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39)
- 2023(11669)
- 2022(9741)
- 2021(9003)
- 2020(7426)
- 2019(16728)
- 2018(16025)
- 2017(31393)
- 2016(16868)
- 2015(18560)
- 2014(18548)
- 2013(17959)
- 2012(16681)
- 2011(15066)
- 2010(15651)
- 2009(15124)
- 2008(14332)
- 2007(12930)
- 2006(11724)
- 2005(10996)
- 学科
- 济(60686)
- 经济(60583)
- 管理(55493)
- 业(52565)
- 企(44673)
- 企业(44673)
- 融(27852)
- 金融(27850)
- 银(26237)
- 银行(26224)
- 行(25387)
- 中国(24876)
- 财(24323)
- 方法(23104)
- 制(21991)
- 数学(19969)
- 数学方法(19656)
- 农(18181)
- 业经(15657)
- 务(15466)
- 财务(15422)
- 财务管理(15391)
- 企业财务(14772)
- 体(13885)
- 地方(13537)
- 贸(12500)
- 贸易(12486)
- 学(12309)
- 易(12256)
- 策(12174)
- 机构
- 学院(234088)
- 大学(232910)
- 济(100068)
- 经济(97826)
- 管理(87783)
- 研究(80807)
- 理学(74320)
- 理学院(73505)
- 管理学(72376)
- 管理学院(71913)
- 中国(68999)
- 财(54403)
- 京(48079)
- 科学(45939)
- 财经(41145)
- 所(40131)
- 中心(39144)
- 经(37250)
- 江(37006)
- 农(36247)
- 研究所(35704)
- 经济学(31855)
- 业大(30678)
- 财经大学(30588)
- 北京(30362)
- 州(29662)
- 院(29350)
- 范(28819)
- 经济学院(28568)
- 师范(28530)
- 基金
- 项目(149851)
- 科学(119480)
- 研究(112575)
- 基金(109990)
- 家(94719)
- 国家(93905)
- 科学基金(81190)
- 社会(73103)
- 社会科(69528)
- 社会科学(69514)
- 省(58149)
- 基金项目(56745)
- 教育(51682)
- 自然(50705)
- 自然科(49562)
- 自然科学(49550)
- 自然科学基金(48699)
- 划(48675)
- 资助(45280)
- 编号(45116)
- 成果(38767)
- 重点(34082)
- 部(34038)
- 制(33691)
- 发(32327)
- 课题(32156)
- 创(31941)
- 性(31714)
- 国家社会(30605)
- 创新(29950)
共检索到3735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白钦先 王伟
本文从制度视角探讨政策性金融基本理论与实践问题,在对政策性金融的内涵与外延进行再认识的基础上,提出并分析了政策性金融范畴或制度内涵的基本界定标准及其同政策性银行等制度承载体的关系。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许多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基本国情,以及社会经济生活中仍然广泛存在着强位弱势群体融资难这一客观事实,对政策性金融制度客观存在的理论根基与现实迫切性进行了具体分析。对当今我国政策性金融改革发展面临的基本问题,例如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市场化运作和政策性银行转型等进行了理论剖析。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廖继伟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主体(即货币当局)是唯一的,而客体(或受众)则有众多,包括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企业及家庭、个人等各类经济主体。因此,货币政策传导是一对多的过程。传导机制不仅是内部构成要素交互作用的过程,也是有关外部因素随机干扰的复杂过程。货币政策传导中涉及货币、资本、外汇、劳动力等多个市场,牵涉到的经济金融变量包括消费、投资、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等,其中一些因素是货币当局可以直接控制或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有些则很难控制。货币当局与市场之间的博弈是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梁洋
实践证明,源于市场失灵的政策性金融需求仍然无法脱离以国有政策性银行为主体的供给模式。然而,职能定位与保障机制中存在的缺陷制约了政策性金融在"强位""弱势"领域的持续发力,并可能在政策性金融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的过程中引发金融抑制等风险。由此可见,必须在继续坚持"高政策性"核心定位的基础上,围绕已有规则体系对"代理人问题"治理不力而造成的运行风险,探索更契合新发展格局下政策性金融准财政职能的制度形式。
关键词:
政策性金融 双循环 职能定位 保障机制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昂 冯秀清
结合我国经济的现状及态势,在对“二元结构论”和传统的“三元结构论”进行修正、发展的基础上提出“新三元结构论”,并以此为依据对我国的政策性金融的总体思路进行梳理,以期为我国赶超战略的实施提供有益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新三元结构论 政策性金融 赶超战略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余雅风 劳凯声
