直接地界定新经济学所处的位置;其次他通过论述政治经济学经常使用的价值和生产费用这两个范畴,以此强调这样的政治经济学一定导致非道德的结果;最后他从政治经济学本身不愿意加以反思的私有制前提出发,深刻揭示了理性的资本主义运行体系必然导致非理性的事实。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郝瑞娟  
在现当代文学史上,老舍以自己的方式坚持对中国文化进行批判和反思。在老舍的众多作品中,《猫城记》的批判意识最为显著。作者在科学幻想的基础上讲述了猫国社会和猫国人的生存方式与精神状态,以此来揭示当时病入膏肓的中国现实社会。文章在文化批判的背景下,从思想观念、文化教育、社会制度和外来文化的接受等方面对小说作了全面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上重新审视本民族的思想心态和文化体制。这一主题对发掘《猫城记》在老舍创作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反思当下的社会现实具有极大的意义。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丁邦平  
“科学探究”或探究式科学教学是当前国际基础科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话语之一。但是,20世纪60年代提倡的“科学探究”与90年代以来提倡的“科学探究”在价值取向上有重要区别:前者基于归纳主义或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观,后者基于建构主义的科学观。尽管美国一些重要的科学教育政策文献中不见“建构主义”一词,但其理论基础无疑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