《教师法》通过确立教师的参与管理权,推进了学校决策走向民主、科学;确立教师职业的专业人员身份,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确立教师聘任制与考评制,推动了教师管理的规范化。作为承担国家公共教育职能,在学校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人员,教师职业不可避免地同时具有公共性与自主性。完善教师立法,必须对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与品质作必要考量,协调教师职业公共性与自主性的冲突,有效解决教师权利保障不力、义务难以规范的问题。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课题组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唐志刚
建立政策性融资制度是当前需要认真解决好的一个宏观经济问题。这是因为能否有效地建立政策性融资制度不仅涉及专业银行企业化改革能否顺利推进,而且还影响国家的产业政策能否得到有效地贯彻落实。建立政策性融资制度的基本要素应该包括:明确建立政策性融资制度的目的;界定政策性融资的范围;寻求实施政策性融资的有效手段。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许健
近来金融体制改革的热点集中在建立政策性融资制度和建立政策性银行上。问题的源由是对银行企业化的关心。归纳起来有两种思路。其一,有人认为银行企业化步履艰难和无法深化的关键在于银行的经营环境太差。目前金融业中有相当大一部分资产业务是属于银行亏本的政策性经营,因而使得正常业务难以维持。因此得出结论,不把政策性和经营性业务分开,不建立政策性融资制度,保证政策性融资的资金来源和贴息,甚至不建立政策性银行,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殷世波
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具有政策性住房金融机构的雏形。但住房公积金制度由于设计的制度性缺陷,无法承担政策性住房金融机构的功能。因此,住房公积金制度改制为政策性住房金融机构有其必要性。目前,构建政策性住房金融机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建立以政策性住房金融机构为主体的组织体系,形成完善的住房资金组织系统,构建完善的内外监管体系,发展多种金融工具,完善住房金融的风险分担与化解机制等。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伟 张雅博
论文采用文献研究方法,对国内外农村政策性金融制度的社会建构研究文献,从农村社会金融问题、金融与社会相关性和制度的经济社会学研究等方面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从金融社会学新视角,提出我国农村政策性金融理论与实践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及理论方向。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巩云华
以农村政策性金融的内涵和目标的界定为基础,深入分析目前中国农村政策性金融体系构建中制度性障碍,并提出破解之策,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关键词:
政策性金融 农村金融 制度性障碍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孙双锐
一、对政策性金融的界定 政策性金融不是社会主义国家特有的东西;在西方,特别是那些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样存在政策性金融。政策性金融通常成为国家干预经济、支持重点产业的一种手段。 在我国,政策性金融业务主要包括国家银行办理的行政管理业务、政策性存款业务和政策性贷款业务等三部分内容。行政管理业务,指国家银行代理的流动资金管理、消费基金管理和现金管理等业务。政策性存款业务,指出于政策性需要而对国家银行经营有明显影响的存款业务,如保值储蓄业务,就是在国家为稳定储蓄、抵御挤兑风潮的特定情况下而开办的政策性存款业务,它的实施是以银行利率倒挂、亏损经营为代价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白钦先
政策性金融具有政策性、优惠性和有偿性特征,是配合国家特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而进行的资金融通行为,是政府进行资源配置的工具之一,以贯彻政策意图为主而不是以盈利为主要目标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郑凯捷
本文通过对中国开放经济体制演变历程的阶段性回顾和分析,指出其从政策性开放走向制度性开放的基本特点,并对今后进一步构建契合对外开放战略升级目标的、完善的开放经济体制作出展望。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课题组 张鉴君
江西农业保险存在的现实问题表明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与供给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这种状况反映了商业经营模式下农业保险存在市场失灵的现象,其原因既有农业政策性准公共品本质的影响,也有当前农业保险组织体制安排与法律制度的缺失。必须在建立多层次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中,逐步形成以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为主导,促进农业保险合作组织和商业保险的发展,构建有效的农业保险风险分担机制。
关键词:
农业 政策性保险 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